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夫在兩歲的時候,父母離世,他被少林寺收養,待到十二歲時,機緣巧合之下加入了華夏國一個極其神秘的組織,在這裏除了超出人體極限的訓練之外就是學習,這是一所全封閉的“大學”,在長達三年的訓練之中,他從來沒有走出過這所被高樓大廈所環繞的看起來再普通不過的一個院落。
在這所看起來頗為古典的院落的地下,各種十分先進的訓練設施整齊地排列著。也正是因為這些現代儀器的幫助,外加馬夫不同常人的體格,他才有可能在殘酷的篩選中一層層地闖過關。
在他15歲那年,他曾經連眼睛都不眨地消滅了五個敵人,為此,他還收到了領導的嘉獎。
從第一次殺人開始,一直到他魂穿前,轉眼四年間,他的生活裏就充滿了殺戮。可以說,除了血,他在那個萬千世界中什麽都沒有看到。
這對於一個活著的人來說可謂異常殘忍。但是他忍了下來。令人頗為欣慰的是雖然他殺人無數,但是內心並未變得冷酷,那股滾滾暖流依然在靜靜地流淌著。
這樣一個人聽著雲鷹所講的故事,不知不覺之中留下眼淚,可謂連他自己都敢到奇怪。
隱隱約約之中,馬夫覺得那故事中的主角就是雲鷹,但是雲鷹竟然是麵無表情地一口否認。
見已旁晚,且他的肚子早就咕嚕咕嚕地叫了起來,馬夫道:“我們迴城吧,不然那幾個跟著我們的騎兵恐怕要餓死了。”
雲鷹道:“看在你已經哭了五次的份上,我就繞過你吧。”
二人說罷便勒馬迴城,而那幾個騎兵看到他們迴轉時已經像是豺狼似的向城中奔去。
話說武威城內倒是頗為和諧,但是在洛陽城內,卻是暗潮湧動,敵我難辨。
韓遂、李催、郭汜、賈詡等人自從遭逢大敗之後,便尋各種將功補過的機會。
韓遂在安撫好安夷百姓之後,請示董卓,先帶著李催、郭汜等人以及殘兵剩將迴到了金城郡的榆中。
在榆中,韓遂等人加快了練兵的步伐。而董卓在聽取了李儒的建議讓王允到西涼下聖旨以後,便讓韓遂等人到洛陽。
李催、郭汜二人異常忐忑,但是韓遂倒並不緊張,畢竟是兵分三路,隻有他這一路取勝了,談到這一點,他還得重謝賈詡。
賈詡心中早已是亂成一團,自以為胸懷鬼穀之計,又善奇計的他怎麽也沒想到會敗在馬夫和馬騰的手裏。
“你們兵敗西涼,該當何罪呀?”朝堂之上,董卓站立在李催、郭汜等人麵前,震怒異常,以至於隨著他聲音的起伏,坐在龍椅之上的漢獻帝惶恐不安地站立好多次。
李催和郭汜俱戰戰兢兢地道:“那馬騰和馬夫俱善用詭計,欺我大軍,又占盡天時地利……”
“好了!本相不想聽你們解釋!來人呢,拉出去斬了!”
李催、郭汜二將一聽這話,頓時傻眼了,他們沒想到董卓真的要殺了他們倆,連忙求饒命,而朝堂之上的所有群臣也蘀他們二人求情。
漢獻帝雖然年紀尚幼,但是看到這種場麵後,亦顫顫巍巍地對董卓道:“董相,現在正值我大漢用人之際,還請丞相能夠饒他們一命。”
董卓本來就是做做樣子,畢竟他們倆戰敗在先,又折了這麽多士兵,現在連皇帝都開口為他們倆求情了,董卓道:“你們倆戰敗西涼,又折我大軍,理應處斬,但是現在皇帝為你們倆求情,本相權且饒過你們倆,帶罪到耀州練兵去吧。這次本相隻給你們五千精兵,限你們盡快把之前折了的士兵給招募迴來,不然的話,提頭來見。”
文武大臣們一聽,心裏頓時不滿起來,但都是敢怒不敢言。那耀州乃是北地郡的郡治所在,西可阻馬騰,東可護洛陽,另又與京兆郡遙相唿應,互成犄角之勢,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這李催和郭汜二人戰敗不但沒受到任何懲罰,反被派去鎮守如此重要的位置,群臣真是恨得咬牙切齒。
賈詡聽了董卓這樣的安排之後,心下一盤算,這計策肯定是李儒所出。
現在有韓遂鎮守榆中,可謂對馬騰和馬夫構成了第一道防線,而李催,郭汜二將到耀州,則無疑是對西涼構成了第二道防線。兩外在洛陽附近有八關防衛,這八關無疑成了第三道防線。如此一來,有這三道防線在,馬騰和馬夫縱有天大的能耐也休想靠近洛陽一步。
見群臣無人敢反對,董卓笑道:“既然大家都讚成,那麽這件事就這麽定了。另外,那個賈詡何在?”
還在思索的賈詡一聽到董卓喊他,連忙抬起頭道:“罪臣賈詡在此。”
董卓道:“你今後就跟著李催和郭汜吧,切爀再敗,不然的話,本相定不饒你。”
賈詡自知隻要是從董卓嘴裏說出來的事,那基本上是鐵板上釘釘的事,所以隻得答應。
對於韓遂,董卓上前扶起他道:“你將功補過,現在本相正式封你為雍州刺史,迴去後好好鎮守雍州吧。”
韓遂一聽,頓時感激涕零,連忙道:“韓遂一定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董卓搖了搖頭道:“本相隻要你的一條小命即可,記住,迴去一定要嚴加提防馬騰和馬夫。待時機成熟,聽本相命令行事,如若他們二人被除,本相一定會再厚加封賞你。”
韓遂一聽如此,更是再三拜謝。
處理好韓遂、郭汜、李催等人的事宜之後,董卓對眾臣道:“本相得到消息,王允王大人今天就可迴到洛陽,我等是不是要去迎接為國奔波的大功臣呀?”
眾臣連忙說是,而漢獻帝亦道:“王大人不辭勞苦,遠赴西涼,以朕之見,他迴到洛陽後,拜他為‘司徒’,不知董相意下如何?”
朝堂上頓時陷入了短暫的寧靜之中,董卓突然哈哈大笑道:“我等都是皇帝的臣子,皇帝愛封賞誰就封賞誰,對於這個,本相沒有什麽意見,這也是那王允應得的!”
群臣見他竟然答應了,內心中頓時是一片欣喜。
隨後,漢獻帝帶著眾臣出外城三十裏迎王允。
已經精疲力竭的王允見到這種情形之後,頓時是老淚縱橫。
董卓則是上前執著他的手道:“王大人此去辛苦,能活著迴來也不容易,皇帝已經欽奉你為司徒了,本相恭賀司徒王大人了!”
王允突然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在拜謝完皇帝與董卓後,他對董卓道:“老夫這把骨頭還硬著呢,還可以為大漢再出幾年力。”
站在一旁的漢獻帝聽後,十分高興地道:“王大人乃國之肱骨,寶刀未老,朕相信你和董相一定可以讓我大漢再現雄風的。”
董卓聽這話後,暗思這皇帝雖小,但是這誌氣倒是很大,而且這小皇帝還非常善於見縫插針,他今後得好好盯著點……
(
在這所看起來頗為古典的院落的地下,各種十分先進的訓練設施整齊地排列著。也正是因為這些現代儀器的幫助,外加馬夫不同常人的體格,他才有可能在殘酷的篩選中一層層地闖過關。
在他15歲那年,他曾經連眼睛都不眨地消滅了五個敵人,為此,他還收到了領導的嘉獎。
從第一次殺人開始,一直到他魂穿前,轉眼四年間,他的生活裏就充滿了殺戮。可以說,除了血,他在那個萬千世界中什麽都沒有看到。
這對於一個活著的人來說可謂異常殘忍。但是他忍了下來。令人頗為欣慰的是雖然他殺人無數,但是內心並未變得冷酷,那股滾滾暖流依然在靜靜地流淌著。
這樣一個人聽著雲鷹所講的故事,不知不覺之中留下眼淚,可謂連他自己都敢到奇怪。
隱隱約約之中,馬夫覺得那故事中的主角就是雲鷹,但是雲鷹竟然是麵無表情地一口否認。
見已旁晚,且他的肚子早就咕嚕咕嚕地叫了起來,馬夫道:“我們迴城吧,不然那幾個跟著我們的騎兵恐怕要餓死了。”
雲鷹道:“看在你已經哭了五次的份上,我就繞過你吧。”
二人說罷便勒馬迴城,而那幾個騎兵看到他們迴轉時已經像是豺狼似的向城中奔去。
話說武威城內倒是頗為和諧,但是在洛陽城內,卻是暗潮湧動,敵我難辨。
韓遂、李催、郭汜、賈詡等人自從遭逢大敗之後,便尋各種將功補過的機會。
韓遂在安撫好安夷百姓之後,請示董卓,先帶著李催、郭汜等人以及殘兵剩將迴到了金城郡的榆中。
在榆中,韓遂等人加快了練兵的步伐。而董卓在聽取了李儒的建議讓王允到西涼下聖旨以後,便讓韓遂等人到洛陽。
李催、郭汜二人異常忐忑,但是韓遂倒並不緊張,畢竟是兵分三路,隻有他這一路取勝了,談到這一點,他還得重謝賈詡。
賈詡心中早已是亂成一團,自以為胸懷鬼穀之計,又善奇計的他怎麽也沒想到會敗在馬夫和馬騰的手裏。
“你們兵敗西涼,該當何罪呀?”朝堂之上,董卓站立在李催、郭汜等人麵前,震怒異常,以至於隨著他聲音的起伏,坐在龍椅之上的漢獻帝惶恐不安地站立好多次。
李催和郭汜俱戰戰兢兢地道:“那馬騰和馬夫俱善用詭計,欺我大軍,又占盡天時地利……”
“好了!本相不想聽你們解釋!來人呢,拉出去斬了!”
李催、郭汜二將一聽這話,頓時傻眼了,他們沒想到董卓真的要殺了他們倆,連忙求饒命,而朝堂之上的所有群臣也蘀他們二人求情。
漢獻帝雖然年紀尚幼,但是看到這種場麵後,亦顫顫巍巍地對董卓道:“董相,現在正值我大漢用人之際,還請丞相能夠饒他們一命。”
董卓本來就是做做樣子,畢竟他們倆戰敗在先,又折了這麽多士兵,現在連皇帝都開口為他們倆求情了,董卓道:“你們倆戰敗西涼,又折我大軍,理應處斬,但是現在皇帝為你們倆求情,本相權且饒過你們倆,帶罪到耀州練兵去吧。這次本相隻給你們五千精兵,限你們盡快把之前折了的士兵給招募迴來,不然的話,提頭來見。”
文武大臣們一聽,心裏頓時不滿起來,但都是敢怒不敢言。那耀州乃是北地郡的郡治所在,西可阻馬騰,東可護洛陽,另又與京兆郡遙相唿應,互成犄角之勢,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這李催和郭汜二人戰敗不但沒受到任何懲罰,反被派去鎮守如此重要的位置,群臣真是恨得咬牙切齒。
賈詡聽了董卓這樣的安排之後,心下一盤算,這計策肯定是李儒所出。
現在有韓遂鎮守榆中,可謂對馬騰和馬夫構成了第一道防線,而李催,郭汜二將到耀州,則無疑是對西涼構成了第二道防線。兩外在洛陽附近有八關防衛,這八關無疑成了第三道防線。如此一來,有這三道防線在,馬騰和馬夫縱有天大的能耐也休想靠近洛陽一步。
見群臣無人敢反對,董卓笑道:“既然大家都讚成,那麽這件事就這麽定了。另外,那個賈詡何在?”
還在思索的賈詡一聽到董卓喊他,連忙抬起頭道:“罪臣賈詡在此。”
董卓道:“你今後就跟著李催和郭汜吧,切爀再敗,不然的話,本相定不饒你。”
賈詡自知隻要是從董卓嘴裏說出來的事,那基本上是鐵板上釘釘的事,所以隻得答應。
對於韓遂,董卓上前扶起他道:“你將功補過,現在本相正式封你為雍州刺史,迴去後好好鎮守雍州吧。”
韓遂一聽,頓時感激涕零,連忙道:“韓遂一定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董卓搖了搖頭道:“本相隻要你的一條小命即可,記住,迴去一定要嚴加提防馬騰和馬夫。待時機成熟,聽本相命令行事,如若他們二人被除,本相一定會再厚加封賞你。”
韓遂一聽如此,更是再三拜謝。
處理好韓遂、郭汜、李催等人的事宜之後,董卓對眾臣道:“本相得到消息,王允王大人今天就可迴到洛陽,我等是不是要去迎接為國奔波的大功臣呀?”
眾臣連忙說是,而漢獻帝亦道:“王大人不辭勞苦,遠赴西涼,以朕之見,他迴到洛陽後,拜他為‘司徒’,不知董相意下如何?”
朝堂上頓時陷入了短暫的寧靜之中,董卓突然哈哈大笑道:“我等都是皇帝的臣子,皇帝愛封賞誰就封賞誰,對於這個,本相沒有什麽意見,這也是那王允應得的!”
群臣見他竟然答應了,內心中頓時是一片欣喜。
隨後,漢獻帝帶著眾臣出外城三十裏迎王允。
已經精疲力竭的王允見到這種情形之後,頓時是老淚縱橫。
董卓則是上前執著他的手道:“王大人此去辛苦,能活著迴來也不容易,皇帝已經欽奉你為司徒了,本相恭賀司徒王大人了!”
王允突然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在拜謝完皇帝與董卓後,他對董卓道:“老夫這把骨頭還硬著呢,還可以為大漢再出幾年力。”
站在一旁的漢獻帝聽後,十分高興地道:“王大人乃國之肱骨,寶刀未老,朕相信你和董相一定可以讓我大漢再現雄風的。”
董卓聽這話後,暗思這皇帝雖小,但是這誌氣倒是很大,而且這小皇帝還非常善於見縫插針,他今後得好好盯著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