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泰清作為陽州道道府,也是陽州本地大族薛家的族長,他從被舉薦入仕在做到如今陽州道道府的位置上,足足花了二十五年的時間,如今已經年過半百的薛泰清已經有了致仕的打算,誰承想北方突然大亂,陽州道各地被涼州騎軍襲擾,他這個道府最終沒能致仕。
陽州現在的情況也不算好,田地荒蕪流民遍地,劉子騰那些苛捐雜稅讓百姓不堪重負,他這個道府也無能為力,就算是他頂著壓力已經免去了很多賦稅,可很多百姓依舊扛不住,隻能賣了田地然後躲了起來,陽州道能讓百姓躲藏的地方也就是附近的雁蕩山脈了。
陽州道本是擁有人口五六百萬的州道,人口可不算少了,不過自從劉子騰的苛捐雜稅不斷累加,讓陽州道的人口銳減,就拿陽州道首府陽州城來說,原本五十多萬人口的城市,現在能有十萬人都算多了。
沒有了百姓就沒有了賦稅,田地就會荒蕪,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最後的結果就是人口大量流失,整個州道失去生機和活力變成一座一座空城、死城。
路朝歌趕到陽州城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隻不過之前一直在忙就沒抽出功夫接見薛泰清,這次把薛泰清找過來,主要就是為了讓他想辦法,把躲進雁蕩山的百姓都給找迴來,春耕在即,大量荒蕪的土地需要百姓耕種,若是就這麽一直荒蕪下去豈不是浪費了。
“薛大人,我這兩天在城裏轉了轉,我發現城裏的百姓很少啊!”路朝歌看著叫人從道府衙門搬來的賬冊說道。
“迴大將軍的話。”薛泰清站起身道:“這兩年苛捐雜稅不斷,百姓們實在是頂不住啊!一年的收成就算都繳納了賦稅也不夠,百姓們沒了活路自然也就逃離了,逃到山裏也許還有一條活路,留在家裏隻有死路一條啊!”
“這件事劉子騰有責任,你這個道府一樣有責任。”路朝歌放下手中的賬冊,說道:“不過看在你也免去了很多苛捐雜稅的份上,這件事我就不追究了,這個道府你繼續幹著,你最近這段時間想辦法把百姓們找迴來吧!”
“大將軍,這恐怕不容易。”薛泰清說道:“被楚王這麽一折騰,百姓們現在已經不怎麽相信官府了,想讓他們迴來可不容易啊!”
“這是你的事。”路朝歌笑了笑說道:“你既然能做到這個位置上,那你就應該有這樣的能力,你用了二十五年的時間坐上了一道道府,你說你一點能力都沒有,這話你自己可能都不信吧!”
“大將軍,你這真是為難我了。”薛泰清說道:“我隻能說我盡力而為。”
“盡力而為可不行。”路朝歌依舊笑著說道:“我最不喜歡聽的話就是盡力而為,我隻想看到最好的結果,不想知道你在這中間用了什麽手段,春耕開始之前我要結果。”
“若是這樣……還請大將軍放老朽致仕迴家吧!”薛泰清拱了拱手說道。
“薛大人呐薛大人,可能我們接觸的時間不算長,你還不是很了解我這個人。”路朝歌歎了口氣說道:“我這可不是再跟你商量這是命令,從明天開始落實這件事,我不管過程,我隻看最後的結果,結果我滿意你頤養天年,結果我不滿意,你能不能頤養天年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你薛家的沒落就從那一天開始。”
“您……”薛泰清剛要說話,卻直接被路朝歌堵了迴去。
“你可以當做是威脅。”路朝歌站起身,繞過案幾說道:“我這人平時很講理,但是有的時候又格外的不講理,在我跟你講理的時候,你最好還是接受,一旦我開始不講理,那你就找不到講理的地方了,你是個讀書人,我知道你們這些讀書人有這樣那樣的臭毛病,我這人最不慣著的就是臭毛病,我可以幫你把這些臭毛病都改正。”
薛泰清被路朝歌的話氣的臉色發白,可他也知道路朝歌說的是實話,路朝歌一句話就能決定薛家的生死,而自己的一句話不過就是讓路朝歌笑一下罷了,自己若是死硬的扛下去,估計最後的結果就是家道沒落,這還算是好的,若是路朝歌再狠一點,他薛家上下可能雞犬不留也說不定,路朝歌的光輝事跡他在陽州道也是聽說過的,當今陛下的母族一夜之間被路朝歌殺的除了婦孺一個不剩,他可不想讓薛家步了孫家的後塵。
“下關領命。”根本不需要掙紮,這種時候還要反抗那就是自尋死路。
“這個態度我很喜歡,繼續保持。”路朝歌笑了笑說道:“好好把這件事幹完,你迴家頤養天年,薛家繼續當陽州道的大族,或者你舉家去投奔劉子騰,我都不管不問,別讓我失望,也別讓你的家裏人失望,好嗎?”
“行了,去忙吧!”路朝歌笑著說道:“迴去也告訴你麾下的那些官員,別再我的背後搞小動作,我背後不長眼睛但是我身邊有無數雙眼睛在盯著他們。”
“下官明白了。”薛泰清躬身行禮道。
“於吉昌,送薛大人迴城吧!”路朝歌說道。
送走了薛泰清,路朝歌迴到自己的座位上,鋪開信紙開始寫信,他要找李朝宗要人,要一堆能打理地方事務的人,尤其是兩道的道府,路朝歌可不想在迴到一年前在南疆時候的樣子,他要迴家去照顧自己媳婦。
“少將軍,這薛家在陽州道可不一般。”步嘉澍看著在那裏奮筆疾書的路朝歌說道:“我在北方時間不短,對薛家多少有一些了解,這薛家的分支在各地也不是善茬。”
“我收拾那些大家族哪個是善茬?”路朝歌頭也不抬的說道:“我做的是隻要對得起我大哥,對得起天下百姓,我管他們這些狗屁的世家大族的死活,不服就來唄!看看是他們的詩詞文章厲害,還是我手下數十萬戰兵的刀厲害。”
“你說的有道理。”步嘉澍笑著說道:“果然這人有的時候就不能太講理。”
“大錯特錯。”路朝歌說道:“從一開始我就在講理,他既然坐在這個位置上,那就要有坐在這個位置上的本事,要不然你占著這個位置幹什麽?”
“他不是要致仕了嗎?”閆向榮問道。
“我不是沒同意嗎?”路朝歌反問道。
“這就是您說的講理?”閆向榮苦笑道。
“我有不講理嗎?”路朝歌說道:“人是在他任職期間丟的,那他想致仕就把人都給我找迴來,找不迴來你還想頤養天年,哪有那麽多的好事,整急眼了我抄了他的家,反正陽州道的建設需要大把的銀子。”
“春耕就在眼前,估計他也找不迴來多少人吧!”步嘉澍說道:“到時候您準備怎麽辦?”
“涼拌。”路朝歌說道:“等那個時候涼州的官員就到位了,剩下的事就不是我操心的了,我就趕緊迴涼州窩著去,這邊的事有人操心。”
在南疆一年的時間,路朝歌可是被各種事務弄得焦頭爛額,這些事他不是幹不了,是他實在不想幹,千頭萬緒的實在是浪費精力,他這種不打仗就很懶的性格,他能在南疆堅持一年的時間已經格外難得了。
“來人。”路朝歌衝著營帳外喊了一嗓子。
一名親兵跑了進來,路朝歌將密封好的信件交給那親兵,道:“送到懷遠城給我大哥。”
那親兵接過信,仔細的收好後,說道:“不給夫人寫封家書嗎?您這離開都快三個月了。”
“那就寫一封吧!”路朝歌想了想說道。
隨後路朝歌又寫了一封信交給了那親兵,這次寫信的速度要比之前寫給李朝宗的那封信的速度慢了不少,畢竟是家書不是公文,肯定有很多話要說的。
寫完了家書,就見於吉昌帶著兩個人走了進來,這兩人不是別人,正是在薊州有數麵之緣的秦勿用和曾瑾瑜,路朝歌看著走進來的兩人,笑著說道:“你們兩個怎麽大老遠的跑道這裏來了?”
“給你送點糧食唄!”曾瑾瑜這人性子跳脫了一些,沒有秦勿用穩重,笑嘻嘻的說道。
“見過少將軍。”秦勿用行禮道。
“別那麽客氣。”路朝歌擺了擺手,說道:“瑾瑜你說你們給我送糧食?”
“是啊!”曾瑾瑜說道:“我爹算了一下,估計你們的糧食快用完了,就讓我們來給你送一些,雖然不多不過也能讓你們多撐三天五天的時間。”
對於曾瑾瑜他爹能算出涼州軍的糧食快用完了這件事他並不奇怪,阜寧縣糧倉的糧食就那麽多,涼州軍人數是固定的,再加上那些救濟流民的糧食,基本上就能算出糧食的多少了。
“十幾萬人三五天的糧食,你知道有多少嗎?”路朝歌笑著問道。
“我哪知道,反正我爹說夠用。”曾瑾瑜說道:“你趕緊去驗收,我哥倆也算是交差了。”
“於吉昌,你去把糧食收了。”路朝歌道:“在寫個收條給勿用和瑾瑜。”
“是。”於吉昌應了一聲
“這糧食算是我跟你們借的。”路朝歌說道:“等我的補給送到了就還給你們家裏。”
“這就不必了。”秦勿用開口道:“這些就是我們家中的一片心意。”
“一碼歸一碼。”路朝歌笑著說道:“十幾萬人的糧食可不是個小數目,你們就算是家大業大的也不能這麽禍害。”
路朝歌對於這哥倆還是挺看好的,也確實是拿他們當朋友處,而且薊州的世家大族現在看來還是很本分的,至少到目前為止他們沒有作出什麽出格的事,至少和南疆的世家大族比起來,薊州的世家大族就可愛的多了。
陽州現在的情況也不算好,田地荒蕪流民遍地,劉子騰那些苛捐雜稅讓百姓不堪重負,他這個道府也無能為力,就算是他頂著壓力已經免去了很多賦稅,可很多百姓依舊扛不住,隻能賣了田地然後躲了起來,陽州道能讓百姓躲藏的地方也就是附近的雁蕩山脈了。
陽州道本是擁有人口五六百萬的州道,人口可不算少了,不過自從劉子騰的苛捐雜稅不斷累加,讓陽州道的人口銳減,就拿陽州道首府陽州城來說,原本五十多萬人口的城市,現在能有十萬人都算多了。
沒有了百姓就沒有了賦稅,田地就會荒蕪,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最後的結果就是人口大量流失,整個州道失去生機和活力變成一座一座空城、死城。
路朝歌趕到陽州城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隻不過之前一直在忙就沒抽出功夫接見薛泰清,這次把薛泰清找過來,主要就是為了讓他想辦法,把躲進雁蕩山的百姓都給找迴來,春耕在即,大量荒蕪的土地需要百姓耕種,若是就這麽一直荒蕪下去豈不是浪費了。
“薛大人,我這兩天在城裏轉了轉,我發現城裏的百姓很少啊!”路朝歌看著叫人從道府衙門搬來的賬冊說道。
“迴大將軍的話。”薛泰清站起身道:“這兩年苛捐雜稅不斷,百姓們實在是頂不住啊!一年的收成就算都繳納了賦稅也不夠,百姓們沒了活路自然也就逃離了,逃到山裏也許還有一條活路,留在家裏隻有死路一條啊!”
“這件事劉子騰有責任,你這個道府一樣有責任。”路朝歌放下手中的賬冊,說道:“不過看在你也免去了很多苛捐雜稅的份上,這件事我就不追究了,這個道府你繼續幹著,你最近這段時間想辦法把百姓們找迴來吧!”
“大將軍,這恐怕不容易。”薛泰清說道:“被楚王這麽一折騰,百姓們現在已經不怎麽相信官府了,想讓他們迴來可不容易啊!”
“這是你的事。”路朝歌笑了笑說道:“你既然能做到這個位置上,那你就應該有這樣的能力,你用了二十五年的時間坐上了一道道府,你說你一點能力都沒有,這話你自己可能都不信吧!”
“大將軍,你這真是為難我了。”薛泰清說道:“我隻能說我盡力而為。”
“盡力而為可不行。”路朝歌依舊笑著說道:“我最不喜歡聽的話就是盡力而為,我隻想看到最好的結果,不想知道你在這中間用了什麽手段,春耕開始之前我要結果。”
“若是這樣……還請大將軍放老朽致仕迴家吧!”薛泰清拱了拱手說道。
“薛大人呐薛大人,可能我們接觸的時間不算長,你還不是很了解我這個人。”路朝歌歎了口氣說道:“我這可不是再跟你商量這是命令,從明天開始落實這件事,我不管過程,我隻看最後的結果,結果我滿意你頤養天年,結果我不滿意,你能不能頤養天年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你薛家的沒落就從那一天開始。”
“您……”薛泰清剛要說話,卻直接被路朝歌堵了迴去。
“你可以當做是威脅。”路朝歌站起身,繞過案幾說道:“我這人平時很講理,但是有的時候又格外的不講理,在我跟你講理的時候,你最好還是接受,一旦我開始不講理,那你就找不到講理的地方了,你是個讀書人,我知道你們這些讀書人有這樣那樣的臭毛病,我這人最不慣著的就是臭毛病,我可以幫你把這些臭毛病都改正。”
薛泰清被路朝歌的話氣的臉色發白,可他也知道路朝歌說的是實話,路朝歌一句話就能決定薛家的生死,而自己的一句話不過就是讓路朝歌笑一下罷了,自己若是死硬的扛下去,估計最後的結果就是家道沒落,這還算是好的,若是路朝歌再狠一點,他薛家上下可能雞犬不留也說不定,路朝歌的光輝事跡他在陽州道也是聽說過的,當今陛下的母族一夜之間被路朝歌殺的除了婦孺一個不剩,他可不想讓薛家步了孫家的後塵。
“下關領命。”根本不需要掙紮,這種時候還要反抗那就是自尋死路。
“這個態度我很喜歡,繼續保持。”路朝歌笑了笑說道:“好好把這件事幹完,你迴家頤養天年,薛家繼續當陽州道的大族,或者你舉家去投奔劉子騰,我都不管不問,別讓我失望,也別讓你的家裏人失望,好嗎?”
“行了,去忙吧!”路朝歌笑著說道:“迴去也告訴你麾下的那些官員,別再我的背後搞小動作,我背後不長眼睛但是我身邊有無數雙眼睛在盯著他們。”
“下官明白了。”薛泰清躬身行禮道。
“於吉昌,送薛大人迴城吧!”路朝歌說道。
送走了薛泰清,路朝歌迴到自己的座位上,鋪開信紙開始寫信,他要找李朝宗要人,要一堆能打理地方事務的人,尤其是兩道的道府,路朝歌可不想在迴到一年前在南疆時候的樣子,他要迴家去照顧自己媳婦。
“少將軍,這薛家在陽州道可不一般。”步嘉澍看著在那裏奮筆疾書的路朝歌說道:“我在北方時間不短,對薛家多少有一些了解,這薛家的分支在各地也不是善茬。”
“我收拾那些大家族哪個是善茬?”路朝歌頭也不抬的說道:“我做的是隻要對得起我大哥,對得起天下百姓,我管他們這些狗屁的世家大族的死活,不服就來唄!看看是他們的詩詞文章厲害,還是我手下數十萬戰兵的刀厲害。”
“你說的有道理。”步嘉澍笑著說道:“果然這人有的時候就不能太講理。”
“大錯特錯。”路朝歌說道:“從一開始我就在講理,他既然坐在這個位置上,那就要有坐在這個位置上的本事,要不然你占著這個位置幹什麽?”
“他不是要致仕了嗎?”閆向榮問道。
“我不是沒同意嗎?”路朝歌反問道。
“這就是您說的講理?”閆向榮苦笑道。
“我有不講理嗎?”路朝歌說道:“人是在他任職期間丟的,那他想致仕就把人都給我找迴來,找不迴來你還想頤養天年,哪有那麽多的好事,整急眼了我抄了他的家,反正陽州道的建設需要大把的銀子。”
“春耕就在眼前,估計他也找不迴來多少人吧!”步嘉澍說道:“到時候您準備怎麽辦?”
“涼拌。”路朝歌說道:“等那個時候涼州的官員就到位了,剩下的事就不是我操心的了,我就趕緊迴涼州窩著去,這邊的事有人操心。”
在南疆一年的時間,路朝歌可是被各種事務弄得焦頭爛額,這些事他不是幹不了,是他實在不想幹,千頭萬緒的實在是浪費精力,他這種不打仗就很懶的性格,他能在南疆堅持一年的時間已經格外難得了。
“來人。”路朝歌衝著營帳外喊了一嗓子。
一名親兵跑了進來,路朝歌將密封好的信件交給那親兵,道:“送到懷遠城給我大哥。”
那親兵接過信,仔細的收好後,說道:“不給夫人寫封家書嗎?您這離開都快三個月了。”
“那就寫一封吧!”路朝歌想了想說道。
隨後路朝歌又寫了一封信交給了那親兵,這次寫信的速度要比之前寫給李朝宗的那封信的速度慢了不少,畢竟是家書不是公文,肯定有很多話要說的。
寫完了家書,就見於吉昌帶著兩個人走了進來,這兩人不是別人,正是在薊州有數麵之緣的秦勿用和曾瑾瑜,路朝歌看著走進來的兩人,笑著說道:“你們兩個怎麽大老遠的跑道這裏來了?”
“給你送點糧食唄!”曾瑾瑜這人性子跳脫了一些,沒有秦勿用穩重,笑嘻嘻的說道。
“見過少將軍。”秦勿用行禮道。
“別那麽客氣。”路朝歌擺了擺手,說道:“瑾瑜你說你們給我送糧食?”
“是啊!”曾瑾瑜說道:“我爹算了一下,估計你們的糧食快用完了,就讓我們來給你送一些,雖然不多不過也能讓你們多撐三天五天的時間。”
對於曾瑾瑜他爹能算出涼州軍的糧食快用完了這件事他並不奇怪,阜寧縣糧倉的糧食就那麽多,涼州軍人數是固定的,再加上那些救濟流民的糧食,基本上就能算出糧食的多少了。
“十幾萬人三五天的糧食,你知道有多少嗎?”路朝歌笑著問道。
“我哪知道,反正我爹說夠用。”曾瑾瑜說道:“你趕緊去驗收,我哥倆也算是交差了。”
“於吉昌,你去把糧食收了。”路朝歌道:“在寫個收條給勿用和瑾瑜。”
“是。”於吉昌應了一聲
“這糧食算是我跟你們借的。”路朝歌說道:“等我的補給送到了就還給你們家裏。”
“這就不必了。”秦勿用開口道:“這些就是我們家中的一片心意。”
“一碼歸一碼。”路朝歌笑著說道:“十幾萬人的糧食可不是個小數目,你們就算是家大業大的也不能這麽禍害。”
路朝歌對於這哥倆還是挺看好的,也確實是拿他們當朋友處,而且薊州的世家大族現在看來還是很本分的,至少到目前為止他們沒有作出什麽出格的事,至少和南疆的世家大族比起來,薊州的世家大族就可愛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