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4章 這婦人有學識
荒災年,我成了全村最有錢兒媳婦 作者:晚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秀才不相信,他這會兒很想探一探石姑到底會多少字,於是起了身,茶也不喝了,要帶石姑去他家。
按理男女大防,劉秀才的年紀又與石姑相仿,都是中年人,一個未娶一個未嫁,也不怕落人口舌。
然而石姑也想知道自己為何識字,為何能通篇背下燕朝的律令,還有這本千字文,為何她如此的熟悉,甚至在背這本千字文的時候,她甚至耳邊響起一道清朗的男聲,溫柔中帶著寵溺,隨之而來的腦海中有個模糊的畫麵,有人在手把手教她寫字,教她念書。
然而這個畫麵一起,石姑的心頭莫名一暖,像是有一段美好的記憶一直埋藏在深處,她猜測著莫不是那是她對亡夫的迴憶。
可惜當年幽州城大亂,原先婆家那邊住著的鄰居以及親戚都尋不到了。
石姑結了賬,這就提著竹籃子跟劉秀才迴了他的住處。
一間破舊得下雨便會漏雨的小院,裏頭也沒有什麽家具,家徒四壁也差不多了。
劉秀才卻是不理會家裏的髒亂,而是直接將石姑進入了他唯一簡陋又整潔的書房。
書房裏大多是劉秀才抄來的書,可見他下了功夫,這些年能存這麽多的書,那幾年戰亂時,想必費了苦心保存下來的。
石姑開著鋪子好幾年了,也有了些餘錢,卻沒有遇上讀書識字還藏有這麽多書的人,即使有,大概也不會瞧得起她,不會給她一個婦人看的吧。
石姑看著滿架子擺放著的書,腦海裏又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畫麵,有人抬著一箱子書送來書房,書房的桌案前坐著一個男人,扶著她的手教她寫字。
“夫人,你可識得這本書?”
劉秀才的聲音拉迴石姑的思緒,再定睛一看,哪有那模糊的男人身影,也沒有人幫著抬書箱進來,眼前有的隻有劉秀才家簡陋無比的書房。
劉秀才給她的是一本詩經,她拿著書翻開就很順暢的念了起來,念著念著突然說道:“你的書心真亂,我喜歡按著經史子集來擺放,用的時候尋起來方便,我還喜歡左邊擺兵書,右邊擺醫書,四書五經我愛讀,我又不參加科舉試。”
隨著石姑這番話一出,連著她本人也驚住,她為何突然說出這麽一番話來。
劉秀才卻是瞪大了眼睛,開了口:“你這法子倒是不錯,經史子集分類來擺放,尋起來是要好尋一些,我曾見過縣學裏的書籍,便是這麽歸納的。”
“隻是你左邊擺兵書,右邊擺醫書,你還讀過兵書呢?你還學了醫?”
劉秀才突然覺得眼前這婦人所讀之書比他的還要多,他為了應考,架上有的也隻有四書五經,當然也抄了些雜散書,卻也是沒有法子,畢竟好的孤本,他連見到的機會都沒有。
而要考中秀才,四書五經便夠了,再往後,他劉秀才也沒有這個機會了,所以他這一輩子止於秀才之身。
石姑沉默下來,她將手中的詩經放下,手摸著書架上的每一本書,然後就這麽順手的將書架上的書按著經史子集分類,收拾得更整齊了。
劉秀才一邊驚愕於她真的有學識,一邊又還想知道的更多一些,於是將自己都舍不得用的筆墨紙硯拿出來,在一旁悄悄地磨好了墨。
“石夫人,不如你寫寫字。”
石姑也好奇自己為何懂得這些,便順勢坐了下來,她執筆,目光盯著眼前的毛邊紙,腦袋裏似乎也有一個畫麵,她也用這樣的毛邊紙練過字。
也不知是在記憶的驅使下還是她的本能下,就這麽拿著筆寫了起來。
“布縷之征、栗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緩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父子離。君知民苦,故國有量入為出之法……”
石姑像是寫得一發不可收拾,不知不覺將整張紙寫完。
劉秀才在一旁驚得說不出話來,直到石姑放下了筆,她也震驚的看著自己突然寫出來的長篇大論,疑惑開口:“這像是策論?”
這何止是策論,這是眼下的時政,可惜如今的幽州城是寮國的城池,但凡還屬於燕國,他們也屬於燕國子民,這篇策論呈上去,指不定能在知縣那兒撈個差事做做。
“量入為出之法不可取,該以清丈田地予以統一征銀……”
劉秀才忍不住念了出來,他身為一介秀才,便在策論上也沒有這婦人寫的好呢。
眼下燕國國庫是不缺了,但是稅政上卻仍舊有欠缺,長久以往,國庫再豐盈也擋不住國內的消耗。
何況這燕雲十六州已失,以後若想收複失地,那得耗銀耗人還耗時間,燕朝稅政不改,始終是弊端。
再看這一紙絹秀又有力的字,這豈是一般識字人,這是飽讀詩書且在字跡上下了功底的人才能寫得出來的。
“石夫人好才識,我將這些書籍交予你,你照樣可教孩子們讀書識字了。”
劉秀才有感而發。
不過他說的也沒有錯,石姑沒來劉秀才這兒的時候,她不知千字文,不知自己還識這麽多的字,有這麽多的見解。
但是教書育人,術業有專攻,她懂香料,會做生意,能賺錢,卻未必能教好孩子,所以還是要一位先生的。
石姑立即起身,一邊謙虛求教,一邊懇請劉秀才教導自己的一雙兒女。
劉秀才的確不喜石家老漢給寮軍軍營釘馬掌,可是他也惜才,他瞬間看著眼前婦人都順眼多了。
又見眼前婦人談吐謙虛,語氣誠懇,心頭動容,破了例,同意了,但是兩孩子必須送來他的住處教,正好外頭還有幾個窮人家的孩子,到時候定然是一起讀書識字的。
石姑鬆了口氣,她將束修留下,劉秀才看著籃子裏的錢和糧,這明顯已經超過了束修的範圍,這就要退一半給石姑,石姑連忙開口:“先生,我家還有一個女娃娃,承蒙先生不棄,便一並教了,所以束修隻少不多,來日先生有需要,盡管提便是。”
劉秀才也沒有想到這婦人舍得花束修給女娃娃讀書,很意外,卻也沒有拒絕,既然收一個也是收,兩個也是收,隻是女娃娃有必要識字讀書出來拋頭露麵麽?
按理男女大防,劉秀才的年紀又與石姑相仿,都是中年人,一個未娶一個未嫁,也不怕落人口舌。
然而石姑也想知道自己為何識字,為何能通篇背下燕朝的律令,還有這本千字文,為何她如此的熟悉,甚至在背這本千字文的時候,她甚至耳邊響起一道清朗的男聲,溫柔中帶著寵溺,隨之而來的腦海中有個模糊的畫麵,有人在手把手教她寫字,教她念書。
然而這個畫麵一起,石姑的心頭莫名一暖,像是有一段美好的記憶一直埋藏在深處,她猜測著莫不是那是她對亡夫的迴憶。
可惜當年幽州城大亂,原先婆家那邊住著的鄰居以及親戚都尋不到了。
石姑結了賬,這就提著竹籃子跟劉秀才迴了他的住處。
一間破舊得下雨便會漏雨的小院,裏頭也沒有什麽家具,家徒四壁也差不多了。
劉秀才卻是不理會家裏的髒亂,而是直接將石姑進入了他唯一簡陋又整潔的書房。
書房裏大多是劉秀才抄來的書,可見他下了功夫,這些年能存這麽多的書,那幾年戰亂時,想必費了苦心保存下來的。
石姑開著鋪子好幾年了,也有了些餘錢,卻沒有遇上讀書識字還藏有這麽多書的人,即使有,大概也不會瞧得起她,不會給她一個婦人看的吧。
石姑看著滿架子擺放著的書,腦海裏又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畫麵,有人抬著一箱子書送來書房,書房的桌案前坐著一個男人,扶著她的手教她寫字。
“夫人,你可識得這本書?”
劉秀才的聲音拉迴石姑的思緒,再定睛一看,哪有那模糊的男人身影,也沒有人幫著抬書箱進來,眼前有的隻有劉秀才家簡陋無比的書房。
劉秀才給她的是一本詩經,她拿著書翻開就很順暢的念了起來,念著念著突然說道:“你的書心真亂,我喜歡按著經史子集來擺放,用的時候尋起來方便,我還喜歡左邊擺兵書,右邊擺醫書,四書五經我愛讀,我又不參加科舉試。”
隨著石姑這番話一出,連著她本人也驚住,她為何突然說出這麽一番話來。
劉秀才卻是瞪大了眼睛,開了口:“你這法子倒是不錯,經史子集分類來擺放,尋起來是要好尋一些,我曾見過縣學裏的書籍,便是這麽歸納的。”
“隻是你左邊擺兵書,右邊擺醫書,你還讀過兵書呢?你還學了醫?”
劉秀才突然覺得眼前這婦人所讀之書比他的還要多,他為了應考,架上有的也隻有四書五經,當然也抄了些雜散書,卻也是沒有法子,畢竟好的孤本,他連見到的機會都沒有。
而要考中秀才,四書五經便夠了,再往後,他劉秀才也沒有這個機會了,所以他這一輩子止於秀才之身。
石姑沉默下來,她將手中的詩經放下,手摸著書架上的每一本書,然後就這麽順手的將書架上的書按著經史子集分類,收拾得更整齊了。
劉秀才一邊驚愕於她真的有學識,一邊又還想知道的更多一些,於是將自己都舍不得用的筆墨紙硯拿出來,在一旁悄悄地磨好了墨。
“石夫人,不如你寫寫字。”
石姑也好奇自己為何懂得這些,便順勢坐了下來,她執筆,目光盯著眼前的毛邊紙,腦袋裏似乎也有一個畫麵,她也用這樣的毛邊紙練過字。
也不知是在記憶的驅使下還是她的本能下,就這麽拿著筆寫了起來。
“布縷之征、栗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緩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父子離。君知民苦,故國有量入為出之法……”
石姑像是寫得一發不可收拾,不知不覺將整張紙寫完。
劉秀才在一旁驚得說不出話來,直到石姑放下了筆,她也震驚的看著自己突然寫出來的長篇大論,疑惑開口:“這像是策論?”
這何止是策論,這是眼下的時政,可惜如今的幽州城是寮國的城池,但凡還屬於燕國,他們也屬於燕國子民,這篇策論呈上去,指不定能在知縣那兒撈個差事做做。
“量入為出之法不可取,該以清丈田地予以統一征銀……”
劉秀才忍不住念了出來,他身為一介秀才,便在策論上也沒有這婦人寫的好呢。
眼下燕國國庫是不缺了,但是稅政上卻仍舊有欠缺,長久以往,國庫再豐盈也擋不住國內的消耗。
何況這燕雲十六州已失,以後若想收複失地,那得耗銀耗人還耗時間,燕朝稅政不改,始終是弊端。
再看這一紙絹秀又有力的字,這豈是一般識字人,這是飽讀詩書且在字跡上下了功底的人才能寫得出來的。
“石夫人好才識,我將這些書籍交予你,你照樣可教孩子們讀書識字了。”
劉秀才有感而發。
不過他說的也沒有錯,石姑沒來劉秀才這兒的時候,她不知千字文,不知自己還識這麽多的字,有這麽多的見解。
但是教書育人,術業有專攻,她懂香料,會做生意,能賺錢,卻未必能教好孩子,所以還是要一位先生的。
石姑立即起身,一邊謙虛求教,一邊懇請劉秀才教導自己的一雙兒女。
劉秀才的確不喜石家老漢給寮軍軍營釘馬掌,可是他也惜才,他瞬間看著眼前婦人都順眼多了。
又見眼前婦人談吐謙虛,語氣誠懇,心頭動容,破了例,同意了,但是兩孩子必須送來他的住處教,正好外頭還有幾個窮人家的孩子,到時候定然是一起讀書識字的。
石姑鬆了口氣,她將束修留下,劉秀才看著籃子裏的錢和糧,這明顯已經超過了束修的範圍,這就要退一半給石姑,石姑連忙開口:“先生,我家還有一個女娃娃,承蒙先生不棄,便一並教了,所以束修隻少不多,來日先生有需要,盡管提便是。”
劉秀才也沒有想到這婦人舍得花束修給女娃娃讀書,很意外,卻也沒有拒絕,既然收一個也是收,兩個也是收,隻是女娃娃有必要識字讀書出來拋頭露麵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