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此可能。”至於具體的,李珞眼下還理不出來。
項淑妃沒在福怡宮,此時正在李璁的堰鄲宮裏。
自打李璁殘了腿兒,都是項淑妃往李璁宮裏跑的時候多,而李璁去福怡宮的時候則甚少。
李璁不耐煩看項淑妃一見到他,眼底便得水光盈盈的悲苦模樣,更不耐煩聽項淑妃一見到他,嘴裏永遠念叨著讓他禮讓三位皇兄的卑躬屈膝。
項淑妃猶不自知,誤以為是李璁腿腳不便,厭棄了踏出宮門,亦責怪她作為一宮之主的四妃之一,卻連自己的皇兒都保不住,以致李璁年僅九歲,便落下終生坐輪椅的下場。
母子二人,各不耐煩各的,各以為各的,永遠想不到一塊兒去。
於是乎,李璁在這兩年裏,其實不太想頻頻見到項淑妃。
奈何項淑妃因心中愧疚,隻要得閑,莫說一日來一趟,便是一日來三趟也是有的。
有一迴李璁明言讓項淑妃無需來得這麽頻繁,結果還沒等李璁把下一句說出來,項淑妃的眼淚已然如同斷線的珍珠,一顆接一顆地溢出眼眶。
如此之下,李璁頓了頓,終是沒繼續往下說。
罷,他麵上裝得跟一個小金烏似的,整日樂嗬嗬的,不就是為了不讓母妃時時垂淚,把眼睛給哭瞎麽。
母妃願意來便來,想說便說,隻要不哭,他權當沒看到沒聽見便是。
譬如眼下。
“不是母妃要逼著你去,到底是太子,你去問候一聲,也是全了兄弟之情。”項淑妃念念叨叨就一個意思,想讓李璁到東宮去看望下李壽。
然而李璁不為所動:“太子皇兄忙得很,兒臣不便叨擾。”
“璁兒……”
“待過了這陣子,兒臣再去。”
項淑妃急聲道:“等過了這陣子,太子的膝蓋早好全了!”
“那便不去了。”李璁垂下眼皮。
聽著李璁淡淡的聲音,項淑妃像是剛反應過來李璁的話中之意似的:“璁兒,太子待你我母子二人,還是不錯的。你……你為何總是不願意親近太子呢?”
“母妃想多了。”李璁不願多言。
項淑妃一路心神不屬地迴到福怡宮,剛坐下,便問劉惠人:“璁兒是不是覺得當年害他落馬摔殘的背後,乃是太子指使的?”
“奴婢不知。”劉惠人答道,她是福怡宮從三品的女官,一直服侍在項淑妃左右,很是得用,“但若娘娘真想知道,何不直接問問七殿下?”
項淑妃下意識地搖頭,仔細想了下又搖了搖頭,麵容淒苦道:“璁兒與我已有了隔閡,我說了那麽多話兒,他一個字也沒聽進去。便是依你之言去問他,也定然問不出什麽來。”
“娘娘既是心裏跟明鏡似的,那又何必總在七殿下麵前說那些話兒?”劉惠人早便看出來了,每每娘娘在說,七殿下都是左耳進右耳出,全然沒當一迴事兒。
究其根源,還不是娘娘總讓七殿下去巴結太子、二皇子與五皇子,說得多了,七殿下自是聽煩了。
項淑妃無奈道:“我還不是為了他好。”
腿兒殘了,她的皇兒尚在,如若性命沒了,那就什麽都沒有了。
東宮前殿,長信殿前,李壽站著看了會兒天,便往後殿走,快到承廣殿時,半道拐個彎兒,進了右配殿,北邊的太永殿。
常青和季寬二人,亦步亦趨地跟在李壽身後。
出殿過穿廊,廊過又進殿,他們是寸步不離地跟著。
進了太永殿,見李壽終於停了下來,二人是齊齊暗鬆了口氣兒。
他們的殿下,他們太了解了。
殿下這是惱極了,心裏盡是火,卻隻能繃著,發不出來,故而才這般走走停停、進進出出的。
而因何惱火,他們心知肚明。
因著這份心知肚明,硬是讓他們跟著許久,也沒能說出一兩句勸慰的話兒來。
聖心為何,連殿下都隻能憋著一口氣兒,他們遠遠不及殿下,更是動彈不得。
太永殿裏,有一口水井,與文華殿的東配殿本仁殿裏,那東側跨院裏的傳心殿內的大庖井略同,都有一汪甘甜的井水。
李壽緩步至井前,微微垂眼,目光落在井中的水麵上。
似是被定住,半晌沒動。
季寬看著李壽站在水井邊上一動也不動,悄悄以手肘碰了碰身側同站守著的常青。
常青目不斜視,一個字也沒往外蹦地默默移了移步伐。
季寬瞪大了眼,眼睜睜地看著常青不理會他,還離他更遠兩步!
恰在此時,李壽問道:“今日宮外可有消息進來?”
季寬立即把臉轉迴來,恭恭敬敬地答道:“碧華宴照常舉辦,與往年一般熱鬧,唯一不同的是,今年上擂台主持茶猜宴的,是金掌櫃親自上的台。還有……”
“還有?”李壽聽出季寬話語中的遲疑,他轉迴身,看著季寬。
季寬道:“孟大小姐應顏華郡主之邀,到雀仙樓參加茶猜宴,但孟大小姐卻是全程沒有參與猜謎,反而在金掌櫃開始主持猜字謎不久,驀地起身離開。”
李壽頓了頓:“為何離開?”
茶猜宴尚未結束,大表妹提前離開,定是有什麽緣由。
他心裏正暗自揣測著,便聽季寬繼續答道:“說是孟大小姐夜間睡不好,以致眼睛酸疼,再坐不下去,故而提前離開,迴府歇息。”
“可有傳餘小太醫診過?”李壽一聽孟十三眼睛酸疼,他上前兩步,不再站在井邊。
季寬見李壽依舊著緊孟府大小姐,他瞧了眼自家殿下已經遠離的水井,迴道:“殿下,今兒個乃是中秋,餘小太醫不當值,沒在太醫院。”
也不必等李壽再問,他接著又道:“孟大小姐並沒有傳太醫,好像是連大夫也沒請。”
李壽沉吟道:“孤記得孟府尚未找到合適的府醫?”
常青臉一肅:如此小事兒,殿下竟還記掛著!
他也不敢再不發一言,趕緊應道:“殿下記是沒錯,孟府還在找。”
也是孟府的爺們都太忙,一心撲在輔佐東宮上,區區府醫,便沒找得太積極,孟府的要求又高,此事兒便從年初擱置到現在。
項淑妃沒在福怡宮,此時正在李璁的堰鄲宮裏。
自打李璁殘了腿兒,都是項淑妃往李璁宮裏跑的時候多,而李璁去福怡宮的時候則甚少。
李璁不耐煩看項淑妃一見到他,眼底便得水光盈盈的悲苦模樣,更不耐煩聽項淑妃一見到他,嘴裏永遠念叨著讓他禮讓三位皇兄的卑躬屈膝。
項淑妃猶不自知,誤以為是李璁腿腳不便,厭棄了踏出宮門,亦責怪她作為一宮之主的四妃之一,卻連自己的皇兒都保不住,以致李璁年僅九歲,便落下終生坐輪椅的下場。
母子二人,各不耐煩各的,各以為各的,永遠想不到一塊兒去。
於是乎,李璁在這兩年裏,其實不太想頻頻見到項淑妃。
奈何項淑妃因心中愧疚,隻要得閑,莫說一日來一趟,便是一日來三趟也是有的。
有一迴李璁明言讓項淑妃無需來得這麽頻繁,結果還沒等李璁把下一句說出來,項淑妃的眼淚已然如同斷線的珍珠,一顆接一顆地溢出眼眶。
如此之下,李璁頓了頓,終是沒繼續往下說。
罷,他麵上裝得跟一個小金烏似的,整日樂嗬嗬的,不就是為了不讓母妃時時垂淚,把眼睛給哭瞎麽。
母妃願意來便來,想說便說,隻要不哭,他權當沒看到沒聽見便是。
譬如眼下。
“不是母妃要逼著你去,到底是太子,你去問候一聲,也是全了兄弟之情。”項淑妃念念叨叨就一個意思,想讓李璁到東宮去看望下李壽。
然而李璁不為所動:“太子皇兄忙得很,兒臣不便叨擾。”
“璁兒……”
“待過了這陣子,兒臣再去。”
項淑妃急聲道:“等過了這陣子,太子的膝蓋早好全了!”
“那便不去了。”李璁垂下眼皮。
聽著李璁淡淡的聲音,項淑妃像是剛反應過來李璁的話中之意似的:“璁兒,太子待你我母子二人,還是不錯的。你……你為何總是不願意親近太子呢?”
“母妃想多了。”李璁不願多言。
項淑妃一路心神不屬地迴到福怡宮,剛坐下,便問劉惠人:“璁兒是不是覺得當年害他落馬摔殘的背後,乃是太子指使的?”
“奴婢不知。”劉惠人答道,她是福怡宮從三品的女官,一直服侍在項淑妃左右,很是得用,“但若娘娘真想知道,何不直接問問七殿下?”
項淑妃下意識地搖頭,仔細想了下又搖了搖頭,麵容淒苦道:“璁兒與我已有了隔閡,我說了那麽多話兒,他一個字也沒聽進去。便是依你之言去問他,也定然問不出什麽來。”
“娘娘既是心裏跟明鏡似的,那又何必總在七殿下麵前說那些話兒?”劉惠人早便看出來了,每每娘娘在說,七殿下都是左耳進右耳出,全然沒當一迴事兒。
究其根源,還不是娘娘總讓七殿下去巴結太子、二皇子與五皇子,說得多了,七殿下自是聽煩了。
項淑妃無奈道:“我還不是為了他好。”
腿兒殘了,她的皇兒尚在,如若性命沒了,那就什麽都沒有了。
東宮前殿,長信殿前,李壽站著看了會兒天,便往後殿走,快到承廣殿時,半道拐個彎兒,進了右配殿,北邊的太永殿。
常青和季寬二人,亦步亦趨地跟在李壽身後。
出殿過穿廊,廊過又進殿,他們是寸步不離地跟著。
進了太永殿,見李壽終於停了下來,二人是齊齊暗鬆了口氣兒。
他們的殿下,他們太了解了。
殿下這是惱極了,心裏盡是火,卻隻能繃著,發不出來,故而才這般走走停停、進進出出的。
而因何惱火,他們心知肚明。
因著這份心知肚明,硬是讓他們跟著許久,也沒能說出一兩句勸慰的話兒來。
聖心為何,連殿下都隻能憋著一口氣兒,他們遠遠不及殿下,更是動彈不得。
太永殿裏,有一口水井,與文華殿的東配殿本仁殿裏,那東側跨院裏的傳心殿內的大庖井略同,都有一汪甘甜的井水。
李壽緩步至井前,微微垂眼,目光落在井中的水麵上。
似是被定住,半晌沒動。
季寬看著李壽站在水井邊上一動也不動,悄悄以手肘碰了碰身側同站守著的常青。
常青目不斜視,一個字也沒往外蹦地默默移了移步伐。
季寬瞪大了眼,眼睜睜地看著常青不理會他,還離他更遠兩步!
恰在此時,李壽問道:“今日宮外可有消息進來?”
季寬立即把臉轉迴來,恭恭敬敬地答道:“碧華宴照常舉辦,與往年一般熱鬧,唯一不同的是,今年上擂台主持茶猜宴的,是金掌櫃親自上的台。還有……”
“還有?”李壽聽出季寬話語中的遲疑,他轉迴身,看著季寬。
季寬道:“孟大小姐應顏華郡主之邀,到雀仙樓參加茶猜宴,但孟大小姐卻是全程沒有參與猜謎,反而在金掌櫃開始主持猜字謎不久,驀地起身離開。”
李壽頓了頓:“為何離開?”
茶猜宴尚未結束,大表妹提前離開,定是有什麽緣由。
他心裏正暗自揣測著,便聽季寬繼續答道:“說是孟大小姐夜間睡不好,以致眼睛酸疼,再坐不下去,故而提前離開,迴府歇息。”
“可有傳餘小太醫診過?”李壽一聽孟十三眼睛酸疼,他上前兩步,不再站在井邊。
季寬見李壽依舊著緊孟府大小姐,他瞧了眼自家殿下已經遠離的水井,迴道:“殿下,今兒個乃是中秋,餘小太醫不當值,沒在太醫院。”
也不必等李壽再問,他接著又道:“孟大小姐並沒有傳太醫,好像是連大夫也沒請。”
李壽沉吟道:“孤記得孟府尚未找到合適的府醫?”
常青臉一肅:如此小事兒,殿下竟還記掛著!
他也不敢再不發一言,趕緊應道:“殿下記是沒錯,孟府還在找。”
也是孟府的爺們都太忙,一心撲在輔佐東宮上,區區府醫,便沒找得太積極,孟府的要求又高,此事兒便從年初擱置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