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風將清漪送迴慕州,仍然迴青羅峰不提。♀
清漪每日仍精心培植各式花草,養護梅林,有時去秦府聽老夫人說些家常話。
柳默至錦水邊吹奏長笛時,也仍舊隱身於旁靜靜聆聽。
隻是每至之時,常有鳥雀飛起。清漪也未在意。
如此三五次,這日笛聲未落,突然柳默長身掠起,幾個起落已至近前,清漪正聽得出神之際,不及閃避。
柳默那日雪下見了腳印,心下疑慮難消,每次來時,吹奏之前便在近旁灑下些穀米,引鳥雀來食,人至時鳥雀飛散。
別人走過時,都有人聲,此人來時,多是悄然無聲,因此今日認定是此人,便幾步搶到近前。
沒想到,麵前站著的竟是清漪。
迴想她種種怪異,一時也難分清是敵是友。
清漪見此情狀,已知鳥雀之故,此時也無法敷衍。
柳默對她淺淺一揖,問道:“百裏姑娘何以至此?”
清漪沉默片刻,望向他手中長笛,道:“柳公子,可否借長笛一用。”
柳默要探知究竟,便不推辭,遞與她。
清漪走至水邊,長笛輕橫,吹出一曲,正是柳默素日常奏之《江梅引》。
想著疑慮之事可以再探究竟,便也迎上前去。
今日她打扮倒不似平常素淨,著了件藕荷色襖裙,披了件寶藍披風,發髻間插了一朵小小紅梅,越發襯得她肌膚如雪。
見了柳默出來,一臉憂慮一掃而空,映著門前的兩個大紅燈籠,眼睛裏似乎有光彩在跳動。
柳默心下一動,這喜悅如此率直純淨,是否真是自己錯疑了她?
清漪向柳默施禮,柳默自然還禮,兩人便並肩朝街市走去。
一年一度的元宵燈會,街市上甚是熱鬧。
各式花燈掛滿了整條街,兩邊家家戶戶門前也都各掛著自家做的燈。
清漪和柳默並肩走著,在這滿街熱鬧之中,走在他的身旁,似乎又迴到了曾經的快樂時光。
柳默忽然開口問道:“百裏姑娘,似乎不是慕州人氏?”
清漪聽他話音似乎有異,而這個話題自己確實也不知如何談起。
但既然他這麽問了,自然是要答的。
真話不知從何說起,又不忍說些謊話來迴他,便隻道:“不是。”
柳默又道:“不知姑娘到慕州所為何事?”
清漪緩緩道:“來、尋一位故人。”
這並不是柳默心中疑慮的答案。
但是聽了這話,與之前情狀相互映證,他卻又覺得舒了一口氣。
又問道:“可曾找到嗎?”
清漪站住,側臉看向他,話已到嘴邊,然而終於還是沒有迴答,又繼續向前走去。
柳默也不再問了。
兩人默然行至凝碧橋上,河水自橋下湯湯而去。
兩岸楊柳葉落殆盡,隻有柔長的柳絲隨風輕拂。
清漪站在橋上,望著一處煙柳,忽然緩緩道:“可以、在這裏吹奏一曲嗎?”
柳默也便取出長笛,吹出一曲《新水令》。
清漪隻靜靜地聽著,眼仍望著那煙柳寒水。
一曲吹罷,清漪接過長笛,吹起一曲。
其聲如溪水潺潺,又似春風微拂,清麗婉轉,餘音繞耳。
隻是笛聲中透著憂怨之意,清漪臉上亦是憂思綿綿。
一時吹罷,沉默半響,並不說話,隱隱可見點點淚光。
柳默便知這曲於她怕是別有深意。
“可聽過這個曲子嗎?”清漪側臉望著柳默,輕聲道。
“不曾聽過。確是好曲,不知為何名?”柳默道。
“這曲子名……《春水碧》。”清漪輕聲道。
“曲名與曲意甚是相合,多謝賜教。”柳默道。
清漪雖知他並不記得此曲,然聽得這話,仍覺得心中一刺,然而又能如何?
一時神色慘然。
柳默躊躇一迴,終於問道:“姑娘所尋之人,與柳默相似嗎?”
清漪轉頭,直望著麵前這個人,熟悉的眉眼、熟悉的聲音,未曾改變的茶好,一樣動聽的笛聲,通體的溫柔從容,不是他,卻是誰?
便默默地點了點頭。
“姑娘定居慕州,難道他是慕州人氏?”柳默又道。
“……是吧。”清漪輕聲道。
“不知百裏姑娘與他是……?”柳默道。
清漪又望向那煙柳深處,緩緩道:“他,……隻是我的一位朋友。”
柳默道:“他如今在這裏嗎?”
清漪轉頭看著他,若有所思地道:“也許在吧。”
“在下祖居慕州,倒未曾見過與柳默相似之人,日後自當留意。”柳默道。
清漪默然望著他,隻輕聲道:“多謝。”
兩人再走迴街市時,燈會已散。
熱鬧時何等輝煌,如今卻隻剩滿街冷清。
清漪便向柳默告辭。
平日晚間入城,都是翻牆而過,今日上元節,城門尚未關閉,可自城門出。
夜路難行,她又居於城外無人之處,柳默自然須相送。
至柳府牽得兩匹馬,一前一後出了城門。
柳默送至院門前方告辭離去。
(
清漪每日仍精心培植各式花草,養護梅林,有時去秦府聽老夫人說些家常話。
柳默至錦水邊吹奏長笛時,也仍舊隱身於旁靜靜聆聽。
隻是每至之時,常有鳥雀飛起。清漪也未在意。
如此三五次,這日笛聲未落,突然柳默長身掠起,幾個起落已至近前,清漪正聽得出神之際,不及閃避。
柳默那日雪下見了腳印,心下疑慮難消,每次來時,吹奏之前便在近旁灑下些穀米,引鳥雀來食,人至時鳥雀飛散。
別人走過時,都有人聲,此人來時,多是悄然無聲,因此今日認定是此人,便幾步搶到近前。
沒想到,麵前站著的竟是清漪。
迴想她種種怪異,一時也難分清是敵是友。
清漪見此情狀,已知鳥雀之故,此時也無法敷衍。
柳默對她淺淺一揖,問道:“百裏姑娘何以至此?”
清漪沉默片刻,望向他手中長笛,道:“柳公子,可否借長笛一用。”
柳默要探知究竟,便不推辭,遞與她。
清漪走至水邊,長笛輕橫,吹出一曲,正是柳默素日常奏之《江梅引》。
想著疑慮之事可以再探究竟,便也迎上前去。
今日她打扮倒不似平常素淨,著了件藕荷色襖裙,披了件寶藍披風,發髻間插了一朵小小紅梅,越發襯得她肌膚如雪。
見了柳默出來,一臉憂慮一掃而空,映著門前的兩個大紅燈籠,眼睛裏似乎有光彩在跳動。
柳默心下一動,這喜悅如此率直純淨,是否真是自己錯疑了她?
清漪向柳默施禮,柳默自然還禮,兩人便並肩朝街市走去。
一年一度的元宵燈會,街市上甚是熱鬧。
各式花燈掛滿了整條街,兩邊家家戶戶門前也都各掛著自家做的燈。
清漪和柳默並肩走著,在這滿街熱鬧之中,走在他的身旁,似乎又迴到了曾經的快樂時光。
柳默忽然開口問道:“百裏姑娘,似乎不是慕州人氏?”
清漪聽他話音似乎有異,而這個話題自己確實也不知如何談起。
但既然他這麽問了,自然是要答的。
真話不知從何說起,又不忍說些謊話來迴他,便隻道:“不是。”
柳默又道:“不知姑娘到慕州所為何事?”
清漪緩緩道:“來、尋一位故人。”
這並不是柳默心中疑慮的答案。
但是聽了這話,與之前情狀相互映證,他卻又覺得舒了一口氣。
又問道:“可曾找到嗎?”
清漪站住,側臉看向他,話已到嘴邊,然而終於還是沒有迴答,又繼續向前走去。
柳默也不再問了。
兩人默然行至凝碧橋上,河水自橋下湯湯而去。
兩岸楊柳葉落殆盡,隻有柔長的柳絲隨風輕拂。
清漪站在橋上,望著一處煙柳,忽然緩緩道:“可以、在這裏吹奏一曲嗎?”
柳默也便取出長笛,吹出一曲《新水令》。
清漪隻靜靜地聽著,眼仍望著那煙柳寒水。
一曲吹罷,清漪接過長笛,吹起一曲。
其聲如溪水潺潺,又似春風微拂,清麗婉轉,餘音繞耳。
隻是笛聲中透著憂怨之意,清漪臉上亦是憂思綿綿。
一時吹罷,沉默半響,並不說話,隱隱可見點點淚光。
柳默便知這曲於她怕是別有深意。
“可聽過這個曲子嗎?”清漪側臉望著柳默,輕聲道。
“不曾聽過。確是好曲,不知為何名?”柳默道。
“這曲子名……《春水碧》。”清漪輕聲道。
“曲名與曲意甚是相合,多謝賜教。”柳默道。
清漪雖知他並不記得此曲,然聽得這話,仍覺得心中一刺,然而又能如何?
一時神色慘然。
柳默躊躇一迴,終於問道:“姑娘所尋之人,與柳默相似嗎?”
清漪轉頭,直望著麵前這個人,熟悉的眉眼、熟悉的聲音,未曾改變的茶好,一樣動聽的笛聲,通體的溫柔從容,不是他,卻是誰?
便默默地點了點頭。
“姑娘定居慕州,難道他是慕州人氏?”柳默又道。
“……是吧。”清漪輕聲道。
“不知百裏姑娘與他是……?”柳默道。
清漪又望向那煙柳深處,緩緩道:“他,……隻是我的一位朋友。”
柳默道:“他如今在這裏嗎?”
清漪轉頭看著他,若有所思地道:“也許在吧。”
“在下祖居慕州,倒未曾見過與柳默相似之人,日後自當留意。”柳默道。
清漪默然望著他,隻輕聲道:“多謝。”
兩人再走迴街市時,燈會已散。
熱鬧時何等輝煌,如今卻隻剩滿街冷清。
清漪便向柳默告辭。
平日晚間入城,都是翻牆而過,今日上元節,城門尚未關閉,可自城門出。
夜路難行,她又居於城外無人之處,柳默自然須相送。
至柳府牽得兩匹馬,一前一後出了城門。
柳默送至院門前方告辭離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