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山(ふじさん,fujisan)是日本第一高峰,橫跨靜岡縣和山梨縣的休眠火山,2002年8月(平成14年),經日本國土地理院重新測量後,為3775。63公尺,接近太平洋岸,東京西南方約100公裏(60哩)。是日本國內的最高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目前處於休眠狀態,但地質學家仍然把它列入活火山之類。


    2013年6月22日,正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舉行的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批準將富士山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富士山從而成為日本的第17處世界遺產。1它的英文名是ふじさん假名/mountfuji英文名


    概述


    象征著日本自然、曆史、現代的三大景點(富士山、京都、銀座)之一的富士山。


    首次登頂是在663年。


    2002年8月(平成14年),經日本國土地理院重新測量後,為3775。67公尺,接近太平洋岸,東京西南方約100公裏(60哩)。


    屹立在本州中南部的富士山是日本較高的山峰,山峰高聳入雲,山巔白雪皚皚。它被日本人民譽為“聖嶽”,是日本民族的象征。東距東京約80公裏,跨靜岡、山梨兩縣,麵積90餘平方公裏。整個山體呈圓錐狀,一眼望去,恰似一把懸空倒掛的扇子,日本詩人曾用“玉扇倒懸東海天”、“富士白雪映朝陽”等詩句讚美它。四周有劍峰、白山嶽、久須誌嶽、大日嶽、伊豆嶽、成就嶽、駒嶽和三嶽等“富士八峰”。


    地理


    山麓周長約125km(78英裏),底部直徑約40~50km(25~30英裏)。山頂的火山口地表直徑約500公尺(1,600英尺),深約250公尺(820英尺)。


    環繞鋸齒狀的火山口邊緣有“富士八峰”,即劍峰、白山嶽、久須誌嶽、大日嶽、伊豆嶽、成就嶽、駒嶽和三嶽。富士山屬於富士火山帶,這個火山帶是從馬裏亞納群島起,經伊豆群島、伊豆半島到達本州北部的一條火山鏈。


    富士山作為日本的象征之一,在全球享有盛譽。它也經常被稱作“芙蓉峰”或“富嶽”以及“不二的高嶺”。自古以來,這座山的名字就經常在日本的傳統詩歌“和歌”中出現。


    富士名稱源於蝦夷語,現意為“永生”。原發音日本少數民族阿伊努族的語言,意思是“火之山”或“火神”。山體呈優美的圓錐形,聞名於世,是日本的神聖象征。


    富士山被日本人民譽為“聖嶽”,是日本民族引以為傲的象征。富士山山體高聳入雲,山巔白雪皚皚,放眼望去,好似一把懸空倒掛的扇子,因此也有“玉扇”之稱。


    形成原因


    作為日本自然美景的最重要象征,富士山是距今約一萬年前,過去曾為島嶼的伊豆半島,


    由於地殼變動而與本州島激烈互撞擠壓時所隆起形成的山脈,是一座有史以來曾經記載過十幾次噴


    火紀錄的活火山。


    山頂為直徑約八百公尺、深度二百公尺的火山口,據說在空中鳥瞰則有如一朵燦開的蓮花般美麗,不過那是極少數人才能有幸親身領會的另一種風貌。


    山體呈圓錐狀,共噴發18次,一次噴發在1707年。雖然處於休眠狀態,但仍有噴氣現象。形成約有1萬年,是典型的層狀火山。基底為第三紀地層。第四紀初,火山熔岩衝破第三紀地層,噴發堆積形成山體,後經多次噴發,火山噴發物層層堆積,成為錐狀成層火山。


    過程


    富士山是典型的成層火山,從形狀上來說,屬於標準的錐狀火山,具有獨特的優美輪廓。至今為止,富士山在山體形成過程中,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先小禦嶽、小禦嶽,古富士,新富士


    其中,先小禦嶽年代最為久遠,是在數十萬年前的更新代形成的火山。2004年4月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經過調查發現,在小禦嶽下發現了年代更為久遠的山體,這第四座山體被命名為“先小禦嶽”。


    古富士是從8萬年前左右開始直到1萬5千年前左右持續噴發的火山灰


    富士山(20張)等物質沉降後形成的,其高度接近標高3000m。據估計,富士山的山頂位於寶永火山口北側1~2km處。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多麵王子的明星公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碎月_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碎月_冰並收藏多麵王子的明星公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