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皇宮大門之後,月缺一直低著頭,皇帝的意思是讓他即刻就動身離開不世城,當然,此去西行顯然不如唐宋表麵上說的美好、隻是讓他旅遊,還是帶薪旅遊,他不知道會發生什麽事,但顯然,他必須要在六國會武之前趕迴都城。這期間不足四個月的時間,兩地相隔萬裏之遙,他沒有大將軍一步千裏的速度,這樣的前行著實要辛苦很多。
沿著長街出了城門,路上遇到燕雨,還稍稍說了兩句話。
冬季的陽光總是少見,鉛灰sè的雲層堆積在天空,縱有幾縷光霞透過縫隙,也往往在短短的時間裏被行雲慢慢遮蓋。這幾ri裏,都城已經下了幾場雪,這樣的天氣裏,積雪是很難融化的,堆得到處都是,一身戎裝之後,再也不見原來的模樣,枝椏上的冰晶迎風搖晃,偶爾牽動稍大點的枝幹,整個大樹的上身便一起舞動起來,冷風帶著碎雪,吹過臉頰而去,像是走遠的妖jing。
月缺的臉sè映在雪地裏更顯蒼白。
一路走來,四周盡是白雪,早已不見道路,雪水很快就浸濕了鞋子,腳上傳來的感覺異常的清晰,但在月缺看來,似乎並沒有多大的影響。都說小路荒蕪,但是這條通往西麵的大道也並不怎麽明朗,抬眼望去,四野一片茫茫,不見人影獸跡,頂多有幾隻麻雀埋頭在雪中翻找食物,見有人至,便卷起翅膀,撲騰一聲飛向高處的樹梢,腳下踩著冰冷的枝椏,站在上麵叫個不停,像是小孩在宣泄他心中的憤怒。
月缺偶爾停住腳步,凝眸望去,帶著幾分認真和思考,一時怔怔出神。
兩ri之後,他已離開都城很遠,山道上的積雪也少了起來,四野景sè越發清晰遼闊,仔細想來,他在淮安多年,倒是從未認真留意過身邊的景sè,如今想來還頗有幾分懷念,甚至遺憾,隻是這種感覺很快便被他拋到了腦後。
雪道上有一道黑點出現在眼中,分外顯眼,馬車滾動的聲音由遠至近,在安靜的四周響起,像是滾下山道的巨石,漫長、低沉、富有節奏,車輪碾過碎雪,留下兩行細長的線條無限延伸。
車夫架技嫻熟,馬車在崎嶇的山道上並不怎麽顛簸,車中有一少年,身負長弓,盤膝閉目。
大風撲卷,馬車迎麵而來,駕車的馬夫滿臉漠然,似乎並沒有拉住韁繩放緩速度的打算,月缺皺了皺眉,微微後撤的同時向旁邊讓了一步,一步之後,馬車在他身邊疾馳而過,瞬間和他拉開十幾步,破風而去。
月缺站在原地,迴過頭看著遠去的馬車,在他眼中,那道不停變小的黑點慢慢化成一隻巨箭,撕裂四周的風雪和山川,帶著驚世餘威,消失在山道裏。
遠去的馬車之中,盤坐的少年忽然睜開了雙眼,低聲道:“好劍意。”
在他低喃之際,身邊安靜的長弓發出一陣輕鳴,那是弓弦高速震動的頻率和空氣產生的共鳴,這道顫音之中更隱藏著一種人耳聽不到的聲音,以高速的細微顫動,穿過整個車廂,全數灌入前方奔跑的馬兒耳裏,這匹之前在月缺身前驕傲的烈馬像是受了什麽劇烈的刺激,前蹄高高的躍起,發出一聲嘶鳴,馬車夫滿目驚恐,急急勒住韁繩。
馬車夫在驚恐中不停的撫模它脖子上的鬃毛,以特有的手法和語言才慢慢將它平複下來,在他稍微平定心神之際,才發現馬的耳朵上溢出了兩行濕潤的液體,還帶著一股夾著汗臭的血腥味,馬夫舒展下來的心情再次緊繃,這是車中的大人從千匹戰馬中特意挑選的良駒,可ri行千裏,馬夫心中非常清楚,這匹馬在大人心中的地位比他的命還要jing貴。
車輪停止了轉動,馬車在山道上停了下來。
車夫還沒在驚恐中迴過神來,倒是車廂中的少年慢慢的開了口,將他從慌亂中驚醒。
“好好安撫下黑駒,前麵就行慢點吧。”
“是。”車夫忙忙迴答,如獲大赦,欣喜之際,急急將心思放到了身前的戰馬身上。
車中的少年臉sè鐵青,目中憤怒之餘更是帶著幾分冰冷,他側頭看了一眼身後的箭筒,裏麵排列整齊的一百隻箭矢已經齊齊折斷,像被一劍切開。
月缺看著馬車遠去之後,繼續沿著山道向西麵走去。
隻是此時,他選擇了不同的前行方式。
他的身影在行走中中突然隱去,於天地的縫隙之中遁走,不著痕跡,又隨即在前方很遠處突兀出現,如此往複循環,像是在無邊空間中不停跳動的魅影,瞬間便消失在整個山道上。
天涯咫尺,瞬息萬裏。
這是遙遠武宗的特有絕學,這個大陸能施展出這種手段的隻有寥寥數人,以月缺如今的本事展現這一手段,雖然不及當初不世城中的那個老人嫻熟,但也堪稱罕見。
夜,如墨。
有疏星幾許。
星光不能撼動寒冷,隻能點綴夜空。
白雪映萬裏,不世城內街前街後雪,從整座雄城一直鋪向鄰國大地。
靠近南國西麵邊境千裏之處,有一座大山,高聳入雲,坐落在此如拔地青筍,終年雲霧繚繞,在地麵不能看見山腰,更沒人見過山頂之上的風光,六國千年以來,無數的冒險者來到這裏,想要征服這座久負盛名的大山,但從來沒有人攀爬過雲霧之上,便受不了山上的寒氣和高處稀薄的空氣,隻覺得一陣暈眩和惡寒,無數旅人抵擋不住哪種感覺,每每爬到山間之時就會敗下陣來,放棄心中之前的打算。
這座山峰堪稱南國的一處奇景,或者說一處神秘而不可探尋之地,南國有記憶以來,世人就將它稱為神峰山,以高聳險峻,不得攀爬而盛名,傳說山頂上有神仙棲居,但是千年以來,無人見其神異,更無流光神彩、仙影飛鶴。
時間久了之後,這些傳說就被慢慢戳穿,大陸上有能人異士猜測,那些仙家傳說,不過是古時之人閑暇之際,見山峰高聳,無聊之時憑空杜撰而來,隻是些哄小兒的故事,當不得真的。
神峰險峻,今年天氣格外的寒冷,這裏海拔頗高,幾場大雪下來,山腰及峰頂更是積了百丈厚雪。
但月缺走到此處,舉目望去,並未見到多少雪跡。
而這,卻是因為前段時間的故事。之前神峰山的山腳下不像現在這麽安靜,那時這裏還住著幾戶人家,長居此處,多年以來相安無事,誰都沒有想到,今冬大雪連天,積雪堆積不實,前幾ri山峰發生雪崩,千裏雪瀑傾巢而下,像是南遷的狼群一般,吞沒了此地方圓百裏。
之前傳遍各國的南國雪崩就是發生在這裏。
當ri的南國大將軍就是於此地消失在了雪瀑中。
月缺站在山腳下,看著眼前的巨峰,它不像是一座大山,反而像是一根深入夜空黑暗中的天柱,讓人倍感驚歎。
地上沒有多少積雪,之前雪瀑降下的大雪已在多ri前就被南國的千餘士兵悄悄鏟平,如今早已化成汙水,流入了四方土壤裏。大峰藏在黑夜裏,讓人望而生畏,很久以前,月缺還在淮安城的時候就對這裏有所耳聞,當初距離遙遠,他曾多次站在淮安城裏向西眺望,今ri突然來到這裏,一時竟讓他有些意外。
意外相見的這麽突然。
他看巨峰一臉漠然。
巨峰給他整個黑臉。
神峰不愧高聳之名,直入雲天之後,硬是將夜空托高了無數裏。觀昨ri,今是昨非,俱往矣,突然想到淮安,月缺的心中並沒有多少感歎,畢竟他目前還算不上個多愁善感的人,更沒有許多文人墨客的情懷,相對而言,他還是喜歡麻木,或者說習慣了麻木。
貼著山腳而過,在往前兩ri路程,就會抵達南國西麵最後的一座城池,月缺沒有急著前行,而是靜靜的站在山腳下,仰頭看了山峰四周一夜的星辰。後半夜的冷風很大,在山腳上嘶鳴著,唿嘯著,像是怒龍的低吟,晨間,晨光劃過絕壁,映著碎雪朦朧,將整座大山的身影在微弱的光芒中現象出來。
月缺還在山腳下站著沉默。
南國邊塞往年裏一直存在著大大小小的摩擦,且不說南國,各國相比對照也並無多大的錯差。每個地方的相接口總是存在著矛盾,無論是文化的衝突還是風俗的差異,這些似乎都是致命的根源。
從十年前北國的經濟低cháo開始,民眾饑荒鬧的沸沸揚揚,雖然有楊庶上任國師,以出乎尋常的手段控製住了繼續下跌的曲線,但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迴升,那段時間,北國邊境同各國的摩擦最為強烈,然而坐收漁翁之利的想法存在在每個人心頭,就在這樣焦急的等待中錯過了最好的時機,很多人在之後想來,都覺得有些好笑,雖有遺憾,但沒人覺得後悔,隻當一切都是天意。從北國的內部慢慢整頓下來之後,停戰已久的各國邊境也仿佛忘記了之前的相互侵擾,尤其是南國西麵,更是十年來少有戰爭。
白霧江橫跨諸國千萬裏,發源於神峰山西北山腳,匯幾大江流,經南國西麵邊境,一直向西流去,穿越整個大陸西麵地域,將晉陽和周武分割南北,最後流入西海,沿途哺育了萬千民眾,乃大陸第一江流。
南國西麵的民眾就靠著這條大江生活。
比起南國其它城池,襄城沒有不世城雄偉繁榮,也不像淮安城經常遭受戰火,這裏很安靜,算不上繁華,但也並不貧苦,兩國相接之地,從十年之前開始,一直相安無事,雖然還是南國土地,但處於邊線常年受到別國的影響,文化風俗各種習慣倒是和都城人民有著一些差異。
襄城守將蘇敬武在這裏呆了十多年,從戰事繚亂之際就一直掌握著南國西部的兵權,貴為征西大將軍,他和張啟一樣位高權重,論起資曆,他甚至比張啟還要老,這樣的人物自然深得南國皇帝的信任。
蘇敬武是一個中年漢子,四十多歲,坐到征西大將軍這個位置,要的不僅僅是顯著的軍功,沉著穩重的xing格和年齡資曆不可或缺,當然這些條件都離不開忠心耿耿這一前提。
西部多年未見戰爭,但士卒的巡查防禦工作一刻也沒有鬆懈下來過。蘇敬武是一個沉著但又爽朗的人,這是很多年來養成的習慣,他自己的xing格雖然很沉穩,但是對於手下將士在生活中的要求卻放的很寬,這讓西部的軍風和北部相比,有著很大的異處,當然,小事可以包容,但若是有大事,軍律依然是第一。
比如,這位大將軍可以不去追究輪休的士兵到城裏尋個樂子,但絕對不能容忍負責站崗的士兵因為尿急悄悄消失那麽一會兒,所有人都清楚,遇到這種情況,西部軍營很快就沒有這個人了。
用蘇敬武的話來說:兒郎在外辛苦,都是血氣方剛的年紀,我不杜絕你們在閑暇之時去放鬆身心,但作為我征西大營的士兵,就要明白你時刻所處的位子。
想來這也許是南國的悲哀,南國位高權重真正握有兵權的軍中大將似乎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張啟如此,蘇敬武如此。
在很多天前,蘇敬武就在城中收到了天樞處從都城傳來的密信,都城有個人奉陛下密旨來西巡查,照天樞處的計算來看,以那人的速度,應該在昨ri便已到達襄城,可是蘇敬武到現在都沒有見到那個人,他想不明白,那位陌生人是刻意迴避還是至今都尚未抵達襄城。
超出了預期的時間,不知那位年輕人在路上遇到了什麽事?
沿著長街出了城門,路上遇到燕雨,還稍稍說了兩句話。
冬季的陽光總是少見,鉛灰sè的雲層堆積在天空,縱有幾縷光霞透過縫隙,也往往在短短的時間裏被行雲慢慢遮蓋。這幾ri裏,都城已經下了幾場雪,這樣的天氣裏,積雪是很難融化的,堆得到處都是,一身戎裝之後,再也不見原來的模樣,枝椏上的冰晶迎風搖晃,偶爾牽動稍大點的枝幹,整個大樹的上身便一起舞動起來,冷風帶著碎雪,吹過臉頰而去,像是走遠的妖jing。
月缺的臉sè映在雪地裏更顯蒼白。
一路走來,四周盡是白雪,早已不見道路,雪水很快就浸濕了鞋子,腳上傳來的感覺異常的清晰,但在月缺看來,似乎並沒有多大的影響。都說小路荒蕪,但是這條通往西麵的大道也並不怎麽明朗,抬眼望去,四野一片茫茫,不見人影獸跡,頂多有幾隻麻雀埋頭在雪中翻找食物,見有人至,便卷起翅膀,撲騰一聲飛向高處的樹梢,腳下踩著冰冷的枝椏,站在上麵叫個不停,像是小孩在宣泄他心中的憤怒。
月缺偶爾停住腳步,凝眸望去,帶著幾分認真和思考,一時怔怔出神。
兩ri之後,他已離開都城很遠,山道上的積雪也少了起來,四野景sè越發清晰遼闊,仔細想來,他在淮安多年,倒是從未認真留意過身邊的景sè,如今想來還頗有幾分懷念,甚至遺憾,隻是這種感覺很快便被他拋到了腦後。
雪道上有一道黑點出現在眼中,分外顯眼,馬車滾動的聲音由遠至近,在安靜的四周響起,像是滾下山道的巨石,漫長、低沉、富有節奏,車輪碾過碎雪,留下兩行細長的線條無限延伸。
車夫架技嫻熟,馬車在崎嶇的山道上並不怎麽顛簸,車中有一少年,身負長弓,盤膝閉目。
大風撲卷,馬車迎麵而來,駕車的馬夫滿臉漠然,似乎並沒有拉住韁繩放緩速度的打算,月缺皺了皺眉,微微後撤的同時向旁邊讓了一步,一步之後,馬車在他身邊疾馳而過,瞬間和他拉開十幾步,破風而去。
月缺站在原地,迴過頭看著遠去的馬車,在他眼中,那道不停變小的黑點慢慢化成一隻巨箭,撕裂四周的風雪和山川,帶著驚世餘威,消失在山道裏。
遠去的馬車之中,盤坐的少年忽然睜開了雙眼,低聲道:“好劍意。”
在他低喃之際,身邊安靜的長弓發出一陣輕鳴,那是弓弦高速震動的頻率和空氣產生的共鳴,這道顫音之中更隱藏著一種人耳聽不到的聲音,以高速的細微顫動,穿過整個車廂,全數灌入前方奔跑的馬兒耳裏,這匹之前在月缺身前驕傲的烈馬像是受了什麽劇烈的刺激,前蹄高高的躍起,發出一聲嘶鳴,馬車夫滿目驚恐,急急勒住韁繩。
馬車夫在驚恐中不停的撫模它脖子上的鬃毛,以特有的手法和語言才慢慢將它平複下來,在他稍微平定心神之際,才發現馬的耳朵上溢出了兩行濕潤的液體,還帶著一股夾著汗臭的血腥味,馬夫舒展下來的心情再次緊繃,這是車中的大人從千匹戰馬中特意挑選的良駒,可ri行千裏,馬夫心中非常清楚,這匹馬在大人心中的地位比他的命還要jing貴。
車輪停止了轉動,馬車在山道上停了下來。
車夫還沒在驚恐中迴過神來,倒是車廂中的少年慢慢的開了口,將他從慌亂中驚醒。
“好好安撫下黑駒,前麵就行慢點吧。”
“是。”車夫忙忙迴答,如獲大赦,欣喜之際,急急將心思放到了身前的戰馬身上。
車中的少年臉sè鐵青,目中憤怒之餘更是帶著幾分冰冷,他側頭看了一眼身後的箭筒,裏麵排列整齊的一百隻箭矢已經齊齊折斷,像被一劍切開。
月缺看著馬車遠去之後,繼續沿著山道向西麵走去。
隻是此時,他選擇了不同的前行方式。
他的身影在行走中中突然隱去,於天地的縫隙之中遁走,不著痕跡,又隨即在前方很遠處突兀出現,如此往複循環,像是在無邊空間中不停跳動的魅影,瞬間便消失在整個山道上。
天涯咫尺,瞬息萬裏。
這是遙遠武宗的特有絕學,這個大陸能施展出這種手段的隻有寥寥數人,以月缺如今的本事展現這一手段,雖然不及當初不世城中的那個老人嫻熟,但也堪稱罕見。
夜,如墨。
有疏星幾許。
星光不能撼動寒冷,隻能點綴夜空。
白雪映萬裏,不世城內街前街後雪,從整座雄城一直鋪向鄰國大地。
靠近南國西麵邊境千裏之處,有一座大山,高聳入雲,坐落在此如拔地青筍,終年雲霧繚繞,在地麵不能看見山腰,更沒人見過山頂之上的風光,六國千年以來,無數的冒險者來到這裏,想要征服這座久負盛名的大山,但從來沒有人攀爬過雲霧之上,便受不了山上的寒氣和高處稀薄的空氣,隻覺得一陣暈眩和惡寒,無數旅人抵擋不住哪種感覺,每每爬到山間之時就會敗下陣來,放棄心中之前的打算。
這座山峰堪稱南國的一處奇景,或者說一處神秘而不可探尋之地,南國有記憶以來,世人就將它稱為神峰山,以高聳險峻,不得攀爬而盛名,傳說山頂上有神仙棲居,但是千年以來,無人見其神異,更無流光神彩、仙影飛鶴。
時間久了之後,這些傳說就被慢慢戳穿,大陸上有能人異士猜測,那些仙家傳說,不過是古時之人閑暇之際,見山峰高聳,無聊之時憑空杜撰而來,隻是些哄小兒的故事,當不得真的。
神峰險峻,今年天氣格外的寒冷,這裏海拔頗高,幾場大雪下來,山腰及峰頂更是積了百丈厚雪。
但月缺走到此處,舉目望去,並未見到多少雪跡。
而這,卻是因為前段時間的故事。之前神峰山的山腳下不像現在這麽安靜,那時這裏還住著幾戶人家,長居此處,多年以來相安無事,誰都沒有想到,今冬大雪連天,積雪堆積不實,前幾ri山峰發生雪崩,千裏雪瀑傾巢而下,像是南遷的狼群一般,吞沒了此地方圓百裏。
之前傳遍各國的南國雪崩就是發生在這裏。
當ri的南國大將軍就是於此地消失在了雪瀑中。
月缺站在山腳下,看著眼前的巨峰,它不像是一座大山,反而像是一根深入夜空黑暗中的天柱,讓人倍感驚歎。
地上沒有多少積雪,之前雪瀑降下的大雪已在多ri前就被南國的千餘士兵悄悄鏟平,如今早已化成汙水,流入了四方土壤裏。大峰藏在黑夜裏,讓人望而生畏,很久以前,月缺還在淮安城的時候就對這裏有所耳聞,當初距離遙遠,他曾多次站在淮安城裏向西眺望,今ri突然來到這裏,一時竟讓他有些意外。
意外相見的這麽突然。
他看巨峰一臉漠然。
巨峰給他整個黑臉。
神峰不愧高聳之名,直入雲天之後,硬是將夜空托高了無數裏。觀昨ri,今是昨非,俱往矣,突然想到淮安,月缺的心中並沒有多少感歎,畢竟他目前還算不上個多愁善感的人,更沒有許多文人墨客的情懷,相對而言,他還是喜歡麻木,或者說習慣了麻木。
貼著山腳而過,在往前兩ri路程,就會抵達南國西麵最後的一座城池,月缺沒有急著前行,而是靜靜的站在山腳下,仰頭看了山峰四周一夜的星辰。後半夜的冷風很大,在山腳上嘶鳴著,唿嘯著,像是怒龍的低吟,晨間,晨光劃過絕壁,映著碎雪朦朧,將整座大山的身影在微弱的光芒中現象出來。
月缺還在山腳下站著沉默。
南國邊塞往年裏一直存在著大大小小的摩擦,且不說南國,各國相比對照也並無多大的錯差。每個地方的相接口總是存在著矛盾,無論是文化的衝突還是風俗的差異,這些似乎都是致命的根源。
從十年前北國的經濟低cháo開始,民眾饑荒鬧的沸沸揚揚,雖然有楊庶上任國師,以出乎尋常的手段控製住了繼續下跌的曲線,但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迴升,那段時間,北國邊境同各國的摩擦最為強烈,然而坐收漁翁之利的想法存在在每個人心頭,就在這樣焦急的等待中錯過了最好的時機,很多人在之後想來,都覺得有些好笑,雖有遺憾,但沒人覺得後悔,隻當一切都是天意。從北國的內部慢慢整頓下來之後,停戰已久的各國邊境也仿佛忘記了之前的相互侵擾,尤其是南國西麵,更是十年來少有戰爭。
白霧江橫跨諸國千萬裏,發源於神峰山西北山腳,匯幾大江流,經南國西麵邊境,一直向西流去,穿越整個大陸西麵地域,將晉陽和周武分割南北,最後流入西海,沿途哺育了萬千民眾,乃大陸第一江流。
南國西麵的民眾就靠著這條大江生活。
比起南國其它城池,襄城沒有不世城雄偉繁榮,也不像淮安城經常遭受戰火,這裏很安靜,算不上繁華,但也並不貧苦,兩國相接之地,從十年之前開始,一直相安無事,雖然還是南國土地,但處於邊線常年受到別國的影響,文化風俗各種習慣倒是和都城人民有著一些差異。
襄城守將蘇敬武在這裏呆了十多年,從戰事繚亂之際就一直掌握著南國西部的兵權,貴為征西大將軍,他和張啟一樣位高權重,論起資曆,他甚至比張啟還要老,這樣的人物自然深得南國皇帝的信任。
蘇敬武是一個中年漢子,四十多歲,坐到征西大將軍這個位置,要的不僅僅是顯著的軍功,沉著穩重的xing格和年齡資曆不可或缺,當然這些條件都離不開忠心耿耿這一前提。
西部多年未見戰爭,但士卒的巡查防禦工作一刻也沒有鬆懈下來過。蘇敬武是一個沉著但又爽朗的人,這是很多年來養成的習慣,他自己的xing格雖然很沉穩,但是對於手下將士在生活中的要求卻放的很寬,這讓西部的軍風和北部相比,有著很大的異處,當然,小事可以包容,但若是有大事,軍律依然是第一。
比如,這位大將軍可以不去追究輪休的士兵到城裏尋個樂子,但絕對不能容忍負責站崗的士兵因為尿急悄悄消失那麽一會兒,所有人都清楚,遇到這種情況,西部軍營很快就沒有這個人了。
用蘇敬武的話來說:兒郎在外辛苦,都是血氣方剛的年紀,我不杜絕你們在閑暇之時去放鬆身心,但作為我征西大營的士兵,就要明白你時刻所處的位子。
想來這也許是南國的悲哀,南國位高權重真正握有兵權的軍中大將似乎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張啟如此,蘇敬武如此。
在很多天前,蘇敬武就在城中收到了天樞處從都城傳來的密信,都城有個人奉陛下密旨來西巡查,照天樞處的計算來看,以那人的速度,應該在昨ri便已到達襄城,可是蘇敬武到現在都沒有見到那個人,他想不明白,那位陌生人是刻意迴避還是至今都尚未抵達襄城。
超出了預期的時間,不知那位年輕人在路上遇到了什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