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維其實也僅僅隻比魏軍早幾天到的僰道,廖化是親往出營,將整個瀘水沿岸的布防情況告知了薑維。
廖化雖然坐鎮僰道,但早已經將兵力分散部署到了從江陽到姑複的十幾個沿江渡口上,在僰道隻有三千餘人守江口,而其他的地方,也隻有數百人到千餘人不等,一萬人集中在一起看起來是不少,但如此拆分之後,就顯得單薄了許多。
薑維的到來,雖然讓瀘水的防守形勢變得好轉一些,但薑維也隻有三萬人,如果按照廖化的這種分兵方式,將兵力平均分派到每一處去的話,三萬人很快就會被稀釋,雖然可以做到麵麵俱到,但這種薄弱的防線肯定是無法承受魏軍的攻擊的。
親自視察了一番之後,薑維很快就放棄了全麵兼顧計劃,而改為了重點防禦,也就是將兵力集中到僰道、江陽和瀘水上遊三個地段,不過廖化原來的部署則完全地保留了下來。
以現在蜀軍的這點兵力,想要在上千裏的瀘水上全麵布防的話,那肯定是不現實的,所以薑維隻能是做重點防禦,僰道和江陽是北上蜀中的兩條重要通道,所以這兩個地方是蜀軍防禦的重點,另外一條北上的路就是越巂郡的邛都。
邛都這條路的防守難度就比較大了,因為從瀘水沿江有十幾條路可以通往邛都,而且瀘水是呈西南東北流向的,防線躊度相當的大,蜀軍的防守難度相當的大。
不過好在相比於僰道和江陽的那兩條路,邛都這條通往蜀中的路險峻坎坷,魏軍選擇的可能性比較小,所以薑維將防禦的重點還是放在了僰道和江陽。
當然,薑維可不會采取死守的辦法,薑維在兵力的部署上麵,還是保持著充足的靈活性的,在南岸,薑維派遣了大量的斥侯和暗哨對魏軍的進攻方向進行偵察,這樣蜀軍就能提前掌握魏軍的動向並做出針對性的調整來。
隻要蜀軍能及時地進行補防的話,這個局麵還不至於太過於被動。
但薑維接到的最新情報卻是魏軍兵分三路而來,同時進攻僰道、江陽和堂琅,這不禁讓薑維是眉頭大皺,按理說,瀘水防線長達千裏,魏軍完全有機會玩一玩聲東擊西或者暗渡陳倉之類的計策,但沒想到羊祜完全的不屑於此,直接兵分三路襲來,擺明了就是要進行實力上的碾壓。
耍計謀的薑維或許還不用太擔心,畢竟薑維也是一個玩謀略的高手,兵來將擋,將計就計,但羊祜卻不用計謀,直接地實力碾壓之,魏軍的防禦重點是僰道,那羊祜就投入了三萬五千人馬來進直接進攻僰道,這種硬懟的氣勢,直讓薑維頓生無力之感。
正麵硬扛,蜀軍肯定是扛不過魏軍的,薑維隻能是寄希望於僰道的江防和城防,來阻擊魏軍的進攻。
同時薑維還得兼顧江陽和堂琅的防禦,這兩處也甚是緊要,不管是江陽還是堂琅,任何一處的失守後果都是十分嚴重的,很可能會導致整個瀘水防線的崩潰。
這不禁讓薑維感歎南線防禦的難度,蜀國在北線,有劍閣這樣的險要,在東線,有永安那般的要隘,蜀軍隻需要守住一點,就可以將魏軍擋在關外,不得寸進。
但南線的防禦卻完全不是那迴事,由於南線有數條道路通往蜀中,薑維又不可能封死所有的道路,所以南線防守的難度是非常的大,而蜀軍自身兵力薄弱,麵對的敵人又十分的強大,這無疑讓薑維很是頭痛。
但這仗再難打薑維也不能放棄,所以瀘水防線已經成為了薑維抵禦魏軍進攻的唯一屏障了,那怕是局麵艱難,薑維都必須要全力以赴。
不管是魏軍進攻北線還是進攻東線,薑維都能從容應對,就算是漢中陰平失守,薑維依然都能做到處驚不亂,鎮定自如。
但這一次魏軍從南中發起進攻,卻讓薑維心中是慌的一批,他已經可以感受到了曹亮滅蜀的決心,這三路大軍,已經是傾盡了魏國所有的兵力,這無形中給薑維帶來了無窮的壓力。
薑維也知道,所有的戰爭,其實都是兩國國力的比拚,蜀國在這方麵處於一種天然的劣勢之中,以前魏國對蜀國也曾用過兵,但僅僅隻是局部的戰爭,魏軍也隻是想取得一些戰果而已,並沒有孤注一擲,傾盡所有地對蜀國發起進攻。
而這一次的情況顯然和以前完全不同的,曹亮已經是抱了滅蜀的決心,調動了魏國所有的軍事力量,參與了這次的伐蜀行動,誌在一舉吞蜀。
滅掉了吳國之後,顯然讓曹亮的野心更為膨脹,才會萌生一舉吞並蜀國的想法。
魏蜀吳三國鼎立其實就是一種平衡,由於蜀吳之間的聯盟關係,魏國想要同時拿下蜀吳兩國的難度是非常的大,所以幾十年來,三方盡管是互有攻伐,但始終卻是誰也奈何不了誰,三國之間一直處於一種微妙的平衡狀態。
但曹亮的強勢崛起,卻徹底地打破了這種平衡,他一路高歌猛進,所有披靡,滅掉了司馬氏,滅掉了吳國,橫掃天下,無人可以匹敵。
現在曹亮將進攻的予頭對準了蜀國,蜀國自然是危機重重,盡管薑維是蜀國的社稷之柱,國之棟梁,隻手撐起蜀國的半邊天來,但麵對魏軍泰山壓頂似的進攻,薑維也漸有力不從心之感。
漢中的失守讓薑維苦心經營的北部防守宣告破產,這對薑維來說,是一個最為沉重的打擊,所幸北線還有劍閣這樣的險關要隘,能勉強地保證蜀中不失。
但魏軍在南線的進攻,卻一刀狠狠地捅在了蜀國的軟肋之上,薑維也明知道南線的防線決不能丟,但現在他卻變得似乎有些無能為力了,因為現在的薑維,已經是耗盡了他全部的能力,再無多少可以禦敵之兵了。
這種虛弱感和無力感,讓薑維不禁是哀歎不已,蜀漢王朝真的到了窮途末路了嗎?
廖化雖然坐鎮僰道,但早已經將兵力分散部署到了從江陽到姑複的十幾個沿江渡口上,在僰道隻有三千餘人守江口,而其他的地方,也隻有數百人到千餘人不等,一萬人集中在一起看起來是不少,但如此拆分之後,就顯得單薄了許多。
薑維的到來,雖然讓瀘水的防守形勢變得好轉一些,但薑維也隻有三萬人,如果按照廖化的這種分兵方式,將兵力平均分派到每一處去的話,三萬人很快就會被稀釋,雖然可以做到麵麵俱到,但這種薄弱的防線肯定是無法承受魏軍的攻擊的。
親自視察了一番之後,薑維很快就放棄了全麵兼顧計劃,而改為了重點防禦,也就是將兵力集中到僰道、江陽和瀘水上遊三個地段,不過廖化原來的部署則完全地保留了下來。
以現在蜀軍的這點兵力,想要在上千裏的瀘水上全麵布防的話,那肯定是不現實的,所以薑維隻能是做重點防禦,僰道和江陽是北上蜀中的兩條重要通道,所以這兩個地方是蜀軍防禦的重點,另外一條北上的路就是越巂郡的邛都。
邛都這條路的防守難度就比較大了,因為從瀘水沿江有十幾條路可以通往邛都,而且瀘水是呈西南東北流向的,防線躊度相當的大,蜀軍的防守難度相當的大。
不過好在相比於僰道和江陽的那兩條路,邛都這條通往蜀中的路險峻坎坷,魏軍選擇的可能性比較小,所以薑維將防禦的重點還是放在了僰道和江陽。
當然,薑維可不會采取死守的辦法,薑維在兵力的部署上麵,還是保持著充足的靈活性的,在南岸,薑維派遣了大量的斥侯和暗哨對魏軍的進攻方向進行偵察,這樣蜀軍就能提前掌握魏軍的動向並做出針對性的調整來。
隻要蜀軍能及時地進行補防的話,這個局麵還不至於太過於被動。
但薑維接到的最新情報卻是魏軍兵分三路而來,同時進攻僰道、江陽和堂琅,這不禁讓薑維是眉頭大皺,按理說,瀘水防線長達千裏,魏軍完全有機會玩一玩聲東擊西或者暗渡陳倉之類的計策,但沒想到羊祜完全的不屑於此,直接兵分三路襲來,擺明了就是要進行實力上的碾壓。
耍計謀的薑維或許還不用太擔心,畢竟薑維也是一個玩謀略的高手,兵來將擋,將計就計,但羊祜卻不用計謀,直接地實力碾壓之,魏軍的防禦重點是僰道,那羊祜就投入了三萬五千人馬來進直接進攻僰道,這種硬懟的氣勢,直讓薑維頓生無力之感。
正麵硬扛,蜀軍肯定是扛不過魏軍的,薑維隻能是寄希望於僰道的江防和城防,來阻擊魏軍的進攻。
同時薑維還得兼顧江陽和堂琅的防禦,這兩處也甚是緊要,不管是江陽還是堂琅,任何一處的失守後果都是十分嚴重的,很可能會導致整個瀘水防線的崩潰。
這不禁讓薑維感歎南線防禦的難度,蜀國在北線,有劍閣這樣的險要,在東線,有永安那般的要隘,蜀軍隻需要守住一點,就可以將魏軍擋在關外,不得寸進。
但南線的防禦卻完全不是那迴事,由於南線有數條道路通往蜀中,薑維又不可能封死所有的道路,所以南線防守的難度是非常的大,而蜀軍自身兵力薄弱,麵對的敵人又十分的強大,這無疑讓薑維很是頭痛。
但這仗再難打薑維也不能放棄,所以瀘水防線已經成為了薑維抵禦魏軍進攻的唯一屏障了,那怕是局麵艱難,薑維都必須要全力以赴。
不管是魏軍進攻北線還是進攻東線,薑維都能從容應對,就算是漢中陰平失守,薑維依然都能做到處驚不亂,鎮定自如。
但這一次魏軍從南中發起進攻,卻讓薑維心中是慌的一批,他已經可以感受到了曹亮滅蜀的決心,這三路大軍,已經是傾盡了魏國所有的兵力,這無形中給薑維帶來了無窮的壓力。
薑維也知道,所有的戰爭,其實都是兩國國力的比拚,蜀國在這方麵處於一種天然的劣勢之中,以前魏國對蜀國也曾用過兵,但僅僅隻是局部的戰爭,魏軍也隻是想取得一些戰果而已,並沒有孤注一擲,傾盡所有地對蜀國發起進攻。
而這一次的情況顯然和以前完全不同的,曹亮已經是抱了滅蜀的決心,調動了魏國所有的軍事力量,參與了這次的伐蜀行動,誌在一舉吞蜀。
滅掉了吳國之後,顯然讓曹亮的野心更為膨脹,才會萌生一舉吞並蜀國的想法。
魏蜀吳三國鼎立其實就是一種平衡,由於蜀吳之間的聯盟關係,魏國想要同時拿下蜀吳兩國的難度是非常的大,所以幾十年來,三方盡管是互有攻伐,但始終卻是誰也奈何不了誰,三國之間一直處於一種微妙的平衡狀態。
但曹亮的強勢崛起,卻徹底地打破了這種平衡,他一路高歌猛進,所有披靡,滅掉了司馬氏,滅掉了吳國,橫掃天下,無人可以匹敵。
現在曹亮將進攻的予頭對準了蜀國,蜀國自然是危機重重,盡管薑維是蜀國的社稷之柱,國之棟梁,隻手撐起蜀國的半邊天來,但麵對魏軍泰山壓頂似的進攻,薑維也漸有力不從心之感。
漢中的失守讓薑維苦心經營的北部防守宣告破產,這對薑維來說,是一個最為沉重的打擊,所幸北線還有劍閣這樣的險關要隘,能勉強地保證蜀中不失。
但魏軍在南線的進攻,卻一刀狠狠地捅在了蜀國的軟肋之上,薑維也明知道南線的防線決不能丟,但現在他卻變得似乎有些無能為力了,因為現在的薑維,已經是耗盡了他全部的能力,再無多少可以禦敵之兵了。
這種虛弱感和無力感,讓薑維不禁是哀歎不已,蜀漢王朝真的到了窮途末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