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逢吉,京兆長安人,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老班底,會專營巧令sè,加之模樣俊美,甚的重用,官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乾佑元年(948年),劉誌遠病危,臨終托孤於幾位重臣,蘇縫吉便是其一。後來,劉誌遠病猝,兒子劉承佑繼位,稱漢隱帝。乾佑二年,蘇逢吉加拜司空。
蘇逢吉年不及四十,便已經位極人臣,卻是尤不知滿,雖是文人,狠厲不下於武人,屠戮之重更甚。喜斂財,好至寶。聽說皇帝手中有先皇傳下的一件玉龍鱗甲,便耿耿於懷。雖說隱帝羸弱,畢竟君臣有別,不敢索要。
隱帝年方弱冠,還未親政,平時喜歡看戲觀舞。蘇逢吉便投其所好,大事收羅天下名伶,美女與教坊司,以取悅隱帝。
此刻蘇逢吉坐在自己府上的客廳之中,看著跪在地上一個長相十分俊美的男子。男子姓孫,本是京都勾欄瓦肆之中的伶人,有一副好嗓子,唱的一出好戲。蘇縫吉見其有些本事,有意抬舉,一年之內便已做了教坊使。
前幾ri,蘇逢吉故意引隱帝來看戲,孫教坊使便唱了一出霸王伐秦的好戲。隱帝大喜,便要賞賜,問曰:“何所求?”
孫教坊使便道:“霸王手中有虎頭盤龍槊,胯下烏騅馬,可惜卻少了一副好鎧甲!”
隱帝喜道:“神兵,寶馬,朕沒有,寶甲卻有一件”遂將玉龍鱗甲賜給孫教坊使。
這孫教坊本是一伶人,沒有那麽多心思,這些都是蘇逢吉所教,目的便是這副寶甲,蘇逢吉見皇帝果然上套,不由得欣喜,想過幾ri便將寶甲拿迴,收在寶庫之中。卻不料想,今ri這個教坊使,來到自己府上,告訴自己寶甲被史弘肇搶了,不由得怒火中燒。
一朝之中,蘇縫吉隻忌憚楊邠、史弘肇、郭威三人,偏偏這個史弘肇就是和他過不去,現在還搶了玉龍鱗甲,這樣打臉,蘇逢吉實在不能容忍,想了半刻,對孫教坊道:“你知道史瘋子最近都幹了什麽?”
孫教坊跪在地上,心中打鼓,這個蘇扒皮要是發起怒來,今天自己還真得扒層皮,小心翼翼道:“具卑職所知,史瘋子早上要殺一群士子,後來不知道為什麽又給放了。”
“哦?沒殺?還有這等事?”事情出乎蘇逢吉的意料,想了想,冷笑道:“把他放的人,一個不拉的都給我抓起來!”
孫教坊一哆嗦,道:“卑職隻是個教坊使,手下無兵可用啊!”
“你去找飛龍使後讚,他手中有些人,抓幾個士子而已,又不是讓你去打契丹!”蘇逢吉覺得後讚很合適。這個後讚很受隱帝賞識,可是因為史弘肇的原因,幾次不的升遷,早就有怨念。
蘇縫吉想了想道:“我要進宮,你退下吧!”
孫教坊偷偷擦了擦頭上的汗水,退了幾步到了門口,稍稍抬頭,便見蘇逢吉站在廳中一塊牌匾下沉思。孫教坊雖是伶人,認得一些字,知道牌匾上寫的是“寬厚仁德”,卻不知道什麽意思。心中叨念,大人物果然就是不一樣!
金祥殿,此名出自於後梁皇帝朱溫,朱溫信奉鄒衍五行國運之說,唐朝屬木德,梁取而代之,金克木,這後梁便屬於金德,自命金德王,這皇宮內殿也取名金祥殿。不知朱溫能不能想到這金殿有易主的一天。
蘇逢吉在外等候,掌事太監已經進去通報,卻見殿中出來一人。來人一見蘇逢吉便急步走到跟前,施禮道:“原來是蘇司空,來見陛下麽?”
蘇逢吉一看來人,也認識,是李太後的幼弟李業,掌管宮中買辦,是個極肥的差事,可是還不滿足,總找自己的皇帝外甥想多要些權利。今天對自己這麽客氣,怕是有所求吧。
蘇逢吉一笑道:“原來是李國舅!失敬失敬!”
李業二十多歲,長得也是很俊美,隻是兩眼目光難聚,顯得有些猥瑣。今ri到宮中看自己的姐姐,想讓她幫忙和皇帝說一說,討個宣徽使的差事,沒有想到在宮外遇到了蘇逢吉。
李業知道,實際上,國家的大權掌握在蘇縫吉、楊邠、史弘肇、王章等幾個宰相手中,即便皇帝同意,若是幾人不點頭,事情也難辦,便刻意討好道:“蘇司空ri理萬機,為國cāo勞,我最近得了些好酒,有滋身潤體的功效,一會我讓茶酒使給您送過去?”
蘇逢吉哈哈一笑道:“既然國舅爺發話,那蘇某就卻之不恭了!”
李業對身後的一個太監道:“去讓茶酒使郭允明準備些三勒漿給蘇司空送去。”太監忙稱是,退了下去。李業見差不多,便也拱手告辭。
這時候掌事太監通報,宣蘇逢吉覲見。
皇家深院,**之內
一個美麗婦人端坐於鏡前,蹙著眉,單手輕柔額頭,看樣子有些厭煩之情。身後一個少年抱劍而立,臉sè看不出喜怒。
美麗婦人道:“君浩,我這個弟弟越來越不像話了,做事越來越肆無忌憚,早晚會出大事的。”
君浩道:“李太後,這些事情我不懂,不過既然他想要個官職,讓陛下給他一個便是了!”
李太後笑了笑,這個君浩什麽都好,就是從來也不關心朝中的事情,想到君浩的身份,心中苦笑。道:“最近京都可還太平?”
君浩想了想,如實道:“京都最近發生五件大事,其一汴河岸邊發生一起武鬥,一個少年一式之內將一個劍術高手擊敗,據門中眼線所報,那個劍術高手,已經觸及化境巔峰之路,可惜落敗於一個毫無勁力的少年,還把自己的寶劍承影弄丟了。”
“哦?承影?你跟我說說”李太後來了興趣。
君浩道:“劍術高手名叫耶魯齊yu,可能是化名,是契丹人,目的是追逐一個漂亮的女子,與少年這些人起了衝突,後來少年不知道用什麽武器,一招便將那個契丹人打成重傷!在具體的我也不清楚了”
“那把承影呢?”
“少年將承影送給和他一起的一個青年!”
“嗯?就這麽把寶劍送人了?”
君浩一笑道:“不僅是寶劍,還送了一匹麒麟寶馬!”
李太後一笑道:“好大的氣魄,這個少年讓我想起一個人。”
“石頭兄弟?”君浩皺了皺眉自語道。隨後又道:“這個不太可能,石兄弟雖然機智,但是我看不出他有任何武功!”
李太後擺了擺手,道:“我就那麽一說而已,對了那個契丹人那麽厲害,和你比起來誰更厲害?”
君浩看了看手中的劍,道:“他手中沒有承影,必敗!”
李太後搖搖頭,道:“不要太要強,對你沒好處,說說其他的事吧!”
君浩道:“其二,漕幫的曹鈞最近和右衛大將軍聶文進走的很近,這件事陛下似乎知情。”
李太後道:“皇上長大了,有自己的心思,這事你就不要管了”
“屬下明白!這第三件事是:盜門幾個長老入京,不知道所為何事,半年前盜門門主南宮止步遇害,一對兒女不知所蹤,不是尋仇,便是尋人!”
李太後又按了按頭道:“朝廷不安生,契丹人不安生,江湖人也來湊熱鬧!他們盜門的事你知道多少?和你們相思門比起來如何?”
君浩歎口氣道:“李太後,您知道我們相思門的門規,出了京都我們也是瞎子!”
“還有兩件都說完吧”。
“其四,史弘肇抓了一群書生要殺頭,後來被史德統阻攔,被釋放後,又被後讚的人抓了起來,我們查到,指使之人是蘇逢吉。”
“其五,今年八月十五中秋,竇貞固竇司徒宴請群臣與天和樓,有意調節史蘇兩人的恩怨。”
太後凝視著鏡子,看了看自己的容顏,歎了口氣道:“一廂情願罷了,弄不好又要打起來!還有三天就八月十五了吧?我們也去看看。”
金祥殿東閣,是皇帝的寢宮。
隱帝劉承佑正在生氣,這時進來一人,嬉笑道:“陛下怎麽又生氣了?哪個王八蛋惹你了?”來人言語輕佻,毫無尊卑。卻見劉承佑沒有計較,歎氣道:“文進,剛才蘇司空來過了,告訴朕,史瘋子把教坊司給砸了,還搶走朕賜給孫教坊使的玉龍鱗甲”
來人名叫聶文進,任右衛大將軍,掌右廂軍,與劉承佑關係很好,恃寵驕縱,還經常開些玩笑,顯得親昵,卻有失君王體統,為人所詬病。
聶文進皺眉道:“這個史弘肇越來越跋扈了,根本沒把陛下放在眼中!”
劉承佑心中鬱結,今年將滿二十歲了,仍舊不能親政,這幾個托孤的重臣雖然相互有矛盾,但是誰都不願意放權,看來自己還要在想辦法,問道:“文進,最近城中可有什麽好玩的事?”
聶文進笑道:“都是一些江湖事,陛下也沒興趣,到是朝中發生一件趣事!”
“哦,說說看!”劉承佑來了興致。
“竇貞固八月十五,請朝中諸位大臣在天和樓聚飲。”
劉承佑冷笑道:“竇貞固位列三公,雖然一向潔身自好,不參與爭鬥,卻也不曾為朕說過話,這次聚宴,無非還是和稀泥,有什麽好看的!”
聶文進道:“我聽說史弘肇這次下了功夫,要和蘇逢吉鬥上一鬥,而蘇逢吉還抓了不少士子,怕文鬥為題最終上演武鬥啊!”
“嗬嗬,是麽?這樣也好,最好讓他們兩敗俱傷!”
劉承佑一聽說倆個顧命大臣爭鬥,不憂反喜。站起身,在地下來後走了幾圈道:“十五那天,帶上郭允明和後讚,咱們去看看熱鬧!”
聶文進哈哈一笑,道:“陛下聖明!”
蘇逢吉年不及四十,便已經位極人臣,卻是尤不知滿,雖是文人,狠厲不下於武人,屠戮之重更甚。喜斂財,好至寶。聽說皇帝手中有先皇傳下的一件玉龍鱗甲,便耿耿於懷。雖說隱帝羸弱,畢竟君臣有別,不敢索要。
隱帝年方弱冠,還未親政,平時喜歡看戲觀舞。蘇逢吉便投其所好,大事收羅天下名伶,美女與教坊司,以取悅隱帝。
此刻蘇逢吉坐在自己府上的客廳之中,看著跪在地上一個長相十分俊美的男子。男子姓孫,本是京都勾欄瓦肆之中的伶人,有一副好嗓子,唱的一出好戲。蘇縫吉見其有些本事,有意抬舉,一年之內便已做了教坊使。
前幾ri,蘇逢吉故意引隱帝來看戲,孫教坊使便唱了一出霸王伐秦的好戲。隱帝大喜,便要賞賜,問曰:“何所求?”
孫教坊使便道:“霸王手中有虎頭盤龍槊,胯下烏騅馬,可惜卻少了一副好鎧甲!”
隱帝喜道:“神兵,寶馬,朕沒有,寶甲卻有一件”遂將玉龍鱗甲賜給孫教坊使。
這孫教坊本是一伶人,沒有那麽多心思,這些都是蘇逢吉所教,目的便是這副寶甲,蘇逢吉見皇帝果然上套,不由得欣喜,想過幾ri便將寶甲拿迴,收在寶庫之中。卻不料想,今ri這個教坊使,來到自己府上,告訴自己寶甲被史弘肇搶了,不由得怒火中燒。
一朝之中,蘇縫吉隻忌憚楊邠、史弘肇、郭威三人,偏偏這個史弘肇就是和他過不去,現在還搶了玉龍鱗甲,這樣打臉,蘇逢吉實在不能容忍,想了半刻,對孫教坊道:“你知道史瘋子最近都幹了什麽?”
孫教坊跪在地上,心中打鼓,這個蘇扒皮要是發起怒來,今天自己還真得扒層皮,小心翼翼道:“具卑職所知,史瘋子早上要殺一群士子,後來不知道為什麽又給放了。”
“哦?沒殺?還有這等事?”事情出乎蘇逢吉的意料,想了想,冷笑道:“把他放的人,一個不拉的都給我抓起來!”
孫教坊一哆嗦,道:“卑職隻是個教坊使,手下無兵可用啊!”
“你去找飛龍使後讚,他手中有些人,抓幾個士子而已,又不是讓你去打契丹!”蘇逢吉覺得後讚很合適。這個後讚很受隱帝賞識,可是因為史弘肇的原因,幾次不的升遷,早就有怨念。
蘇縫吉想了想道:“我要進宮,你退下吧!”
孫教坊偷偷擦了擦頭上的汗水,退了幾步到了門口,稍稍抬頭,便見蘇逢吉站在廳中一塊牌匾下沉思。孫教坊雖是伶人,認得一些字,知道牌匾上寫的是“寬厚仁德”,卻不知道什麽意思。心中叨念,大人物果然就是不一樣!
金祥殿,此名出自於後梁皇帝朱溫,朱溫信奉鄒衍五行國運之說,唐朝屬木德,梁取而代之,金克木,這後梁便屬於金德,自命金德王,這皇宮內殿也取名金祥殿。不知朱溫能不能想到這金殿有易主的一天。
蘇逢吉在外等候,掌事太監已經進去通報,卻見殿中出來一人。來人一見蘇逢吉便急步走到跟前,施禮道:“原來是蘇司空,來見陛下麽?”
蘇逢吉一看來人,也認識,是李太後的幼弟李業,掌管宮中買辦,是個極肥的差事,可是還不滿足,總找自己的皇帝外甥想多要些權利。今天對自己這麽客氣,怕是有所求吧。
蘇逢吉一笑道:“原來是李國舅!失敬失敬!”
李業二十多歲,長得也是很俊美,隻是兩眼目光難聚,顯得有些猥瑣。今ri到宮中看自己的姐姐,想讓她幫忙和皇帝說一說,討個宣徽使的差事,沒有想到在宮外遇到了蘇逢吉。
李業知道,實際上,國家的大權掌握在蘇縫吉、楊邠、史弘肇、王章等幾個宰相手中,即便皇帝同意,若是幾人不點頭,事情也難辦,便刻意討好道:“蘇司空ri理萬機,為國cāo勞,我最近得了些好酒,有滋身潤體的功效,一會我讓茶酒使給您送過去?”
蘇逢吉哈哈一笑道:“既然國舅爺發話,那蘇某就卻之不恭了!”
李業對身後的一個太監道:“去讓茶酒使郭允明準備些三勒漿給蘇司空送去。”太監忙稱是,退了下去。李業見差不多,便也拱手告辭。
這時候掌事太監通報,宣蘇逢吉覲見。
皇家深院,**之內
一個美麗婦人端坐於鏡前,蹙著眉,單手輕柔額頭,看樣子有些厭煩之情。身後一個少年抱劍而立,臉sè看不出喜怒。
美麗婦人道:“君浩,我這個弟弟越來越不像話了,做事越來越肆無忌憚,早晚會出大事的。”
君浩道:“李太後,這些事情我不懂,不過既然他想要個官職,讓陛下給他一個便是了!”
李太後笑了笑,這個君浩什麽都好,就是從來也不關心朝中的事情,想到君浩的身份,心中苦笑。道:“最近京都可還太平?”
君浩想了想,如實道:“京都最近發生五件大事,其一汴河岸邊發生一起武鬥,一個少年一式之內將一個劍術高手擊敗,據門中眼線所報,那個劍術高手,已經觸及化境巔峰之路,可惜落敗於一個毫無勁力的少年,還把自己的寶劍承影弄丟了。”
“哦?承影?你跟我說說”李太後來了興趣。
君浩道:“劍術高手名叫耶魯齊yu,可能是化名,是契丹人,目的是追逐一個漂亮的女子,與少年這些人起了衝突,後來少年不知道用什麽武器,一招便將那個契丹人打成重傷!在具體的我也不清楚了”
“那把承影呢?”
“少年將承影送給和他一起的一個青年!”
“嗯?就這麽把寶劍送人了?”
君浩一笑道:“不僅是寶劍,還送了一匹麒麟寶馬!”
李太後一笑道:“好大的氣魄,這個少年讓我想起一個人。”
“石頭兄弟?”君浩皺了皺眉自語道。隨後又道:“這個不太可能,石兄弟雖然機智,但是我看不出他有任何武功!”
李太後擺了擺手,道:“我就那麽一說而已,對了那個契丹人那麽厲害,和你比起來誰更厲害?”
君浩看了看手中的劍,道:“他手中沒有承影,必敗!”
李太後搖搖頭,道:“不要太要強,對你沒好處,說說其他的事吧!”
君浩道:“其二,漕幫的曹鈞最近和右衛大將軍聶文進走的很近,這件事陛下似乎知情。”
李太後道:“皇上長大了,有自己的心思,這事你就不要管了”
“屬下明白!這第三件事是:盜門幾個長老入京,不知道所為何事,半年前盜門門主南宮止步遇害,一對兒女不知所蹤,不是尋仇,便是尋人!”
李太後又按了按頭道:“朝廷不安生,契丹人不安生,江湖人也來湊熱鬧!他們盜門的事你知道多少?和你們相思門比起來如何?”
君浩歎口氣道:“李太後,您知道我們相思門的門規,出了京都我們也是瞎子!”
“還有兩件都說完吧”。
“其四,史弘肇抓了一群書生要殺頭,後來被史德統阻攔,被釋放後,又被後讚的人抓了起來,我們查到,指使之人是蘇逢吉。”
“其五,今年八月十五中秋,竇貞固竇司徒宴請群臣與天和樓,有意調節史蘇兩人的恩怨。”
太後凝視著鏡子,看了看自己的容顏,歎了口氣道:“一廂情願罷了,弄不好又要打起來!還有三天就八月十五了吧?我們也去看看。”
金祥殿東閣,是皇帝的寢宮。
隱帝劉承佑正在生氣,這時進來一人,嬉笑道:“陛下怎麽又生氣了?哪個王八蛋惹你了?”來人言語輕佻,毫無尊卑。卻見劉承佑沒有計較,歎氣道:“文進,剛才蘇司空來過了,告訴朕,史瘋子把教坊司給砸了,還搶走朕賜給孫教坊使的玉龍鱗甲”
來人名叫聶文進,任右衛大將軍,掌右廂軍,與劉承佑關係很好,恃寵驕縱,還經常開些玩笑,顯得親昵,卻有失君王體統,為人所詬病。
聶文進皺眉道:“這個史弘肇越來越跋扈了,根本沒把陛下放在眼中!”
劉承佑心中鬱結,今年將滿二十歲了,仍舊不能親政,這幾個托孤的重臣雖然相互有矛盾,但是誰都不願意放權,看來自己還要在想辦法,問道:“文進,最近城中可有什麽好玩的事?”
聶文進笑道:“都是一些江湖事,陛下也沒興趣,到是朝中發生一件趣事!”
“哦,說說看!”劉承佑來了興致。
“竇貞固八月十五,請朝中諸位大臣在天和樓聚飲。”
劉承佑冷笑道:“竇貞固位列三公,雖然一向潔身自好,不參與爭鬥,卻也不曾為朕說過話,這次聚宴,無非還是和稀泥,有什麽好看的!”
聶文進道:“我聽說史弘肇這次下了功夫,要和蘇逢吉鬥上一鬥,而蘇逢吉還抓了不少士子,怕文鬥為題最終上演武鬥啊!”
“嗬嗬,是麽?這樣也好,最好讓他們兩敗俱傷!”
劉承佑一聽說倆個顧命大臣爭鬥,不憂反喜。站起身,在地下來後走了幾圈道:“十五那天,帶上郭允明和後讚,咱們去看看熱鬧!”
聶文進哈哈一笑,道:“陛下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