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陳華清便醒來了。換上一身明朝的衣服後洗了把臉,便朝老營走去。


    來到老營,一身戎裝的馬鈴已在一塊空地上等候,旁邊還跟著馬護。看到陳華清來了,馬鈴對馬護說:“你去將昨天準備好的銀兩拿來,再叫十個弟兄。”馬護得令後便離開。


    陳華清走到馬鈴旁邊,還未開口,就聽馬鈴說:“陳公子醒來了,昨晚休息的可好?”


    陳華清趕忙應答:“昨晚休息好了。還有,馬姑娘,你可直喚我名字,這陳公子長陳公子短的,聽起來怪麻煩的。”


    馬鈴聽後笑了笑,心想:“這漢家公子也不像nǎinǎi所說那樣處處講禮,如此稱唿,倒也合我意。”便道:“那好,你也可直接喚我小名鈴兒,不用姑娘長姑娘短的。”說完自己便忍不住笑了。


    這馬鈴乃土家族姑娘,xing格活潑,見陳華清不在意這些繁禮,她自然更不會在意。雖說秦良玉乃漢人,但久居石砫,也不想讓孫女學那漢家姑娘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更沒讓她纏足,因此馬鈴沒被那禮教毒害,反而立誌要和nǎinǎi一樣,將來要成為一名女將軍。


    恢複原本xing格的馬鈴顯得更活潑了,一路上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陳華清也從馬鈴那兒了解到,這糧草采辦在秦良玉軍中真是個坑,還是個大坑。如果是在別的明軍中,特別是號稱“九邊第一軍”的遼東軍,這糧草官可是個肥差,不是主將的親信想都別想幹這個活。


    秦良玉統帥的軍隊由兩部組成,一部是戰兵,也就是白杆兵,主要來源是石砫及周邊的土家族人和一部分漢人,另一部是雜兵,主要來源是衛所兵。白杆兵是秦良玉的子弟兵,是主要戰鬥力,待遇好,這部分的采辦由秦良玉親手抓。雜兵不參與戰鬥,主要負責後勤運輸,因此並不給輔兵發餉,但要管飯。


    但石砫是個窮地方,養三千白杆兵已是極限,因此每次出兵,雜兵的糧草問題都讓秦良玉傷透了腦筋。作為雜兵的糧草官,核心任務便是用最少的錢買最多的東西,浪費太多可是有軍規伺候。秦良玉這次讓陳華清負責采購,也是想看看漢人有沒有什麽好辦法解決這個難題。從心底講,秦良玉希望陳華清是一個有本事的人,能對得起自己三天的好飯。


    走了好一會兒,陳華清和馬鈴才來到目的地。馬鈴向陳華清介紹:“這是軍中存放賬冊的營帳。”說完便拿出了一本,遞給陳華清:“這本是雜兵的糧草用度,你先看看。”


    陳華清接過書,翻開看了看。明代的繁體字陳華清還是認識的,當然這得歸功於他的爺爺。陳華清的爺爺有一本明代版的《天工開物》,將其視若珍寶。在陳華清父母去世的前幾年裏,家裏經濟不寬裕,這本《天工開物》便成了小華清當時唯一的課外讀物,在爺爺的幫助下,陳華清基本上能看得懂大多數明代繁體字。同時也正是這一本書中對各種工具和生產活動的介紹,引發了陳華清對機械和化學的興趣,在以後的學習中更偏向理工科。


    言歸正傳。書中的記賬方式,是真正的流水記賬法。比如這處,八月十二ri,向chongqing府糧商李富海購糧一百石,花費九十七兩銀子,雇三輛馬車,花費十二兩銀子,中途喝茶請飯,花費三兩銀子……


    當然,原文是沒有標點的,讀起來很費勁。除此之外,每一頁最少記錄十天的帳,並且這兒勾一筆,那兒抹一黑圈,看起來很亂。這讓陳華清看得直皺眉頭,不由想起後世廠上的統計表格,那叫一個井井有條,一目了然。


    (明天啟年間,一公石糧食大約0.927兩,一石為1.0737公石,一公石等於156市斤,故一石約為120餘斤。古代銀子的購買力是很強的,若考慮現代通脹因素,一兩銀子相當於2013年的600人民幣。明代,一兩白銀為1000銅錢。)


    馬鈴看到陳華清皺著眉頭,問道:“怎麽了?有什麽問題?”


    陳華清抬起頭來:“賬冊上記的也太混亂了吧。”他終究不好意思叫馬玲的小名。


    馬玲接過賬冊看了看,疑道:“沒問題啊,就這樣記的。”


    就在這時候,一名老者走進營帳。馬鈴看見老者,驚喜道:“秦爺爺,您怎麽來了?”


    這老者乃秦溫,是秦良玉出嫁時陪同的本家,在馬家地位不低,且jing通算術,是秦良玉的軍中主薄。


    秦溫笑嗬嗬地說:“你nǎinǎi不放心你第一次出外采辦,讓我過來看看。”


    旁邊的陳華清聽了這話,心裏明白了:“這次采辦糧草之事負責人是馬鈴,秦良玉想鍛煉鍛煉自己的孫女,但又不想讓自己的孫女栽在軍規上,自然名義上自己是主官,但又沒什麽權力,這不銀子還在馬鈴手裏。”想罷,陳華清暗暗下定決心,必須得好好表現,不然自己的下場肯定不好。


    馬鈴向秦溫說了陳華清對賬薄的看法。秦溫不置可否:“哦,那你有什麽更好的辦法?”


    陳華清什麽也沒說,反而找了支筆,在紙上畫了起來。陳華清雖沒有學過專業的會計,但基本的財務報表還是會做的,更何況隻是簡單的統計表,唯一的麻煩便是不能用簡便的阿拉伯數字,明朝人不認識啊。


    秦溫看著陳華清完成表格,表頭上記著糧草的數量、單價、花費,表末還有合計,若在空白處填上數字,結果一目了然。


    “果然是個好辦法,但采辦糧草可不是僅僅會做表格就行,你的算學怎麽樣?”


    陳華清知道秦溫準備考校自己了,便執後輩之禮:“晚生學過幾年。”


    見陳華清對自己行後輩之禮,便知道他明白了自己的意思,笑了笑:“那我便先考你一道題。聽好,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這是《孫子算經》中所問,我想知道你如何解?”


    陳華清聽完就知道這是後世小學相當典型的“雞兔同籠”問題,便直接拿起筆在草稿紙上寫了起來,列了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組,稍一推算,便得出答案:“雉23隻,兔12隻。”


    注:秦良玉是何民族至今仍有爭議,在本書中設定她為漢族。


    文中銀子價格取自彭信威的《中國貨幣史》,其中關於明朝的部分大多是從《金瓶梅》中推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大革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年排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年排隊並收藏明末大革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