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隊形操練
公元前335年夏,位於伊利裏亞境內的培利亞城,籠罩在一片昏黃的硝煙和戰火裏。由於鄰國馬其頓(歐洲巴爾幹半島中南部的地區,1913年後分屬於南斯拉夫、希臘與保加利亞)王國的國王親自率領10萬大軍,團團包圍了培利亞城。一月之中先後發動了16次猛烈進攻。
可是,培利亞城軍民憑借有利地形,居高臨下,打退了敵人步騎兵的一次次兇猛進攻,一個月下來,城池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中,就連培利亞城的外圍陣地,也固若金湯。
“這樣子的攻攻不下,進退不得的局麵,對我軍可是十分不利的呀!”馬其頓王此刻在軍帳中圍著鋪展著地圖的長桌團團打轉。他分析著敵人的優勢,敵人之所以能在強兵壓境之下固守至今,無非是憑借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勢,堅守不出。怎樣才能引蛇出洞,消除敵方的優勢呢……
第二天,培利亞城一反往常的情景,再看不見喧囂的塵土,也聽不到馬其頓士兵衝鋒的呐喊了。做好充分戰鬥準備的培利亞守城官兵十分警惕,紛紛從城牆了望眼與城垛的空隙處,向山下的敵陣望去。馬其頓軍營靜悄悄的。
“弟兄們,當心敵人耍花招,全體各就各位做好戰鬥準備!”守城軍官見士兵們有些鬥誌鬆懈,不由地大聲命令。
“當心!敵人的進攻又開始了不知誰,第一個發現了山下軍營裏的變化,守城官兵們立即彎弓搭箭,又聚精會神地做好迎戰準備。
此時,馬其頓軍營中,慢慢地開出數列重裝的騎兵來,但並沒有發動進攻,卻在山下操練起隊形來了。還可以聽到軍官們的口令聲呢。騎兵操練結束後,是邁著方陣的步兵表演。隻見隨著隊形的變換,長矛短劍在陽光下閃閃爍爍,輾光飛舞,煞是好看。
守城的培利亞軍士兵,看著看著,警惕性開始放鬆起來。有的開拍抱怨距離太遠,看不清楚。幾個大膽的土兵,竟爬出工事去觀看。軍官們本想出麵製止,但看他們全都帶了武器,而且也沒有遇到什麽危險,就不開口了。這樣,從工事裏,從城牆上出來觀看馬其頓士兵表演的人愈來愈多了。
突然,隻見操練著的馬其頓官兵,舉著長矛,向培利亞域衝了過來,措手不及的伊利裏亞人,在突如其來的強大攻勢下終於丟失了他們城外的陣地。
亞曆山大巧渡河
公元前327年,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率軍進攻印度,卻遭到普魯王**隊強硬的抵抗。他們在海達斯帕斯河對岸設下道道防線,河麵寬闊,水深異常,很難強渡。
亞曆山大發愁了:攻不過海達斯帕斯河,征服計劃功虧一潰哪!冥思苦想了幾天,他終於想出一計。
一天,他把部隊首領統統召集起來,頒布一道命令:“從今天起,分幾路人馬,沿河岸向不同方向移動。我自己也帶一撥士兵來迴行動
軍官們疑疑惑惑地瞅著國王想:成了一盤散沙,還有作戰能力嗎?
亞曆山大笑笑,又說,“你們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偵察好理想的渡河點,二是誘使普魯士軍隊處處設防,分散兵力,出現薄弱點。再說,還可讓敵方的物資供應疲於奔命呐。有一點大家要注意,一定要選擇在夜間偷渡,以免敵軍的象隊驚嚇我們的坐騎
寧靜的夜突然喧鬧開了。
亞曆山大帶著騎兵沿著河岸飛速來迴地奔跑,一邊高喊著衝鋒的口號,一邊將兵器叩擊出鏗鏘有力的碰撞聲,一時聲勢非凡。
普魯國王聞聲,出來一瞧,一時有些心慌,怎麽,想強渡!連連吆喝將士,隨對岸飄過來的喊殺聲平行奔跑,聲振河畔。
三四天過去了,普魯王**隊煩了:搞啥名堂,虛張聲勢個屁!他們鬆懈了鬥誌。
亞曆山大細細觀察一番,料到敵方已漸中計,使命令部隊進入預先定好的淺水渡河點一帶,在沿河各處布置了崗哨。一切安排好,亞曆山大指揮部隊深夜點起篝火。一時間,篝火點點布滿河岸,紅彤彤的火光世界裏,馬其頓士兵們如癡如狂地蹦跳不停,喧嚷不止。
如此,又接連搗鼓了幾夜,敵軍不但不以為然,反隔河齊聲吆喝譏笑:有本領的過河來!裝神弄鬼,天老爺會幫你們這批混蛋麽!”
老天爺真的來幫亞厲山大的忙了。
一天深夜,大雨嘩嘩而下。亞曆山大將部隊悄悄調度好,自己親率約5000精幹騎兵,冒雨搶渡。
馬其頓軍隊登岸時,敵軍雖發現,但為時已晚。倉猝應戰中,一方是軍心渙散,一方是養精蓄銳,勝負立顯。普魯王**隊潰不成軍,落荒而走,馬其頓軍隊攻占河岸,向印度月複地挺進……
蒸氣和人的影子
彼得(保加利亞機智人物)到市場上去。市場上有許多飲食攤,彼得在路邊一家最好的酒店門口停住了。他非常想走進酒店,但袋裏沒有錢。沒辦法,彼得從袋裏拿出一隻幹麵包,放在燒萊的鍋子上,讓蒸氣把麵包軟化了再吃。吃完麵包,準備要走時,卻走不了啦。
酒店老板在後麵叫道:“喂,你怎麽吃好了就走?要付錢!”
彼得說:“我吃了你的什麽萊?我不過是把麵包放在蒸氣上弄軟了再吃
“這是一樣的!沒有火,就沒有蒸氣,沒有木柴,就不能生火,要知道,木柴是我用錢買來的!”
彼得說:“我沒有錢,你要對我怎麽樣?”
老板說:“要是這樣,讓我打10棍子!”
“好吧,你去拿棍子,讓你打10下,我們再算賬彼得說著,來到路當中太陽照得最熱的地方。
老板拿來木棍,走到彼得前,彼得突然對圍觀的人們叫道:“你們聽好!剛才,我沒有碰他的小菜,隻是把幹麵包在蒸氣上放了一會兒,他就罵我,要我付錢。現在,他也同樣不能碰我,隻能往我的影子上打10下
大家見了,都誇獎彼得聰明。
斯坎德的韜晦術
斯坎德是中世紀阿爾巴尼亞的民族英雄。但卻有很長一段時間,他是作為土耳其蘇丹的寵臣,統治著阿爾巴尼亞的人民。當時,土耳其已經侵占了阿爾巴尼亞,為何斯坎德竟甘心情願地為其主子效勞呢?既然他是個侵略者的工具,又為何稱他為民族英雄呢?
其實,斯坎德是非常仇恨土耳其的侵略行徑的,尤其他在幼年時是作為人質被扣留在土耳其的。仇恨的種子深深地埋在他的心坎中。但他是個有心計的人,使用韜晦之術,取得了土耳其蘇丹的歡心。蘇丹送他進軍事學校學習,並委以重任。他也儼然以土耳其的貴族自居,似乎從根本上忘記了自己是阿爾巴尼亞人。
斯坎德受到了土耳其蘇丹的信用,特別是當上了阿爾巴尼亞的行政長官之後,就開始與各地的反土耳其力量聯絡,百姓們也希望他能夠領導阿爾巴尼亞人民進行複國運動。但是斯坎德認為時機未到,不能輕舉妄動,否則就要前功盡棄,而且會給人民帶來更大的不幸。
後來被土耳其占領的匈牙利人民開始起義了,鬥爭的烈火越燒越旺,土耳其統治者為了鎮壓起義,從阿爾巴尼亞抽調兵力。斯坎德終於等到了有利時機,他從緊張的前線抽兵迴歸地拉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控製了阿爾巴尼亞的所有軍事要塞廠成功地完成了複國任務。
但當土耳其調集大量軍隊進攻剛複國的阿爾巴尼亞時,斯坎德卻將部隊化整為零,巧妙地隱蔽起來,並且傳出風聲:“斯坎德已躲入了深山老林。
這是斯坎德的又一次韜晦之計,他自知不敵土耳其的大軍,也了解阿爾巴尼亞各部族首領的妥協動搖性,所以從公開的戰場轉入到地下鬥爭。他不失時機地調動部隊,並加以集結和訓練。正當土耳其慶賀再次征服阿爾巴尼亞時,斯坎德率領的大軍猶如從天而降一般,出現在首都附近,包圍了不知所措的土耳其人,一舉擊潰了侵略者。
這次戰爭後,斯坎德牢牢地控製了阿爾巴尼亞的局麵,不僅使侵略者聞風喪膽,那些動搖和妥協的貴族也信服了斯坎德。一個新興的阿爾巴尼亞在歐洲崛起了。
張著血口的巨蟹
1757年,普魯士遭受到四路大軍的攻擊:東麵,俄軍8萬人已進入普魯士境內,南麵,10萬奧軍正在大踏步挺進:西麵,13萬法軍向柏林逼近:北麵,瑞典軍隊1.7萬人開始在波美拉尼亞登陸。四路大軍,結成聯盟,鐵壁合圍,企圖扼殺普魯士。
普魯士國王腓德烈大帝雖處危境,但不服輸,他要趁四路大軍完成合圍之前,利用敵軍的矛盾,加以各個擊破。他分析:四路敵軍最具威脅的是法、奧兩國的軍隊。尤其是法軍,不僅兵力強大,而且近在咫尺,即將兵臨首都柏林城下。
腓德烈大帝派出4萬精兵去牽製10萬奧軍,集中主力來對付法軍。
進攻的法軍分為兩股,一股是戴艾斯提斯的10萬兵力,一股是蘇比茲元帥的3萬兵力,腓德烈大帝趁大股法軍更換統帥的機會,以10萬金幣買通接任的李希留公爵,讓他的10萬大軍按兵不動。這樣他可騰出力量專門對付蘇比茲的3萬法軍。
即使如此,腓德烈的主力部隊也隻有2萬多人,兵力也少於法軍。但他采取了以少攻多的戰略,主動尋撥蘇比茲,要與之決戰。
法軍元帥蘇比茲也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他洞察腓德烈大帝“各個擊破”、“找軟果子吃”的謀略,便反其道而行之,始終不與普軍決戰,將兵力緊縮在布勞恩斯多夫堅固的營地裏。
相持日久,顯然對腓德烈大帝不利。他便製造假象,將主力悉數撤退,引誘法軍來追。
蘇比茲不知是計,還認為腓德烈疲於應付,去解救別處了,便趁機追擊。誰知普軍並未退遠,見法軍來追,又複擺出了進攻的姿態,這樣,普法兩軍構成了會戰的形勢。
法軍雖然中計,但仍有持無恐,雙方兵力相仿,即使會戰,勝敗還難預料。哪料腓德烈大帝計中有計,他擺出了一個“巨蟹”陣迎敵。
所謂“巨蟹陣”就是加強兩翼兵力進攻,就像巨蟹張開的兩把鉗子。而在月複部則以猛烈的炮火堅守陣地,恰似巨蟹張開了血紅的大口。
待等法軍進入了“巨蟹”陣,腓德烈大帝就下令攻擊,普軍先伸出了一隻鉗子夾住了法軍的一側,鉗牢之後,又伸出另一鉗子去鉗另一側,中間的大口始終噴射著炮火。經過近3個小時的戰鬥,徹底瓦解了蘇比茲的法軍,並進而破壞了聯軍四方包圍的態勢,實現了各個擊破的戰略目標。
駕駛敵人的飛機
天空漆黑,月色全無,一架蘇軍飛機正悄悄飛行,準備在夜幕的掩護下轟炸德軍的一個大型機場。然而,當蘇機到達德軍機場的外圍時,被那裏的雷達發現了,刹那間,高射炮齊發,蘇機命中數彈,蘇軍飛行員眼看飛機就要墜落,要緊跳傘保存生命。
這裏是德國後方,到處都是德軍的部隊,即使跳傘成功,仍要落入德軍的陷阱,既然是遍地荊棘,那位飛行員幹脆就降落到德國的機場上去。
機場是德軍的防範重點區域,但他們萬萬想不到蘇軍飛行員會自投虎口,所以隻在機場附近搜尋,而對機場卻疏於戒備,居然讓蘇軍飛行員安全地降落在空曠的機場上,很快隱沒在黑暗之中。
蘇軍飛行員在慶幸之餘,立即想到自身尚在重圍之中,怎麽辦?要突出重圍,談何容易?他觀察當時的形勢,一麵是漆黑一團的機場外圍,一麵是燈火輝煌的機場大樓。機場外圍神秘莫測,而機場大樓又充滿殺機,他當機立斷,卸掉了降落傘,大搖大擺地向機場大樓走去。
他這一著果然靈驗,途中也曾碰到了幾批德軍,但德軍萬萬想不到麵前走過的人是敵人,他們誤以為這個飛行員是自己機場的工作人員。
蘇軍飛行員來到大樓附近的跑道上,跑道上有一架飛機正整裝待發,裏麵坐滿了乘客,可是駕駛艙裏卻空無一人,可能是駕駛員正在忙著什麽事情尚未來到。蘇軍飛行員靈機一動,坐進了駕駛艙,他那身蘇軍的飛行服與德軍的飛行服比較相象,機艙裏的德方乘客,誰也沒想到這人是敵人,絲毫沒有引起警惕和恐慌,就在他們談笑之中,飛機起飛了。
飛機飛出機場不久,就掉轉了方向,向蘇方飛去。當機上的乘客發現情況不對時,這架德軍飛機和所有的德方乘客已成了蘇軍的俘虜。
蘇軍飛行員憑著膽略和機智,在危難之中,不僅解救了自己,還獲得了一批戰利品。
高空飛行的奇跡
一架先進的作戰飛杭,其造價是十分昂貴的,但優秀的飛行員其價值比飛機更為貴重,因為培養一個飛行員,比造一架飛機更為困難,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作戰雙方都把擊斃對方的飛行員和保護自己的飛行員作為重要手段。
1942年3月下旬,蘇軍茹甘中尉駕駛的飛機在完成了對德後方轟炸任務返航時,不幸被德軍的戰鬥機擊中了,機身進出一團火花,眼看就要墜落,他當帆立斷,命令機組人員立即跳傘。此時飛機高度大約在7000米上空,領航員奇寒夫太尉在跳出機艙時,正遇到了一架德軍戰鬥機橫空飛來,梭梭機槍子彈向他襲來.他經驗豐富,推遲開傘時間,使自身飛速下墜,曹免了襲擊。但由於沒有及時開傘,他的身體陷於螺旋形的快速翻滾之中,隨著下降的速度越來越大,翻滾的速度也越來越大,根本無法控製,也無法將傘打開,不一會,他就陷於昏迷之中。從這麽高的空中墜下,看來是難逃厄運了。
再說,茹甘中尉跳出機艙後,也遭到了德軍的襲擊,但未被擊中,他及時地打開了降落傘,平安地降落在一片林間的空地中。
這裏已是前蘇聯的領土,有幾個前蘇聯騎兵在林間找到了茹甘,茹甘感到很奇怪,怎麽會有人主動來尋找他。
騎兵告訴茹甘,他們先發現了另外從機上降落的人員,所以聞訊趕來搜尋的,接著,騎兵把茹甘領進了村子裏。
在村子的一間屋子裏,茹甘意外地發現了奇索夫大尉。他欣喜地歡唿:“大尉同誌,你後來終於打開了降落傘了嗎?”
奇索夫指著屋角的降落傘說:“它原封未動地在那兒呢!”
這真是奇跡,從7000米的高空摔下來,不依靠降落傘,居然沒有摔死!
原來,奇索夫摔在一條堆滿積雪的山溝裏,並且沿著山溝下滑,積雪阻滯了他下滑的速度,使他不僅保存了生命,而且一點都沒有受傷。
奇索夫不無驕傲地說:“如果我打開了傘就可能被敵機擊斃,就不可能產生這個奇跡了
“是的”,茹甘同意地說,“奇跡與智慧是聯係在一起的
積雪與作戰部署
雪花當空飄舞,漫天抒情。一會兒,風停雪止。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某天廣場總攻之前,蘇德兩軍的陣地上都是白雪皚皚的。
寒冷的空氣稍稍轉暖了些,蘇軍某集團軍參謀長畢契卡走進了掩蔽部。畢契卡嗬了口氣,又拍著那製服上的金晃晃的肩章,上麵堆積的雪花迅速融化開來。這個常人不會留心的細節卻讓集團軍炮兵司令加裏寧瞧在心裏,馬上眉開眼笑:“哎,本來對德**隊前沿陣地的兵力配備不清楚。風雪才停,德國人肯定要清理工事中的積雪,這不是個模清敵情的良機嗎?”
過了一會兒,炮兵司令加裏寧突然放下手中的望遠鏡,從了望台匆匆返迴指揮部。“立刻通知各部隊指揮員,馬上到司令部開會他一走進司令部便對參謀瓦裏斯上尉下達了命令。
“是!”上尉遲疑了一下,現在離總攻擊隻有35分鍾了。
執行命令的將軍不耐煩地揮了揮手。瓦裏斯隨即衝出了大門。
幾分鍾後,指揮員全部坐在了司令部的會議桌邊。
“召集大家來,是要更改一下我們原先的作戰部署加裏寧單刀直入,把開會的意圖講了出來。
(
公元前335年夏,位於伊利裏亞境內的培利亞城,籠罩在一片昏黃的硝煙和戰火裏。由於鄰國馬其頓(歐洲巴爾幹半島中南部的地區,1913年後分屬於南斯拉夫、希臘與保加利亞)王國的國王親自率領10萬大軍,團團包圍了培利亞城。一月之中先後發動了16次猛烈進攻。
可是,培利亞城軍民憑借有利地形,居高臨下,打退了敵人步騎兵的一次次兇猛進攻,一個月下來,城池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中,就連培利亞城的外圍陣地,也固若金湯。
“這樣子的攻攻不下,進退不得的局麵,對我軍可是十分不利的呀!”馬其頓王此刻在軍帳中圍著鋪展著地圖的長桌團團打轉。他分析著敵人的優勢,敵人之所以能在強兵壓境之下固守至今,無非是憑借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勢,堅守不出。怎樣才能引蛇出洞,消除敵方的優勢呢……
第二天,培利亞城一反往常的情景,再看不見喧囂的塵土,也聽不到馬其頓士兵衝鋒的呐喊了。做好充分戰鬥準備的培利亞守城官兵十分警惕,紛紛從城牆了望眼與城垛的空隙處,向山下的敵陣望去。馬其頓軍營靜悄悄的。
“弟兄們,當心敵人耍花招,全體各就各位做好戰鬥準備!”守城軍官見士兵們有些鬥誌鬆懈,不由地大聲命令。
“當心!敵人的進攻又開始了不知誰,第一個發現了山下軍營裏的變化,守城官兵們立即彎弓搭箭,又聚精會神地做好迎戰準備。
此時,馬其頓軍營中,慢慢地開出數列重裝的騎兵來,但並沒有發動進攻,卻在山下操練起隊形來了。還可以聽到軍官們的口令聲呢。騎兵操練結束後,是邁著方陣的步兵表演。隻見隨著隊形的變換,長矛短劍在陽光下閃閃爍爍,輾光飛舞,煞是好看。
守城的培利亞軍士兵,看著看著,警惕性開始放鬆起來。有的開拍抱怨距離太遠,看不清楚。幾個大膽的土兵,竟爬出工事去觀看。軍官們本想出麵製止,但看他們全都帶了武器,而且也沒有遇到什麽危險,就不開口了。這樣,從工事裏,從城牆上出來觀看馬其頓士兵表演的人愈來愈多了。
突然,隻見操練著的馬其頓官兵,舉著長矛,向培利亞域衝了過來,措手不及的伊利裏亞人,在突如其來的強大攻勢下終於丟失了他們城外的陣地。
亞曆山大巧渡河
公元前327年,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率軍進攻印度,卻遭到普魯王**隊強硬的抵抗。他們在海達斯帕斯河對岸設下道道防線,河麵寬闊,水深異常,很難強渡。
亞曆山大發愁了:攻不過海達斯帕斯河,征服計劃功虧一潰哪!冥思苦想了幾天,他終於想出一計。
一天,他把部隊首領統統召集起來,頒布一道命令:“從今天起,分幾路人馬,沿河岸向不同方向移動。我自己也帶一撥士兵來迴行動
軍官們疑疑惑惑地瞅著國王想:成了一盤散沙,還有作戰能力嗎?
亞曆山大笑笑,又說,“你們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偵察好理想的渡河點,二是誘使普魯士軍隊處處設防,分散兵力,出現薄弱點。再說,還可讓敵方的物資供應疲於奔命呐。有一點大家要注意,一定要選擇在夜間偷渡,以免敵軍的象隊驚嚇我們的坐騎
寧靜的夜突然喧鬧開了。
亞曆山大帶著騎兵沿著河岸飛速來迴地奔跑,一邊高喊著衝鋒的口號,一邊將兵器叩擊出鏗鏘有力的碰撞聲,一時聲勢非凡。
普魯國王聞聲,出來一瞧,一時有些心慌,怎麽,想強渡!連連吆喝將士,隨對岸飄過來的喊殺聲平行奔跑,聲振河畔。
三四天過去了,普魯王**隊煩了:搞啥名堂,虛張聲勢個屁!他們鬆懈了鬥誌。
亞曆山大細細觀察一番,料到敵方已漸中計,使命令部隊進入預先定好的淺水渡河點一帶,在沿河各處布置了崗哨。一切安排好,亞曆山大指揮部隊深夜點起篝火。一時間,篝火點點布滿河岸,紅彤彤的火光世界裏,馬其頓士兵們如癡如狂地蹦跳不停,喧嚷不止。
如此,又接連搗鼓了幾夜,敵軍不但不以為然,反隔河齊聲吆喝譏笑:有本領的過河來!裝神弄鬼,天老爺會幫你們這批混蛋麽!”
老天爺真的來幫亞厲山大的忙了。
一天深夜,大雨嘩嘩而下。亞曆山大將部隊悄悄調度好,自己親率約5000精幹騎兵,冒雨搶渡。
馬其頓軍隊登岸時,敵軍雖發現,但為時已晚。倉猝應戰中,一方是軍心渙散,一方是養精蓄銳,勝負立顯。普魯王**隊潰不成軍,落荒而走,馬其頓軍隊攻占河岸,向印度月複地挺進……
蒸氣和人的影子
彼得(保加利亞機智人物)到市場上去。市場上有許多飲食攤,彼得在路邊一家最好的酒店門口停住了。他非常想走進酒店,但袋裏沒有錢。沒辦法,彼得從袋裏拿出一隻幹麵包,放在燒萊的鍋子上,讓蒸氣把麵包軟化了再吃。吃完麵包,準備要走時,卻走不了啦。
酒店老板在後麵叫道:“喂,你怎麽吃好了就走?要付錢!”
彼得說:“我吃了你的什麽萊?我不過是把麵包放在蒸氣上弄軟了再吃
“這是一樣的!沒有火,就沒有蒸氣,沒有木柴,就不能生火,要知道,木柴是我用錢買來的!”
彼得說:“我沒有錢,你要對我怎麽樣?”
老板說:“要是這樣,讓我打10棍子!”
“好吧,你去拿棍子,讓你打10下,我們再算賬彼得說著,來到路當中太陽照得最熱的地方。
老板拿來木棍,走到彼得前,彼得突然對圍觀的人們叫道:“你們聽好!剛才,我沒有碰他的小菜,隻是把幹麵包在蒸氣上放了一會兒,他就罵我,要我付錢。現在,他也同樣不能碰我,隻能往我的影子上打10下
大家見了,都誇獎彼得聰明。
斯坎德的韜晦術
斯坎德是中世紀阿爾巴尼亞的民族英雄。但卻有很長一段時間,他是作為土耳其蘇丹的寵臣,統治著阿爾巴尼亞的人民。當時,土耳其已經侵占了阿爾巴尼亞,為何斯坎德竟甘心情願地為其主子效勞呢?既然他是個侵略者的工具,又為何稱他為民族英雄呢?
其實,斯坎德是非常仇恨土耳其的侵略行徑的,尤其他在幼年時是作為人質被扣留在土耳其的。仇恨的種子深深地埋在他的心坎中。但他是個有心計的人,使用韜晦之術,取得了土耳其蘇丹的歡心。蘇丹送他進軍事學校學習,並委以重任。他也儼然以土耳其的貴族自居,似乎從根本上忘記了自己是阿爾巴尼亞人。
斯坎德受到了土耳其蘇丹的信用,特別是當上了阿爾巴尼亞的行政長官之後,就開始與各地的反土耳其力量聯絡,百姓們也希望他能夠領導阿爾巴尼亞人民進行複國運動。但是斯坎德認為時機未到,不能輕舉妄動,否則就要前功盡棄,而且會給人民帶來更大的不幸。
後來被土耳其占領的匈牙利人民開始起義了,鬥爭的烈火越燒越旺,土耳其統治者為了鎮壓起義,從阿爾巴尼亞抽調兵力。斯坎德終於等到了有利時機,他從緊張的前線抽兵迴歸地拉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控製了阿爾巴尼亞的所有軍事要塞廠成功地完成了複國任務。
但當土耳其調集大量軍隊進攻剛複國的阿爾巴尼亞時,斯坎德卻將部隊化整為零,巧妙地隱蔽起來,並且傳出風聲:“斯坎德已躲入了深山老林。
這是斯坎德的又一次韜晦之計,他自知不敵土耳其的大軍,也了解阿爾巴尼亞各部族首領的妥協動搖性,所以從公開的戰場轉入到地下鬥爭。他不失時機地調動部隊,並加以集結和訓練。正當土耳其慶賀再次征服阿爾巴尼亞時,斯坎德率領的大軍猶如從天而降一般,出現在首都附近,包圍了不知所措的土耳其人,一舉擊潰了侵略者。
這次戰爭後,斯坎德牢牢地控製了阿爾巴尼亞的局麵,不僅使侵略者聞風喪膽,那些動搖和妥協的貴族也信服了斯坎德。一個新興的阿爾巴尼亞在歐洲崛起了。
張著血口的巨蟹
1757年,普魯士遭受到四路大軍的攻擊:東麵,俄軍8萬人已進入普魯士境內,南麵,10萬奧軍正在大踏步挺進:西麵,13萬法軍向柏林逼近:北麵,瑞典軍隊1.7萬人開始在波美拉尼亞登陸。四路大軍,結成聯盟,鐵壁合圍,企圖扼殺普魯士。
普魯士國王腓德烈大帝雖處危境,但不服輸,他要趁四路大軍完成合圍之前,利用敵軍的矛盾,加以各個擊破。他分析:四路敵軍最具威脅的是法、奧兩國的軍隊。尤其是法軍,不僅兵力強大,而且近在咫尺,即將兵臨首都柏林城下。
腓德烈大帝派出4萬精兵去牽製10萬奧軍,集中主力來對付法軍。
進攻的法軍分為兩股,一股是戴艾斯提斯的10萬兵力,一股是蘇比茲元帥的3萬兵力,腓德烈大帝趁大股法軍更換統帥的機會,以10萬金幣買通接任的李希留公爵,讓他的10萬大軍按兵不動。這樣他可騰出力量專門對付蘇比茲的3萬法軍。
即使如此,腓德烈的主力部隊也隻有2萬多人,兵力也少於法軍。但他采取了以少攻多的戰略,主動尋撥蘇比茲,要與之決戰。
法軍元帥蘇比茲也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他洞察腓德烈大帝“各個擊破”、“找軟果子吃”的謀略,便反其道而行之,始終不與普軍決戰,將兵力緊縮在布勞恩斯多夫堅固的營地裏。
相持日久,顯然對腓德烈大帝不利。他便製造假象,將主力悉數撤退,引誘法軍來追。
蘇比茲不知是計,還認為腓德烈疲於應付,去解救別處了,便趁機追擊。誰知普軍並未退遠,見法軍來追,又複擺出了進攻的姿態,這樣,普法兩軍構成了會戰的形勢。
法軍雖然中計,但仍有持無恐,雙方兵力相仿,即使會戰,勝敗還難預料。哪料腓德烈大帝計中有計,他擺出了一個“巨蟹”陣迎敵。
所謂“巨蟹陣”就是加強兩翼兵力進攻,就像巨蟹張開的兩把鉗子。而在月複部則以猛烈的炮火堅守陣地,恰似巨蟹張開了血紅的大口。
待等法軍進入了“巨蟹”陣,腓德烈大帝就下令攻擊,普軍先伸出了一隻鉗子夾住了法軍的一側,鉗牢之後,又伸出另一鉗子去鉗另一側,中間的大口始終噴射著炮火。經過近3個小時的戰鬥,徹底瓦解了蘇比茲的法軍,並進而破壞了聯軍四方包圍的態勢,實現了各個擊破的戰略目標。
駕駛敵人的飛機
天空漆黑,月色全無,一架蘇軍飛機正悄悄飛行,準備在夜幕的掩護下轟炸德軍的一個大型機場。然而,當蘇機到達德軍機場的外圍時,被那裏的雷達發現了,刹那間,高射炮齊發,蘇機命中數彈,蘇軍飛行員眼看飛機就要墜落,要緊跳傘保存生命。
這裏是德國後方,到處都是德軍的部隊,即使跳傘成功,仍要落入德軍的陷阱,既然是遍地荊棘,那位飛行員幹脆就降落到德國的機場上去。
機場是德軍的防範重點區域,但他們萬萬想不到蘇軍飛行員會自投虎口,所以隻在機場附近搜尋,而對機場卻疏於戒備,居然讓蘇軍飛行員安全地降落在空曠的機場上,很快隱沒在黑暗之中。
蘇軍飛行員在慶幸之餘,立即想到自身尚在重圍之中,怎麽辦?要突出重圍,談何容易?他觀察當時的形勢,一麵是漆黑一團的機場外圍,一麵是燈火輝煌的機場大樓。機場外圍神秘莫測,而機場大樓又充滿殺機,他當機立斷,卸掉了降落傘,大搖大擺地向機場大樓走去。
他這一著果然靈驗,途中也曾碰到了幾批德軍,但德軍萬萬想不到麵前走過的人是敵人,他們誤以為這個飛行員是自己機場的工作人員。
蘇軍飛行員來到大樓附近的跑道上,跑道上有一架飛機正整裝待發,裏麵坐滿了乘客,可是駕駛艙裏卻空無一人,可能是駕駛員正在忙著什麽事情尚未來到。蘇軍飛行員靈機一動,坐進了駕駛艙,他那身蘇軍的飛行服與德軍的飛行服比較相象,機艙裏的德方乘客,誰也沒想到這人是敵人,絲毫沒有引起警惕和恐慌,就在他們談笑之中,飛機起飛了。
飛機飛出機場不久,就掉轉了方向,向蘇方飛去。當機上的乘客發現情況不對時,這架德軍飛機和所有的德方乘客已成了蘇軍的俘虜。
蘇軍飛行員憑著膽略和機智,在危難之中,不僅解救了自己,還獲得了一批戰利品。
高空飛行的奇跡
一架先進的作戰飛杭,其造價是十分昂貴的,但優秀的飛行員其價值比飛機更為貴重,因為培養一個飛行員,比造一架飛機更為困難,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作戰雙方都把擊斃對方的飛行員和保護自己的飛行員作為重要手段。
1942年3月下旬,蘇軍茹甘中尉駕駛的飛機在完成了對德後方轟炸任務返航時,不幸被德軍的戰鬥機擊中了,機身進出一團火花,眼看就要墜落,他當帆立斷,命令機組人員立即跳傘。此時飛機高度大約在7000米上空,領航員奇寒夫太尉在跳出機艙時,正遇到了一架德軍戰鬥機橫空飛來,梭梭機槍子彈向他襲來.他經驗豐富,推遲開傘時間,使自身飛速下墜,曹免了襲擊。但由於沒有及時開傘,他的身體陷於螺旋形的快速翻滾之中,隨著下降的速度越來越大,翻滾的速度也越來越大,根本無法控製,也無法將傘打開,不一會,他就陷於昏迷之中。從這麽高的空中墜下,看來是難逃厄運了。
再說,茹甘中尉跳出機艙後,也遭到了德軍的襲擊,但未被擊中,他及時地打開了降落傘,平安地降落在一片林間的空地中。
這裏已是前蘇聯的領土,有幾個前蘇聯騎兵在林間找到了茹甘,茹甘感到很奇怪,怎麽會有人主動來尋找他。
騎兵告訴茹甘,他們先發現了另外從機上降落的人員,所以聞訊趕來搜尋的,接著,騎兵把茹甘領進了村子裏。
在村子的一間屋子裏,茹甘意外地發現了奇索夫大尉。他欣喜地歡唿:“大尉同誌,你後來終於打開了降落傘了嗎?”
奇索夫指著屋角的降落傘說:“它原封未動地在那兒呢!”
這真是奇跡,從7000米的高空摔下來,不依靠降落傘,居然沒有摔死!
原來,奇索夫摔在一條堆滿積雪的山溝裏,並且沿著山溝下滑,積雪阻滯了他下滑的速度,使他不僅保存了生命,而且一點都沒有受傷。
奇索夫不無驕傲地說:“如果我打開了傘就可能被敵機擊斃,就不可能產生這個奇跡了
“是的”,茹甘同意地說,“奇跡與智慧是聯係在一起的
積雪與作戰部署
雪花當空飄舞,漫天抒情。一會兒,風停雪止。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某天廣場總攻之前,蘇德兩軍的陣地上都是白雪皚皚的。
寒冷的空氣稍稍轉暖了些,蘇軍某集團軍參謀長畢契卡走進了掩蔽部。畢契卡嗬了口氣,又拍著那製服上的金晃晃的肩章,上麵堆積的雪花迅速融化開來。這個常人不會留心的細節卻讓集團軍炮兵司令加裏寧瞧在心裏,馬上眉開眼笑:“哎,本來對德**隊前沿陣地的兵力配備不清楚。風雪才停,德國人肯定要清理工事中的積雪,這不是個模清敵情的良機嗎?”
過了一會兒,炮兵司令加裏寧突然放下手中的望遠鏡,從了望台匆匆返迴指揮部。“立刻通知各部隊指揮員,馬上到司令部開會他一走進司令部便對參謀瓦裏斯上尉下達了命令。
“是!”上尉遲疑了一下,現在離總攻擊隻有35分鍾了。
執行命令的將軍不耐煩地揮了揮手。瓦裏斯隨即衝出了大門。
幾分鍾後,指揮員全部坐在了司令部的會議桌邊。
“召集大家來,是要更改一下我們原先的作戰部署加裏寧單刀直入,把開會的意圖講了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