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朝會有追朝、大朝、常朝、會朝之區分
唐代的大朝是每月的朔,望兩日,也就是初一、十五各一次,參加的官員比較多,常朝是五品以上的官員每日要上朝,也叫入閣。
會朝是每年的元日就是正月初一和冬至日這兩天,這個會朝的規模更大,京城的九品以上官員全參加,因為這是一年當中的一個春天開始以及冬天的開始,要有新氣象、新風貌的。由於有假日製度,叫休浴,即給予休息洗澡浣衣時間,還有中元節即七月十五前後放假三天。
當朝廷麵臨水火意外災害,有政變,有貴賓來訪需要討論應答接待,就需官員臨時上朝,叫追朝。還有備皇帝召問的叫待製。也有值班的叫寓直、值宿。
唐朝早朝的時間,是早上七點到八點左右。(《新唐書》:“學士入署,常視日影為候”)
例行的常朝,按照規定,是5品以上京官參加,禦史是個特殊的例外,從六品以上的禦史就可以參加。朝會在討論完了當天的重要事情之後,禦史們就可以發言了。
今天的早朝,明顯地多出了許多禦史,朝臣們不知道這些討厭的家夥們又要找誰的麻煩了。
今天是本年度最後一次朝會了。朝會的主要議題,是討論了一下春節的安排。唱主角的是禮部(文化宣傳部),說了一些節日的慶典活動。
通常所說的朝廷六部是指吏部(幹部部)?工部(建設部)?兵部(國防部)?戶部(財政部)?刑部(公安部)?禮部(文化宣傳部),各部設置尚書(部長)和侍郎(副部長)。
戶部也出來說了幾句,意思是今年朝廷收入不好,提倡節儉,大臣們的過年的福利也減少了不少。大臣們雖然能夠體諒朝廷的的困難,但是心裏不爽。
正是因為大家心裏不爽,因此樂得看看禦史們又要禍害誰了,看場戲也不錯嘛,於是大家都等著禦史們開火呢。
正四品禦史牛路首先站了出來,他尖著嗓子說道:“啟奏皇上,臣彈劾梁王李愔、昭武副尉李旦、振威校尉杜荷,昨天在西市上,打架鬥毆,不僅打傷了薛延陀部落的使者,還打壞了許多商販的攤位,引起了百姓們的不滿,影響極壞。請皇上予以嚴查。”
他說完後,向後麵略微牛了扭頭得到了他示意的另外5名禦史也一起站了出來,紛紛複議。
三害隻是三個孩子,禦史們為什麽要在朝堂上彈劾他們呢?
三害本身是有官職的,李愔是梁王,還兼著雍州刺史(州長)。李旦是昭武副尉(正六品武散官)、杜荷是振威校尉(正六品武散官)。
他們是散官,不是朝廷的正式官職,不需要到朝廷上班。
大唐的官職分為正官和散官。正官是正式的官職,擔任著相應的職務。
散官是一種榮譽官職,代表著他的品級,也就是社會地位。散官就是隻拿錢不用上班的那種,隻是待遇相當於正官的一半,也不享受上班者如加班費等其它福利。
禦史們彈劾了三害以後,大臣們中間也站出來的不少人,足有20多名,也紛紛複議,要求嚴懲三害,以振朝綱。一時間朝堂上沸沸揚揚的。
這些人都是四皇子李泰的手下,
唐太宗李世民聽完了他們的意見,沒有馬上表態,他問道:“還有其他人有意見嗎?”
太子李承乾第一個站出來,他說道:“父皇,列位臣工,我認為梁王等人並沒有什麽過錯,薛延陀部族的武士在西市挑起事端,欺負我大唐百姓,梁王等人上前製止,解救了我大唐的百姓,這樣的行為應該給與肯定。”
太子一說話,右衛大將軍(長安衛戍區司令)侯君集站了出來。侯君集38歲,身材高大,長方臉,臉型消瘦,一雙眼睛精光四射。他是李世民原來秦王府的舊將,淩煙閣排名第17位。以脾氣暴躁著稱。
他說道:“打了就打了,薛延陀那些混蛋,就該這樣對付,有什麽錯?”
盧國公程咬金在淩煙閣排名第19位,他的外貌形象和黑旋風李逵有得一拚,隻是皮膚比他白一點,性情又要狡猾得多,不過,出身瓦崗寨混世魔王的他,脾氣暴躁和李逵是一樣的。
他大聲說道:“打得好,俺老程要是在現場,也早就上去揍他們了。沒錯,梁王他們沒有錯。”
武將們紛紛聲援三害,一些太子係和吳王係的大臣也表示支持三害。
四皇子魏王李泰,小名青雀,15歲,長相一樣的英俊瀟灑,隻是他的體重超標,一張臉圓圓的,有些變形。李泰才華橫溢,聰敏絕倫,好士愛文學,工草隸,集書萬卷,是當時的書法家、書畫鑒賞家。
在諸位皇子中,李世民最喜歡的就是他了。
唐太宗對李泰百般寵愛,經常帶著他四處遊幸,甚至不過短短一日見不到他,也要派自己養的一隻名為“將軍“的白鶻去送信,一日之內鴻雁往返數次。
根據史書的記載,李泰“腰腹洪大“,不過唐太宗見到愛子如此圓滾滾的模樣,擔心的卻不是太胖的話會影響身材,而是覺得兒子這樣上朝參拜的時候一定會很辛苦,心疼之下特別準許他乘著小轎子到朝所,真是前所未聞。
李泰內心實在是看不上太子李承乾,他認為吳王李恪才是他最大的敵人,因此,不放過任何一次打擊李恪的機會,這也是他發動這次攻勢的原因。
李泰看到情況有些不對,他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就輕輕咳嗽了一聲。
禮部尚書王珪曾經擔任過李泰的老師,他站出來說話了。他說道:“皇上,鴻臚寺報告,因為梁王李愔等人毆打薛延陀使臣,在前來朝賀的各國使臣中造成了恐慌,各國使臣紛紛質疑長安的治安狀況。”
說到這裏,他看看李世民的臉色,可是李世民不動聲色,他看不出什麽來。他隻好接著說下去:“臣以為,禦史們的彈劾是有道理的,梁王等人在長安街頭滋事,的確有損大唐的形象。”
這時,吳王李恪站出來說話了。
唐代的大朝是每月的朔,望兩日,也就是初一、十五各一次,參加的官員比較多,常朝是五品以上的官員每日要上朝,也叫入閣。
會朝是每年的元日就是正月初一和冬至日這兩天,這個會朝的規模更大,京城的九品以上官員全參加,因為這是一年當中的一個春天開始以及冬天的開始,要有新氣象、新風貌的。由於有假日製度,叫休浴,即給予休息洗澡浣衣時間,還有中元節即七月十五前後放假三天。
當朝廷麵臨水火意外災害,有政變,有貴賓來訪需要討論應答接待,就需官員臨時上朝,叫追朝。還有備皇帝召問的叫待製。也有值班的叫寓直、值宿。
唐朝早朝的時間,是早上七點到八點左右。(《新唐書》:“學士入署,常視日影為候”)
例行的常朝,按照規定,是5品以上京官參加,禦史是個特殊的例外,從六品以上的禦史就可以參加。朝會在討論完了當天的重要事情之後,禦史們就可以發言了。
今天的早朝,明顯地多出了許多禦史,朝臣們不知道這些討厭的家夥們又要找誰的麻煩了。
今天是本年度最後一次朝會了。朝會的主要議題,是討論了一下春節的安排。唱主角的是禮部(文化宣傳部),說了一些節日的慶典活動。
通常所說的朝廷六部是指吏部(幹部部)?工部(建設部)?兵部(國防部)?戶部(財政部)?刑部(公安部)?禮部(文化宣傳部),各部設置尚書(部長)和侍郎(副部長)。
戶部也出來說了幾句,意思是今年朝廷收入不好,提倡節儉,大臣們的過年的福利也減少了不少。大臣們雖然能夠體諒朝廷的的困難,但是心裏不爽。
正是因為大家心裏不爽,因此樂得看看禦史們又要禍害誰了,看場戲也不錯嘛,於是大家都等著禦史們開火呢。
正四品禦史牛路首先站了出來,他尖著嗓子說道:“啟奏皇上,臣彈劾梁王李愔、昭武副尉李旦、振威校尉杜荷,昨天在西市上,打架鬥毆,不僅打傷了薛延陀部落的使者,還打壞了許多商販的攤位,引起了百姓們的不滿,影響極壞。請皇上予以嚴查。”
他說完後,向後麵略微牛了扭頭得到了他示意的另外5名禦史也一起站了出來,紛紛複議。
三害隻是三個孩子,禦史們為什麽要在朝堂上彈劾他們呢?
三害本身是有官職的,李愔是梁王,還兼著雍州刺史(州長)。李旦是昭武副尉(正六品武散官)、杜荷是振威校尉(正六品武散官)。
他們是散官,不是朝廷的正式官職,不需要到朝廷上班。
大唐的官職分為正官和散官。正官是正式的官職,擔任著相應的職務。
散官是一種榮譽官職,代表著他的品級,也就是社會地位。散官就是隻拿錢不用上班的那種,隻是待遇相當於正官的一半,也不享受上班者如加班費等其它福利。
禦史們彈劾了三害以後,大臣們中間也站出來的不少人,足有20多名,也紛紛複議,要求嚴懲三害,以振朝綱。一時間朝堂上沸沸揚揚的。
這些人都是四皇子李泰的手下,
唐太宗李世民聽完了他們的意見,沒有馬上表態,他問道:“還有其他人有意見嗎?”
太子李承乾第一個站出來,他說道:“父皇,列位臣工,我認為梁王等人並沒有什麽過錯,薛延陀部族的武士在西市挑起事端,欺負我大唐百姓,梁王等人上前製止,解救了我大唐的百姓,這樣的行為應該給與肯定。”
太子一說話,右衛大將軍(長安衛戍區司令)侯君集站了出來。侯君集38歲,身材高大,長方臉,臉型消瘦,一雙眼睛精光四射。他是李世民原來秦王府的舊將,淩煙閣排名第17位。以脾氣暴躁著稱。
他說道:“打了就打了,薛延陀那些混蛋,就該這樣對付,有什麽錯?”
盧國公程咬金在淩煙閣排名第19位,他的外貌形象和黑旋風李逵有得一拚,隻是皮膚比他白一點,性情又要狡猾得多,不過,出身瓦崗寨混世魔王的他,脾氣暴躁和李逵是一樣的。
他大聲說道:“打得好,俺老程要是在現場,也早就上去揍他們了。沒錯,梁王他們沒有錯。”
武將們紛紛聲援三害,一些太子係和吳王係的大臣也表示支持三害。
四皇子魏王李泰,小名青雀,15歲,長相一樣的英俊瀟灑,隻是他的體重超標,一張臉圓圓的,有些變形。李泰才華橫溢,聰敏絕倫,好士愛文學,工草隸,集書萬卷,是當時的書法家、書畫鑒賞家。
在諸位皇子中,李世民最喜歡的就是他了。
唐太宗對李泰百般寵愛,經常帶著他四處遊幸,甚至不過短短一日見不到他,也要派自己養的一隻名為“將軍“的白鶻去送信,一日之內鴻雁往返數次。
根據史書的記載,李泰“腰腹洪大“,不過唐太宗見到愛子如此圓滾滾的模樣,擔心的卻不是太胖的話會影響身材,而是覺得兒子這樣上朝參拜的時候一定會很辛苦,心疼之下特別準許他乘著小轎子到朝所,真是前所未聞。
李泰內心實在是看不上太子李承乾,他認為吳王李恪才是他最大的敵人,因此,不放過任何一次打擊李恪的機會,這也是他發動這次攻勢的原因。
李泰看到情況有些不對,他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就輕輕咳嗽了一聲。
禮部尚書王珪曾經擔任過李泰的老師,他站出來說話了。他說道:“皇上,鴻臚寺報告,因為梁王李愔等人毆打薛延陀使臣,在前來朝賀的各國使臣中造成了恐慌,各國使臣紛紛質疑長安的治安狀況。”
說到這裏,他看看李世民的臉色,可是李世民不動聲色,他看不出什麽來。他隻好接著說下去:“臣以為,禦史們的彈劾是有道理的,梁王等人在長安街頭滋事,的確有損大唐的形象。”
這時,吳王李恪站出來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