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身體素質的過程中,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不禁想到了大猩猩。</p>


    猩猩的上肢臂力是常人的二十倍,可是下肢腿力卻隻比常人強一點,單薄的下肢限製了猩猩的力量,使其所表現出來的力量僅為常人的四至九倍。</p>


    如果猩猩的下肢能再強壯一些,達到常人的三、四倍,不僅可以將它那可怕的上肢力量徹底地發揮出來,還能有效提升它的短距離爆發力,使其變得更加可怕。</p>


    由此可知,身體素質有時並非越強越好,中間需要一個平衡點支持,才能發揮出身體素質應有的全般作用。</p>


    決定一個水桶能裝多少水的關鍵,不在於圍成水桶的板子裏麵,長的板子有多長,而在於最短的那塊板子有多短。</p>


    長處與短處的落差越大,限製也就越大。</p>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大概地推算出身體素質之間的聯動係數,以及身體素質十至三十點的具體效應以後,就沒有再繼續研究下去。</p>


    不是他不想研究,一方麵是因為他還沒有晉階至b級層次,可以收集到的素材並不齊全,另一方麵則是這類試驗實在太過枯燥,也太過累人,從他做完這項試驗以後,身體素質全部加了一點來看,就能知道他在這大半個月的時間裏麵,過得有多麽地精彩。</p>


    講個具體一點兒的,就是試驗做到吐,看到儀器就開始雙腳發軟的那種程度。</p>


    大半個月的時間裏麵,瘋狂嗑藥連續做了近千組相同的試驗,而且還是需要消耗大量體力的那種,別說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了,換其他人也是一樣的反應。</p>


    不得不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性子雖然溫和隨性,可有時候也挺軸的,要不然也不會有現在的能力和名氣。</p>


    當然,以他的性子偶爾一次、兩次還好,次數多了,時間拉長了,他自己也受不了就是了。</p>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將研究成果稍微整一整並上傳玩家論壇以後,便暫時放下了研究的工作,恢複原本的生活步調,當一個閑雲野鶴四處溜達,給自己找樂子。</p>


    研究什麽的,還是等他哪天有新的想法再說吧!</p>


    ……</p>


    〝嘖嘖嘖!又一年過去了嗎?時間過得還真快啊……〞沐雲看著夕陽西下,如烈焰焚燒的紅雲倒映在躍馬湖中,水天一色的景象突然歎道。</p>


    時光飛逝,《帝望》第七年很快便步入尾聲。</p>


    下半年的時間,雖然整個《帝望》的局勢還是趨於動蕩,可相較於上半年的戰火四起而言,還是穩定了許多。</p>


    要嘛像大漢帝國與鮮卑這般,各有各的忌憚,雖然小動作不少,大動作卻是沒有,戰況僵持不下,基本上以對峙為主。</p>


    要嘛像紫羅蘭帝國皇室與八大陣營之間的關係一樣,表麵上仍保持一團和氣,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作派,私底下卻已勢同水火,相互對立,差點兒連狗腦子都打出來了。</p>


    再不然就和聖不列顛的戰局一般,隨著局勢逐漸的明朗,優勢的一方開始乘勝追擊,劣勢的一方則死命地反抗,做垂死的掙紮。</p>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沐雲拿下羌人疆域,劃定鴻、辛二州並開始建設之際,除了探查到【老上單於的金鷹】所在的鮮卑以外,大漢帝國的周邊勢力,一時間都安靜了下來,包含匈奴那邊也是一樣。</p>


    然而,董卓卻在此時兵發西域諸國,硬是打得西域諸國俯首稱臣,使西域諸國重新納入大漢帝國的勢力版圖。</p>


    西域諸國在大漢帝國幾百年的經營下,早已烙上了大漢帝國的印記,再加上沐雲這個威震《帝望》一時無兩的征西將軍就盤據在他們旁邊,成為他們新鄰居的關係,西域諸國的反抗力度並沒有想像中這麽大。</p>


    雖然西域諸國在麵對大漢帝國的時候,骨子基本上是比較軟的,卻沒軟到董卓一來,他們納頭就拜的程度,硬骨頭還是有這麽幾根的。</p>


    當然,會有這樣的情況,最主要還是因為他們知道董卓麾下王牌飛熊軍已經名存實亡的緣故。</p>


    隻不過,絕大多數人都被董卓這一手給騙了!</p>


    董卓窩在涼州,沉寂了十幾二十年的時間,可不是吃幹飯的!</p>


    從涼州兵(正兵)到涼州鐵騎(精兵),再到西涼鐵騎(精銳)的兵種晉階體係被其建構起來以後,董卓麾下根本不缺常規戰力,缺的隻是讓西涼鐵騎成規模地晉階為飛熊軍的方法。</p>


    之前的一戰,雖使董卓麾下的飛熊軍再次受到重創,卻讓參戰的西涼鐵騎感受到他們與飛熊軍之間,到底缺了什麽東西。</p>


    在羌人覆滅以後,大漢帝國氣運掠走的羌人氣運之中,便有一小部份分潤到董卓這邊。</p>


    在這些氣運的作用之下,參戰的西涼鐵騎便紛紛滿足了晉階的要求,然後成功地晉階為遊俠。</p>


    一時間,飛熊軍由衰轉盛,人數竟是直接暴漲至三十萬,董卓十幾二十年來的積累,終是迎來了花開結果的一日。</p>


    不過,新晉的飛熊軍和最開始那一批飛熊軍是不同的,前者是軍士兼修遊俠職業,最後才晉階至遊騎的,而後者的就職順序剛好反過來,這不僅讓他們的作戰模式出現一定程度的改變,同時也是他們在此之前一直難以晉階就職的原因所在。</p>


    隨著這一批遊騎的出現,遊騎難以晉階就職的問題就被徹底解決,使飛熊軍的傳承就此穩固,再不是隨時可能於《帝望》消失的無垠浮萍。</p>


    言歸正傳,在有心算無心的情況下,三十萬飛熊軍直接重創了西域諸國臨時拚湊起來的聯軍,那些小諸侯國見勢不對,雖沒無恥到直接倒戈,卻也果斷地撤兵並派出使節。</p>


    此消彼長之下,其餘諸國見大勢已去,便相繼放棄抵抗,躺平任由董卓折騰。</p>


    在西域諸國重新納入大漢帝國的版圖以後,絲綢之路也正式重啟,隻見大批的原住民npc商隊,帶著琳琅滿目的貨物踏上了絲綢之路。</p>


    重點是,沐雲麾下的穆、鴻、辛三州,也因此迎來高速成長的機會。</p>


    大批商隊從高原地帶的邊緣,從益州進入穆州,然後再經由鴻、辛二州進入西域諸國和唐發。</p>


    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其實不難理解。</p>


    相較於陸運,水運不僅載貨量大,航速也比較穩定,可以有效地管控成本,在可以選擇水運的情況下,沒有那個商人會選擇陸運。</p>


    更重要的是,鴻、辛二州是沐雲這個征西將軍麾下的領地,安全性不用多說,再加上這些領地都已完成初步開發,補給物資什麽的都很方便。</p>


    商人的逐利本性,促使他們做出了這樣的選擇。</p>


    玩家的數量雖多,可要和原住民npc比,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p>


    原住民npc商隊的湧入,帶來的不僅是經濟上的成長,也給了那些生活過不去卻又搖擺不定的人信心。</p>


    於是,穆州、鴻州和辛州的人口,便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飆漲,原本空蕩蕩的領地也漸漸地有了生氣。</p>


    《帝望》裏的局勢發展,沐雲看在眼裏,但卻不是很在意。</p>


    該鋪路的路,他已經鋪好了,至於其他人決定怎麽走,那就不是他的問題了。</p>


    沐雲搖了搖頭,在躍馬湖這邊留下了一道背影以後,終是返迴了聖墟。</p>


    而在沐雲離開以後不久,《帝望》第七年也落下了帷幕。</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博學者的二次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世木魚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世木魚1並收藏大博學者的二次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