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簡,知行合一,意思其實很簡單,就比如百姓有難,該賑災,賑災便是知,如何賑災便是行,而不是知道了何處百姓生活困苦,卻隻是洋洋灑灑寫上一篇滿是璀璨詞句的詩篇出來,這樣的文章,這樣的人,陳錚不需要,而偏偏如今的世道,就是這樣的讀書人居多。
可你要說他不是個讀書人吧,光文章中引經據典的句子就不是常人能寫出來的,可要說懂吧,滿篇空談,隻能說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所以陳錚才在西蜀建了個書院,不教文章,隻教國策,不求各個成為納蘭這樣的宰相學士,隻求他們到時候別隻會高談闊論。
要知道,當年大秦的讀書人,可是腰間佩劍,上馬能殺人的。
而今這句話,被一名姓種的年輕人給提了出來,傳的不遠,有心人才能聽到心裏去。
很明顯,謝安城,成了其中的一個有心人,當然有心人不止一個,至少還有一個有心人,也在極北的邊境線上,這個人便是李顯彰,平沙關一戰,讓他開始走到台上,受到了朝廷的關注,不過之前的千百人,活下的十不存三,尤其反攻橫劍山脈那一戰,雖說打出了氣勢,但一樣損失慘重,至少平沙關光憑那些人是受不住了,要不是謝安城派兵牽製住了東側的遼金騎兵,然後於越又遣兵來援,這一會平沙關怕是易手了。
可饒是如此,原本的平沙關守將黃權,對麵前的這個文士,依舊欽佩有加。
不過此時,李顯彰的後麵跟著一個人,原本讓他遣散離開的人,卻在平沙關北上一戰中,用身體給他擋了一道流矢。後來更一萬醒來的時候,李顯彰笑著說他好歹是個七品的武夫,卻擋不住一道流矢,更一萬一如既往,隻是靦腆一笑,不說話。
而今,李顯彰就站在平沙關上,其實平沙關真要守,如今光憑來援的三四千人是受不住的,尤其來援的大多數是遊騎,平沙關是天然減速帶,往後一馬平川的草原沙地才有遊騎的用武之地,再加之遼金在橫劍山脈上吃過一次虧,在擺脫了謝安城的遊騎之後,如今也開始在橫劍山一側屯兵。
平沙關現如今隻留著十幾號的斥候前軍,其餘人等都駐紮在往後五十裏的營地裏。
而這群人一般都窩在烽火台裏,躲著宛如刀子一般的秋風,隻待風停的時候,北眺數眼,看有沒有南下的騎兵,李顯彰則是站在關上,以前守台的士卒還當是這位參軍大人是為了查探軍情,後來才發現並不是這般,這位大人時常在關外擺上一方小桌子,獨自喝酒,他們倒是想上來寒暄幾句,後來想想也就算了。平沙關的守將還是黃權,這些士卒,寧願旁敲側擊從黃權那裏套幾句話,也不願直麵李顯彰,當然,李顯彰跟這些人也不會多說太多,這跟清高沒有任何關係,這是他自己的心緒,不想讓人知道而已。
關外岩壁上因為飽受風沙侵蝕,已經生了像鐵鏽一般的凸起,輕輕一按就斷碎飄零。
李顯彰就如此的端坐在關上,麵前擺著一方小桌,桌上一壺小酒。更一萬就站在他的背後。不過奇怪的就是,如今桌上添了了兩副酒碟。
李顯彰給自己添了杯酒,沒急著喝,不知何時,他喜歡上了這樣的日子,天地孤寂,山河孤寂,人也孤寂,李顯彰之前說這叫同病相憐,後來喝了酒,就搖頭說這叫同道中人。
在感受到了秋風刺骨的寒意,李顯彰抬頭看了看天色,端起酒說道:“要降雪了。今年的雪,似乎要早了許多。”
更一萬嗯了一聲,然後輕聲說道:“公子可以休息了。”
李顯彰難得一笑,將酒飲盡。“是啊,早些時候還覺得年關之前還有一戰,倒是出乎意外了。這大雪一下,以前閑的時候不覺得閑,現在不閑的時候,倒是覺得閑了許多。”
更一萬感歎說道:“要是小姐還在就好了。”
李顯彰笑容斂去,放下酒碟,迴憶說道:“是啊,她常說就喜歡大雪,因為每次大雪,涼州就安生了,也常說不喜歡大雪,因為每次大雪之前,涼州都變得不安生。”
更一萬低聲罵道:“先生待小姐真好,要是朝廷能多幾個像先生這樣的人,小姐也不至於……”
李顯彰擺了擺手,迴憶了一會,然後笑著說道:“這個可能就是命數,徐暄不助她父女脫逃,怕是也沒機會遇見你我,陳錚不找一個傀儡平王,或者那年的上元節,我不帶你家小姐出門,可能後麵的這些事都不會發生。”
更一萬低眉說道:“先生想開了就好。”
李顯彰搖了搖頭,“沒想開,隻是該死的人都已經死了,想開想不開有區別嗎?如今,我就想替她做點事,要是她泉下有知,也應該知道,我李顯彰不負人。”
話正說著,下麵有士卒稟報說有人要見李參軍,還說是李參軍的遠房親戚。
李顯彰搖了搖頭,臉上笑意古怪,起先他吩咐過,近些時日應該會有人過來,不出意外也會是個讀書人,若是此人求見,那就不見,若是其他,再來稟報。
李顯彰令人將人給領上來,又是自顧添了一杯酒。
更一萬疑惑說道:“先生知道來的人是誰?”其實也不怪他會疑惑,畢竟他跟了李顯彰近三十年,也沒聽說過李顯彰有過什麽遠房親戚。
李顯彰點了點頭。“按理來說,前些時日就應該到了。”
更一萬愈加疑惑。
沒曾想到後麵有人開腔替他解惑。“因為某要是不來,便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而且李先生說的沒差,某十日之前就已經到了平沙關,在周邊縣尉呆了數日。”
李顯彰嗯了一聲,沒看他,望著北地青山,然後自顧說道:“姓種?”
年輕人嗯了一聲。
李顯彰喝了口酒,對於之前的話語像是放進心裏,“為何假言是某家親戚。”
年輕人笑了笑說道:“不然可上不來此關。”年輕人知道他的意思,要是打著求學的旗幟過來,那怕是跟一般的讀書人一樣,隻是喊個口號,求個名聲,要是不計手段硬要上關,才是問事。
李顯彰側過頭,看著坦然的年輕人,突然一笑。“是我輩中人。坐?”
年輕人依舊坦然,李顯彰笑著說道:“可會飲酒。”
年輕人笑著迴應:“涼州人,不敢說能比過先生,但敢說善飲二字。”
李顯彰收迴視線,望著暮色蒼蒼的天幕,一片草木灰,眼色雖然不討喜,可勝在一眼無垠,心曠神怡,閉著眼深唿吸了一口,徒然說道:“這下你可要被萬夫所指了。”
年輕人昂起頭,沒飲酒,卻是豪氣說道:“雖千萬人,吾往矣。這不正是先生想要說的話。”
李顯彰麵色不改,也沒有因為年輕人的這番話語而心境波動,反而說道:“你要知道,這話不該你來說,或者說不該涼州的人來說。而且……”李顯彰頓了頓,繼續說道:“就算是我,我也不會說。”
年輕人皺眉說道:“先生也怕?”
李顯彰一手按著木桌,搖了搖頭。“二十年前,我無功於朝,要是說出此言,別人看法我不在意,但是自己這一關過不去,你懂嗎。”
年輕人坦然說道:“種青璟受教了。”
李顯彰自飲說道:“罵名你是背定了,但好在無性命之憂,況且朝廷要的就是你這樣的人,而且此次你從平沙關迴去,無論你春考結果如何,名次大抵已經定下來了。”說著,李顯彰看了一眼空空蕩蕩的酒碟。
種青璟頓時一樂,然後給自己倒了碟酒,一飲而盡。
李顯彰這才滿意,身子斜倚桌子,還用一隻手撐著,這是涼州老家翁的尋常坐態,但李顯彰用在這裏,非但沒有尋常老人的慵懶無骨,反而自添一份智珠在握的風流。“老爺子不管你?”
種青璟一臉無奈說道:“家父已經不讓我進門了。”
李顯彰哈
哈大笑,“依照老爺子的秉性,這事他做的出來。三十年前,我求學到種府,你爹不過是埋怨了一句朝廷,讓老爺子關在府門外跪了三天。”
種青璟正襟危坐說道:“其實世叔想入朝,種家在朝廷還是能說上一些話的,何至於將自己置於險地。”
李顯彰睨了一眼種青璟。“這話是你爹教你的吧。”
種青璟一笑,不說話。
李顯彰端著酒,“風光無限在險境,這話聽過沒,隻這一次,下一次要是再聽到這話,就算你爹好心也好,還是另有圖謀,都不要來找我了。”
種青璟站起身,恭恭敬敬俯首,“小子受教了。”
李顯彰用手指了指酒,“喝酒就行,李顯彰的桌子上,隻有酒友之別,並無長幼之分。”
等到種青璟坐下後,李顯彰這才說道:“你爹的想法怕是要落空,因為我不會入朝,自然也不會存在說給你掃出一條明路,又或者說給你種家說上幾句好話。
還有,你的言論我聽過,知行合一,說聖人著四書五經,其實就是為了教世人什麽是忠孝仁義禮智信,我懂你的意思,例如忠,不是把忠字掛在嘴邊是忠,而是行君之事,解君之憂是忠,我的理解沒錯吧。
但現在,這條路很難走,原本的人,隻要搖旗呐喊,而且聲音越大,官就越大,現如今你卻讓他們下地幹活,靠著功績升遷,你覺得他們會放過你嗎?尤其當朝局麵,越官一黨事危累卵,如此風口浪尖,你還在傷口上撒鹽,到時候少不得有人要滅你的威風。”
種青璟身姿挺直,端著酒說道:“眼不見為淨,春考之後,我便上書奏離長安,去青唐。”
李顯彰搖了搖頭說道:“眼界莫要太低,話語也莫要太負氣。更加別小看了帝王心思,就算你小看了陳錚,也別小看那位大學士。他們不會放你走的,而且無論你信與不信,此次春考,隻要你人去了,宗卷上無論你寫的什麽,不是狀元,也是探花。一個帝王,一個宰相,是不會赤膊上陣的,原來有個姓柳的,可惜是條惡犬,在士林的名聲不好,你不一樣,種府門風清正,這一言下去,少不得有多少暗流。
你爹讓你來找我,無非是想讓我念及往年情誼,替你說上幾句。”
李顯彰迴過頭,“我要不是念著當年,就算今日你口燦蓮花,也上不得關來,我自然也不會同你說這麽多。至於你爹想讓我去打擂台,更加不可能,三十年前我就看不起那群人,包括你爹,三十年後我會和他們去浪費口舌?不過你想圖謀大誌,路還是有。”
李顯彰笑眯眯看著後者,倒是讓後者腦後生風,不寒而栗。
“第一,江南道禦史大夫其實叫牧笠生,你去尋他,這人自有士大夫之風,不過此人於政,隻圖北齊,要是你說誌在升仕途,那就不用去了,免得遭罵,得個心術不正的頭銜。第二,唐府老太公,如果你能說服他,便是說服了大半個士林。第三條路有先賢走過,最後身死。”
李顯彰頓了頓,繼續說道:“惟茲佩之可貴兮,委厥美而曆茲。這句話,懂不懂?”
種青璟又要起身,想到前者之前的話語,神色激奮,端酒而飲。
李顯彰指了指遠山,“多看看這些。江南多俗粉,西蜀抬頭不見天,唯有這裏,天地遠闊,重巒疊雪,下酒才好。”
種青璟端酒再飲,李顯彰兀自說道:“此次之後,勿要再來了。種李兩家情分已盡,日後世上再無李顯彰,隻有李參軍。”
種青璟有些意外,但事後想想,又有一些自責,惟茲佩之可貴兮,委厥美而曆茲,這話應該不止是說先賢,當是麵前人明誌之言,如今為了全當年之誼,身入汙穢,算是斷節。
想到此處,種青璟也沒有臉麵呆下去,起身告辭。
李顯彰並沒有留,等人下了關口,李顯彰端著酒笑道:“言是好言,可惜有私心。想來是史書看的太少。”
可你要說他不是個讀書人吧,光文章中引經據典的句子就不是常人能寫出來的,可要說懂吧,滿篇空談,隻能說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所以陳錚才在西蜀建了個書院,不教文章,隻教國策,不求各個成為納蘭這樣的宰相學士,隻求他們到時候別隻會高談闊論。
要知道,當年大秦的讀書人,可是腰間佩劍,上馬能殺人的。
而今這句話,被一名姓種的年輕人給提了出來,傳的不遠,有心人才能聽到心裏去。
很明顯,謝安城,成了其中的一個有心人,當然有心人不止一個,至少還有一個有心人,也在極北的邊境線上,這個人便是李顯彰,平沙關一戰,讓他開始走到台上,受到了朝廷的關注,不過之前的千百人,活下的十不存三,尤其反攻橫劍山脈那一戰,雖說打出了氣勢,但一樣損失慘重,至少平沙關光憑那些人是受不住了,要不是謝安城派兵牽製住了東側的遼金騎兵,然後於越又遣兵來援,這一會平沙關怕是易手了。
可饒是如此,原本的平沙關守將黃權,對麵前的這個文士,依舊欽佩有加。
不過此時,李顯彰的後麵跟著一個人,原本讓他遣散離開的人,卻在平沙關北上一戰中,用身體給他擋了一道流矢。後來更一萬醒來的時候,李顯彰笑著說他好歹是個七品的武夫,卻擋不住一道流矢,更一萬一如既往,隻是靦腆一笑,不說話。
而今,李顯彰就站在平沙關上,其實平沙關真要守,如今光憑來援的三四千人是受不住的,尤其來援的大多數是遊騎,平沙關是天然減速帶,往後一馬平川的草原沙地才有遊騎的用武之地,再加之遼金在橫劍山脈上吃過一次虧,在擺脫了謝安城的遊騎之後,如今也開始在橫劍山一側屯兵。
平沙關現如今隻留著十幾號的斥候前軍,其餘人等都駐紮在往後五十裏的營地裏。
而這群人一般都窩在烽火台裏,躲著宛如刀子一般的秋風,隻待風停的時候,北眺數眼,看有沒有南下的騎兵,李顯彰則是站在關上,以前守台的士卒還當是這位參軍大人是為了查探軍情,後來才發現並不是這般,這位大人時常在關外擺上一方小桌子,獨自喝酒,他們倒是想上來寒暄幾句,後來想想也就算了。平沙關的守將還是黃權,這些士卒,寧願旁敲側擊從黃權那裏套幾句話,也不願直麵李顯彰,當然,李顯彰跟這些人也不會多說太多,這跟清高沒有任何關係,這是他自己的心緒,不想讓人知道而已。
關外岩壁上因為飽受風沙侵蝕,已經生了像鐵鏽一般的凸起,輕輕一按就斷碎飄零。
李顯彰就如此的端坐在關上,麵前擺著一方小桌,桌上一壺小酒。更一萬就站在他的背後。不過奇怪的就是,如今桌上添了了兩副酒碟。
李顯彰給自己添了杯酒,沒急著喝,不知何時,他喜歡上了這樣的日子,天地孤寂,山河孤寂,人也孤寂,李顯彰之前說這叫同病相憐,後來喝了酒,就搖頭說這叫同道中人。
在感受到了秋風刺骨的寒意,李顯彰抬頭看了看天色,端起酒說道:“要降雪了。今年的雪,似乎要早了許多。”
更一萬嗯了一聲,然後輕聲說道:“公子可以休息了。”
李顯彰難得一笑,將酒飲盡。“是啊,早些時候還覺得年關之前還有一戰,倒是出乎意外了。這大雪一下,以前閑的時候不覺得閑,現在不閑的時候,倒是覺得閑了許多。”
更一萬感歎說道:“要是小姐還在就好了。”
李顯彰笑容斂去,放下酒碟,迴憶說道:“是啊,她常說就喜歡大雪,因為每次大雪,涼州就安生了,也常說不喜歡大雪,因為每次大雪之前,涼州都變得不安生。”
更一萬低聲罵道:“先生待小姐真好,要是朝廷能多幾個像先生這樣的人,小姐也不至於……”
李顯彰擺了擺手,迴憶了一會,然後笑著說道:“這個可能就是命數,徐暄不助她父女脫逃,怕是也沒機會遇見你我,陳錚不找一個傀儡平王,或者那年的上元節,我不帶你家小姐出門,可能後麵的這些事都不會發生。”
更一萬低眉說道:“先生想開了就好。”
李顯彰搖了搖頭,“沒想開,隻是該死的人都已經死了,想開想不開有區別嗎?如今,我就想替她做點事,要是她泉下有知,也應該知道,我李顯彰不負人。”
話正說著,下麵有士卒稟報說有人要見李參軍,還說是李參軍的遠房親戚。
李顯彰搖了搖頭,臉上笑意古怪,起先他吩咐過,近些時日應該會有人過來,不出意外也會是個讀書人,若是此人求見,那就不見,若是其他,再來稟報。
李顯彰令人將人給領上來,又是自顧添了一杯酒。
更一萬疑惑說道:“先生知道來的人是誰?”其實也不怪他會疑惑,畢竟他跟了李顯彰近三十年,也沒聽說過李顯彰有過什麽遠房親戚。
李顯彰點了點頭。“按理來說,前些時日就應該到了。”
更一萬愈加疑惑。
沒曾想到後麵有人開腔替他解惑。“因為某要是不來,便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而且李先生說的沒差,某十日之前就已經到了平沙關,在周邊縣尉呆了數日。”
李顯彰嗯了一聲,沒看他,望著北地青山,然後自顧說道:“姓種?”
年輕人嗯了一聲。
李顯彰喝了口酒,對於之前的話語像是放進心裏,“為何假言是某家親戚。”
年輕人笑了笑說道:“不然可上不來此關。”年輕人知道他的意思,要是打著求學的旗幟過來,那怕是跟一般的讀書人一樣,隻是喊個口號,求個名聲,要是不計手段硬要上關,才是問事。
李顯彰側過頭,看著坦然的年輕人,突然一笑。“是我輩中人。坐?”
年輕人依舊坦然,李顯彰笑著說道:“可會飲酒。”
年輕人笑著迴應:“涼州人,不敢說能比過先生,但敢說善飲二字。”
李顯彰收迴視線,望著暮色蒼蒼的天幕,一片草木灰,眼色雖然不討喜,可勝在一眼無垠,心曠神怡,閉著眼深唿吸了一口,徒然說道:“這下你可要被萬夫所指了。”
年輕人昂起頭,沒飲酒,卻是豪氣說道:“雖千萬人,吾往矣。這不正是先生想要說的話。”
李顯彰麵色不改,也沒有因為年輕人的這番話語而心境波動,反而說道:“你要知道,這話不該你來說,或者說不該涼州的人來說。而且……”李顯彰頓了頓,繼續說道:“就算是我,我也不會說。”
年輕人皺眉說道:“先生也怕?”
李顯彰一手按著木桌,搖了搖頭。“二十年前,我無功於朝,要是說出此言,別人看法我不在意,但是自己這一關過不去,你懂嗎。”
年輕人坦然說道:“種青璟受教了。”
李顯彰自飲說道:“罵名你是背定了,但好在無性命之憂,況且朝廷要的就是你這樣的人,而且此次你從平沙關迴去,無論你春考結果如何,名次大抵已經定下來了。”說著,李顯彰看了一眼空空蕩蕩的酒碟。
種青璟頓時一樂,然後給自己倒了碟酒,一飲而盡。
李顯彰這才滿意,身子斜倚桌子,還用一隻手撐著,這是涼州老家翁的尋常坐態,但李顯彰用在這裏,非但沒有尋常老人的慵懶無骨,反而自添一份智珠在握的風流。“老爺子不管你?”
種青璟一臉無奈說道:“家父已經不讓我進門了。”
李顯彰哈
哈大笑,“依照老爺子的秉性,這事他做的出來。三十年前,我求學到種府,你爹不過是埋怨了一句朝廷,讓老爺子關在府門外跪了三天。”
種青璟正襟危坐說道:“其實世叔想入朝,種家在朝廷還是能說上一些話的,何至於將自己置於險地。”
李顯彰睨了一眼種青璟。“這話是你爹教你的吧。”
種青璟一笑,不說話。
李顯彰端著酒,“風光無限在險境,這話聽過沒,隻這一次,下一次要是再聽到這話,就算你爹好心也好,還是另有圖謀,都不要來找我了。”
種青璟站起身,恭恭敬敬俯首,“小子受教了。”
李顯彰用手指了指酒,“喝酒就行,李顯彰的桌子上,隻有酒友之別,並無長幼之分。”
等到種青璟坐下後,李顯彰這才說道:“你爹的想法怕是要落空,因為我不會入朝,自然也不會存在說給你掃出一條明路,又或者說給你種家說上幾句好話。
還有,你的言論我聽過,知行合一,說聖人著四書五經,其實就是為了教世人什麽是忠孝仁義禮智信,我懂你的意思,例如忠,不是把忠字掛在嘴邊是忠,而是行君之事,解君之憂是忠,我的理解沒錯吧。
但現在,這條路很難走,原本的人,隻要搖旗呐喊,而且聲音越大,官就越大,現如今你卻讓他們下地幹活,靠著功績升遷,你覺得他們會放過你嗎?尤其當朝局麵,越官一黨事危累卵,如此風口浪尖,你還在傷口上撒鹽,到時候少不得有人要滅你的威風。”
種青璟身姿挺直,端著酒說道:“眼不見為淨,春考之後,我便上書奏離長安,去青唐。”
李顯彰搖了搖頭說道:“眼界莫要太低,話語也莫要太負氣。更加別小看了帝王心思,就算你小看了陳錚,也別小看那位大學士。他們不會放你走的,而且無論你信與不信,此次春考,隻要你人去了,宗卷上無論你寫的什麽,不是狀元,也是探花。一個帝王,一個宰相,是不會赤膊上陣的,原來有個姓柳的,可惜是條惡犬,在士林的名聲不好,你不一樣,種府門風清正,這一言下去,少不得有多少暗流。
你爹讓你來找我,無非是想讓我念及往年情誼,替你說上幾句。”
李顯彰迴過頭,“我要不是念著當年,就算今日你口燦蓮花,也上不得關來,我自然也不會同你說這麽多。至於你爹想讓我去打擂台,更加不可能,三十年前我就看不起那群人,包括你爹,三十年後我會和他們去浪費口舌?不過你想圖謀大誌,路還是有。”
李顯彰笑眯眯看著後者,倒是讓後者腦後生風,不寒而栗。
“第一,江南道禦史大夫其實叫牧笠生,你去尋他,這人自有士大夫之風,不過此人於政,隻圖北齊,要是你說誌在升仕途,那就不用去了,免得遭罵,得個心術不正的頭銜。第二,唐府老太公,如果你能說服他,便是說服了大半個士林。第三條路有先賢走過,最後身死。”
李顯彰頓了頓,繼續說道:“惟茲佩之可貴兮,委厥美而曆茲。這句話,懂不懂?”
種青璟又要起身,想到前者之前的話語,神色激奮,端酒而飲。
李顯彰指了指遠山,“多看看這些。江南多俗粉,西蜀抬頭不見天,唯有這裏,天地遠闊,重巒疊雪,下酒才好。”
種青璟端酒再飲,李顯彰兀自說道:“此次之後,勿要再來了。種李兩家情分已盡,日後世上再無李顯彰,隻有李參軍。”
種青璟有些意外,但事後想想,又有一些自責,惟茲佩之可貴兮,委厥美而曆茲,這話應該不止是說先賢,當是麵前人明誌之言,如今為了全當年之誼,身入汙穢,算是斷節。
想到此處,種青璟也沒有臉麵呆下去,起身告辭。
李顯彰並沒有留,等人下了關口,李顯彰端著酒笑道:“言是好言,可惜有私心。想來是史書看的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