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行駛在長安城寬闊的街道上,血般殘陽斜斜的照耀在琉璃色的馬車蓋上,背後是血跡還未清理幹淨的宮門,往日人來人往的長安大街除了五步一崗十步一哨不知什麽地方的陌生士兵瞧不見一個人影。
司徒夫人疲憊的斜倚在車壁上背後靠著一個雨過天青色的大引枕,眼皮隨著車廂的輕微晃動一閉一合。驚心動魄的過了一整日,好不容易局勢穩定了下來,從是非中抽身一股倦意鋪天蓋地的湧了上來,眼皮越來越沉就在她正要睡過去的時候恰巧從眯得隻剩下一條縫的眼睛中瞧見穿著禦林軍鎧甲還沒機會換下來的見憐正伏在坐在她對麵的女兒耳邊小聲說著什麽。
如同驚弓之鳥般,司徒夫人的困意一下子不見了,她猛的睜開眼睛,一下子坐直身子,瞧著自己女兒緊張的問道:“又出事兒了?”
這一下倒叫司徒凝冰吃了一驚,原以為她已經睡著了,沒想到竟被她瞧見了見憐同自己說話,想了想這事兒也沒什麽可隱瞞的,便點了點頭,淡聲道:“也不是什麽大事兒,靜心寺那邊傳來消息,無憂師父,不見了。”
司徒夫人怔了怔,隨即問道:“怎麽會不見的?!何時不見的?!派人去找了沒有?!”
一連三個問題,司徒凝冰倒不知該先迴答哪個好了。沉默了片刻後,她貓著身子坐到了司徒夫人身邊壓低了聲音在她耳邊說道:“母親先別急,我估摸著無憂師父這會兒並無大恙,隻是…”她把嘴又往司徒夫人耳邊湊了湊用隻有兩個人能聽到的聲音道:“這事兒似乎同舅舅有些幹係!”
“這個沒廉恥的東西!都快二十年了,他也是快當祖父的人了竟然還惦記這個!我獨孤氏百年世家譽滿天下,怎麽就出了這麽個畜生!”司徒夫人聽了女兒的話之後臉上隻有怒色卻不吃驚看樣子似乎她也是知道些什麽的。還沒等司徒凝冰發問,司徒夫人已長歎一聲,對她說道:“這裏麵的事情一時半會兒也說不清楚,待迴府之後娘再跟你細說。”
司徒凝冰點了點頭,體貼道:“母親累了一整日,迴府還是先歇著罷,左右如今的重點是找迴無憂師父,旁的以後再說不遲。”反正該知道的她的探子已經查了個一清二楚,再聽一遍也沒新鮮勁兒了。
“唉,她也是個命苦的。”司徒夫人握著女兒的手囑咐道:“娘知道你有本事,若是找到了她的下落盡量悄悄的將她帶迴來,她年輕的時候差點被唾沫星子淹死,沒過過幾年平靜日子,娘不想再叫她受人議論。”
司徒凝冰反握住司徒夫人的手,安慰道:“母親放心,我知道分寸。”
母女倆說話間馬車已駛進了司徒府大門,待到了垂花門前,母女倆下車各自乘了小轎迴自己院子休息去了。到了第二日晨間,司徒凝冰去天香館給司徒夫人請安,順便陪著她用早膳。司徒夫人趁著這個機會屏退了屋裏伺候的丫鬟仆婦隻留乳母金嬤嬤和陪嫁錢媽媽,更命另外兩個心腹的陪嫁丫鬟吳媽媽和曹媽媽在門口守著,防著有人偷聽。安排好了之後,這才一壁給司徒凝冰碗裏夾她愛吃的小點心一壁將無憂的故事娓娓道來。
沒有人天生就是尼姑,大凡出家的尼姑和尚道士之流大都跳不出兩個緣由。一、家裏活不下去到到寺廟道觀中謀個生路。二、遇上了什麽過不去的坎兒躲到佛祖跟前尋求庇護清靜。無憂大概可以算第二種。
無憂本姓王,出身太原王氏,是正統嫡支越國公府的嫡女。司徒凝冰的婆婆王氏是她的親姐姐,如今官拜中書令的越國公王晉是她的長兄。論理,依她的身份即便是要出家修行也該在自家家廟,斷不會在靜心寺中出家,偏偏年輕時的一段孽緣讓她淪落到被王氏除族,無家可歸的境地!
這事兒要從司徒凝冰的舅父獨孤仁喪妻說起。將近二十年前,獨孤仁的原配妻子楊氏在生次子獨孤武的時候難產而死,獨孤氏又不能納妾,楊氏一死家中便沒了女主人,兩個孩子都還年幼不能沒有照顧,楊氏的娘家趙國公府為了外孫著想便送了家裏的庶女,楊氏的六妹小楊氏去蜀國公府上暫住,說是代替姐姐照顧兩個外甥,其實打得什麽主意傻子都瞧得出來。楊家既不想失了這門得力的姻親又怕獨孤仁娶的繼室對原配留下的兩個孩子耍什麽手段,索性就想姐死妹繼,有娘家盯著借小楊氏十個膽也不敢對嫡姐的孩子不利。
楊家算盤打得挺精,可獨孤仁卻不幹了,獨孤家的男人不能三妻四妾,隻能娶一個妻子,那小楊氏雖說也有些姿色,但他又不是沒見過美人,不說自家姐姐妹妹那都是名動天下的大美人,就是他府上的那些個大丫鬟裏也有不少姿色在小楊氏之上的,他堂堂一個公爵就算是續弦那滿天下的高門嫡女也是排著隊等他挑,犯不著自降身份娶一個庶女罷?
這倒不是獨孤仁自視過高,而是事實如此。尋常喪妻的鰥夫續弦繼室的身份大都要比原配低些,尤其是原配留有嫡子的,要娶門當戶對的做繼室便有些困難了,除非不是親生的或者那眼裏隻有榮華富貴不把女兒當迴事的,否則哪有父母樂意女兒憑白給人家養孩子的?但若是做獨孤氏的繼室那就是另外一碼事了。獨孤家的不準納妾的家規是天下皆知的,進獨孤氏的門就意味著不需要跟別的女子分享丈夫,更不用費盡心思的防著庶子庶女,夫君若是在外頭惹了閑花野草都輪不到她出手自有族長依族規處置,所以世間女子中流行著一句話,“得入獨孤門,再不羨昭陽”當獨孤家的媳婦竟比做皇後還要幸福,跟這種幸福相比名分和兩個沒娘的孩子算得了什麽?就算獨孤仁是鰥夫也有大把的公侯嫡女為了當他的續弦爭破了頭。
而無憂便是這些公侯嫡女中的一個,隻不過爭破頭的是他的父親,已故的老越國公王元。為了給最疼愛的小女兒找個好歸宿,老越國公可謂費盡心機,千挑萬選原是瞧中了蘇杭餘家的小兒子,餘家是書香門第,世代清貴,家世雖不可同八大氏族相提並論,可好在家規甚嚴,有一條四十無子方可納妾的規矩,低嫁是有些委屈了小女兒但她那樣的性子,餘家是最好的選擇。
就在老越國公一麵覺得委屈了小女兒又一麵覺得餘家委實不錯的矛盾中,蜀國公夫人去世的消息傳了出來。當了大半輩子老好人的蜀國公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居然很不厚道的樂了,嫡長女議親的時候他就打過獨孤仁的主意,可惜當時老蜀國公和夫人都還在,呆板木訥的大女兒沒能入得了二老的眼,他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選了父母雙亡空有個爵位的安國公。這迴小女兒議親就碰上獨孤仁死老婆,可見命中注定獨孤仁要成為他的東床快婿!
也許真的是命中注定的,見過不少美人的獨孤仁竟對不過中上之姿的無憂一見鍾情非君不娶,兩家以令人咋舌的速度定下了親事,隻等楊氏周年一過便辦親事。楊家自然不樂意,為此還特意到蜀國公府上鬧了一場,說什麽妻子屍骨未寒他就要另娶新人進門,最後還驚動了太後下旨狠狠申斥了一頓趙國公夫人之後,楊家才消停下來。
就在所有女子都羨慕無憂好運氣的時候,意外卻發生了,就在離婚期還有三個月的時候,王家突然傳出無憂得了時疫病逝的消息,可奇怪的是作為同獨孤仁訂過親的女子,她竟然沒有葬在獨孤氏的祖墳裏,而更奇怪的是王家的祖墳裏也沒有她的下葬之地,她的屍身被火化之後草草葬在了長安城郊外一座專葬富豪商賈和末流官宦的大墓園中。
王家如此行事自然惹人猜疑,那段日子京城裏上至權貴世家下至平民百姓都在背後悄悄議論王家七小姐與人私通事情敗露,被家裏人偷偷處置了,所以才既不進夫家祖墳也不入王氏墓地。號稱詩禮傳家,世代名臣的太原王氏一夕之間淪為天下的笑柄,族中的女孩兒到了議親的年紀居然乏人問津,好些都不得不低嫁了。老越國公或許是傷心女兒的早夭又或許是受不了外頭的非議和族人的怨懟,幾個月之後也一命歸西了。
再說獨孤仁,因為這些流言蜚語他不僅被滿京城的男人笑話還傳出了命硬克妻的名頭,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傳聞愈演愈烈,到最後姐姐文貞皇後的死和父母的相繼病逝都算到了他的頭上。總而言之就是蜀國公獨孤仁克父克母、克妻克子、克兄弟姐妹還克四鄰,根本就是天煞孤星下凡,想活命的就離他遠點兒!直接導致了原先削尖了腦袋想進蜀國公府的那些小姐們偃旗息鼓另尋良人,畢竟什麽都沒有命重要。
獨孤仁無奈之下隻能續娶了小楊氏遮醜,婚後僅三日就帶著妻兒上任義安刺史,在那裏一住就是三年。三年之後迴到長安已是時過境遷,沒有人再提當年之事,隻是不知怎麽的竟被獨孤仁查出無憂並沒有死,而且還在靜心寺中修行。也不知是舊情難忘還是不甘心,有一迴獨孤仁喝多了酒竟闖到靜心寺騷擾帶發修行的無憂,被盛怒中的獨孤氏狠狠打了一頓趕了出去,第二天傍晚他就收到了吏部的文書,說他三年考績全優陛下特旨升他為平原太守,即刻上任不得有誤!
這太守一當就當了十五年,不是這個郡便是那個郡,若非賣了女兒,獨孤仁這會兒已經又去了新的地方當太守去了,沒想到過了這麽多年他竟然還沒放下對無憂的心思,這一段恩怨情仇也不知何時能解?
司徒夫人疲憊的斜倚在車壁上背後靠著一個雨過天青色的大引枕,眼皮隨著車廂的輕微晃動一閉一合。驚心動魄的過了一整日,好不容易局勢穩定了下來,從是非中抽身一股倦意鋪天蓋地的湧了上來,眼皮越來越沉就在她正要睡過去的時候恰巧從眯得隻剩下一條縫的眼睛中瞧見穿著禦林軍鎧甲還沒機會換下來的見憐正伏在坐在她對麵的女兒耳邊小聲說著什麽。
如同驚弓之鳥般,司徒夫人的困意一下子不見了,她猛的睜開眼睛,一下子坐直身子,瞧著自己女兒緊張的問道:“又出事兒了?”
這一下倒叫司徒凝冰吃了一驚,原以為她已經睡著了,沒想到竟被她瞧見了見憐同自己說話,想了想這事兒也沒什麽可隱瞞的,便點了點頭,淡聲道:“也不是什麽大事兒,靜心寺那邊傳來消息,無憂師父,不見了。”
司徒夫人怔了怔,隨即問道:“怎麽會不見的?!何時不見的?!派人去找了沒有?!”
一連三個問題,司徒凝冰倒不知該先迴答哪個好了。沉默了片刻後,她貓著身子坐到了司徒夫人身邊壓低了聲音在她耳邊說道:“母親先別急,我估摸著無憂師父這會兒並無大恙,隻是…”她把嘴又往司徒夫人耳邊湊了湊用隻有兩個人能聽到的聲音道:“這事兒似乎同舅舅有些幹係!”
“這個沒廉恥的東西!都快二十年了,他也是快當祖父的人了竟然還惦記這個!我獨孤氏百年世家譽滿天下,怎麽就出了這麽個畜生!”司徒夫人聽了女兒的話之後臉上隻有怒色卻不吃驚看樣子似乎她也是知道些什麽的。還沒等司徒凝冰發問,司徒夫人已長歎一聲,對她說道:“這裏麵的事情一時半會兒也說不清楚,待迴府之後娘再跟你細說。”
司徒凝冰點了點頭,體貼道:“母親累了一整日,迴府還是先歇著罷,左右如今的重點是找迴無憂師父,旁的以後再說不遲。”反正該知道的她的探子已經查了個一清二楚,再聽一遍也沒新鮮勁兒了。
“唉,她也是個命苦的。”司徒夫人握著女兒的手囑咐道:“娘知道你有本事,若是找到了她的下落盡量悄悄的將她帶迴來,她年輕的時候差點被唾沫星子淹死,沒過過幾年平靜日子,娘不想再叫她受人議論。”
司徒凝冰反握住司徒夫人的手,安慰道:“母親放心,我知道分寸。”
母女倆說話間馬車已駛進了司徒府大門,待到了垂花門前,母女倆下車各自乘了小轎迴自己院子休息去了。到了第二日晨間,司徒凝冰去天香館給司徒夫人請安,順便陪著她用早膳。司徒夫人趁著這個機會屏退了屋裏伺候的丫鬟仆婦隻留乳母金嬤嬤和陪嫁錢媽媽,更命另外兩個心腹的陪嫁丫鬟吳媽媽和曹媽媽在門口守著,防著有人偷聽。安排好了之後,這才一壁給司徒凝冰碗裏夾她愛吃的小點心一壁將無憂的故事娓娓道來。
沒有人天生就是尼姑,大凡出家的尼姑和尚道士之流大都跳不出兩個緣由。一、家裏活不下去到到寺廟道觀中謀個生路。二、遇上了什麽過不去的坎兒躲到佛祖跟前尋求庇護清靜。無憂大概可以算第二種。
無憂本姓王,出身太原王氏,是正統嫡支越國公府的嫡女。司徒凝冰的婆婆王氏是她的親姐姐,如今官拜中書令的越國公王晉是她的長兄。論理,依她的身份即便是要出家修行也該在自家家廟,斷不會在靜心寺中出家,偏偏年輕時的一段孽緣讓她淪落到被王氏除族,無家可歸的境地!
這事兒要從司徒凝冰的舅父獨孤仁喪妻說起。將近二十年前,獨孤仁的原配妻子楊氏在生次子獨孤武的時候難產而死,獨孤氏又不能納妾,楊氏一死家中便沒了女主人,兩個孩子都還年幼不能沒有照顧,楊氏的娘家趙國公府為了外孫著想便送了家裏的庶女,楊氏的六妹小楊氏去蜀國公府上暫住,說是代替姐姐照顧兩個外甥,其實打得什麽主意傻子都瞧得出來。楊家既不想失了這門得力的姻親又怕獨孤仁娶的繼室對原配留下的兩個孩子耍什麽手段,索性就想姐死妹繼,有娘家盯著借小楊氏十個膽也不敢對嫡姐的孩子不利。
楊家算盤打得挺精,可獨孤仁卻不幹了,獨孤家的男人不能三妻四妾,隻能娶一個妻子,那小楊氏雖說也有些姿色,但他又不是沒見過美人,不說自家姐姐妹妹那都是名動天下的大美人,就是他府上的那些個大丫鬟裏也有不少姿色在小楊氏之上的,他堂堂一個公爵就算是續弦那滿天下的高門嫡女也是排著隊等他挑,犯不著自降身份娶一個庶女罷?
這倒不是獨孤仁自視過高,而是事實如此。尋常喪妻的鰥夫續弦繼室的身份大都要比原配低些,尤其是原配留有嫡子的,要娶門當戶對的做繼室便有些困難了,除非不是親生的或者那眼裏隻有榮華富貴不把女兒當迴事的,否則哪有父母樂意女兒憑白給人家養孩子的?但若是做獨孤氏的繼室那就是另外一碼事了。獨孤家的不準納妾的家規是天下皆知的,進獨孤氏的門就意味著不需要跟別的女子分享丈夫,更不用費盡心思的防著庶子庶女,夫君若是在外頭惹了閑花野草都輪不到她出手自有族長依族規處置,所以世間女子中流行著一句話,“得入獨孤門,再不羨昭陽”當獨孤家的媳婦竟比做皇後還要幸福,跟這種幸福相比名分和兩個沒娘的孩子算得了什麽?就算獨孤仁是鰥夫也有大把的公侯嫡女為了當他的續弦爭破了頭。
而無憂便是這些公侯嫡女中的一個,隻不過爭破頭的是他的父親,已故的老越國公王元。為了給最疼愛的小女兒找個好歸宿,老越國公可謂費盡心機,千挑萬選原是瞧中了蘇杭餘家的小兒子,餘家是書香門第,世代清貴,家世雖不可同八大氏族相提並論,可好在家規甚嚴,有一條四十無子方可納妾的規矩,低嫁是有些委屈了小女兒但她那樣的性子,餘家是最好的選擇。
就在老越國公一麵覺得委屈了小女兒又一麵覺得餘家委實不錯的矛盾中,蜀國公夫人去世的消息傳了出來。當了大半輩子老好人的蜀國公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居然很不厚道的樂了,嫡長女議親的時候他就打過獨孤仁的主意,可惜當時老蜀國公和夫人都還在,呆板木訥的大女兒沒能入得了二老的眼,他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選了父母雙亡空有個爵位的安國公。這迴小女兒議親就碰上獨孤仁死老婆,可見命中注定獨孤仁要成為他的東床快婿!
也許真的是命中注定的,見過不少美人的獨孤仁竟對不過中上之姿的無憂一見鍾情非君不娶,兩家以令人咋舌的速度定下了親事,隻等楊氏周年一過便辦親事。楊家自然不樂意,為此還特意到蜀國公府上鬧了一場,說什麽妻子屍骨未寒他就要另娶新人進門,最後還驚動了太後下旨狠狠申斥了一頓趙國公夫人之後,楊家才消停下來。
就在所有女子都羨慕無憂好運氣的時候,意外卻發生了,就在離婚期還有三個月的時候,王家突然傳出無憂得了時疫病逝的消息,可奇怪的是作為同獨孤仁訂過親的女子,她竟然沒有葬在獨孤氏的祖墳裏,而更奇怪的是王家的祖墳裏也沒有她的下葬之地,她的屍身被火化之後草草葬在了長安城郊外一座專葬富豪商賈和末流官宦的大墓園中。
王家如此行事自然惹人猜疑,那段日子京城裏上至權貴世家下至平民百姓都在背後悄悄議論王家七小姐與人私通事情敗露,被家裏人偷偷處置了,所以才既不進夫家祖墳也不入王氏墓地。號稱詩禮傳家,世代名臣的太原王氏一夕之間淪為天下的笑柄,族中的女孩兒到了議親的年紀居然乏人問津,好些都不得不低嫁了。老越國公或許是傷心女兒的早夭又或許是受不了外頭的非議和族人的怨懟,幾個月之後也一命歸西了。
再說獨孤仁,因為這些流言蜚語他不僅被滿京城的男人笑話還傳出了命硬克妻的名頭,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傳聞愈演愈烈,到最後姐姐文貞皇後的死和父母的相繼病逝都算到了他的頭上。總而言之就是蜀國公獨孤仁克父克母、克妻克子、克兄弟姐妹還克四鄰,根本就是天煞孤星下凡,想活命的就離他遠點兒!直接導致了原先削尖了腦袋想進蜀國公府的那些小姐們偃旗息鼓另尋良人,畢竟什麽都沒有命重要。
獨孤仁無奈之下隻能續娶了小楊氏遮醜,婚後僅三日就帶著妻兒上任義安刺史,在那裏一住就是三年。三年之後迴到長安已是時過境遷,沒有人再提當年之事,隻是不知怎麽的竟被獨孤仁查出無憂並沒有死,而且還在靜心寺中修行。也不知是舊情難忘還是不甘心,有一迴獨孤仁喝多了酒竟闖到靜心寺騷擾帶發修行的無憂,被盛怒中的獨孤氏狠狠打了一頓趕了出去,第二天傍晚他就收到了吏部的文書,說他三年考績全優陛下特旨升他為平原太守,即刻上任不得有誤!
這太守一當就當了十五年,不是這個郡便是那個郡,若非賣了女兒,獨孤仁這會兒已經又去了新的地方當太守去了,沒想到過了這麽多年他竟然還沒放下對無憂的心思,這一段恩怨情仇也不知何時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