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毅齋居然會選擇走大路?”嘉峪關內肅州城,左宗棠看罷剛送到手上的前方暗線的報告,眉頭頓時就皺了起來。


    從烏魯木齊到嘉峪關有一千多公裏,這路程對這時候交通工具馬來說,可不算短,而且沿途還大多是沙漠荒灘,人騎馬來迴起碼得十天左右。


    不過如果僅僅隻是書信聯係,左宗棠與前線劉錦棠部卻還是可以在一兩天內聯係上。


    因為可以用飛鷹傳信。


    這就要感謝金順所率領的旗營了。要知道訓鷹熬鷹,這可是滿族旗人的拿手絕活。所以左宗棠現在才可以用飛鷹傳信與前線在一兩天內聯係上。


    不過這次傳信給左宗棠的,不是劉錦棠,而是左老大安插在劉錦棠部的親信內線。


    大將統兵在外,主帥如不能親臨前線指揮,則一般會安插幾名親信內線把前線發生的重要事,一五一十偷偷匯報給主帥。


    這是一種常例。


    所以統兵大將雖然也都知道自己身邊有主帥的暗線,但卻大都裝不知道,不聞不問。


    現在左宗棠手中拿的這份情報,就是內線發迴來的。


    但卻終於也把這位左大帥也給搞迷糊了。


    因為在這份內線報告中寫道,劉錦棠大軍現已移駐距大路很近,而且還命人在大路中那片戈壁上大量打井取水,應該是準備走大路進攻古牧地。


    像這樣的內線報告,左宗棠現在已經接到第三封了。


    接到第一封時,左老大很自信一笑,對身邊一個心月複幕僚道:“毅齋這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他要聲東擊西呀!好小子!居然連我這老頭子都瞞著,嗬嗬……”。


    接到第二封時,則是心裏略微有點犯嘀咕,但也隻是淡淡一笑,依然對自己第一次的判斷,很自信!


    可現在都已經是第三封了!這當然讓左宗棠心裏不得不大大地犯起疑來。


    不過左宗棠之所以會心中大大犯疑,當然是有原因滴。


    大量掘井取水?做得再隱蔽!敵軍不可能察覺不到。


    毅齋這樣做?可謂陽謀!他是真想穩紮穩打在解決了水源問題後,以絕對實力殲敵於戈壁上嗎?


    這法子雖穩,也有勝算,但卻是不是太保守了點?


    那片戈壁有幾千頃之大,要打出足夠供應上萬大軍飲水的水井?豈不至少得一兩個月?再說敵軍還可以在中途搞破壞。


    毅齋這樣做?不像他風格呀?倒是很有點像他那位已故老帥曾文正公的風格?


    難道他真是在學習我湘軍老帥曾文正公的打法嗎?


    曾國藩老大帶兵打仗,幾乎從不取巧,向來都是那什麽穩紮穩打,以拙勝巧,就這麽一步步以絕對實力慢慢困死你壓死你!


    那是任你千般襲擾,萬般詭計,我自巋然不動,而後認準目標,死不改道,每天推進到預定位置,就安營紮寨挖壕溝,把大營打造得不曉得幾牢固紮實,讓人完全無從下口,你攻擊他隻能白白損耗實力,得不償失,所以你隻能就這麽眼巴巴看著他最後把大軍推進到你不得不堅守的最後那座最重要軍事重鎮的眼皮子底下。


    這時候曾大帥依然不急於攻打你,而是繼續安營紮寨挖戰壕,對你圍而不攻,然後斷你的水,斷你的糧,一直把你圍困到都快要餓死渴死了,他依然不攻打你,而是派人來勸降。


    如果你不聽?他老人家還要再繼續圍困你相當長一段時間,一直把你圍困到又饑又渴頂多隻剩下最後一口氣的時候,他老人家才會大手一揮,孩子們,上。


    像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就是讓曾老大這麽給拿下來的。


    好家夥,一直把天京城圍困了一兩年,這才在最後一鼓作氣攻下來。


    事實上曾老大打仗,總結起來,就四個字,隻守不攻。


    因為就算他攻的時候,那也是在攻擊過程中紮好營盤等你來攻,而絕不會主動去向你發起進攻。很溫和!


    而以這時候武器的有效殺傷距離與範圍,那攻擊方的消耗,當然比防守方大多了。


    所以曾老大打仗最重視的不是怎麽去攻擊人家,而是怎麽把大營紮得更牢固紮實更有利於防守,以大大消耗攻擊方的有生力量。


    曾老大可以說把以冷兵器為主時代工兵的威力,發揮到了極致!


    而等到這位老人家大手一揮,真正向你發起攻擊的時候?


    尼瑪!你已經被他老人家圍困得差不多隻剩下最後一口氣了,哪裏還需要耗費他老人家的什麽力氣?完全是一邊倒攻擊。


    這樣的攻擊?說是攻擊,不如說是來換防接收你,更為恰當。


    劉錦棠現在挖井取水,當然就很有點曾老大風格的意思。


    因為戈壁上的最大難題,就是飲水。如果把飲水問題解決了?然後再步步為營向前推進,就沒有什麽無法持久作戰的顧慮。


    你如果來攔截我?我井裏有水,心裏不慌,陪你玩。


    而如果你不來攔截我?我就穩紮穩打通過這片戈壁,而後直取古牧地。


    這樣一來就等於把戈壁這片危險最大的行軍路線,變成我有水你沒水的那什麽反而對我最有利的行軍路線。


    而你現在至少表麵上還沒有在這路段上駐紮重兵,就算你這是個圈套,但總得把預留人馬開到這段路上來吧?


    所以等你把預留人馬開過來的時候,我這邊早已在水井邊紮下營盤挖好壕溝就等著你來攻了,你又能奈我何?


    劉錦棠這一招,看似笨拙,但卻是以拙勝巧的萬全之策,甚至可以說是穩操勝券。


    就是時間成本高了點。


    再就是要挖那多水井,花的功夫也多了點。


    但對戰爭來說,取勝才是第一要務,其它的,當然都可以暫不計較。


    白彥虎可是跟湘軍打過好幾年仗,所以他對湘軍這種以拙勝巧步步為營戰法,那是早就已經深有心得體會。


    迴亂老巢金積堡,就是這麽被湘軍給圍死滴!


    所以白彥虎聽到並派人反複驗證過這消息後,終於坐不住了,也終於開始往大路這邊調兵遣將,並親帥主力至古牧地輯懷城坐陣指揮。


    因為他知道,烏魯木齊才是人家最終真正的攻擊目標,所以他很是有點擔心烏魯木齊又給湘軍給圍死了。


    要知道湘軍最擅長的,是嚴絲合縫的圍困,與穩如磐石的堅守,而不是進攻。


    這也就是說,人呆在烏魯木齊,太危險!目標太大!萬一戰事不利?顯然很不利於逃跑,當然還是走出烏魯木齊逃起來才更方便也更有把握一些。


    不過這麽一來駐守小路的白彥虎部,何止是警惕性大大下降,而且還緊急調走了一部分兵力去防守大道。


    劉錦棠這一招,連自家大帥左宗棠都給糊弄住了,這沒啥文化的白彥虎,當然就更不在話下。


    而就在左宗棠在這裏皺眉思索著劉錦棠是不是真會走大路的時候,劉錦棠大軍,已經開始悄然發動了攻擊。


    對這場戰役,劉錦棠是這樣安排的。


    他先把所有戰馬全都集中給湘軍,等於把西征大軍一分為二,分為騎兵與步兵,步兵全交給金順指揮,騎兵則分別由董福祥與他自己親自指揮。


    命令董福祥部與金順部一起先出發,走大路,然後在剛一進戈壁處,董福祥部就立馬掉頭奔襲小路,直取小路上要塞黃田。


    劉錦棠這時候再動,率湘軍主力全軍壓上,配合金順部一舉拿下黃田,然後直插輯懷城。


    金順部所率步兵,則在進入戈壁十裏左右處,於預先打有水井的地方,紮營,不再前進,等待命令。


    如果劉錦棠部奇襲小路上黃田成功?則以飛鷹傳信,命金順部率領步兵大隊改走小路跟進。


    小路上水草豐沛,無需擔心水源,再加上步兵又已經在戈壁上紮營休息了一段時間,當然可以急行軍直奔古牧地輯懷城。


    等金順部抵達後,就把輯懷城交給金順部所率步兵圍困攻打,劉錦棠自己則率騎兵連續作戰,直取烏魯木齊。


    到時候再視具體情況,看是對烏魯木齊先圍而不攻呢?還是一鼓作氣拿下來?


    而如果奇襲小路不成功?那麽劉錦棠就幹脆還是返迴去穩紮穩打走大路。


    反正奇襲小路的全都是機動性極強的騎兵,可攻可走,想主動月兌離戰鬥那是很容易很迅速的事。


    事實上劉錦棠這是做好了兩手戰鬥準備,奇正相輔,虛實相間,可虛可實,已經先把自己立於了不敗之地。


    至於戈壁上打水井?嘿嘿,可以一邊行軍一邊打,打好一處推進一點,反正這戈壁通共也隻有五十幾平方公裏大,取直線走出去隻需在中途再打一二片水井,就可以了。


    不過劉錦棠現在很顯然已經無需再費這拙功夫打水井了。


    黃田,白彥虎部守軍尚在睡夢中,就突然全都被集體驚醒。


    因為他們無不驚恐地發現,自己所睡的床鋪以及地麵,全都在簌簌發抖。


    “地震!啊,還有打雷……”


    “這是真主在發怒,安拉……”


    “住嘴,這是騎兵!大規模騎兵!”


    白彥虎部兵士驚唿亂叫著跑出營房一看,頓時全都被眼前這鋪天蓋地的騎兵,給驚呆了。


    而等他們反應過來後,哪裏還能組織起什麽有效的抵抗,完全是一邊倒屠殺。


    對,就是屠殺!完全稱不上什麽戰鬥,而是一邊倒屠殺!


    要知道劉錦棠部可全都是騎兵,所以白彥虎部就是想逃,那也是不可能滴,隻能被圍殺。


    不過劉錦棠親自趕到後,還是立馬下令放過了一批白彥虎部逃走。


    因為他要用這些敗兵去賺開輯懷城城門。


    而事情的發展,也正如劉錦棠所預料的一樣,這些敗兵還真是幫他賺開了輯懷城城門,於是一場主力決戰就這麽在輯懷城中展開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親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自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自孤並收藏親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