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調查清楚了,碩鼠確實是碩鼠
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作者:殆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北浦郡城未失,何大人可與薛大人,先行一步,偷入城中,接手郡兵,與北浦何氏一同,守住城池。”
“是!”
何坤和一個臉色蒼白,看著就像是有什麽大病的俊美青年,一同領命。
“南浦郡雖然全境淪陷,但我大漢民心所向,且南浦郡為瓊州腹地,敵軍無以為援。”
“隻需以一將領兵三千,效仿陛下打豪族分田地,以百姓為唿應,足以令沿途郡縣來降。”
“此事非樂將軍莫屬。”
“是!”
一個長相平平無奇,身材也平平無奇,極為不引人矚目的將領,拱手領命。
“置壁港乃瓊州唯一港口。”
“攻取置壁港,便可迎甘將軍以及其所部水師入港。”
“事關重大,唯有廉老將軍可擔此重任。”
“那是自然!”
廉漢升豪氣頓生:“老夫年過七旬”
剛開口,他便是神情一暗,隻是默默點頭,拱手領命。
群臣見此,也是一陣默然,紛紛垂首。
就在不久前,才有一個年過七旬的老頭,被淩遲了。
賈無忌.
哎。
眾人無不是,在心頭歎了一聲。
與以往的排擠、忌憚、頗有微詞不同,現在隻有遺憾與敬重。
他們可沒眼看過於殘忍的淩遲現場。
而且如今仍是亂局,瓊州大半,還被亂軍給占據著,也沒有時間,讓他們去觀摩千刀萬剮。
行刑的,都是下麵的劊子手。
可即便沒有親眼看到,他們也聽說了,當時的慘狀。
甚至都還沒動刑,披頭散發的賈無忌,就已經被群情激憤的百姓們,撿著地上的石頭、碎木。
砸得頭破血流腦袋開花,幾乎認不出來個人樣。
“振浦郡。”
蕭元常的聲音,打破了沉默。
賈無忌的事情,暫且放下,現在更重要的是,如何快速平定瓊州的戰亂。
隻是這個時候,他臉上的表情,有幾分凝固。
手指輕輕巧巧,在虛空中比劃著,好像在寫字。
這是他一貫緩解壓力的辦法。
“振浦郡啊.”
一眾文武紛紛皺起眉頭,眼神中透露出無奈。
振浦郡是瓊州的門戶,北邊就是被乞顏銀瀚所占據的徐聞縣。
不隻是其中世家大族的抵抗力度較強,還能引來乞顏銀瀚所部的兵馬支援。
如果漢軍貿然出擊,陷入腹背受敵的地步,隻怕要損失慘重。
而且現在朝中
著實噶了一大批官員。
哪怕一些沒有參與到叛亂之中的世家重臣,一時半會兒之間,也不能輕易相信。
更別說,讓他們帶兵了。
而且除卻守城的郡兵、縣兵之外,隻有賈無忌轉交給蕭元常的八千金吾衛。
精銳是精銳,但數量少了點。
分給樂順和廉漢升之後,擠也擠不出來多少兵馬。
一時間,群臣感到束手無策。
雖說以智謀見長的魏季舒、薛嘉等人,各自提出了一些建議,但在蕭元常看來,仍有一定的限製和不完善之處。
大殿內彌漫著一種沉默的氛圍,大臣們交換著無奈的眼神,相互對視著。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兵確實是少了。
畢竟世家們也不傻,就是盯準了瓊州空虛的機會。
蕭元常見此,隻得道:
“既然如此,那便暫且將振浦郡擱置,待到廉老將軍與樂將軍,平定了南浦郡與置壁港之後,再做打算。”
廉漢升聽得,心中有些煩悶。
都到了這一步,竟然還是不能一口氣平定瓊州嗎?
雖說賈無忌封王之策,亂了東胡八部,東胡人自顧不暇,難以貿然來攻。
可現在大軍未歸,陛下還在高州。
就算賈無忌突然反水,狠狠陰了一把世家。
世家依然是個不穩定因素。
誰也不知道,那些膽敢造反叛亂的世家,還有沒有什麽後手。
要是當年孝武皇帝之時,所設立的繡衣使,仍能保留到今日就好了。
出使持節,著繡衣,可調兵,甚至誅殺地方官吏。
就是當年孝武皇帝專門為了懲治地方豪強、辦理大案而臨時設置的特使。
要是有繡衣使監察天下,何至於如此被動?
廉漢升越想,越是心裏不暢快:
“在座諸位,就沒有個能快速取下振浦郡的辦法?!”
“凡伐國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勝為上,兵勝為下。”
這句話,賈無忌曾經對宇文讚說過。
“可派一人輕車簡從,持王昭以及其黨羽項上人頭,直往振浦郡,陳明利害以言招降,更勝千軍之力!”
“招降以法令先行,凡參與叛亂者,適時自首,輕恕,如有頑抗者,立斬!”
“盡收振浦郡之兵,方能禦守乞顏銀瀚於瓊州之外。”
“此策可行?”
有點道理啊.
把王昭一幹人等的腦袋,待到振浦郡去,或恐嚇或安撫,告訴叛亂的人,這事兒已經失敗了。
最大程度上,瓦解叛軍的抵抗力。
但必須要一個能言善辯,且素有威望的人。
最適合的,應該是陳伏甲或者傅玄策。
但這倆人都不在朝中。
蕭元常倒是也能湊合湊合,但他要坐鎮瓊州城,無暇分身。
廉漢升不由得追問道:
“何人可擔此重任?”
“朕可以!”
“朕以此策而行,一日平叛亂之人,一日收振浦郡之兵,一日輕取徐聞乞顏銀瀚。”
“有何不可?”
我倒要看看哪個狗東西膽敢口出狂言。
廉漢升迴頭一看,隻見後頭的文武已經紛紛拜下。
再一看,本應該在高州的皇帝,不知道為什麽已經飆車迴到了瓊州城。
那沒事兒了。
三日取三郡,振浦郡一郡之地加上徐聞縣一個縣城,這麽想來,倒是有點退步。
“陛下英明!”
“陛下萬歲!”
群臣一陣唿喝。
威武大將軍蹦躂到了劉恪身邊,劉恪一邊撫著雞頭,一邊在殿中,尋了尋賈無忌的身影。
沒有。
他還是不太相信,這個明哲保身的老頭,會那麽輕易的死了?
皇帝跟瞬移似的迴到瓊州,雖然大軍未歸,但朝臣們有了主心骨,瓊州之亂,已經算不得什麽了。
殿中緊張的氛圍,頓時散去。
而蕭元常見著皇帝好似在尋找著什麽,立馬遞上一封書信:
“陛下,這是賈.賈無忌的遺筆。”
賈無忌現在的身份還是反賊,蕭元常在用詞方麵拿捏了一番,沒有稱其大人。
“賈卿遺筆?”
劉恪卻沒什麽顧忌,直接打開書信。
剛打開看了幾眼,他就忍不住嚎啕大哭起來。
群臣也是受到了感染,紛紛哭著。
賈無忌在書信之中,竟是沒寫什麽東西。
隻是拉家常一樣,寫了寫自己這一生。
尤其是在落第六十年方麵,著重寫了一番,頗有些自嘲的意味。
而末尾,則是懇求劉恪,在瓊州城南門,為其立下一個無名衣冠塚。
若是成事,再寫上姓名,替他平反。
若是不成,隻管將墓砸了。
劉恪小心翼翼將書信收入懷中,以袖袍抹了抹眼淚,道:
“事不宜遲,立即出征平叛。”
“是!”
群臣也在哭聲之中,緩過勁來。
皇帝哭了,他們竟也一時之間控製不了情緒,還真玄乎。
“報!!”
忽然有一傳令兵入殿,差點迎麵衝撞了威武大將軍。
“何事如此驚慌?”
劉恪心情不太好,皺了皺眉。
“陛拜見陛下!”
那傳令兵也跟見了鬼似的,明明在高州統軍的皇帝,怎麽迴到了瓊州?
稍微晃了晃神,而後他才平複心緒,道:
“振浦郡已經平定,徐聞縣乞顏銀瀚見有機可乘,率軍來攻。”
“然後呢?”
劉恪急切問道,群臣也是翹首以盼。
讓他們左右為難的振浦郡,讓皇帝親自去才能平定的振浦郡,竟然已經收複了?
可他們又更擔心起來,那乞顏銀瀚可不是好相與的。
以皇帝之能,收取振浦郡之兵後,能率部抵禦,他們自然不會懷疑。
這隨便竄出來的人,難道也能在危難之中,抵禦乞顏銀瀚嗎?
傳令兵咽了咽口水,言語間,都有些難以置信:
“乞顏銀瀚不敵,陣亡身死,其所部三千兵馬,亦是被屠戮一空。”
嘶.
群臣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乞顏銀瀚所部,其中可有著乞顏部的精銳兵馬啊!
而且未曾敗過,還成功奪取了徐聞縣,在大漢腹地插入了一顆釘子。
算得上士氣高昂。
又是趁著振浦郡大亂一場,剛剛平定的大好時機,率軍來攻。
居然敗了?
還屠戮一空??
“是何人所為?”
劉恪抓著傳令兵的衣甲,這絕對是個不世出的猛男,才能打出來的瘋狂戰績啊!
傳令兵撓了撓腦袋:
“領兵之人名為韓起,其帶著五百鄉勇,平定了振浦郡,而後”
韓起???
群臣麵麵相覷,這人誰啊?
好像不是大漢官吏吧?
還帶著鄉勇?
難道是鄉間百姓,自發組織起來的一支兵馬。
這樣拿來湊數的部曲,還就五百人,不僅能收複振浦郡,還能把乞顏銀瀚及其所部三千人,屠戮一空?
饒是廉漢升這樣的宿將,都感到有些頭皮發麻。
就算是他年輕時,也打不出這樣的戰績。
如今朝中,能夠與其相比的,應該隻有.嶽少謙?
韓起?
劉恪倒是隱隱約約,迴憶起了這個人。
能力確實恐怖,尤其是統率,更是高達108。
就是人已經瘋了,相當可惜。
看現在這個情況,難道是恢複正常了?!
劉恪也是一陣唏噓。
當初他領軍離開時,還聽著韓起在那兒手舞足蹈的喊著“漢軍迴來了”。
也是那一次,讓他看到了天底下的漢人百姓,在東胡人的治下,是一個什麽樣的狀況。
所以,他才會在高州,力排眾議,率兵救援逐溪縣的時候。
說出嶽少謙以及逐溪軍民,都在盼著,想著漢軍什麽時候能抵達。
後來軍中幾乎斷糧,不得不退守康海郡城的時候。
他也說過。
天底下的百姓,都看著呢,都想知道,漢軍到了哪裏,什麽時候能收複失地。
現在漢軍,確實迴來了。
韓起也迴來了。
“唿——”
劉恪長出一口氣。
不管這韓起,是完全恢複正常,還是恢複了幾成,現在瓊州基本都算是定了下來。
也沒有剛才,那麽焦急了。
等著大軍迴師,走徐聞縣迴瓊州就行了,都不用花費一兵一卒,叛軍不戰自降。
劉恪摸了摸懷中的書信。
“隨朕往城南門,走一趟。”
不一會兒,劉恪就已經卸甲換上衣袍,帶領著朝中的文武百官,緩步來到城門口。
城南大門口,有兩座碑。
一座,是劉恪自己的無字空碑,另一座,是銘刻著漢軍將士姓名的英魂碑。
說來,倒也挺巧。
賈無忌就是幾乎在兩座碑立起的同一時間,入了朝。
劉恪甚至還能記得當時,與賈無忌會晤的情景。
他那時候,甚至還有一種,能用則用,不能用則殺之的想法。
誰曾想,這老家夥在職業生涯的最後,竟然選擇了殺身成仁?
“就在朕的空碑邊上,再立一座碑。”
劉恪麵容凝重,目光深邃。
文武百官,也是肅穆地站立,表情凝重。
經過這麽一篩,他們都是朝中最忠誠於漢室的文武了。
這座空碑是為誰而立,不言而喻。
對賈無忌的行為,文武百官,無不是心懷敬意。
就連往日,一直看不太上賈無忌的蕭元常,也是如此。
等著人運送石碑的時間,劉恪又讓蕭元常介紹起幾個新麵孔。
那個一直咳嗽,病怏怏的年輕人,和平平無奇的中年人,應該就是蕭氏挖掘機這次挖到的人才了。
【姓名:樂順(邦士)】
【年齡:30】
【統率:87;武力:90;智略:60;理政:41】
【特性:平平無奇、嚴整、先登、陷陣】
這中年人是個將才,雖然很平平無奇,一路上都不苟顏色,不懂得說笑,好像和同僚都處不好關係。
但還真有點料。
統領大軍可能差了一點,但作為精銳部隊的將領,大有可為。
這種不苟顏色的嚴肅性格,也很適合作為嫡係來發展。
而且難能可貴的是,沒什麽奇奇怪怪的特性。
劉恪又找著病怏怏的小年輕。
【姓名:薛嘉(國士)】
【年齡:24】
【統率:62;武力:27;智略:101;理政:76】
【特性:絕症、天妒、苟活、籌策】
嘶.
劉恪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還好比較收斂,沒有驚動身邊的文武大臣。
武力竟然比魏季舒硬生生高出了1點。
魏季舒啊魏季舒,連個病秧子都打不過。
又是個單項數值破百的,而且年輕,有成長空間。
但這個【絕症】特性,多少有點抽象了。
別人絕活你絕症?
得,能用一年是一年。
不用銘刻碑文,隻是製作石碑,很快石碑便立了起來。
劉恪緩步向前,手指輕輕觸碰著石碑,在上麵輕輕比劃了賈無忌三個字。
仿佛在與賈無忌交流,感受著他曾經的智慧。
隨後,他竟是深深一禮,將酒水灑在了石碑邊緣。
他詐死的時候,就研究過這時候的祭祀流程。
自己死的太逼真,那時候沒用上。
而乞顏思烈又死的太急,也沒用上。
反倒是賈無忌享受到了。
“好多人啊,這場景,老朽可享受不到。”
就在南門遠處的闊野之中,一個農人打扮的老頭兒,探手望向南門前擁擠的人群。
地裏一個刨著土的農人,見此,便道:
“那是朝中文武在祭拜此次戰死的將士們吧?”
“那邊的英魂碑,我也時不時去看上兩眼。”
“拜完之後,走夜路都覺得有人撐腰呢!”
老頭樂嗬嗬的笑著:
“倒是有趣。”
“如果有一日,你的名字,也上了那英魂碑呢?”
農人拍了拍胸脯:
“那有什麽,今日我的名字,上了碑文,明天大漢的疆土,就多寬廣了一寸!”
老頭搖著頭,言辭犀利:
“把你整個人給千刀萬剮淩遲了,肉片兒往國境線上灑,隻怕都撒不滿半寸喲!”
“你這老東西!”
農人哈哈大笑著,老頭的毒舌他是體驗過的,不過雖然嘴巴有點毒,但人還是挺好的。
“賈老頭兒,聽說你是從振浦郡逃來的?”
“振浦郡的世家叛亂,還能和徐聞縣的東胡人唿應,應該很難平定吧?”
“沒什麽難的,那賈無忌手握八千金吾衛,不還是一樣被平了嗎?”
農人連連點頭:
“也是。”
“隻可惜沒看到那奸賊長什麽樣子,不過聽說被淩遲的時候,千刀萬剮一聲也沒吭。”
“還挺硬氣。”
“這有什麽硬氣的,多半是覺得罪大惡極,不敢出聲吧!”
老頭揮了揮手,躬身在土裏刨著地。
同時竟是高唱了起來: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那農人也是跟著應和,一同唱著:
“對頭對頭,這半大老鼠,可莫要咬了老子的莊稼!”
“今年多收成一點,給朝廷的賦稅也多一點!”
“之前皇帝說過什麽來著?什麽樓船巨艦,可都得靠著咱們的稅賦!”
“要是今年也是豐年,再留存一些,等朝廷再打仗,還能多兌點股籌!”
老頭兒還是一鋤頭一鏟子,繼續在地裏唱著: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
雖說這碩鼠,是暗指朝廷中的貪官汙吏,鴨脖青蟲。
但不管是指著什麽,他終究是碩鼠,這也終究是一首,寫照農人斥罵碩鼠的詩歌。
夕陽西下,老頭兒直起身子。
在地裏刨了一天,已是滿身汙泥。
“哎呀,總要有人,沾得滿身汙泥。”
這時候,他才摘下鬥笠,擦了把身上的汗水,腳下的草鞋,相互蹬著,想要將泥給蹭下來。
“淩遲.得多疼啊。”
他撇了撇嘴,這天底下,還能有在淩遲之中,一聲不吭的人?
還被說,真有。
比如說,被他毒成啞巴的高讓。
“攪亂天下,卻看不到天下亂局,豈不是很沒有意思?”
老頭露出了一個陰惻惻的表情,讓人不寒而栗。
正是賈無忌。
區區一計,固然收獲頗多,甚至一箭多雕。
可又怎麽值得,他把命都賠進去?
大牢是我家,在家裏待了那麽久,還能找不到一個替身?
之前被從交州押送到瓊州,已經幾乎失了智的高讓,就挺不錯的。
一樣的精於謀算,一樣的為人陰毒,就是太低端了。
麵貌上有些出入,也沒太大問題。
別說百姓了,就連整個朝中,這位一向運籌帷幄於大牢之中的賈無忌。
也沒多少人認識。
更遑論“賈無忌”被淩遲時,朝中有分量的文武,或有事在身,或於情不忍,根本沒出現在現場。
再說了,押送的時候,就披頭散發衣衫淩亂,又被砸得頭破血流。
頭發血跡凝結在一起,直接遮住了臉,哪還分辨得出來?
皇帝在交州的時候,賈無忌說是在瓊州一手遮了半邊天也不為過,這麽點事兒,輕輕鬆鬆。
“朝堂,確實不是個好地方。”
賈無忌悠悠然一句,扛著鋤頭迴家去。
就這麽一年的朝堂生涯,他就把官員、世家、百姓,全都得罪了。
蕭元常這種人,廉漢升這種直腸子,都能不斷排擠他。
雖說當皇帝的孤臣,倒也能自保。
但皇帝腦袋裏,全是親征。
萬一哪天親征在外,沒來得及保住呢?
賈無忌覺得,急流勇退,才是最好的選擇。
而且他看得很清楚。
以前他不當平民老百姓,是因為戰亂之時,百姓們連性命都得不到保證。
不說吃的,隻要不被變成吃的,那就不錯了。
現在則不同。
以當今皇帝的行事風格來看,百姓指不定,是過的最好的。
而且瓊州作為大漢的大後方,產糧之地,有交州、洛祭島為左右掩護。
又經過一次叛亂,將有心之人篩了個幹淨之後,必然是最為安穩的地方。
還有天氣。
賈無忌這輩子到過許多地方,也不得不稱讚一句,瓊州的氣候確實好。
養人。
要是以後興複漢室還於舊都了,還得去長安當值。
長安有啥好的啊,他又不求大富大貴,對功名利祿也不太上心,還真不如在瓊州寶地,頤養天年。
再說了,身處田埂之間,難道就不能繼續替皇帝出謀劃策嗎?
想著想著,他從懷裏掏出幾封書信,自言自語道:
“那才是老夫費勁心力,留下的東西啊!”
這輩子,他什麽都不需要。
這幾封世家、蕭元常、廉漢升等人,急報送與在交州親征的皇帝後,皇帝的迴信,就是他這輩子覺得最珍貴的東西。
“啊嚏——”
賈無忌忽然打了個大噴嚏,渾身一抖。
“怪了,老夫覺得歸田之後,身子骨越發硬朗了,起碼能再活個百八十年。”
“怎會感染風寒?”
——
“嗚嗚嗚哇——”
卻見得南門碑前,就在劉恪帶著文武,迴朝之時。
廉漢升這個直腸子,抱著賈無忌那無名無姓的空碑,猛地大哭。
賈無忌如此忠心為國,自己竟是一直在誤解他。
不僅在之前就急報上奏陛下,言其心有反意,甚至還在殿中,想要揍人。
廉漢升越想,越是覺得後悔。
他甚至想到了當年的自己。
自己就是因為在朝中孤立無援,飽受世家重臣攻訐,在各種勾心鬥角之下,以至於心灰意冷,而辭官下野。
本想著再度入朝,在昭武一朝時,不會再發生類似的事情。
沒想到還是發生了。
而且這次的惡人,竟還是他自己。
賈無忌到死,也沒能留個清名。
更讓他難過的是,像蕭元常這種年輕的,還有可能看到大漢興複,天下歸一,皇帝替賈無忌平反的那一天。
他這已經七老八十的老頭子,估計是等不到了。
“老將軍不必如此。”
劉恪上前勸了一番,拉扯之間,懷裏賈無忌最後留下的書信,滑落了出來。
他小心翼翼的拾起來,吹了吹上頭的塵土。
忽然發覺不太對勁。
他反複摸了摸紙張的材質。
劉恪直接拿給蕭元常,急切問道:
“蕭卿,你且看看,這是什麽紙,又多用在什麽地方?”
蕭元常愣了愣,作為癡好書法之人,對筆墨紙硯這些東西,自然深有研究。
隻是伸手一摸,便認了出來:
“揚州紙,其質地柔軟,光滑平整,易於書寫,墨跡落於其上,凝而不散。”
“而且因其製作方法特殊,不易褪色變暗,能夠保存長久,往往用作保存書寫作品之中。”
“科舉的試卷,就是采用的揚州紙。”
對頭,科舉!
劉恪像是摸著了什麽東西,眼神一陣清明,心中大喜過望。
賈無忌落第六十年,那這落第六十年裏,他的考卷呢?
考卷之中,有策論!
雖說劉恪覺得,策論之中,並不一定能貼合大漢目前的形勢。
但多少也能看出些端倪,就算行不通,至少也是他對賈無忌的一種悼念。
“走,速速迴宮!”
“替朕將賈無忌曆年參與科舉的考卷,都找出來,送到朕手上!”
劉恪在殿中休息了一陣,薑素樘拖著病體來請安。
見她身子不適,劉恪便也沒有多留,隻是寬慰幾句,又安排太醫,好生照料著。
這小美人,命是真有夠硬的。
不多時,蕭元常親自將賈無忌的曆年考卷,送了過來。
“竟然都能找到,這也挺不可思議的。”
劉恪在考卷中翻閱著,翻著翻著,一怔。
“看年號,應該是大漢剛剛退至瓊州,僅剩下一州之地的時候,所寫的策論。”
“先扼守振浦郡,禦守東胡南軍於瓊州之外。”
“收降南海海賊,充作水師。”
“再以水師奇襲夷州,盡取夷州樓船巨艦。”
“而後攻滅東胡南軍,趁著東胡元氣大傷之際,迅速取交趾。”
“得交趾,則得糧秣,收交趾之兵,再攻高州。”
“這他娘的未卜先知嗎???”
劉恪看完隻覺得離譜。
雖說細節方麵,和他這一年多以來的征戰,大不相同。
但戰略方麵,幾乎沒有太大差別。
如果說,有人把他這一年多幹的事情,寫成了一本,那賈無忌的考卷之上,就寫滿了大綱。
“簡直離譜。”
“就這答卷,換我來,我踏馬也給你判零分啊!”
隻要腦子正常,都想不到的事情。
一州之地,還談什麽收夷州、交州,滅東胡南軍,再取高州?
任誰隻要看了一眼,沒直接給他扔垃圾桶裏,都已經算是有涵養了。
能留到現在,隻怕是誰特意保存,用來充作茶餘飯後的笑談吧?
“攻取高州之後呢?”
“是取荊南還是江東,又或是走交州北上入川蜀?”
劉恪眉頭緊鎖,急切的找著後文。
還真給他找著了。
“修生養息?”
劉恪臉上,逐漸浮現出一種難以掩飾的喜悅驚訝。
緊皺的眉頭鬆開,嘴角微微上揚,就連眼神,都變得明亮而銳利,猶如看到了一個新的世界。
劉恪放鬆了肩膀,挺起了胸膛,忽的站起身來。
他伸出一隻手,手指微微顫動,抬頭凝視遠方。
仿佛賈無忌的虛影,就在眼前,又露出了那個看似人畜無害行將就木的樣子。
然後,劉恪的眼神變得堅定。
“沒想到啊,我都被這一年多以來的連戰連捷,給迷昏了眼。”
“隻想著平定高州之後,下一仗該往哪裏打。”
“卻不想,連番征戰,苦的永遠是百姓。”
“饒是以瓊州的富庶,交州的多年存糧,也經不住連年征戰。”
“靠百姓起家,然後苛待百姓,靠百姓運糧,然後給百姓加賦,靠軍民魚水情,留住民心,然後不斷征兵入伍讓他們送死。”
“這得是什麽批哩批哩行為。”
“修生養息.”
劉恪又在嘴裏,重複了一遍。
他都不打算和群臣多討論,已經確定了下一步的戰略。
搞經濟,搞民生。
有了三州之地,而且東胡八部又在封王之中,開始內亂。
咱就先把基本盤經營起來。
不得不說,賈無忌還真就是在為修生養息,而準備著。
就連這次叛亂也是。
隻剩下了自己人,死忠派之後,各種政策,甚至改革,都方便了許多。
“軍製、官製,都得改一改。”
“還有科舉,作為人才儲備,以及對低中層官員的補充,必不可少。”
“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不改革科舉,好生培養人才,就算真能一路打到長安,也治理不好天下。”
不過這些事情事關重大,該怎麽改,還得參考一下文臣武將們的意見。
劉恪打開了係統麵板。
在此之前,先看看有沒有什麽天命,能夠用得上。
沒有的話,就針對性的抽一波,或者合成一番。
(本章完)
“是!”
何坤和一個臉色蒼白,看著就像是有什麽大病的俊美青年,一同領命。
“南浦郡雖然全境淪陷,但我大漢民心所向,且南浦郡為瓊州腹地,敵軍無以為援。”
“隻需以一將領兵三千,效仿陛下打豪族分田地,以百姓為唿應,足以令沿途郡縣來降。”
“此事非樂將軍莫屬。”
“是!”
一個長相平平無奇,身材也平平無奇,極為不引人矚目的將領,拱手領命。
“置壁港乃瓊州唯一港口。”
“攻取置壁港,便可迎甘將軍以及其所部水師入港。”
“事關重大,唯有廉老將軍可擔此重任。”
“那是自然!”
廉漢升豪氣頓生:“老夫年過七旬”
剛開口,他便是神情一暗,隻是默默點頭,拱手領命。
群臣見此,也是一陣默然,紛紛垂首。
就在不久前,才有一個年過七旬的老頭,被淩遲了。
賈無忌.
哎。
眾人無不是,在心頭歎了一聲。
與以往的排擠、忌憚、頗有微詞不同,現在隻有遺憾與敬重。
他們可沒眼看過於殘忍的淩遲現場。
而且如今仍是亂局,瓊州大半,還被亂軍給占據著,也沒有時間,讓他們去觀摩千刀萬剮。
行刑的,都是下麵的劊子手。
可即便沒有親眼看到,他們也聽說了,當時的慘狀。
甚至都還沒動刑,披頭散發的賈無忌,就已經被群情激憤的百姓們,撿著地上的石頭、碎木。
砸得頭破血流腦袋開花,幾乎認不出來個人樣。
“振浦郡。”
蕭元常的聲音,打破了沉默。
賈無忌的事情,暫且放下,現在更重要的是,如何快速平定瓊州的戰亂。
隻是這個時候,他臉上的表情,有幾分凝固。
手指輕輕巧巧,在虛空中比劃著,好像在寫字。
這是他一貫緩解壓力的辦法。
“振浦郡啊.”
一眾文武紛紛皺起眉頭,眼神中透露出無奈。
振浦郡是瓊州的門戶,北邊就是被乞顏銀瀚所占據的徐聞縣。
不隻是其中世家大族的抵抗力度較強,還能引來乞顏銀瀚所部的兵馬支援。
如果漢軍貿然出擊,陷入腹背受敵的地步,隻怕要損失慘重。
而且現在朝中
著實噶了一大批官員。
哪怕一些沒有參與到叛亂之中的世家重臣,一時半會兒之間,也不能輕易相信。
更別說,讓他們帶兵了。
而且除卻守城的郡兵、縣兵之外,隻有賈無忌轉交給蕭元常的八千金吾衛。
精銳是精銳,但數量少了點。
分給樂順和廉漢升之後,擠也擠不出來多少兵馬。
一時間,群臣感到束手無策。
雖說以智謀見長的魏季舒、薛嘉等人,各自提出了一些建議,但在蕭元常看來,仍有一定的限製和不完善之處。
大殿內彌漫著一種沉默的氛圍,大臣們交換著無奈的眼神,相互對視著。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兵確實是少了。
畢竟世家們也不傻,就是盯準了瓊州空虛的機會。
蕭元常見此,隻得道:
“既然如此,那便暫且將振浦郡擱置,待到廉老將軍與樂將軍,平定了南浦郡與置壁港之後,再做打算。”
廉漢升聽得,心中有些煩悶。
都到了這一步,竟然還是不能一口氣平定瓊州嗎?
雖說賈無忌封王之策,亂了東胡八部,東胡人自顧不暇,難以貿然來攻。
可現在大軍未歸,陛下還在高州。
就算賈無忌突然反水,狠狠陰了一把世家。
世家依然是個不穩定因素。
誰也不知道,那些膽敢造反叛亂的世家,還有沒有什麽後手。
要是當年孝武皇帝之時,所設立的繡衣使,仍能保留到今日就好了。
出使持節,著繡衣,可調兵,甚至誅殺地方官吏。
就是當年孝武皇帝專門為了懲治地方豪強、辦理大案而臨時設置的特使。
要是有繡衣使監察天下,何至於如此被動?
廉漢升越想,越是心裏不暢快:
“在座諸位,就沒有個能快速取下振浦郡的辦法?!”
“凡伐國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勝為上,兵勝為下。”
這句話,賈無忌曾經對宇文讚說過。
“可派一人輕車簡從,持王昭以及其黨羽項上人頭,直往振浦郡,陳明利害以言招降,更勝千軍之力!”
“招降以法令先行,凡參與叛亂者,適時自首,輕恕,如有頑抗者,立斬!”
“盡收振浦郡之兵,方能禦守乞顏銀瀚於瓊州之外。”
“此策可行?”
有點道理啊.
把王昭一幹人等的腦袋,待到振浦郡去,或恐嚇或安撫,告訴叛亂的人,這事兒已經失敗了。
最大程度上,瓦解叛軍的抵抗力。
但必須要一個能言善辯,且素有威望的人。
最適合的,應該是陳伏甲或者傅玄策。
但這倆人都不在朝中。
蕭元常倒是也能湊合湊合,但他要坐鎮瓊州城,無暇分身。
廉漢升不由得追問道:
“何人可擔此重任?”
“朕可以!”
“朕以此策而行,一日平叛亂之人,一日收振浦郡之兵,一日輕取徐聞乞顏銀瀚。”
“有何不可?”
我倒要看看哪個狗東西膽敢口出狂言。
廉漢升迴頭一看,隻見後頭的文武已經紛紛拜下。
再一看,本應該在高州的皇帝,不知道為什麽已經飆車迴到了瓊州城。
那沒事兒了。
三日取三郡,振浦郡一郡之地加上徐聞縣一個縣城,這麽想來,倒是有點退步。
“陛下英明!”
“陛下萬歲!”
群臣一陣唿喝。
威武大將軍蹦躂到了劉恪身邊,劉恪一邊撫著雞頭,一邊在殿中,尋了尋賈無忌的身影。
沒有。
他還是不太相信,這個明哲保身的老頭,會那麽輕易的死了?
皇帝跟瞬移似的迴到瓊州,雖然大軍未歸,但朝臣們有了主心骨,瓊州之亂,已經算不得什麽了。
殿中緊張的氛圍,頓時散去。
而蕭元常見著皇帝好似在尋找著什麽,立馬遞上一封書信:
“陛下,這是賈.賈無忌的遺筆。”
賈無忌現在的身份還是反賊,蕭元常在用詞方麵拿捏了一番,沒有稱其大人。
“賈卿遺筆?”
劉恪卻沒什麽顧忌,直接打開書信。
剛打開看了幾眼,他就忍不住嚎啕大哭起來。
群臣也是受到了感染,紛紛哭著。
賈無忌在書信之中,竟是沒寫什麽東西。
隻是拉家常一樣,寫了寫自己這一生。
尤其是在落第六十年方麵,著重寫了一番,頗有些自嘲的意味。
而末尾,則是懇求劉恪,在瓊州城南門,為其立下一個無名衣冠塚。
若是成事,再寫上姓名,替他平反。
若是不成,隻管將墓砸了。
劉恪小心翼翼將書信收入懷中,以袖袍抹了抹眼淚,道:
“事不宜遲,立即出征平叛。”
“是!”
群臣也在哭聲之中,緩過勁來。
皇帝哭了,他們竟也一時之間控製不了情緒,還真玄乎。
“報!!”
忽然有一傳令兵入殿,差點迎麵衝撞了威武大將軍。
“何事如此驚慌?”
劉恪心情不太好,皺了皺眉。
“陛拜見陛下!”
那傳令兵也跟見了鬼似的,明明在高州統軍的皇帝,怎麽迴到了瓊州?
稍微晃了晃神,而後他才平複心緒,道:
“振浦郡已經平定,徐聞縣乞顏銀瀚見有機可乘,率軍來攻。”
“然後呢?”
劉恪急切問道,群臣也是翹首以盼。
讓他們左右為難的振浦郡,讓皇帝親自去才能平定的振浦郡,竟然已經收複了?
可他們又更擔心起來,那乞顏銀瀚可不是好相與的。
以皇帝之能,收取振浦郡之兵後,能率部抵禦,他們自然不會懷疑。
這隨便竄出來的人,難道也能在危難之中,抵禦乞顏銀瀚嗎?
傳令兵咽了咽口水,言語間,都有些難以置信:
“乞顏銀瀚不敵,陣亡身死,其所部三千兵馬,亦是被屠戮一空。”
嘶.
群臣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乞顏銀瀚所部,其中可有著乞顏部的精銳兵馬啊!
而且未曾敗過,還成功奪取了徐聞縣,在大漢腹地插入了一顆釘子。
算得上士氣高昂。
又是趁著振浦郡大亂一場,剛剛平定的大好時機,率軍來攻。
居然敗了?
還屠戮一空??
“是何人所為?”
劉恪抓著傳令兵的衣甲,這絕對是個不世出的猛男,才能打出來的瘋狂戰績啊!
傳令兵撓了撓腦袋:
“領兵之人名為韓起,其帶著五百鄉勇,平定了振浦郡,而後”
韓起???
群臣麵麵相覷,這人誰啊?
好像不是大漢官吏吧?
還帶著鄉勇?
難道是鄉間百姓,自發組織起來的一支兵馬。
這樣拿來湊數的部曲,還就五百人,不僅能收複振浦郡,還能把乞顏銀瀚及其所部三千人,屠戮一空?
饒是廉漢升這樣的宿將,都感到有些頭皮發麻。
就算是他年輕時,也打不出這樣的戰績。
如今朝中,能夠與其相比的,應該隻有.嶽少謙?
韓起?
劉恪倒是隱隱約約,迴憶起了這個人。
能力確實恐怖,尤其是統率,更是高達108。
就是人已經瘋了,相當可惜。
看現在這個情況,難道是恢複正常了?!
劉恪也是一陣唏噓。
當初他領軍離開時,還聽著韓起在那兒手舞足蹈的喊著“漢軍迴來了”。
也是那一次,讓他看到了天底下的漢人百姓,在東胡人的治下,是一個什麽樣的狀況。
所以,他才會在高州,力排眾議,率兵救援逐溪縣的時候。
說出嶽少謙以及逐溪軍民,都在盼著,想著漢軍什麽時候能抵達。
後來軍中幾乎斷糧,不得不退守康海郡城的時候。
他也說過。
天底下的百姓,都看著呢,都想知道,漢軍到了哪裏,什麽時候能收複失地。
現在漢軍,確實迴來了。
韓起也迴來了。
“唿——”
劉恪長出一口氣。
不管這韓起,是完全恢複正常,還是恢複了幾成,現在瓊州基本都算是定了下來。
也沒有剛才,那麽焦急了。
等著大軍迴師,走徐聞縣迴瓊州就行了,都不用花費一兵一卒,叛軍不戰自降。
劉恪摸了摸懷中的書信。
“隨朕往城南門,走一趟。”
不一會兒,劉恪就已經卸甲換上衣袍,帶領著朝中的文武百官,緩步來到城門口。
城南大門口,有兩座碑。
一座,是劉恪自己的無字空碑,另一座,是銘刻著漢軍將士姓名的英魂碑。
說來,倒也挺巧。
賈無忌就是幾乎在兩座碑立起的同一時間,入了朝。
劉恪甚至還能記得當時,與賈無忌會晤的情景。
他那時候,甚至還有一種,能用則用,不能用則殺之的想法。
誰曾想,這老家夥在職業生涯的最後,竟然選擇了殺身成仁?
“就在朕的空碑邊上,再立一座碑。”
劉恪麵容凝重,目光深邃。
文武百官,也是肅穆地站立,表情凝重。
經過這麽一篩,他們都是朝中最忠誠於漢室的文武了。
這座空碑是為誰而立,不言而喻。
對賈無忌的行為,文武百官,無不是心懷敬意。
就連往日,一直看不太上賈無忌的蕭元常,也是如此。
等著人運送石碑的時間,劉恪又讓蕭元常介紹起幾個新麵孔。
那個一直咳嗽,病怏怏的年輕人,和平平無奇的中年人,應該就是蕭氏挖掘機這次挖到的人才了。
【姓名:樂順(邦士)】
【年齡:30】
【統率:87;武力:90;智略:60;理政:41】
【特性:平平無奇、嚴整、先登、陷陣】
這中年人是個將才,雖然很平平無奇,一路上都不苟顏色,不懂得說笑,好像和同僚都處不好關係。
但還真有點料。
統領大軍可能差了一點,但作為精銳部隊的將領,大有可為。
這種不苟顏色的嚴肅性格,也很適合作為嫡係來發展。
而且難能可貴的是,沒什麽奇奇怪怪的特性。
劉恪又找著病怏怏的小年輕。
【姓名:薛嘉(國士)】
【年齡:24】
【統率:62;武力:27;智略:101;理政:76】
【特性:絕症、天妒、苟活、籌策】
嘶.
劉恪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還好比較收斂,沒有驚動身邊的文武大臣。
武力竟然比魏季舒硬生生高出了1點。
魏季舒啊魏季舒,連個病秧子都打不過。
又是個單項數值破百的,而且年輕,有成長空間。
但這個【絕症】特性,多少有點抽象了。
別人絕活你絕症?
得,能用一年是一年。
不用銘刻碑文,隻是製作石碑,很快石碑便立了起來。
劉恪緩步向前,手指輕輕觸碰著石碑,在上麵輕輕比劃了賈無忌三個字。
仿佛在與賈無忌交流,感受著他曾經的智慧。
隨後,他竟是深深一禮,將酒水灑在了石碑邊緣。
他詐死的時候,就研究過這時候的祭祀流程。
自己死的太逼真,那時候沒用上。
而乞顏思烈又死的太急,也沒用上。
反倒是賈無忌享受到了。
“好多人啊,這場景,老朽可享受不到。”
就在南門遠處的闊野之中,一個農人打扮的老頭兒,探手望向南門前擁擠的人群。
地裏一個刨著土的農人,見此,便道:
“那是朝中文武在祭拜此次戰死的將士們吧?”
“那邊的英魂碑,我也時不時去看上兩眼。”
“拜完之後,走夜路都覺得有人撐腰呢!”
老頭樂嗬嗬的笑著:
“倒是有趣。”
“如果有一日,你的名字,也上了那英魂碑呢?”
農人拍了拍胸脯:
“那有什麽,今日我的名字,上了碑文,明天大漢的疆土,就多寬廣了一寸!”
老頭搖著頭,言辭犀利:
“把你整個人給千刀萬剮淩遲了,肉片兒往國境線上灑,隻怕都撒不滿半寸喲!”
“你這老東西!”
農人哈哈大笑著,老頭的毒舌他是體驗過的,不過雖然嘴巴有點毒,但人還是挺好的。
“賈老頭兒,聽說你是從振浦郡逃來的?”
“振浦郡的世家叛亂,還能和徐聞縣的東胡人唿應,應該很難平定吧?”
“沒什麽難的,那賈無忌手握八千金吾衛,不還是一樣被平了嗎?”
農人連連點頭:
“也是。”
“隻可惜沒看到那奸賊長什麽樣子,不過聽說被淩遲的時候,千刀萬剮一聲也沒吭。”
“還挺硬氣。”
“這有什麽硬氣的,多半是覺得罪大惡極,不敢出聲吧!”
老頭揮了揮手,躬身在土裏刨著地。
同時竟是高唱了起來: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那農人也是跟著應和,一同唱著:
“對頭對頭,這半大老鼠,可莫要咬了老子的莊稼!”
“今年多收成一點,給朝廷的賦稅也多一點!”
“之前皇帝說過什麽來著?什麽樓船巨艦,可都得靠著咱們的稅賦!”
“要是今年也是豐年,再留存一些,等朝廷再打仗,還能多兌點股籌!”
老頭兒還是一鋤頭一鏟子,繼續在地裏唱著: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
雖說這碩鼠,是暗指朝廷中的貪官汙吏,鴨脖青蟲。
但不管是指著什麽,他終究是碩鼠,這也終究是一首,寫照農人斥罵碩鼠的詩歌。
夕陽西下,老頭兒直起身子。
在地裏刨了一天,已是滿身汙泥。
“哎呀,總要有人,沾得滿身汙泥。”
這時候,他才摘下鬥笠,擦了把身上的汗水,腳下的草鞋,相互蹬著,想要將泥給蹭下來。
“淩遲.得多疼啊。”
他撇了撇嘴,這天底下,還能有在淩遲之中,一聲不吭的人?
還被說,真有。
比如說,被他毒成啞巴的高讓。
“攪亂天下,卻看不到天下亂局,豈不是很沒有意思?”
老頭露出了一個陰惻惻的表情,讓人不寒而栗。
正是賈無忌。
區區一計,固然收獲頗多,甚至一箭多雕。
可又怎麽值得,他把命都賠進去?
大牢是我家,在家裏待了那麽久,還能找不到一個替身?
之前被從交州押送到瓊州,已經幾乎失了智的高讓,就挺不錯的。
一樣的精於謀算,一樣的為人陰毒,就是太低端了。
麵貌上有些出入,也沒太大問題。
別說百姓了,就連整個朝中,這位一向運籌帷幄於大牢之中的賈無忌。
也沒多少人認識。
更遑論“賈無忌”被淩遲時,朝中有分量的文武,或有事在身,或於情不忍,根本沒出現在現場。
再說了,押送的時候,就披頭散發衣衫淩亂,又被砸得頭破血流。
頭發血跡凝結在一起,直接遮住了臉,哪還分辨得出來?
皇帝在交州的時候,賈無忌說是在瓊州一手遮了半邊天也不為過,這麽點事兒,輕輕鬆鬆。
“朝堂,確實不是個好地方。”
賈無忌悠悠然一句,扛著鋤頭迴家去。
就這麽一年的朝堂生涯,他就把官員、世家、百姓,全都得罪了。
蕭元常這種人,廉漢升這種直腸子,都能不斷排擠他。
雖說當皇帝的孤臣,倒也能自保。
但皇帝腦袋裏,全是親征。
萬一哪天親征在外,沒來得及保住呢?
賈無忌覺得,急流勇退,才是最好的選擇。
而且他看得很清楚。
以前他不當平民老百姓,是因為戰亂之時,百姓們連性命都得不到保證。
不說吃的,隻要不被變成吃的,那就不錯了。
現在則不同。
以當今皇帝的行事風格來看,百姓指不定,是過的最好的。
而且瓊州作為大漢的大後方,產糧之地,有交州、洛祭島為左右掩護。
又經過一次叛亂,將有心之人篩了個幹淨之後,必然是最為安穩的地方。
還有天氣。
賈無忌這輩子到過許多地方,也不得不稱讚一句,瓊州的氣候確實好。
養人。
要是以後興複漢室還於舊都了,還得去長安當值。
長安有啥好的啊,他又不求大富大貴,對功名利祿也不太上心,還真不如在瓊州寶地,頤養天年。
再說了,身處田埂之間,難道就不能繼續替皇帝出謀劃策嗎?
想著想著,他從懷裏掏出幾封書信,自言自語道:
“那才是老夫費勁心力,留下的東西啊!”
這輩子,他什麽都不需要。
這幾封世家、蕭元常、廉漢升等人,急報送與在交州親征的皇帝後,皇帝的迴信,就是他這輩子覺得最珍貴的東西。
“啊嚏——”
賈無忌忽然打了個大噴嚏,渾身一抖。
“怪了,老夫覺得歸田之後,身子骨越發硬朗了,起碼能再活個百八十年。”
“怎會感染風寒?”
——
“嗚嗚嗚哇——”
卻見得南門碑前,就在劉恪帶著文武,迴朝之時。
廉漢升這個直腸子,抱著賈無忌那無名無姓的空碑,猛地大哭。
賈無忌如此忠心為國,自己竟是一直在誤解他。
不僅在之前就急報上奏陛下,言其心有反意,甚至還在殿中,想要揍人。
廉漢升越想,越是覺得後悔。
他甚至想到了當年的自己。
自己就是因為在朝中孤立無援,飽受世家重臣攻訐,在各種勾心鬥角之下,以至於心灰意冷,而辭官下野。
本想著再度入朝,在昭武一朝時,不會再發生類似的事情。
沒想到還是發生了。
而且這次的惡人,竟還是他自己。
賈無忌到死,也沒能留個清名。
更讓他難過的是,像蕭元常這種年輕的,還有可能看到大漢興複,天下歸一,皇帝替賈無忌平反的那一天。
他這已經七老八十的老頭子,估計是等不到了。
“老將軍不必如此。”
劉恪上前勸了一番,拉扯之間,懷裏賈無忌最後留下的書信,滑落了出來。
他小心翼翼的拾起來,吹了吹上頭的塵土。
忽然發覺不太對勁。
他反複摸了摸紙張的材質。
劉恪直接拿給蕭元常,急切問道:
“蕭卿,你且看看,這是什麽紙,又多用在什麽地方?”
蕭元常愣了愣,作為癡好書法之人,對筆墨紙硯這些東西,自然深有研究。
隻是伸手一摸,便認了出來:
“揚州紙,其質地柔軟,光滑平整,易於書寫,墨跡落於其上,凝而不散。”
“而且因其製作方法特殊,不易褪色變暗,能夠保存長久,往往用作保存書寫作品之中。”
“科舉的試卷,就是采用的揚州紙。”
對頭,科舉!
劉恪像是摸著了什麽東西,眼神一陣清明,心中大喜過望。
賈無忌落第六十年,那這落第六十年裏,他的考卷呢?
考卷之中,有策論!
雖說劉恪覺得,策論之中,並不一定能貼合大漢目前的形勢。
但多少也能看出些端倪,就算行不通,至少也是他對賈無忌的一種悼念。
“走,速速迴宮!”
“替朕將賈無忌曆年參與科舉的考卷,都找出來,送到朕手上!”
劉恪在殿中休息了一陣,薑素樘拖著病體來請安。
見她身子不適,劉恪便也沒有多留,隻是寬慰幾句,又安排太醫,好生照料著。
這小美人,命是真有夠硬的。
不多時,蕭元常親自將賈無忌的曆年考卷,送了過來。
“竟然都能找到,這也挺不可思議的。”
劉恪在考卷中翻閱著,翻著翻著,一怔。
“看年號,應該是大漢剛剛退至瓊州,僅剩下一州之地的時候,所寫的策論。”
“先扼守振浦郡,禦守東胡南軍於瓊州之外。”
“收降南海海賊,充作水師。”
“再以水師奇襲夷州,盡取夷州樓船巨艦。”
“而後攻滅東胡南軍,趁著東胡元氣大傷之際,迅速取交趾。”
“得交趾,則得糧秣,收交趾之兵,再攻高州。”
“這他娘的未卜先知嗎???”
劉恪看完隻覺得離譜。
雖說細節方麵,和他這一年多以來的征戰,大不相同。
但戰略方麵,幾乎沒有太大差別。
如果說,有人把他這一年多幹的事情,寫成了一本,那賈無忌的考卷之上,就寫滿了大綱。
“簡直離譜。”
“就這答卷,換我來,我踏馬也給你判零分啊!”
隻要腦子正常,都想不到的事情。
一州之地,還談什麽收夷州、交州,滅東胡南軍,再取高州?
任誰隻要看了一眼,沒直接給他扔垃圾桶裏,都已經算是有涵養了。
能留到現在,隻怕是誰特意保存,用來充作茶餘飯後的笑談吧?
“攻取高州之後呢?”
“是取荊南還是江東,又或是走交州北上入川蜀?”
劉恪眉頭緊鎖,急切的找著後文。
還真給他找著了。
“修生養息?”
劉恪臉上,逐漸浮現出一種難以掩飾的喜悅驚訝。
緊皺的眉頭鬆開,嘴角微微上揚,就連眼神,都變得明亮而銳利,猶如看到了一個新的世界。
劉恪放鬆了肩膀,挺起了胸膛,忽的站起身來。
他伸出一隻手,手指微微顫動,抬頭凝視遠方。
仿佛賈無忌的虛影,就在眼前,又露出了那個看似人畜無害行將就木的樣子。
然後,劉恪的眼神變得堅定。
“沒想到啊,我都被這一年多以來的連戰連捷,給迷昏了眼。”
“隻想著平定高州之後,下一仗該往哪裏打。”
“卻不想,連番征戰,苦的永遠是百姓。”
“饒是以瓊州的富庶,交州的多年存糧,也經不住連年征戰。”
“靠百姓起家,然後苛待百姓,靠百姓運糧,然後給百姓加賦,靠軍民魚水情,留住民心,然後不斷征兵入伍讓他們送死。”
“這得是什麽批哩批哩行為。”
“修生養息.”
劉恪又在嘴裏,重複了一遍。
他都不打算和群臣多討論,已經確定了下一步的戰略。
搞經濟,搞民生。
有了三州之地,而且東胡八部又在封王之中,開始內亂。
咱就先把基本盤經營起來。
不得不說,賈無忌還真就是在為修生養息,而準備著。
就連這次叛亂也是。
隻剩下了自己人,死忠派之後,各種政策,甚至改革,都方便了許多。
“軍製、官製,都得改一改。”
“還有科舉,作為人才儲備,以及對低中層官員的補充,必不可少。”
“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不改革科舉,好生培養人才,就算真能一路打到長安,也治理不好天下。”
不過這些事情事關重大,該怎麽改,還得參考一下文臣武將們的意見。
劉恪打開了係統麵板。
在此之前,先看看有沒有什麽天命,能夠用得上。
沒有的話,就針對性的抽一波,或者合成一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