除夕的到來,將汴京城的喜慶氣氛推上了新的高峰。


    治平四年這一年的正月還沒有十五,英宗正月八日駕崩,汴京城便取消了元宵賞燈,之後一年,汴京城雖然沒有人人縞素,但一些大型的娛樂活動還是不允許的,對於喜歡熱鬧的汴京人來說,可算是憋壞了。


    到了年底,新的一年即將開始,這種氛圍已經徹底解開了,於是壓抑的熱情便如同火山一般爆發出來了。


    除夕這一天,整個汴京城已經陷入了節慶日的狂歡之中,可以預料到的是,在接下來的十五天內,這種狂歡會越來越激烈,並在元宵節那一天達到高潮。


    這也是陳家兄弟來到汴京城的第一個春節。


    不過他們已經沒有時間去參與其中了,他們隻能聽著外麵喧鬧的聲音,有鑼鼓聲、鞭炮聲、歡笑聲、車水馬龍聲……在各種聲音之中,他們倔強地發出讀書聲: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陳宓一邊讀一邊看著揮舞著戒尺的張載,等他們讀完,張載便總結陳詞:“……老夫少年時候任俠好兵事,後遇上了範文正公,文正公勸我讀中庸,於是從那時候開始,老夫才開始讀中庸。


    唐初,《禮記》入選《五經正義》,從而升格為天下士子的科考經書,《中庸》也隨之水漲船高,備受關注。


    到了中唐,禪宗與道教高度發達,禪風道氣彌漫士林。很多文壇領袖與士林賢達都把《中庸》作為溝通儒釋道三教的一座橋梁。


    這種風氣蔓延至今,大儒們無不重視中庸,所以,這中庸需得讀深讀透,這對以後溝通道佛也有好處,老夫的學說,非局限於儒,而是通讀儒道釋三家之後的結果,所以,你們從我治學,便該從中庸開始……讀深讀透!……”


    說完了總結,張載百年開始仔細給兩個弟子講解其中之釋義。


    一開始隻是講解其中基本釋義,繼而便是進行延伸解讀,與其餘四書五經進行勾連解釋,將儒家之宗旨給提煉出來,先將書讀薄,之後便是進行讀厚的過程,不過這個時間需得三四個月之久。


    陳宓一開始還是有些抵觸的,但隨著課程的深入,卻是愛上了這種讀書法,這可能是張載本身就是儒家大宗師的原因,一篇《中庸》,共不過三千五百多字,按照張載的分法,卻被分為三十三章,四大部分。


    傳的是自上古大聖以來的儒家道統心法,其內容涉及為人處世之道、德行標準及學習方式等諸多方麵。


    第一章到第十九章的內容著重從多個角度論述中庸之道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第二十章承上啟下,從魯哀公向孔子詢問處理政務的方法一事著手,通過孔子的迴答指出了施行政事與加強人自身修養之間的密切關係,並進一步闡明天下通行的五項倫理關係、三種德行以及治理國家的九條原則。


    在此章的最後引出全書後半部分的核心“誠”,並強調要做到“誠”的五個具體方麵。


    第二十一章到第三十三章的內容,便是圍繞“誠”來展開的。


    作為一個後世小鎮做題家,陳宓是典型的九年義務教育的受益者,現代化的教育培養了陳宓在職場上的能力,依靠著教育帶給他能力縱橫職場,後來意識到了西學不能解決人生問題,便退而學國學,以尋求精神上的超脫,不過那些不過是淺嚐輒止罷了。


    到得今日由張載這個儒學大宗師,跨越三教的大師,理學的奠基人來給他講中庸,陳宓這才體會到了儒學的博大精深,原本抵觸的他,卻是嚐到了一些快樂。


    陳宓學得快樂,張載也是教得快樂。


    對於陳宓這個弟子,他原本隻是因為同年的請求,也正好是閑著,便打著接觸一下的心思,如果悟性一般,也就是指點一下便是了,沒想到陳宓卻是將他一生之學說總結成為一句話,那一句話卻是足以成為天下儒者終生之座右銘!


    如此有悟性之學生,自然要收下來的。


    隻是陳宓資質高,但看起來也是悠遊讀書的讀書人,與自己算不上同道中人,倒是他的哥哥陳定,讀起書來認真刻苦,倒是頗得自己真意。


    隻是當真教學起來,他算是當真明白了,為什麽老師還是喜歡陳宓這樣的弟子。


    ——因為教起來實在是太輕鬆了啊!


    同樣一個知識點,對於陳定來說,那得他將來龍去脈都給講透了,才算是吃透了這個知識點。


    但對於陳宓來說,他才起了個頭,陳宓卻已經舉一反十,未必是他知道的、悟透的東西陳宓都懂,但陳宓悟出來的東西卻是他自己都沒有想過的。


    <a href="http://m.2kxs.la" id="wzsy">2kxs.la</a>


    張載其實不太明白,為什麽自己這個弟子的腦中總有那麽多的稀奇古怪的觀點,有些離經叛道,有些卻是正道而行,但仔細想想,大多實用。


    有時候他想,大約這就是天才吧。


    不過他沒想到的是,其實陳宓倒不是什麽天才,就是他人生經曆豐富了些,後世的信息龐雜了些,千年的積累厚了些罷了。


    但無論如何,陳宓表現出來的東西果真是璀璨而令人著迷的。


    雖然張載看出來陳宓僅僅是喜歡知識本身,而不是喜歡科舉,乃至於成為一門學說的繼承人,但陳宓的的確確是最適合傳他關學衣缽之人。


    張載其實已經意識到了,關學要傳世,就需要陳宓這樣一個驚才絕豔的弟子。


    於是,張載更是用心教學了,他這麽一用心,倒是讓陳定也受益甚多。


    對於陳定來說,這種學習很耗費心力,與弟弟陳宓的學習進度對比,他有時候也會很沮喪,有時候他不得不承認,相比起弟弟的天才,他的確是天資魯鈍。


    不過他不會嫉妒弟弟,因為弟弟從小開始,就總是讓他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廢人,即便他幫著母親操持內外也是如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大宋販賣焦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牆頭上的貓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牆頭上的貓1並收藏我在大宋販賣焦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