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龍生九子
盛寵第一嫡妃:娘子兇猛 作者:畫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臣女不敢欺瞞娘娘!”唐念芯拂子,“臣女與師父實則相識多年,師父見臣女雖有癡疾,卻本性向善,曾給過臣女一本醫術,叫臣女熟背之後去找他。”
見淑妃並未阻止她解釋,唐念芯又道:“臣女愚鈍,一背就是好幾年。半月前臣女摔下山,幸得師父搭救,經師父治愈與提點,已學得師父醫術七成。”
唐念芯自然不會傻到說孫孤子隻是化作一縷青煙,她就盡得他的真傳。
她在街上當著眾人的麵搭救孩童的事是真,隻不過,在宮門附近已經誇大多倍傳開。
淑妃派去的人經過一番打聽,也確實聽聞唐念芯醫術厲害。
一旁的陳雪嫻見淑妃發怒已經快被嚇傻了,如今聽唐念芯這樣解釋,暗中為她捏一把汗。
淑妃仔細揣摩唐念芯的話,如果唐念芯在說謊,她將事情編得如此離奇,實則是傻!
有時候人就是這樣,越是有破綻的謊言越容易引起人的信任,越是經得起推敲的謊言,反倒越容易引來猜測。
畢竟,所有人的想法都是:如果唐念芯是冒充的,她完全可以冒充得天衣無縫,不至於讓人來懷疑她。
現在大家隻感歎唐念芯命好,竟然能成為孫孤子的愛徒。
淑妃對唐念芯的話已經信了八成,再則,淑妃關心的本就不是唐念芯身份的真假,而是她醫術的高低。
“念芯,你可知四皇子幼時失明,陛下一直想找孫孤子診治。”淑妃話裏的意思唐念芯已聽得明白。
果真,淑妃又說:“你既誇下海口學得你師父七成醫術,不如今日就請四皇子前來,你替他看看。”
天武國皇帝育有九子,被百姓譽讚“龍生九子”,更顯天命所歸。
淑妃育有一子,為八皇子龍靖騫。
而淑妃口中這位四皇子龍清壬,為賢妃之子。
當年,賢妃帶龍清壬去寺廟祈福,不料遇到刺客,賢妃遇刺,龍清壬從此失明。
為防萬一,唐念芯早將宮中之事也略有打聽,對四皇子龍清壬的遭遇知道一些。
唐念芯想:淑妃會有如此好心替別人生的皇子請醫治病麽?怕隻是想知道龍清壬的失明是真是假吧?
想是這樣想,唐念芯卻沒有絲毫的疑慮,道:“臣女願意一試。”
這時,一個醇厚的聲音響起:“母妃待清壬如此,清壬感激不盡。”
唐念芯下意識向後看,在一個特製的木質輪椅上,坐著一個美得如畫出來的少年。
帝王家這九個兒子各個生得卓越不凡,無論從長相還是智慧來說都是個頂個的出眾。
而這位龍清壬,卻是九子中長相超群的一個。
一個人站著,很容易顯出氣質,一旦坐下來,或懶散或隨意,再矮了一截,就未必看得出身型。
但眼前這位龍清壬即便是坐著,也是雍容華貴。
迎著光線的他長眉柔柔,好似湖麵上淺波的流痕,鼻梁傲挺,落下小點陰影在鼻翼一側,更顯立體。如櫻花綻放的雙唇向上輕揚,似有三分笑意,卻是禮貌的淺嚐輒止,尤其是那雙溫柔如星光的眼睛,雖然一動不動,卻一點兒也不生硬,美得讓人驚心。
唐念芯還注意到,在龍清壬漂亮的左眼角上有一條很淺很淺的疤痕,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完全不影響他的美貌。
說這男人長得比女人還美,真是一點兒都不過分!
但龍清壬的眉宇之間卻沒有一絲一毫女性的嬌柔,全是帥氣的威風。
“念芯,你就好好替四皇子瞧瞧。”淑妃的意思很深、很沉,還帶著某種即將拆穿秘密的快感。
唐念芯襲得孫孤子的醫術,救人治病都是她腦海裏存在的東西,好像於她不過是件如眨眼般天生就會的事情。
“四皇子,可否容臣女把脈?”唐念芯的聲音雖然淡得沒有一絲溫度,但她的音質純淨溫潤,格外好聽。
龍清壬唇角的笑弧更加明顯,讓屋子裏擺放的花都黯然失色。
他紅唇一動,“自然可以。”聲音低沉醇厚,與唐念芯的聲音相得益彰,仿若動聽的樂章。
龍清壬的侍者將他帶到桌邊,龍清壬的手往桌上一搭,很隨性,很帥性。
唐念芯也在龍清壬對麵坐下,纖長兩指輕輕落在龍清壬的脈上,這瞬間,兩種溫暖觸碰,如拈上一朵花瓣,嬌女敕清香。
一旁的丫環們瞧見,臉都紅了。
無疑,唐念芯的舉動在她們看來相當於是在握龍清壬的手。
唐念芯意識到自己有所冒犯,趕緊將手抽迴來,卻沒有少女的嬌羞,不過是為了顧及而顧及罷了。
淑妃低聲:“救人治病,這些禮數自當免去。”
龍清壬也逗趣道:“是啊!我表姐嫁於右丞相的表弟,按算起來,我可是你的表叔,念兒,你不用多禮。”
唐念芯暗瞪龍清壬一眼,他如今不過十七,才大她兩歲,竟要做她的表叔?這便宜也占大了點兒吧?
陳雪嫻也是陪著笑,畢竟,這鐵定的輩分關係是事實,哪怕九皇子比唐念芯小,她也照樣得喊聲表叔呢!
唐念芯不再拘泥這些,指月複再次迴到龍清壬的脈搏上。
約莫片刻後,唐念芯起身,道:“迴娘娘,四皇子脈相卻與常人有差。”
淑妃忙問:“何解?”
唐念芯深知,在眼下這種情況,她不能說出自己的診斷,更加不能表現出任何懷疑的情緒。
畢竟,她還得罪不起這宮裏的人,便隻能打太極。
唐念芯滿是慚愧的說:“四皇子脈相紊亂,恕臣女醫術不精,暫時無法參透其中道理。”
“竟連你也無法診斷?”淑妃擰眉,難道,她一直以來的懷疑是錯的?
顯然淑妃已經將唐念芯當做神醫。
畢竟,唐念芯現在在市民口中確實神通廣大,再加上孫孤子的名氣可是名符其實,他的徒弟能差到哪兒去呢?
龍清壬淺笑,“兒臣這是舊疾,這麽多年也習慣了,母妃無需為兒臣擔憂。”
話雖這樣說,在龍清壬的臉上卻分明顯示出失望與落寞,雖然僅是瞬間閃過的情緒,卻叫旁人看得清楚明白,心中越發對他這樣一個優秀的人失明感到惋惜。
見淑妃並未阻止她解釋,唐念芯又道:“臣女愚鈍,一背就是好幾年。半月前臣女摔下山,幸得師父搭救,經師父治愈與提點,已學得師父醫術七成。”
唐念芯自然不會傻到說孫孤子隻是化作一縷青煙,她就盡得他的真傳。
她在街上當著眾人的麵搭救孩童的事是真,隻不過,在宮門附近已經誇大多倍傳開。
淑妃派去的人經過一番打聽,也確實聽聞唐念芯醫術厲害。
一旁的陳雪嫻見淑妃發怒已經快被嚇傻了,如今聽唐念芯這樣解釋,暗中為她捏一把汗。
淑妃仔細揣摩唐念芯的話,如果唐念芯在說謊,她將事情編得如此離奇,實則是傻!
有時候人就是這樣,越是有破綻的謊言越容易引起人的信任,越是經得起推敲的謊言,反倒越容易引來猜測。
畢竟,所有人的想法都是:如果唐念芯是冒充的,她完全可以冒充得天衣無縫,不至於讓人來懷疑她。
現在大家隻感歎唐念芯命好,竟然能成為孫孤子的愛徒。
淑妃對唐念芯的話已經信了八成,再則,淑妃關心的本就不是唐念芯身份的真假,而是她醫術的高低。
“念芯,你可知四皇子幼時失明,陛下一直想找孫孤子診治。”淑妃話裏的意思唐念芯已聽得明白。
果真,淑妃又說:“你既誇下海口學得你師父七成醫術,不如今日就請四皇子前來,你替他看看。”
天武國皇帝育有九子,被百姓譽讚“龍生九子”,更顯天命所歸。
淑妃育有一子,為八皇子龍靖騫。
而淑妃口中這位四皇子龍清壬,為賢妃之子。
當年,賢妃帶龍清壬去寺廟祈福,不料遇到刺客,賢妃遇刺,龍清壬從此失明。
為防萬一,唐念芯早將宮中之事也略有打聽,對四皇子龍清壬的遭遇知道一些。
唐念芯想:淑妃會有如此好心替別人生的皇子請醫治病麽?怕隻是想知道龍清壬的失明是真是假吧?
想是這樣想,唐念芯卻沒有絲毫的疑慮,道:“臣女願意一試。”
這時,一個醇厚的聲音響起:“母妃待清壬如此,清壬感激不盡。”
唐念芯下意識向後看,在一個特製的木質輪椅上,坐著一個美得如畫出來的少年。
帝王家這九個兒子各個生得卓越不凡,無論從長相還是智慧來說都是個頂個的出眾。
而這位龍清壬,卻是九子中長相超群的一個。
一個人站著,很容易顯出氣質,一旦坐下來,或懶散或隨意,再矮了一截,就未必看得出身型。
但眼前這位龍清壬即便是坐著,也是雍容華貴。
迎著光線的他長眉柔柔,好似湖麵上淺波的流痕,鼻梁傲挺,落下小點陰影在鼻翼一側,更顯立體。如櫻花綻放的雙唇向上輕揚,似有三分笑意,卻是禮貌的淺嚐輒止,尤其是那雙溫柔如星光的眼睛,雖然一動不動,卻一點兒也不生硬,美得讓人驚心。
唐念芯還注意到,在龍清壬漂亮的左眼角上有一條很淺很淺的疤痕,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完全不影響他的美貌。
說這男人長得比女人還美,真是一點兒都不過分!
但龍清壬的眉宇之間卻沒有一絲一毫女性的嬌柔,全是帥氣的威風。
“念芯,你就好好替四皇子瞧瞧。”淑妃的意思很深、很沉,還帶著某種即將拆穿秘密的快感。
唐念芯襲得孫孤子的醫術,救人治病都是她腦海裏存在的東西,好像於她不過是件如眨眼般天生就會的事情。
“四皇子,可否容臣女把脈?”唐念芯的聲音雖然淡得沒有一絲溫度,但她的音質純淨溫潤,格外好聽。
龍清壬唇角的笑弧更加明顯,讓屋子裏擺放的花都黯然失色。
他紅唇一動,“自然可以。”聲音低沉醇厚,與唐念芯的聲音相得益彰,仿若動聽的樂章。
龍清壬的侍者將他帶到桌邊,龍清壬的手往桌上一搭,很隨性,很帥性。
唐念芯也在龍清壬對麵坐下,纖長兩指輕輕落在龍清壬的脈上,這瞬間,兩種溫暖觸碰,如拈上一朵花瓣,嬌女敕清香。
一旁的丫環們瞧見,臉都紅了。
無疑,唐念芯的舉動在她們看來相當於是在握龍清壬的手。
唐念芯意識到自己有所冒犯,趕緊將手抽迴來,卻沒有少女的嬌羞,不過是為了顧及而顧及罷了。
淑妃低聲:“救人治病,這些禮數自當免去。”
龍清壬也逗趣道:“是啊!我表姐嫁於右丞相的表弟,按算起來,我可是你的表叔,念兒,你不用多禮。”
唐念芯暗瞪龍清壬一眼,他如今不過十七,才大她兩歲,竟要做她的表叔?這便宜也占大了點兒吧?
陳雪嫻也是陪著笑,畢竟,這鐵定的輩分關係是事實,哪怕九皇子比唐念芯小,她也照樣得喊聲表叔呢!
唐念芯不再拘泥這些,指月複再次迴到龍清壬的脈搏上。
約莫片刻後,唐念芯起身,道:“迴娘娘,四皇子脈相卻與常人有差。”
淑妃忙問:“何解?”
唐念芯深知,在眼下這種情況,她不能說出自己的診斷,更加不能表現出任何懷疑的情緒。
畢竟,她還得罪不起這宮裏的人,便隻能打太極。
唐念芯滿是慚愧的說:“四皇子脈相紊亂,恕臣女醫術不精,暫時無法參透其中道理。”
“竟連你也無法診斷?”淑妃擰眉,難道,她一直以來的懷疑是錯的?
顯然淑妃已經將唐念芯當做神醫。
畢竟,唐念芯現在在市民口中確實神通廣大,再加上孫孤子的名氣可是名符其實,他的徒弟能差到哪兒去呢?
龍清壬淺笑,“兒臣這是舊疾,這麽多年也習慣了,母妃無需為兒臣擔憂。”
話雖這樣說,在龍清壬的臉上卻分明顯示出失望與落寞,雖然僅是瞬間閃過的情緒,卻叫旁人看得清楚明白,心中越發對他這樣一個優秀的人失明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