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 趕緊逃
荒災年,我成了全村最有錢兒媳婦 作者:晚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南宮陽看向地上投擲的蓍草,臉色變了,他突然開口:“今夜立即啟程,一刻都不得耽擱。”
說完,南宮陽收起卜卦用具,轉身便往裏屋走。
任家人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魏大儒見了,隻得說道:“先上船吧,南宮先生想說的時候定會說出來的。”
眾人也不好追問,隻得各自收拾包袱。
夾在幾個孩子當中的念兒和安兒卻有些猶豫著不想走,任婆子見了,看了看天色,催著小團子趕緊找信鳥給宋六送信,叫他們不必來山莊了,直接去笠澤湖。
就在子夜時分,任家人來到了笠澤湖,一行人在黑暗中等了一小會兒,官道上就來了人,正是宋六帶著細軟家當輕裝上路,身後跟著一個丫鬟還有兩名護衛,連夜趕過來了。
人都到齊了,眾人不再猶豫,立即登上了船。
從笠澤湖出發,驅駛的船跟周圍遊玩守夜的船沒有什麽分別,隻是到了天亮之時,他們已經離開了平江府地界,往南邊海域去了。
這麽走了三日,一切都顯得風平浪靜。
此時趴在艙口看著茫茫大海的小團子,心頭還在想念著爹娘,先生不告訴卜卦的情況,也不知爹娘怎麽樣了。
正想著念著呢,天邊飛來一隻大鳥,小團子疑惑看去,隻見那隻大鳥朝著船艙的方向飛來。
小團子很明確的知道,她馴服的信鳥中沒有這種鳥,而且這種鳥多是住在海邊,就在小團子疑惑之際,潔白的大鳥落在她的窗前,而後從背上滑下來一隻半死不活的信鳥。
這隻信鳥正是宋九給小團子送信的那隻,也不知中途遭受了什麽危險,就快死了,竟然還找了同類馱著它來的。
白色大鳥就要飛走,轉眼被小團子抓在手上,如今船在海上行駛,這種鳥馴服了豈不是方便在海上探路。
任婆子給小團子送來好吃的,剛好推門進來,就看著孩子抱著一隻鳥不停的說著話,任婆子忍不住想笑,說道:“這是海上的鷺鷥,沿海的人都喜歡它們。”
小團子才知道大鳥的名字,覺得這名字還挺好聽的,那以後就是她的寵物了。
至於先前那隻信鳥,當小團子解下它腳上的信筒後,終於能閉目了,死也要將信帶了迴來,小團子抱著信鳥落下了眼淚。
任婆子看了孩子一眼,歎了口氣,這就拆開信筒細看,隻見裏頭正是宋九寫給公婆的信,也將他們在京城裏發生的事一並說了。
任婆子看到落款上的日期,一個月的期限就在眼下,現在她迴信能在三兒認祖歸宗之時收到麽?
任婆子一刻都不耽擱,立即用上了小團子的筆墨紙硯寫了迴信。
對於三兒的身份,任婆子早在五年前便想過了,晉王當時迴京城的時候,曾私下裏跟她聊過一迴。
晉王很想要認迴這個兒子,但是他尊重夫妻二人的選擇,而三媳婦當年的作法已經很明確了,根本不願意入京城,所以晉王沒有強求就這麽迴京城去了。
五年過去,任婆子將三房的一切看在眼中,兒子兒媳婦對她很孝順,也對任家人一條心,任婆子想開了,是最親的人,便是換一種身份仍舊是親人,割舍不了,也分不開。
再說她做為婆母,也不能自私,當年養大三兒是她的憐憫之心將孩子抱走,之後當親兒子養那也是她心甘情願,而今三兒要奔向更好的前程,做為母親哪有阻止的道理。
任婆子有不少話想要說,不想三房夫妻有顧慮,但是她收住了自己的情緒,簡短的寫下了她願意讓三兒認祖歸宗的做法,並且大力支持他們好好在京城站穩腳跟,因為他們很快就要入京城與他們團聚了。
為此,任婆子寫好了信,還將丈夫兒子兒媳婦都叫到了跟前,每個人在紙上寫下名字,代表著都同意了,不會握筆的楊冬花便在紙上按下了手印。
得到了全家人的同意,三房可以放心的去做了。
小團子召來最大的信鳥,又分別寫下同樣的三封信放飛了三隻信鳥,這樣一來就不怕有信鳥中途被害而無法送達。
就在任家人離開了平江府沒有兩日,陸府的私兵就趕來了平江府。
五年前,宋九憑著一己之力,將藏在平江府的陸府私兵給找了出來後,平江府就沒了陸府的眼線,眼下正是從周圍州郡調來的私兵,跑來平江府的目的就是殺了任府上下幾口人,一個不留。
同時陸府的私兵又在入京城的路上布下了天羅地網,不管是走水路還是陸路,任府的人都插翅難飛了。
可是這些人怎麽也沒有想到,如此隱秘的行動,竟然跑來平江府還撲了一個空,但在當地調查時了解到,任府的人才走了兩日,也就是正好在迴京城的路上了。
於是這些陸府私兵喬裝成走商身份往京城追去了。
誰也不會想到南宮陽這人信方位信卜卦,所以他們不僅走了水路,而方向卻正好相反。
去往京城的路是往北,他們偏偏往南去,正常人都不會這麽做。
再說若是送魏大儒迴鄉,也不該是往南走,可是南宮陽這人就是這麽執著。
坐在航海船上,明日該往何方走,大家夥的還得問過南宮陽才能定奪,也就是說便是他們也不知道具體的方位。
好在到了碼頭,他們能停下來舒展一下身體,也能去當地采買一番。
然而隻要沒往北邊走,即使他們在碼頭上停留一日補給也不會有問題,權當感受一下各地的風土人情,任府的人並不覺得不妥當,完全信任著南宮陽。
便是宋六,也是開心的帶著兩兒子上岸遊玩去了。
宋六身邊的憐兒看著主子帶公子遊玩各種花銷,直歎走時幹脆,竟是將蘇州城的鋪子直接典給了隔壁戲樓的胡管事。
胡管事問她們為何好好的酒館不開了這是要去哪兒,主仆二人也不做聲,反正生意不打算做了。
這些年主仆二人也賺下不少銀子,鋪子是典了銀錢,但是蘇州城的宅子還在,主子說了,要是京城裏容不下她時,她會帶著兩位公子迴蘇州城住,到那個時候再開酒館也不是難事兒。
說完,南宮陽收起卜卦用具,轉身便往裏屋走。
任家人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魏大儒見了,隻得說道:“先上船吧,南宮先生想說的時候定會說出來的。”
眾人也不好追問,隻得各自收拾包袱。
夾在幾個孩子當中的念兒和安兒卻有些猶豫著不想走,任婆子見了,看了看天色,催著小團子趕緊找信鳥給宋六送信,叫他們不必來山莊了,直接去笠澤湖。
就在子夜時分,任家人來到了笠澤湖,一行人在黑暗中等了一小會兒,官道上就來了人,正是宋六帶著細軟家當輕裝上路,身後跟著一個丫鬟還有兩名護衛,連夜趕過來了。
人都到齊了,眾人不再猶豫,立即登上了船。
從笠澤湖出發,驅駛的船跟周圍遊玩守夜的船沒有什麽分別,隻是到了天亮之時,他們已經離開了平江府地界,往南邊海域去了。
這麽走了三日,一切都顯得風平浪靜。
此時趴在艙口看著茫茫大海的小團子,心頭還在想念著爹娘,先生不告訴卜卦的情況,也不知爹娘怎麽樣了。
正想著念著呢,天邊飛來一隻大鳥,小團子疑惑看去,隻見那隻大鳥朝著船艙的方向飛來。
小團子很明確的知道,她馴服的信鳥中沒有這種鳥,而且這種鳥多是住在海邊,就在小團子疑惑之際,潔白的大鳥落在她的窗前,而後從背上滑下來一隻半死不活的信鳥。
這隻信鳥正是宋九給小團子送信的那隻,也不知中途遭受了什麽危險,就快死了,竟然還找了同類馱著它來的。
白色大鳥就要飛走,轉眼被小團子抓在手上,如今船在海上行駛,這種鳥馴服了豈不是方便在海上探路。
任婆子給小團子送來好吃的,剛好推門進來,就看著孩子抱著一隻鳥不停的說著話,任婆子忍不住想笑,說道:“這是海上的鷺鷥,沿海的人都喜歡它們。”
小團子才知道大鳥的名字,覺得這名字還挺好聽的,那以後就是她的寵物了。
至於先前那隻信鳥,當小團子解下它腳上的信筒後,終於能閉目了,死也要將信帶了迴來,小團子抱著信鳥落下了眼淚。
任婆子看了孩子一眼,歎了口氣,這就拆開信筒細看,隻見裏頭正是宋九寫給公婆的信,也將他們在京城裏發生的事一並說了。
任婆子看到落款上的日期,一個月的期限就在眼下,現在她迴信能在三兒認祖歸宗之時收到麽?
任婆子一刻都不耽擱,立即用上了小團子的筆墨紙硯寫了迴信。
對於三兒的身份,任婆子早在五年前便想過了,晉王當時迴京城的時候,曾私下裏跟她聊過一迴。
晉王很想要認迴這個兒子,但是他尊重夫妻二人的選擇,而三媳婦當年的作法已經很明確了,根本不願意入京城,所以晉王沒有強求就這麽迴京城去了。
五年過去,任婆子將三房的一切看在眼中,兒子兒媳婦對她很孝順,也對任家人一條心,任婆子想開了,是最親的人,便是換一種身份仍舊是親人,割舍不了,也分不開。
再說她做為婆母,也不能自私,當年養大三兒是她的憐憫之心將孩子抱走,之後當親兒子養那也是她心甘情願,而今三兒要奔向更好的前程,做為母親哪有阻止的道理。
任婆子有不少話想要說,不想三房夫妻有顧慮,但是她收住了自己的情緒,簡短的寫下了她願意讓三兒認祖歸宗的做法,並且大力支持他們好好在京城站穩腳跟,因為他們很快就要入京城與他們團聚了。
為此,任婆子寫好了信,還將丈夫兒子兒媳婦都叫到了跟前,每個人在紙上寫下名字,代表著都同意了,不會握筆的楊冬花便在紙上按下了手印。
得到了全家人的同意,三房可以放心的去做了。
小團子召來最大的信鳥,又分別寫下同樣的三封信放飛了三隻信鳥,這樣一來就不怕有信鳥中途被害而無法送達。
就在任家人離開了平江府沒有兩日,陸府的私兵就趕來了平江府。
五年前,宋九憑著一己之力,將藏在平江府的陸府私兵給找了出來後,平江府就沒了陸府的眼線,眼下正是從周圍州郡調來的私兵,跑來平江府的目的就是殺了任府上下幾口人,一個不留。
同時陸府的私兵又在入京城的路上布下了天羅地網,不管是走水路還是陸路,任府的人都插翅難飛了。
可是這些人怎麽也沒有想到,如此隱秘的行動,竟然跑來平江府還撲了一個空,但在當地調查時了解到,任府的人才走了兩日,也就是正好在迴京城的路上了。
於是這些陸府私兵喬裝成走商身份往京城追去了。
誰也不會想到南宮陽這人信方位信卜卦,所以他們不僅走了水路,而方向卻正好相反。
去往京城的路是往北,他們偏偏往南去,正常人都不會這麽做。
再說若是送魏大儒迴鄉,也不該是往南走,可是南宮陽這人就是這麽執著。
坐在航海船上,明日該往何方走,大家夥的還得問過南宮陽才能定奪,也就是說便是他們也不知道具體的方位。
好在到了碼頭,他們能停下來舒展一下身體,也能去當地采買一番。
然而隻要沒往北邊走,即使他們在碼頭上停留一日補給也不會有問題,權當感受一下各地的風土人情,任府的人並不覺得不妥當,完全信任著南宮陽。
便是宋六,也是開心的帶著兩兒子上岸遊玩去了。
宋六身邊的憐兒看著主子帶公子遊玩各種花銷,直歎走時幹脆,竟是將蘇州城的鋪子直接典給了隔壁戲樓的胡管事。
胡管事問她們為何好好的酒館不開了這是要去哪兒,主仆二人也不做聲,反正生意不打算做了。
這些年主仆二人也賺下不少銀子,鋪子是典了銀錢,但是蘇州城的宅子還在,主子說了,要是京城裏容不下她時,她會帶著兩位公子迴蘇州城住,到那個時候再開酒館也不是難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