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愔他們人多,城裏沒有一家客棧可以容下他們這麽多人的。他們以前的解決辦法,就是找城裏最大的院子,臨時借住。當然是給錢的。
現在,他們也來到了這座縣城裏最大的財主家裏,像往常一樣,他們是以楊康的身份借住的。楊康現在已經是正四品的武官了,這個身份就非同小可了。
財主們看到來了朝廷的大官,都很痛快地騰出地方,讓他們借住,並且熱情地宴請他們。
李愔在宴席上,看到了幾個仆人包括主人的夫人和孩子,都脖子腫大,明顯的是患上了大脖子病。李愔想起來在進入南陽的時候,路上也遇見幾個這樣的病人。
李愔問道:“劉老先生,您的夫人和孩子的脖子怎麽了?”
這家的主人姓劉,他痛苦地說道:“不瞞貴客說,南陽這個地方現在鬧怪病,人們都說是中了邪,很多人都得了這種病。”
李愔問道:“難道這裏就沒有人能治這種病嗎?”
劉老先生說道:“別提了,本地的郎中我都請遍了。不僅如此,我還請來了號稱天下第一的神醫孫思邈。他也是束手無策。”說著,他眼神暗淡的搖了搖頭。
李愔聽他提到孫思邈,眼前一亮,問道:“孫老神仙現在何處?”
劉老先生說道:“此人現在就在我家客房裏,說是正在研究治療方法。”
李愔說道:“可否請來一見?”
劉老先生吩咐到:“來人,去請孫老先生。”仆人答應著下去了。不久孫思邈就來了。
孫思邈(541年-682年),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著名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
西魏大統七年(541年),孫思邈出生於一個貧窮農民的家庭。他從小就聰明過人,受到老師的器重,長大後開始愛好道家老莊學說,隱居陝西終南山中,並漸漸獲得了很高的聲名。
孫思邈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於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
唐朝建立後,孫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請,與政府合作開展醫學活動。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682年孫思邈無疾而終。
李世民十分尊重孫思邈,曾經想授予他爵位,被他拒絕了,他自在慣了,在民間自由行醫。
李愔看到,此人相貌清臒,給人以儒雅的書卷氣,他的容貌看上去隻有40歲左右年紀,實際上卻已經整整100歲了!
李愔急忙站起身來,向孫思邈行禮,說道:“長安李愔,見過孫老神仙。”
孫思邈看到眼前是一個陌生的年輕貴公子,相貌英俊,看不出實際身份,但是看到他身邊的隨從的氣勢,知道此人一定是朝廷勳貴子弟。
孫思邈現在的身份是個百姓,他雖然不畏權貴,但是人家誠懇地向他行禮,他也不敢怠慢,拱手彎腰地說道:“不敢當,草民見過李公子。”
李愔請孫思邈坐下,說道:“老神仙,您今年高壽?”
孫思邈神色暗淡地說道:“別提什麽神仙神醫的了,眼前的病我就治不了,真是枉活了百歲了。”
李治好奇地問道:“你看上去隻有三四十歲,怎麽可能有一百歲了。”言語間透著不信。
在這個時代,六十歲就是長壽的了,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話就是這麽來的。
李愔說道:“孫神醫不必自責,世界上的病成千上萬,一個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研究透所有的病症,您依靠著自己的勤奮,刻苦鑽研醫術,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救治了成千上萬的患者,尊稱神醫當之無愧!”
孫思邈聽李愔說得誠懇,心情好了不少,他說道:“感謝李公子的謬讚。可是這次的病狀發作的地區十分廣泛,不僅僅是南陽地區、就連開封、駐馬店、許昌、漯河、鄭州等地都發生了這樣病狀。患者成千上萬,我卻束手無策,令人心痛啊!”
李愔等人都十分感動:孫思邈果然是個憂國憂民的良善之人!
劉老先生說道:“我年輕時身體有病,不能生育,老來得子,卻不幸染上了這樣的怪病,就連孫神醫都沒有辦法,看來是老天要讓我絕後呀。”說著,掉下了眼淚。他這一哭不要緊,他的夫人和孩子也都哭了起來。
不久,李愔已經弄明白了這個地區發病的原因。
以前,這裏的人們吃的鹽都是海鹽,含碘量較高。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淮河水災,海鹽運輸受阻,朝廷運來了大批的西北地區的井鹽。
由於兩種鹽的含碘量差距較大,這裏的人們的身體一下子難以適應。因此就集中爆發了這種疾病,就是人們熟知的“大脖子病”。
大脖子病俗稱甲狀腺腫大,是一種地方性流行疾病,主要由於缺碘,引起甲狀腺增生腫大,退行性病變.嚴重地區兒童呈現地方性克汀病。碘是人體內的一種必需微量元素,人體內的碘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是甲狀腺激素必不可少的成分。甲狀腺是一種內分泌腺,位於喉和氣管兩側,由許許多多的囊狀小泡組成,叫甲狀腺濾泡,內含甲狀腺球蛋白(一種含碘蛋白質,呈膠狀),是人體內的“碘庫”。其具有分泌甲狀腺激素的功能。一旦人體需要這種激素時,它很快將合成的甲狀腺球蛋白水解成有生物活性的甲狀腺激素,通過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組織。補碘就是很重要的。
李愔說道:“劉老先生,不必悲傷,此病不是什麽中邪,乃是普通的病症,李某能治。”
此言一出,石破天驚!劉老先生及其家人立刻止住了哭聲。
劉老先生嘴角顫抖地說道:“此話當真?李公子要是治好了小兒的病,您就是我全家的大恩人,劉某願意捐出一半的家產,獻給李公子!”
劉老先生說出要捐贈家產後,拉著家人就要給李愔下拜,李愔急忙攔住。說道:“不必如此,區區小事,舉手之勞而已。”
現在,他們也來到了這座縣城裏最大的財主家裏,像往常一樣,他們是以楊康的身份借住的。楊康現在已經是正四品的武官了,這個身份就非同小可了。
財主們看到來了朝廷的大官,都很痛快地騰出地方,讓他們借住,並且熱情地宴請他們。
李愔在宴席上,看到了幾個仆人包括主人的夫人和孩子,都脖子腫大,明顯的是患上了大脖子病。李愔想起來在進入南陽的時候,路上也遇見幾個這樣的病人。
李愔問道:“劉老先生,您的夫人和孩子的脖子怎麽了?”
這家的主人姓劉,他痛苦地說道:“不瞞貴客說,南陽這個地方現在鬧怪病,人們都說是中了邪,很多人都得了這種病。”
李愔問道:“難道這裏就沒有人能治這種病嗎?”
劉老先生說道:“別提了,本地的郎中我都請遍了。不僅如此,我還請來了號稱天下第一的神醫孫思邈。他也是束手無策。”說著,他眼神暗淡的搖了搖頭。
李愔聽他提到孫思邈,眼前一亮,問道:“孫老神仙現在何處?”
劉老先生說道:“此人現在就在我家客房裏,說是正在研究治療方法。”
李愔說道:“可否請來一見?”
劉老先生吩咐到:“來人,去請孫老先生。”仆人答應著下去了。不久孫思邈就來了。
孫思邈(541年-682年),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著名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
西魏大統七年(541年),孫思邈出生於一個貧窮農民的家庭。他從小就聰明過人,受到老師的器重,長大後開始愛好道家老莊學說,隱居陝西終南山中,並漸漸獲得了很高的聲名。
孫思邈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於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
唐朝建立後,孫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請,與政府合作開展醫學活動。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682年孫思邈無疾而終。
李世民十分尊重孫思邈,曾經想授予他爵位,被他拒絕了,他自在慣了,在民間自由行醫。
李愔看到,此人相貌清臒,給人以儒雅的書卷氣,他的容貌看上去隻有40歲左右年紀,實際上卻已經整整100歲了!
李愔急忙站起身來,向孫思邈行禮,說道:“長安李愔,見過孫老神仙。”
孫思邈看到眼前是一個陌生的年輕貴公子,相貌英俊,看不出實際身份,但是看到他身邊的隨從的氣勢,知道此人一定是朝廷勳貴子弟。
孫思邈現在的身份是個百姓,他雖然不畏權貴,但是人家誠懇地向他行禮,他也不敢怠慢,拱手彎腰地說道:“不敢當,草民見過李公子。”
李愔請孫思邈坐下,說道:“老神仙,您今年高壽?”
孫思邈神色暗淡地說道:“別提什麽神仙神醫的了,眼前的病我就治不了,真是枉活了百歲了。”
李治好奇地問道:“你看上去隻有三四十歲,怎麽可能有一百歲了。”言語間透著不信。
在這個時代,六十歲就是長壽的了,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話就是這麽來的。
李愔說道:“孫神醫不必自責,世界上的病成千上萬,一個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研究透所有的病症,您依靠著自己的勤奮,刻苦鑽研醫術,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救治了成千上萬的患者,尊稱神醫當之無愧!”
孫思邈聽李愔說得誠懇,心情好了不少,他說道:“感謝李公子的謬讚。可是這次的病狀發作的地區十分廣泛,不僅僅是南陽地區、就連開封、駐馬店、許昌、漯河、鄭州等地都發生了這樣病狀。患者成千上萬,我卻束手無策,令人心痛啊!”
李愔等人都十分感動:孫思邈果然是個憂國憂民的良善之人!
劉老先生說道:“我年輕時身體有病,不能生育,老來得子,卻不幸染上了這樣的怪病,就連孫神醫都沒有辦法,看來是老天要讓我絕後呀。”說著,掉下了眼淚。他這一哭不要緊,他的夫人和孩子也都哭了起來。
不久,李愔已經弄明白了這個地區發病的原因。
以前,這裏的人們吃的鹽都是海鹽,含碘量較高。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淮河水災,海鹽運輸受阻,朝廷運來了大批的西北地區的井鹽。
由於兩種鹽的含碘量差距較大,這裏的人們的身體一下子難以適應。因此就集中爆發了這種疾病,就是人們熟知的“大脖子病”。
大脖子病俗稱甲狀腺腫大,是一種地方性流行疾病,主要由於缺碘,引起甲狀腺增生腫大,退行性病變.嚴重地區兒童呈現地方性克汀病。碘是人體內的一種必需微量元素,人體內的碘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是甲狀腺激素必不可少的成分。甲狀腺是一種內分泌腺,位於喉和氣管兩側,由許許多多的囊狀小泡組成,叫甲狀腺濾泡,內含甲狀腺球蛋白(一種含碘蛋白質,呈膠狀),是人體內的“碘庫”。其具有分泌甲狀腺激素的功能。一旦人體需要這種激素時,它很快將合成的甲狀腺球蛋白水解成有生物活性的甲狀腺激素,通過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組織。補碘就是很重要的。
李愔說道:“劉老先生,不必悲傷,此病不是什麽中邪,乃是普通的病症,李某能治。”
此言一出,石破天驚!劉老先生及其家人立刻止住了哭聲。
劉老先生嘴角顫抖地說道:“此話當真?李公子要是治好了小兒的病,您就是我全家的大恩人,劉某願意捐出一半的家產,獻給李公子!”
劉老先生說出要捐贈家產後,拉著家人就要給李愔下拜,李愔急忙攔住。說道:“不必如此,區區小事,舉手之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