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著手機屏幕上陌生的11個數字,發了一會兒呆,本來打算把左涵那條短信直接轉給江銘,又覺得不夠誠意,思來想去,最後隻打了一句“江銘,我是白晴,祝你新年快樂”,按下發送鍵。
我躺在床上,聽著外麵隱隱約約的煙花唿嘯聲和炸裂聲,腦袋裏反複浮現的卻是那一天我們站在舞台上時,江銘恍惚的眼神。老實說,想起台上的那幾分鍾,我至今仍然感到陌生,我也越來越不確定那一幕的真實性。我想,大概是燈光過於眩目,以至於讓我出現了幻覺,真正恍惚的人應該是我。
大約過了五分鍾,手機響起,我收到他的迴複:“謝謝,新年快樂。”
第20章 友情
轉眼間,寒假結束,高二下學期開始。
在學校,讓理科班學生最頭痛的事情便是分班以後還要繼續上政史地的課,雖然考試成績不再納入成績排名,但還是需要花時間聽講和應付考試。
上學期剛開學那會兒,上這類課,我都是專心聽的(即使每次曆史課考試,我都沒考及格,政治和地理課,也總是考六十幾分……),隻是後來我發現大家根本就沒他們看上去那麽認真,而是把課桌上的書碼得高高的,埋頭在下麵偷偷做別的作業,偶爾抬起頭盯著黑板皺幾下眉,假裝在思考講台上老師說的話。
耳濡目染之下,我自然也學會了這一套。不過我沒那麽明目張膽,也知道老師上課的辛苦,基本每隔三分鍾就抬頭看幾眼老師,認真聽一分鍾,再低頭繼續解題。
政史地的任課老師不再像高一時那樣嚴抓課堂秩序,也不關注我們考了多少分,偶爾喊學生迴答問題,學生答不上來,他們也不會再河東獅吼,而是選擇寬容地理解。
比如愛講冷笑話的政治老師會說:“我相信在你們班,不懂這個問題的人不止你一個,你隻是剛好不幸地被我點了名,我很同情你,所以我原諒你了。”
說話帶著濃重外地口音的地理老師會笑眯眯地安慰:“我知道你將來是要考清華的,你隻要知道清華在北京就可以了,其他的弄不懂,都沒關係。”
而不怎麽親切的曆史老師會翻一個不那麽明顯的白眼:“坐下吧坐下吧,你還是繼續把握當下吧。”
基本三位老師都不約而同地有了一點幽默感,展現了全然不同於高一時的親和模樣,可想而知,我們在下麵更肆無忌憚了。
這天是星期二,開學的第三個星期。下午頭兩節課是曆史課,老師背對著我們在黑板上寫標題。我半趴在課桌上,趁這個空檔環顧四周,同學們基本都埋著頭在下麵翻別的書,差不多每個人麵前都屹立著一堵厚實的書牆。坐在教室後麵的左涵,書堆得完全蓋住了他的頭,反觀他後麵的江銘,桌上倒是出人意料地幹淨,可他卻懶散地靠在椅背上,眼睛望著窗戶外麵的走廊,不知道在想什麽。
我收斂思緒,看了看自己桌子上的書,目測有40厘米高,不禁覺得好笑。高度確實離譜了點,但很給人安全感。
我瞥了一眼蔣佳語,她在翻《英語周報》,而且還是昨天晚自習時英語老師講解過的那一份。要知道,她對英語從不上心,並且非常討厭老師讓我們訂的這份課外輔導資料,哪怕它是免費的。
曆史老師是九班的班主任,姓傅,不到四十歲,身材瘦削,不苟言笑,特別喜歡穿黑色的衣服,黑直發披散在肩頭,頗有點像西方電影裏的修女。
我一邊注意著傅老師的動靜,一邊把腦袋往蔣佳語那邊移過去:“太陽打西邊出來了,你竟然在複習英語?”
她指著上麵的完形填空,歎口氣:“這篇是介紹我家傑倫的,有幾個答案,我還是不太明白,感覺很對不起傑倫。”
“……”我無話可說了,自覺地把腦袋給移了迴去。
第二節課上到一半,我有點昏昏欲睡,為了醒腦,我碰了碰蔣佳語的胳膊,讓她掐一下我的大腿。
她大概也有些迷糊,下手比以前重了一些,我捂著嘴悶聲“哎喲”了一句,隨即聽到黑板擦重重敲擊講台的聲音,嚇了一跳。
抬頭看去,傅老師滿臉的不高興。她又拿黑板擦敲了一下講台,聲音略微尖利地說:“不要以為我們在講台上看不到你們在下麵做什麽,我們隻是睜隻眼閉隻眼,不想難為你們。你們做其他課的作業,我不妨礙,可是在我的課上睡覺、發呆、閑聊,我就得管管了。”
我屏住唿吸,周圍的同學紛紛抬起了頭。
傅老師把課本往講台上一丟,翻開習題冊,麵不改色地繼續說道:“我點到名字的同學,每個人把19頁上麵的兩道簡答題的答案連同題目各抄10遍,明天早讀課前送到我辦公室。”
我躺在床上,聽著外麵隱隱約約的煙花唿嘯聲和炸裂聲,腦袋裏反複浮現的卻是那一天我們站在舞台上時,江銘恍惚的眼神。老實說,想起台上的那幾分鍾,我至今仍然感到陌生,我也越來越不確定那一幕的真實性。我想,大概是燈光過於眩目,以至於讓我出現了幻覺,真正恍惚的人應該是我。
大約過了五分鍾,手機響起,我收到他的迴複:“謝謝,新年快樂。”
第20章 友情
轉眼間,寒假結束,高二下學期開始。
在學校,讓理科班學生最頭痛的事情便是分班以後還要繼續上政史地的課,雖然考試成績不再納入成績排名,但還是需要花時間聽講和應付考試。
上學期剛開學那會兒,上這類課,我都是專心聽的(即使每次曆史課考試,我都沒考及格,政治和地理課,也總是考六十幾分……),隻是後來我發現大家根本就沒他們看上去那麽認真,而是把課桌上的書碼得高高的,埋頭在下麵偷偷做別的作業,偶爾抬起頭盯著黑板皺幾下眉,假裝在思考講台上老師說的話。
耳濡目染之下,我自然也學會了這一套。不過我沒那麽明目張膽,也知道老師上課的辛苦,基本每隔三分鍾就抬頭看幾眼老師,認真聽一分鍾,再低頭繼續解題。
政史地的任課老師不再像高一時那樣嚴抓課堂秩序,也不關注我們考了多少分,偶爾喊學生迴答問題,學生答不上來,他們也不會再河東獅吼,而是選擇寬容地理解。
比如愛講冷笑話的政治老師會說:“我相信在你們班,不懂這個問題的人不止你一個,你隻是剛好不幸地被我點了名,我很同情你,所以我原諒你了。”
說話帶著濃重外地口音的地理老師會笑眯眯地安慰:“我知道你將來是要考清華的,你隻要知道清華在北京就可以了,其他的弄不懂,都沒關係。”
而不怎麽親切的曆史老師會翻一個不那麽明顯的白眼:“坐下吧坐下吧,你還是繼續把握當下吧。”
基本三位老師都不約而同地有了一點幽默感,展現了全然不同於高一時的親和模樣,可想而知,我們在下麵更肆無忌憚了。
這天是星期二,開學的第三個星期。下午頭兩節課是曆史課,老師背對著我們在黑板上寫標題。我半趴在課桌上,趁這個空檔環顧四周,同學們基本都埋著頭在下麵翻別的書,差不多每個人麵前都屹立著一堵厚實的書牆。坐在教室後麵的左涵,書堆得完全蓋住了他的頭,反觀他後麵的江銘,桌上倒是出人意料地幹淨,可他卻懶散地靠在椅背上,眼睛望著窗戶外麵的走廊,不知道在想什麽。
我收斂思緒,看了看自己桌子上的書,目測有40厘米高,不禁覺得好笑。高度確實離譜了點,但很給人安全感。
我瞥了一眼蔣佳語,她在翻《英語周報》,而且還是昨天晚自習時英語老師講解過的那一份。要知道,她對英語從不上心,並且非常討厭老師讓我們訂的這份課外輔導資料,哪怕它是免費的。
曆史老師是九班的班主任,姓傅,不到四十歲,身材瘦削,不苟言笑,特別喜歡穿黑色的衣服,黑直發披散在肩頭,頗有點像西方電影裏的修女。
我一邊注意著傅老師的動靜,一邊把腦袋往蔣佳語那邊移過去:“太陽打西邊出來了,你竟然在複習英語?”
她指著上麵的完形填空,歎口氣:“這篇是介紹我家傑倫的,有幾個答案,我還是不太明白,感覺很對不起傑倫。”
“……”我無話可說了,自覺地把腦袋給移了迴去。
第二節課上到一半,我有點昏昏欲睡,為了醒腦,我碰了碰蔣佳語的胳膊,讓她掐一下我的大腿。
她大概也有些迷糊,下手比以前重了一些,我捂著嘴悶聲“哎喲”了一句,隨即聽到黑板擦重重敲擊講台的聲音,嚇了一跳。
抬頭看去,傅老師滿臉的不高興。她又拿黑板擦敲了一下講台,聲音略微尖利地說:“不要以為我們在講台上看不到你們在下麵做什麽,我們隻是睜隻眼閉隻眼,不想難為你們。你們做其他課的作業,我不妨礙,可是在我的課上睡覺、發呆、閑聊,我就得管管了。”
我屏住唿吸,周圍的同學紛紛抬起了頭。
傅老師把課本往講台上一丟,翻開習題冊,麵不改色地繼續說道:“我點到名字的同學,每個人把19頁上麵的兩道簡答題的答案連同題目各抄10遍,明天早讀課前送到我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