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劉雉兒一氣大可汗
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作者:殆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恪自然知道固守,直接拖死大可汗,是最好的辦法。
但過於被動了。
稍有不慎,容易被大可汗打出優勢,然後引來望風而動的其他東胡部族,同時來攻。
而且丟了逐溪縣,就等於南渡江全線失守,東胡可以肆無忌憚的打康海郡。
再說了,他都把話放出來了。
凡我大漢子民,雖遠必救。
必救,那就是沒有任何迴旋餘地。
何況劉恪也不是一時腦熱,把握還是有幾分的。
畢竟傅玄策去了普六茹部這麽久,也該有點動靜了。
——
“普六茹部沒有動靜嗎?”
乞顏思烈陳兵逐溪縣前,已經圍城三月有餘。
圍城目的有三。
其一,吸引漢軍主力來攻,進而吞滅。
其二,為乞顏金瀚、乞顏大顯所部,爭取攻下康海郡城、徐聞縣城的時間。
其三,炫耀武力展示東胡軍威,以警示潛藏在內部的有心人,從而讓內部更為穩定。
當然,如果真能攻破逐溪縣,乞顏思烈也是能接受的。
畢竟逐溪縣一破,南渡江全線失守,東胡人可以肆意南下。
不僅僅是距離最近的普六茹部,其他距離更遠的東胡各部,多半也會率軍來援。
但那城中的嶽少謙確實不凡。
不僅對逐溪縣城池進行了大規模加固,亦對城門格局,進行了調整。
並將內牆內撤了三十步。
這一奇招,致使一些大型攻城器械,也無法直接攻破城池。
攻城最開始的那幾天,他自己親自督戰,不分晝夜地對逐溪縣城發動猛烈攻擊,城牆多處被破壞。
可那嶽少謙依然能帶著守軍苦戰,一邊戰,還一邊修補城牆。
“日頭正烈,不如由末將代為攻城,汗王且先去陰涼地休息些。”
乞顏宗元打馬而來,除了最開始的那幾天,三個月裏,戰事其實算不上有多激烈。
但大可汗無時無刻都在觀察戰局,沒怎麽好好休息。
“哈哈!”
乞顏思烈拔出新馬刀,猛地一揮,一陣風聲。
“是嫌棄本汗老了嗎?!”
“東胡人,是狼的子孫!”
“八九十歲是壯勞力,七十歲才算剛而立,六十歲也就還在搖籃裏,你這種年輕人,不過是爹娘懷裏的嬰兒!”
七十多歲的乞顏思烈,麵有皺紋,但精神矍鑠。
在他眼中,年齡不過是個數字。
乞顏宗元更是拱手感慨。
大可汗雖然年事已高,但心氣和意誌力,卻遠勝於年輕人。
就算手臂不如年輕時那麽強壯,依然充滿力量!
“這一仗,咱們敗不了!”
乞顏思烈神態自信,身姿挺拔。
自三月前,他就已經下令,讓將士們以最快的速度,築建土牆。
南渡江的要道,謝橋兩頭的橋頭堡,一直連接到逐溪縣。
現在,已經徹底完工,形成了對逐溪縣的合圍。
戰略目的也很明顯,對內困死嶽少謙與逐溪縣,對外吃掉來援的漢軍主力。
再輔以兩路隨時可以化虛為實的兵馬,料那劉雉兒再施展如何手段,都無法破局。
“汗王說的是。”
乞顏宗元拱手一拜,仔細想想,確實沒有任何疏漏。
就從收到的情報來看,乞顏金瀚所部,幾乎快要攻下康海郡城。
而漢帝所率的漢軍主力,竟然還在徐聞縣城底下,和乞顏大顯幹耗著。
僅僅一路五萬兵馬,就死死拖住了漢軍。
雖然沒有達成最好的戰略,趁著漢軍來援救徐聞縣的時候,三路兵馬合圍,打出中心開花。
但效果也不差。
起碼能拿下逐溪縣與康海郡城。
有所斬獲,而後東胡剩下七部,也必然會聞風而動。
而打下逐溪後,所有東胡兵馬都能輕鬆渡江,進而全據整個康海郡,然後合力攻往瓊州。
到時候,就算漢軍有水師優勢,也擋不住陸上的頹勢。
“就讓本汗繼續攻城吧!”
“隻怕打完逐溪縣,本汗就沒有繼續親臨戰陣的機會咯!”
乞顏思烈意氣風發,什麽劉雉兒,哪怕去歲威名傳的再猛,也不過是打了幾個小嘍囉罷了。
等到他親征,漢軍雖然多撐了一陣子,可不是依然和二十年前一樣,隻能等著兵敗?!
“報!!”
就在這時,一員哨騎風塵仆仆而來。
乞顏宗元眉頭一挑,揚刀將之攔下:
“何事如此驚慌?!勿要衝撞了汗王!”
“無妨。”
乞顏思烈笑眯眯的,示意乞顏宗元放下刀:
“不過是些情報罷了,他送信來此,有功,算不上衝撞。”
“說吧,是什麽消息?”
乞顏思烈看著哨騎一臉緊張的模樣,心裏有數。
應該不是什麽好消息,可能是乞顏金瀚攻取康海郡受阻,又或是漢軍有了新動作。
“乞顏大顯將軍兵敗.”
哦,敗了啊。
乞顏思烈聽著,心緒沒有任何波動。
縱然是敗仗,他也能接受。
畢竟哪有不敗的戰爭呢?
反正以目前這個局麵來看,就算敗,也不可能敗的太慘。
最多就是乞顏大顯小敗一陣,徐聞縣攻不下來,隻能依托工事和漢軍對峙。
這個結果,他能接受。
甚至乞顏思烈覺得,敗的合情合理,而且有助戰局。
一旦乞顏大顯兵敗,失去進取能力,劉雉兒很可能將漢軍調往康海郡城之下,用來對抗乞顏金瀚。
而乞顏金瀚三兄弟,都是不錯的將領,可沒那麽容易對付。
再配合乞顏大顯,足以完成前後夾擊。
不求覆滅漢軍主力,十萬兵馬分兩路前後而攻,起碼能讓漢軍進退不得,甚至斷絕糧秣。
哨騎嘴裏又吐出兩個字。
“身死。”
乞顏思烈愣了愣。
不是兵敗,是兵敗身死啊?
斬將無數,北地百姓聞名止啼的乞顏大顯,怎麽就死了呢?
那哨騎不敢再有任何停頓,趕忙繼續道:
“漢軍北上,乞顏金瀚將軍派乞顏銅瀚將軍,率軍阻攔。”
“僅一日時間,乞顏銅瀚將軍所部崩潰,其人亦是兵敗身死。”
一旁的乞顏宗元一時愣神。
漢軍登陸高州後,兩個多月都沒有動作,未曾想一動,便是雷霆之勢,先破一路兵馬,再解一路圍城。
連斬兩員大將。
不過乞顏宗元沒有考慮此時的戰事,而是關切的看向乞顏思烈。
汗王可不要因此出了什麽事,才好啊!
聽到連續兵敗,大將陣亡的消息後,乞顏思烈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眉頭深鎖。
目中透著憤怒,但依然堅毅。
同時緊握馬刀刀柄,仿佛還想親自上陣,挽迴局勢。
噗——
突然,他喉間一陣痙攣,蹙起的眉頭,幾乎要貫穿整個額頭。
最終忍不住,憤而吐出一口淤血。
他的身軀也隨之搖晃。
“汗王!”
“汗、汗王!!”
周遭眾將立時一陣緊張,紛紛上前。
這乞顏大顯、乞顏銅瀚,打的是個什麽東西?!
一個不世出的猛將,帶著五萬兵馬愣是被打的兵敗身死。
一個得大可汗親傳的八門金鎖陣,甚至都沒撐過一天的時間,也是兵敗身死。
也難怪大可汗如此,換了誰都無法避免,沒病死老死,也要給這群人氣死了啊!
“無礙,無礙!”
乞顏思烈一手捂住胸口,壓抑住自己的情緒,連道兩聲。
這種時候,他自己更要撐住。
隻是還是無法掩住內心。
又嘔了兩口血,死死握住刀柄,感受著那一絲冷意,才算好上了一些。
乞顏思烈緊緊閉上雙目,靜靜地站在那裏,而後緩聲道:
“戰事不算太糟糕。”
“戰爭這個東西,就是這麽殘忍,沒人知道捷報和敗亡,哪一個會先來。”
而後他睜開眼,直視哨騎:
“以乞顏金瀚之能,必然不會坐以待斃。”
那哨騎被乞顏思烈瞪得有些心悸,這才忙不迭道:
“乞顏金瀚將軍派乞顏銀瀚將軍趁機南下,詐取了徐聞縣城。”
“不錯。”
乞顏思烈臉上多了幾分紅潤,周遭眾將也鬆了口氣。
五六萬兵馬,加上兩員大將,換取了一個戰略要地徐聞縣,這麽看,也不是慘敗。
畢竟以東胡的國力,隻要能攻城略地,死點人罷了,還真算不了什麽。
“乞顏買將軍已經收攏約莫兩萬潰軍,就在十裏之外,正要與汗王匯合。”
“好。”
乞顏思烈輕輕點頭。
看來漢軍勝的是快,但終究兵馬還是少了,顧不上潰軍。
乞顏思烈想了想,分析道:
“若是徐聞縣為我軍占有,漢軍失去了與瓊州的聯係,多半隻能走山路、水路運糧。”
“而康海郡城這個屯糧重地,更不容有失。”
“如此,多半會選擇在康海郡城固守。”
眾將一致點頭,大可汗都吐血了,身體狀況並沒有看上去那麽好,拖延時間,對漢軍更有利,那劉雉兒很可能會選擇固守。
乞顏宗元靈機一動,道:
“汗王是否要派人去普六茹部一行?”
“正是。”
乞顏思烈點著那員哨騎,下令道:
“你去普六茹部走一趟,強令他們發兵,就說逐溪縣已經攻下了。”
眾將登時一愣。
確實,如果逐溪縣攻下了,南渡江徹底歸為東胡人所有,其他部族,可能還能因距離問題,推脫一二,或是晚些發兵。
但距離高州最近的普六茹部,沒有任何拒絕大可汗命令的理由。
要知道大漢是在和整個東胡為敵,而不是隻與大可汗,與乞顏部為敵。
而普六茹部發兵後,其他部族,也沒理由拒絕,隻能陸續發兵。
到時候麵對整個東胡八部,哪怕一部隻有一兩萬人攻來,漢軍也根本打不過。
那劉雉兒若是固守康海郡城,縱然東胡這邊攻城攻不下,大可直接圍城,然後奪取康海郡之中各個縣城。
最後借著徐聞縣這個門戶,進入空虛的瓊州。
可普六茹部發兵的前提,是建立在逐溪縣告破的情況下。
他們還在攻城呢,怎麽就突然攻下了呢?
“乞顏宗元,你代本汗指揮將士們,強攻逐溪縣城。”
“不及損失,三日之內,必要城破人亡!”
乞顏思烈悍然下令,他倒不是個死撐的人,都吐了幾口血了,怎麽都得緩一緩。
反正乞顏宗元能力很強,再加上不計代價的強攻,遲早能攻破逐溪縣城。
“是!”
乞顏宗元領命,其他眾將也齊齊稱是。
小小的縣城罷了。
之前是為了圍困,且吸引、牽製漢軍主力,才沒有動真格的。
現在傾力而為,他嶽少謙憑什麽能守住?!
東胡人向來是不在乎傷亡的,尤其是軍中的那些漢人士卒。
要漢人士卒為了東胡的榮耀捐軀,可是他們的榮耀啊!
“雉隼試翼,風塵翕張啊.”
乞顏思烈小小感歎了一句,他又想起了乞顏構。
哎。
不得不說,這劉雉兒已經做到了極限。
“先登城者,升鎮撫,賞十人、馬五匹,後退者,死!”
很快東胡將士就豎起了雲梯。
這時候的雲梯主梯,分為兩段,並采用了折疊式結構,中間以轉軸連接。
不過兩月前就被嶽少謙破解過,以矢石猛攻,還沒接近城牆時,就死傷了不少人。
這次東胡人加以生牛皮,加固底座,士卒們在棚內推車接近敵城牆時,可有效地抵禦敵矢石的傷害。
一員東胡勇士,手中揮動著長刀,砍翻一名漢軍。
成群的士卒,都乘著雲梯登城。
除了更穩定堅固的雲梯外,城牆還架設了上百架竹梯。
一個竹梯,也能承載著三四個人。
雖說不太穩定,看著隨時都有可能斷開。
但東胡人都不計損失了,還管這個?
城頭上,一個少年郎持兵戈而立,身邊都是漢軍將士。
三個多月的守城戰,兵刃甲胄早就沒了耐久,也沒空自己修造,因而他們的器械、甲仗,都是從東胡人手裏繳獲的。
少年郎望了眼城頭。
城頭下邊,還有許多的東胡士卒,在等著登城。
有舉著大盾的將士,讓箭矢、落石都不太好發揮。
此時從上邊看上去,隻能見著密密麻麻的東胡士卒,讓人頭皮發麻。
不過再頭皮發麻,也得打。
少年郎與將士們,一同推下滾石,胡亂砸向攀登著的東胡士卒。
頓時,城下一片叫喊,死命舉起盾牌。
隻聽梆梆幾聲悶響,蒙著牛皮的大盾,裂開了幾道口子。
但終歸還是擋住了第一波滾石。
“誰能擋我!!”
一員東胡勇士悍然跳上城頭,口中啊啊大喊,手中馬刀揮舞的虎虎生風,一時間難以抵擋。
少年郎也忍不住退了一步。
幾個持兵戈的漢軍士卒,沒有絲毫猶豫,堵了上去。
一時間,金鐵交加,斷指和鮮血飛出。
又有幾個東胡勇士登上城頭,周圍全是喊殺聲與慘叫聲。
少年郎悍勇殺了上去,但被一箭流矢射中,左臂上一股刺痛的感覺。
他趕忙猛力扯出箭矢,箭矢帶著鮮血,扯著創口一陣劇痛。
少年郎呲牙咧嘴的吼了一聲,心中一股怒火升騰起來。
他用完好的右臂執刀,殺向城頭上的東胡士卒,試圖發泄一番。
城頭上的東胡士卒,大多是憑著勇力登城,沒什麽組織。
而嶽少謙此時正親臨城頭,調度著兵馬。
因而漢軍的一舉一動,有模有樣,縱然東胡人悍勇,一時間也占不到什麽便宜。
而且漢軍居高臨下,推至城牆下的滾石,伏射而出的箭矢,都對城牆下的東胡士卒,造成了大量殺傷。
雙方戰了一會兒。
城頭滾石、箭矢的密集程度,減弱了不少。
畢竟嶽少謙隻帶了八千人馳援逐溪縣,算上逐溪縣原本的守軍,也就萬餘人。
哪怕就地征兵,受城中糧秣限製,手中兵馬也不會太多。
因而守軍沒能更替,體力極大損耗,無法一直保持著高強度射箭、投石。
好在第一波也殺傷了不少。
此時縱然力度弱上一些,也不至於讓東胡人,能順利登城。
少年郎也是慶幸如此,戰到這時候,他已經感覺不到左臂的疼痛了。
配合著幾名將士,他將一個東胡人,給硬生生從城頭上推了下去。
那跌落城下的東胡士卒,無人理會,被人踩來踩去。
少年郎見此,心中有些激動。
這應該能算作他軍功吧!
漢軍縱然人少,但守城總歸占據著優勢。
尤其是守城最能發揮將領的能力,嶽少謙調度有致,幾乎將漢軍將士們的戰鬥力,發揮到了極限。
反觀東胡人,隻是強行攻城,一直都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麵。
所有參加進攻的東胡將士,幾乎都是高度緊張,極度疲憊。
哪怕還未登城,也必須得精神緊繃。
少年郎見著己方好像占據些優勢,雖然體能越來越不支,但手中長刀,揮舞的卻是越來越起勁。
也許東胡人很快就崩潰了!
就像之前一樣,隻能鳴金收兵!
這樣,逐溪縣就又多守了一日!
少年郎又望了眼。
確實如此,那上百架脆弱不堪的竹梯,已經沒多少人在攀爬。
少有見著三五個東胡士卒,還都是精疲力竭,連盾牌都舉不動了,好像下一步就要一腳踩空,自己栽落地上似的。
忽然,少年郎又見著一員東胡勇士,竟是將爬在身前,幾個精疲力盡的東胡士卒,給一刀砍了。
自己三兩步登上城頭,手中馬刀如風,唰唰砍倒一員漢軍士卒。
“好強.”
少年郎見此,不敢有所怠慢,繼續與將士們殺去。
見有如此悍勇之士,竟有幾個新募的士卒,心生怯意,想要退走。
嶽少謙也不攔,更未派人堵截退路,而是直挺挺的立在原地,嘶聲吼道:
“本將不會離開城頭,伱們都迴來決戰!”
如此,還真就沒人退走了。
那東胡勇士,此時也被嶽少謙調度弓箭手集火,十多支箭矢破空而來,有兩三支箭,正中其麵門。
哪怕如此悍勇,也不過是他腦袋一仰,身子一倒,一個閃現來到了城牆下頭。
最開始的幾波箭雨,消耗了不少體力,城中的箭矢儲備,也不多了。
但集火殺這種精銳士卒,還是沒問題的。
而且箭矢不足,落石倒是還不怎麽缺。
內城都是些百姓,在運送石塊。
還有一些青壯,抬著割製的石塊,一看就知道是城中大戶人家的台階石。
“殺!”
少年郎見此,精神一震,不由得大喊道。
諸多漢軍將士,也覺得是個好機會,往前近了一步。
登時,城牆上便是無數聲慘叫,好些個東胡將士都無奈陣亡。
“推下竹梯!”
少年郎見機,趕忙趁著城頭上沒那麽多東胡士卒的機會,與將士們合力推翻一架竹梯。
雲梯太重,一兩個人很難做什麽,推翻竹梯還是沒問題的。
竹梯少了,隻憑著雲梯,東胡士卒很難大規模登上城頭。
自然也無法盡快形成突破。
哪怕漢軍數量不多,東胡人也無法占據城牆,更別說占據門樓了。
一架、兩架的竹梯被推翻。
城頭上立時歡唿四起。
嶽少謙更是勒令擂鼓,漢軍將士們士氣高漲,齊聲助威。
不過依然有東胡士卒,順著雲梯而上。
少年郎見此,四下尋著了一根長矛。
長矛比之長刀,更好使一些,一旦刺到要害,即便當時不至於身亡,也很有可能造成重傷。
少年郎並不到前排,但拿著長柄矛,倒也不用靠的太前。
此時一名東胡勇士,拿著盾牌,登上城頭。
他沒有急著拿出兵刃搏殺,而是依然舉盾,仗著且步伐靈活,不停的躲避、格擋。
打的很是耐心,隻求拖延住城頭上的漢軍。
從而讓身後更多的將士,也能夠順利登上城頭。
他舉盾格開一式劈砍,輕鬆之至。
眼見著又要有東胡士卒登上城頭,忽的一個漢軍士卒,棄了兵刃,猛地往盾牌上一撞。
盡管那漢軍士卒穩不住身子,栽落城下,可那東胡勇士也沒好到那裏去。
人力猛撞之下,被撞得一個趔趄。
少年郎見此,猛然戳出長矛。
而事發突然,那東胡勇士完全來不及舉盾,這一矛直接刺入其腹部。
東胡勇士連連慘叫著,弓著身子,往後退去。
前排一個漢軍士卒,也是見機抽刀便砍,刀鋒落在其麵頰上,當場變出一個伏地魔,鮮血噴湧而出。
後麵的東胡士卒,此時也登上城頭。
但是毫無用處。
前排的漢軍士卒擠在一起,長刀亂砍,後麵持矛的少年郎與一應將士,也是用著長矛捅著。
登上城頭的東胡士卒,在漢軍的通力合作之下,變成了城牆下堆疊的屍體。
下麵的東胡士卒,都不由得有些心怯。
來幾個,死幾個。
城頭上頓時鼓聲如雷,助威聲驚天動地。
“胡狗不過如此!”
少年郎滿臉的血汙,眾將士齊齊發威,城頭上已經沒剩幾個東胡人。
可他猛然瞥見,一個躺倒在地上的漢軍士卒。
看麵容應當比自己大了不少。
但被一個登上城頭的東胡勇士砍中,腹部血流不止,身體不斷地扭動著。
整個人唿吸急促高頻,嘴唇翕動著,努力想說些什麽,卻隻有荷荷聲,正在瞪大的雙眼,逐漸失去焦距。
將士們都盯著雲梯,盯著殺上城頭上的東胡士卒,無人在意這些。
少年郎心中不忍,手中長矛一刺,給了友軍一個痛快。
東胡人死傷不少,漢軍也並非沒有傷亡。
但隨著天色漸晚,今日的逐溪縣,終歸算是守住了。
東胡軍中,也響起了鑼鼓聲。
“我軍勝了!!”
少年激動的揚起長矛,胸膛猛烈地起伏著。
他的身上滿是血汙,左臂的傷口好像惡化流膿。
但這些已經無法阻擋他內心的喜悅。
他情不自禁的微閉雙目,迴想起大戰時的慘烈場景,心有餘悸的同時,盤算起殺了幾個胡狗,賺了多少軍功。
噗——
還不待他睜眼,整個人就倒了下去。
與其同時,城頭上也有數名漢軍士卒如此。
東胡人雖是退了,但臨退走前,還射了一波箭雨。
“收兵。”
嶽少謙也鳴金收兵,開始統計戰損,救治傷員。
輕傷不下城牆。
城頭上的漢軍將士,無不是透著一股子肅殺之氣。
但在這股肅殺中,嶽少謙還是能感覺到,士氣有些低落。
三個月苦守,雖然守住了,但已經接近斷糧。
而且看不到半個援軍。
東胡人還直接築了土牆,想要困死他們。
領軍的更是南征北戰,打的大漢節節敗退的東胡大可汗。
嶽少謙在城頭上,躊躇兩步。
忽而看向將士們,開口道:
“天下紛擾,大漢危在旦夕。”
“但別忘了,如今聖天子臨朝,漢家兒郎總是不吝於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
“功名利祿,山河家園,將有待於你們的浴血奮戰。”
“有人聲稱,東胡人勇武且悍不畏死,漢人顯得庸弱溫順,無法硬戰。”
“可是在這中原大地上,你們的祖先曾征戰沙場,北逐胡虜!”
“庸弱溫順,無法硬戰,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
“在這中原大地上,漢人絕不會輸給蠻夷!”
嶽少謙並不很擅長忽悠人,相比劉恪的話術,差了不少。
但下麵沒有人反駁他。
嶽少謙那不容置疑的語氣,就足夠讓他們熱血沸騰的相信,漢軍不會輸給東胡人。
“今日死傷了不少弟兄,要繼續招募些青壯。”
“但本將可以保證,很快你們就不用繼續熟悉這些新麵孔。”
“陛下不日就會率軍來援。”
嶽少謙說完,將士們的低落心情,已是一掃而空。
在守城之戰中,嶽少謙已經建立了足夠的威望。
以誠待人,對於戰事如何,沒有任何隱瞞。
而且臨敵應變,出奇無窮。
統軍更是號令嚴明,賞罰有信,與士兵共度甘苦寒暑。
尤其是這個賞罰有信,簡直了。
當初嶽少謙率兵趁機攻取康海郡,算得上大功一件。
皇帝就大有賞賜。
對嶽少謙這個主將,更是沒少賜東西。
但嶽少謙盡數分與了將士們。
也正因此,這些將士們,才會在這種困境之中,和嶽少謙一同守城,而沒有一個退走。
所以,所有人都對嶽少謙的話,深信不疑。
很快,援軍就來了。
嶽少謙昂首看著所有將士們:
“各位都經曆了守城之戰,當知東胡人兇惡,數量成千上萬。”
“你們若想在戰場上活命,便得嚴加訓練。”
嶽少謙當即下令,讓手下各個軍官,按照各自習慣的方式,訓練士卒。
副將馬括不解,問道:
“將軍為何如此?此舉不是讓他們各自為戰?”
嶽少謙道:“現在與胡虜戰,經常要變陣,幾步之間就有變化。”
“臨機反應,在於瞬息之間,不能總詢問大將,戰場上是來不及的。”
“故我讓士卒認識上級將領的意圖,使用起來,便能如臂使指,若能達到這種程度,各自為戰,自然無妨。”
“這樣嗎”
馬括似懂非懂,忽而問道:
“可將軍為何早前不這麽做。”
嶽少謙眨了眨眼,方方正正的臉上,難得咧出了笑容:
“早前隻是守城,哪有變陣的空間?”
“那現在”
馬括一怔:“陛下的援軍,真的要來了?”
他隻道之前是嶽少謙為了鼓舞士氣,而詐稱援軍要來。
畢竟完全看不到援軍的眉目。
而且逐溪縣被土牆堵死,根本連外界的情報,都收不到。
嶽少謙擺了擺手,沒有和馬括在援軍的事上,多做糾結,轉而道:
“與本將到縣中看一看。”
“是。”
馬括拱手。
守城是必要的,巡城也是必要的。
畢竟要穩定民心,防止被有心人從內部攻破。
逐溪縣城裏挺冷清。
自戰事開始,街上就沒什麽人,城中百業蕭條。
估摸著最紅火的生意,應該是棺材鋪。
偶有三五行人,也大多神情落寞。
但當他們看到身著甲胄,身材不算高大的嶽少謙時,卻紛紛宛如吃了定心丸一樣,心神大定。
甚至紛紛露出笑臉,躬身問好。
嶽少謙一一點頭迴禮,方臉都快笑成了圓臉。
一路來到縣衙。
馬括提議道:
“將軍要招募新丁,不如就讓末將代勞。”
嶽少謙點頭道:
“嗯,本將帶你來,就是讓你做這件事。”
“是。”
嶽少謙再道:
“招募之後,你順便練練兵,休息幾日,緩上一緩。”
“城頭上”
馬括欲言又止,他自覺得有幾分能力,在城頭上調度將士,更能發揮作用。
反正練兵練幾日時間,也練不出個所以然來。
嶽少謙搖頭道:
“我知道你的性子,要不是東胡人築了土牆,你現在隻怕已經當了逃兵。”
馬括漲紅了臉,還想為自己爭辯一二:
“末將.”
“無妨。”
嶽少謙還是板著臉搖頭道:
“你有心,但沒逃,就算不得逃兵。”
“練練兵,休息幾日也好,調整好心態,才好再來助我。”
“末將.”
嶽少謙又打斷了馬括:
“軍事緊急,我這就要迴城頭上,你要有什麽想說的,就趕快說。”
“末將.”
馬括吸了吸鼻子:
“我絕後了。”
馬括眼圈通紅,雙手緊緊握著,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著。
他臉上的表情難以言喻,嘴唇不住地顫動著,似乎想要再說些什麽,但喉嚨裏,隻剩下斷斷續續的抽泣聲。
他的兒子在今日的守城戰之中,頗為活躍。
殺了幾個東胡人,還推到了幾架竹梯。
隻是最後慶賀時,被東胡人的箭雨射殺了。
馬括真的很難過。
不僅是喪子之痛,他兄長馬成岩在康海郡城苦守,隻怕情況也不好。
說不定不隻是他,就連馬家,都得絕後。
嶽少謙看著馬括,而後在其背上撫了撫:
“練練兵,休息幾日,再來助我。”
嶽少謙不聲不響的離開了,馬括在縣衙中痛哭幾陣後,便開始征募新兵。
次日。
戰事再起。
“先登城者,升鎮撫,賞十人、馬五匹,後退者,死!”
乞顏宗元再度下令攻城。
他也不玩什麽花活兒,大可汗都下令了不計傷亡,那他就索性用最笨的辦法,用人命堆出勝利。
反正城中漢軍就一萬人上下。
他們有十萬人,夜裏還匯合了乞顏買的兩萬人。
十二萬人打一萬人駐守的城池,再不計傷亡,怎麽也都得給他攻破了。
而且辦法越笨,越不會出意外。
那嶽少謙的統兵機變之能,著實讓東胡將領們忌憚。
一通混戰,城頭上傷亡慘重。
乞顏宗元見此,派人喊話:
“嶽少謙速速來降,本將可保得城中百姓安然無恙,你與麾下將士,定然得汗王重用!”
這話說的也是實話。
如果嶽少謙降了,乞顏思烈是敢用的。
畢竟放著人才不用,就太浪費了。
反正嶽少謙降了,等於逐溪縣告破,然後東胡八部齊出,大漢就滅了。
那嶽少謙總不能還給亡了的國家效力吧?
至於嶽少謙不降,也無所謂。
多少能打擊士氣,你嶽少謙不降,手底下的將士,麵對必敗的仗,總有想要投降的。
城頭上的嶽少謙,方方正正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隻是往將士中問了一句:
“胡狗要咱們投降。”
城頭上的漢軍將士,紛紛對視一眼,極有默契的笑了笑:
“誓死不休!”
主將的性格,是能影響到將士的。
更何況,是嶽少謙這種與將士們同甘共苦的名將。
其實皇帝三個月都沒能引軍來援,確實讓不少將士心有怨言。
但他們還有嶽少謙。
不為了大漢,也得為了將軍啊!
有點擁兵自重的嫌疑,說不準會引來君主忌憚,要是換成乞顏構,指不定還得在征戰途中,被拉迴去砍了。
“這就沒辦法了!”
“國家養士千百年,仗義死節,正在今日!”
嶽少謙調動將士,繼續有條不紊的守著城。
乞顏宗元見今日也無法攻下逐溪縣,隻得鳴金收兵。
不過想來也快了。
連日猛攻,至多再三五天,就能破城。
嶽少謙見東胡人收兵,心中卻沒有輕鬆多少。
而是看著望著南方的地平線,不知在想什麽。
他不知道高州此時的情況,但東胡人對逐溪縣,現在顯然是勢在必得。
東胡人如此不計損失的攻城,他更不知道還要守多久,還能守多久。
城頭上的將士,大多也是如此。
昨天的深信不疑,在猛攻與勸降下,終究還是動搖了。
將士們站在城頭,個個麵容陰沉,神情疲憊。
這座城牆,仿佛就是他們的命運之所。
即便不投降,他們也明白,在東胡人如此猛烈的攻勢下,守住逐溪縣城,已經沒有任何可能。
他們會咬著牙,堅持到死亡的那一刻。
但是,他們也知道這樣的堅持,隻是徒勞無功。
沒有援軍的支持,他們再縱身勇猛,也無法抵禦東胡人的進攻。
將士們怔怔地望著城牆下密集的敵軍,又望著空空如也的遠處。
夕陽西下的時候,景色十分淒慘。
半個太陽不再亮麗,隻剩下殘留的餘暉,透出淡淡的橙赤之色。
日光柔和而黯淡,不再那麽耀眼和溫暖,就像是這滿目瘡痍逐溪縣城一般,蒼涼而孤獨。
天空中,也彌漫著一片灰霾,讓人覺得壓抑蕭瑟。
似乎不再有什麽陽光,可以照耀大地,隻有草木的枯黃和沙土的幹裂。
城頭上的漢軍將士,也顯得愈發失落。
早前東胡攻勢沒這麽激烈的時候,還不怎麽覺得。
現在卻愈發難耐。
就像夕陽最後一縷餘輝消失時,霎那間的那種空虛感。
忽的。
嘎嘎嘎——
天空中掠過一群大雁。
遠處的坡地上出現一騎。
夕陽西下中,跨過青山的盡頭。
一麵旗幟遊刃而至,那愁雲慘淡之中,隆隆升起。
那旗幟被哨騎猛力晃動著。
城頭上的漢軍將士們,看見這麵旗幟,紛紛站起來,下意識朝著方向聚攏。
因為旗幟上的字眼,很是明顯。
漢。
火紅的旗幟。
炎漢!
那哨騎一邊猛力晃動漢旗,一邊大聲唿喊著:
“天子有令,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凡我大漢子民,雖遠必救!”
距離太遠了。
能看見旗幟上的“漢”字,都已經是視力好。
再想聽到聲音,有點難。
不過隻是看見旗幟,就已經足夠了。
城頭上已是一片歡唿聲。
看見援軍的將士們,動作異常瘋狂,高聲喧鬧。
一些人更是顫抖著,嘴唇還在咕咕發抖,仿佛著迷般,欣喜萬分。
耳邊的鼓噪聲越來越密,仿佛三個月來的苦守頹喪之氣,在一刹那間,傾瀉一空。
時間空間仿佛已經被凍結,眼前唯一能見到的,隻有那麵大漢旗幟。
城頭上的嶽少謙也是猛然精神一震。
他做了一個無論是東胡大軍,還是漢軍,都想不到的命令。
“傳本將軍令,出城殺敵!”
“犯我大漢者,世世誅之!”
(本章完)
但過於被動了。
稍有不慎,容易被大可汗打出優勢,然後引來望風而動的其他東胡部族,同時來攻。
而且丟了逐溪縣,就等於南渡江全線失守,東胡可以肆無忌憚的打康海郡。
再說了,他都把話放出來了。
凡我大漢子民,雖遠必救。
必救,那就是沒有任何迴旋餘地。
何況劉恪也不是一時腦熱,把握還是有幾分的。
畢竟傅玄策去了普六茹部這麽久,也該有點動靜了。
——
“普六茹部沒有動靜嗎?”
乞顏思烈陳兵逐溪縣前,已經圍城三月有餘。
圍城目的有三。
其一,吸引漢軍主力來攻,進而吞滅。
其二,為乞顏金瀚、乞顏大顯所部,爭取攻下康海郡城、徐聞縣城的時間。
其三,炫耀武力展示東胡軍威,以警示潛藏在內部的有心人,從而讓內部更為穩定。
當然,如果真能攻破逐溪縣,乞顏思烈也是能接受的。
畢竟逐溪縣一破,南渡江全線失守,東胡人可以肆意南下。
不僅僅是距離最近的普六茹部,其他距離更遠的東胡各部,多半也會率軍來援。
但那城中的嶽少謙確實不凡。
不僅對逐溪縣城池進行了大規模加固,亦對城門格局,進行了調整。
並將內牆內撤了三十步。
這一奇招,致使一些大型攻城器械,也無法直接攻破城池。
攻城最開始的那幾天,他自己親自督戰,不分晝夜地對逐溪縣城發動猛烈攻擊,城牆多處被破壞。
可那嶽少謙依然能帶著守軍苦戰,一邊戰,還一邊修補城牆。
“日頭正烈,不如由末將代為攻城,汗王且先去陰涼地休息些。”
乞顏宗元打馬而來,除了最開始的那幾天,三個月裏,戰事其實算不上有多激烈。
但大可汗無時無刻都在觀察戰局,沒怎麽好好休息。
“哈哈!”
乞顏思烈拔出新馬刀,猛地一揮,一陣風聲。
“是嫌棄本汗老了嗎?!”
“東胡人,是狼的子孫!”
“八九十歲是壯勞力,七十歲才算剛而立,六十歲也就還在搖籃裏,你這種年輕人,不過是爹娘懷裏的嬰兒!”
七十多歲的乞顏思烈,麵有皺紋,但精神矍鑠。
在他眼中,年齡不過是個數字。
乞顏宗元更是拱手感慨。
大可汗雖然年事已高,但心氣和意誌力,卻遠勝於年輕人。
就算手臂不如年輕時那麽強壯,依然充滿力量!
“這一仗,咱們敗不了!”
乞顏思烈神態自信,身姿挺拔。
自三月前,他就已經下令,讓將士們以最快的速度,築建土牆。
南渡江的要道,謝橋兩頭的橋頭堡,一直連接到逐溪縣。
現在,已經徹底完工,形成了對逐溪縣的合圍。
戰略目的也很明顯,對內困死嶽少謙與逐溪縣,對外吃掉來援的漢軍主力。
再輔以兩路隨時可以化虛為實的兵馬,料那劉雉兒再施展如何手段,都無法破局。
“汗王說的是。”
乞顏宗元拱手一拜,仔細想想,確實沒有任何疏漏。
就從收到的情報來看,乞顏金瀚所部,幾乎快要攻下康海郡城。
而漢帝所率的漢軍主力,竟然還在徐聞縣城底下,和乞顏大顯幹耗著。
僅僅一路五萬兵馬,就死死拖住了漢軍。
雖然沒有達成最好的戰略,趁著漢軍來援救徐聞縣的時候,三路兵馬合圍,打出中心開花。
但效果也不差。
起碼能拿下逐溪縣與康海郡城。
有所斬獲,而後東胡剩下七部,也必然會聞風而動。
而打下逐溪後,所有東胡兵馬都能輕鬆渡江,進而全據整個康海郡,然後合力攻往瓊州。
到時候,就算漢軍有水師優勢,也擋不住陸上的頹勢。
“就讓本汗繼續攻城吧!”
“隻怕打完逐溪縣,本汗就沒有繼續親臨戰陣的機會咯!”
乞顏思烈意氣風發,什麽劉雉兒,哪怕去歲威名傳的再猛,也不過是打了幾個小嘍囉罷了。
等到他親征,漢軍雖然多撐了一陣子,可不是依然和二十年前一樣,隻能等著兵敗?!
“報!!”
就在這時,一員哨騎風塵仆仆而來。
乞顏宗元眉頭一挑,揚刀將之攔下:
“何事如此驚慌?!勿要衝撞了汗王!”
“無妨。”
乞顏思烈笑眯眯的,示意乞顏宗元放下刀:
“不過是些情報罷了,他送信來此,有功,算不上衝撞。”
“說吧,是什麽消息?”
乞顏思烈看著哨騎一臉緊張的模樣,心裏有數。
應該不是什麽好消息,可能是乞顏金瀚攻取康海郡受阻,又或是漢軍有了新動作。
“乞顏大顯將軍兵敗.”
哦,敗了啊。
乞顏思烈聽著,心緒沒有任何波動。
縱然是敗仗,他也能接受。
畢竟哪有不敗的戰爭呢?
反正以目前這個局麵來看,就算敗,也不可能敗的太慘。
最多就是乞顏大顯小敗一陣,徐聞縣攻不下來,隻能依托工事和漢軍對峙。
這個結果,他能接受。
甚至乞顏思烈覺得,敗的合情合理,而且有助戰局。
一旦乞顏大顯兵敗,失去進取能力,劉雉兒很可能將漢軍調往康海郡城之下,用來對抗乞顏金瀚。
而乞顏金瀚三兄弟,都是不錯的將領,可沒那麽容易對付。
再配合乞顏大顯,足以完成前後夾擊。
不求覆滅漢軍主力,十萬兵馬分兩路前後而攻,起碼能讓漢軍進退不得,甚至斷絕糧秣。
哨騎嘴裏又吐出兩個字。
“身死。”
乞顏思烈愣了愣。
不是兵敗,是兵敗身死啊?
斬將無數,北地百姓聞名止啼的乞顏大顯,怎麽就死了呢?
那哨騎不敢再有任何停頓,趕忙繼續道:
“漢軍北上,乞顏金瀚將軍派乞顏銅瀚將軍,率軍阻攔。”
“僅一日時間,乞顏銅瀚將軍所部崩潰,其人亦是兵敗身死。”
一旁的乞顏宗元一時愣神。
漢軍登陸高州後,兩個多月都沒有動作,未曾想一動,便是雷霆之勢,先破一路兵馬,再解一路圍城。
連斬兩員大將。
不過乞顏宗元沒有考慮此時的戰事,而是關切的看向乞顏思烈。
汗王可不要因此出了什麽事,才好啊!
聽到連續兵敗,大將陣亡的消息後,乞顏思烈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眉頭深鎖。
目中透著憤怒,但依然堅毅。
同時緊握馬刀刀柄,仿佛還想親自上陣,挽迴局勢。
噗——
突然,他喉間一陣痙攣,蹙起的眉頭,幾乎要貫穿整個額頭。
最終忍不住,憤而吐出一口淤血。
他的身軀也隨之搖晃。
“汗王!”
“汗、汗王!!”
周遭眾將立時一陣緊張,紛紛上前。
這乞顏大顯、乞顏銅瀚,打的是個什麽東西?!
一個不世出的猛將,帶著五萬兵馬愣是被打的兵敗身死。
一個得大可汗親傳的八門金鎖陣,甚至都沒撐過一天的時間,也是兵敗身死。
也難怪大可汗如此,換了誰都無法避免,沒病死老死,也要給這群人氣死了啊!
“無礙,無礙!”
乞顏思烈一手捂住胸口,壓抑住自己的情緒,連道兩聲。
這種時候,他自己更要撐住。
隻是還是無法掩住內心。
又嘔了兩口血,死死握住刀柄,感受著那一絲冷意,才算好上了一些。
乞顏思烈緊緊閉上雙目,靜靜地站在那裏,而後緩聲道:
“戰事不算太糟糕。”
“戰爭這個東西,就是這麽殘忍,沒人知道捷報和敗亡,哪一個會先來。”
而後他睜開眼,直視哨騎:
“以乞顏金瀚之能,必然不會坐以待斃。”
那哨騎被乞顏思烈瞪得有些心悸,這才忙不迭道:
“乞顏金瀚將軍派乞顏銀瀚將軍趁機南下,詐取了徐聞縣城。”
“不錯。”
乞顏思烈臉上多了幾分紅潤,周遭眾將也鬆了口氣。
五六萬兵馬,加上兩員大將,換取了一個戰略要地徐聞縣,這麽看,也不是慘敗。
畢竟以東胡的國力,隻要能攻城略地,死點人罷了,還真算不了什麽。
“乞顏買將軍已經收攏約莫兩萬潰軍,就在十裏之外,正要與汗王匯合。”
“好。”
乞顏思烈輕輕點頭。
看來漢軍勝的是快,但終究兵馬還是少了,顧不上潰軍。
乞顏思烈想了想,分析道:
“若是徐聞縣為我軍占有,漢軍失去了與瓊州的聯係,多半隻能走山路、水路運糧。”
“而康海郡城這個屯糧重地,更不容有失。”
“如此,多半會選擇在康海郡城固守。”
眾將一致點頭,大可汗都吐血了,身體狀況並沒有看上去那麽好,拖延時間,對漢軍更有利,那劉雉兒很可能會選擇固守。
乞顏宗元靈機一動,道:
“汗王是否要派人去普六茹部一行?”
“正是。”
乞顏思烈點著那員哨騎,下令道:
“你去普六茹部走一趟,強令他們發兵,就說逐溪縣已經攻下了。”
眾將登時一愣。
確實,如果逐溪縣攻下了,南渡江徹底歸為東胡人所有,其他部族,可能還能因距離問題,推脫一二,或是晚些發兵。
但距離高州最近的普六茹部,沒有任何拒絕大可汗命令的理由。
要知道大漢是在和整個東胡為敵,而不是隻與大可汗,與乞顏部為敵。
而普六茹部發兵後,其他部族,也沒理由拒絕,隻能陸續發兵。
到時候麵對整個東胡八部,哪怕一部隻有一兩萬人攻來,漢軍也根本打不過。
那劉雉兒若是固守康海郡城,縱然東胡這邊攻城攻不下,大可直接圍城,然後奪取康海郡之中各個縣城。
最後借著徐聞縣這個門戶,進入空虛的瓊州。
可普六茹部發兵的前提,是建立在逐溪縣告破的情況下。
他們還在攻城呢,怎麽就突然攻下了呢?
“乞顏宗元,你代本汗指揮將士們,強攻逐溪縣城。”
“不及損失,三日之內,必要城破人亡!”
乞顏思烈悍然下令,他倒不是個死撐的人,都吐了幾口血了,怎麽都得緩一緩。
反正乞顏宗元能力很強,再加上不計代價的強攻,遲早能攻破逐溪縣城。
“是!”
乞顏宗元領命,其他眾將也齊齊稱是。
小小的縣城罷了。
之前是為了圍困,且吸引、牽製漢軍主力,才沒有動真格的。
現在傾力而為,他嶽少謙憑什麽能守住?!
東胡人向來是不在乎傷亡的,尤其是軍中的那些漢人士卒。
要漢人士卒為了東胡的榮耀捐軀,可是他們的榮耀啊!
“雉隼試翼,風塵翕張啊.”
乞顏思烈小小感歎了一句,他又想起了乞顏構。
哎。
不得不說,這劉雉兒已經做到了極限。
“先登城者,升鎮撫,賞十人、馬五匹,後退者,死!”
很快東胡將士就豎起了雲梯。
這時候的雲梯主梯,分為兩段,並采用了折疊式結構,中間以轉軸連接。
不過兩月前就被嶽少謙破解過,以矢石猛攻,還沒接近城牆時,就死傷了不少人。
這次東胡人加以生牛皮,加固底座,士卒們在棚內推車接近敵城牆時,可有效地抵禦敵矢石的傷害。
一員東胡勇士,手中揮動著長刀,砍翻一名漢軍。
成群的士卒,都乘著雲梯登城。
除了更穩定堅固的雲梯外,城牆還架設了上百架竹梯。
一個竹梯,也能承載著三四個人。
雖說不太穩定,看著隨時都有可能斷開。
但東胡人都不計損失了,還管這個?
城頭上,一個少年郎持兵戈而立,身邊都是漢軍將士。
三個多月的守城戰,兵刃甲胄早就沒了耐久,也沒空自己修造,因而他們的器械、甲仗,都是從東胡人手裏繳獲的。
少年郎望了眼城頭。
城頭下邊,還有許多的東胡士卒,在等著登城。
有舉著大盾的將士,讓箭矢、落石都不太好發揮。
此時從上邊看上去,隻能見著密密麻麻的東胡士卒,讓人頭皮發麻。
不過再頭皮發麻,也得打。
少年郎與將士們,一同推下滾石,胡亂砸向攀登著的東胡士卒。
頓時,城下一片叫喊,死命舉起盾牌。
隻聽梆梆幾聲悶響,蒙著牛皮的大盾,裂開了幾道口子。
但終歸還是擋住了第一波滾石。
“誰能擋我!!”
一員東胡勇士悍然跳上城頭,口中啊啊大喊,手中馬刀揮舞的虎虎生風,一時間難以抵擋。
少年郎也忍不住退了一步。
幾個持兵戈的漢軍士卒,沒有絲毫猶豫,堵了上去。
一時間,金鐵交加,斷指和鮮血飛出。
又有幾個東胡勇士登上城頭,周圍全是喊殺聲與慘叫聲。
少年郎悍勇殺了上去,但被一箭流矢射中,左臂上一股刺痛的感覺。
他趕忙猛力扯出箭矢,箭矢帶著鮮血,扯著創口一陣劇痛。
少年郎呲牙咧嘴的吼了一聲,心中一股怒火升騰起來。
他用完好的右臂執刀,殺向城頭上的東胡士卒,試圖發泄一番。
城頭上的東胡士卒,大多是憑著勇力登城,沒什麽組織。
而嶽少謙此時正親臨城頭,調度著兵馬。
因而漢軍的一舉一動,有模有樣,縱然東胡人悍勇,一時間也占不到什麽便宜。
而且漢軍居高臨下,推至城牆下的滾石,伏射而出的箭矢,都對城牆下的東胡士卒,造成了大量殺傷。
雙方戰了一會兒。
城頭滾石、箭矢的密集程度,減弱了不少。
畢竟嶽少謙隻帶了八千人馳援逐溪縣,算上逐溪縣原本的守軍,也就萬餘人。
哪怕就地征兵,受城中糧秣限製,手中兵馬也不會太多。
因而守軍沒能更替,體力極大損耗,無法一直保持著高強度射箭、投石。
好在第一波也殺傷了不少。
此時縱然力度弱上一些,也不至於讓東胡人,能順利登城。
少年郎也是慶幸如此,戰到這時候,他已經感覺不到左臂的疼痛了。
配合著幾名將士,他將一個東胡人,給硬生生從城頭上推了下去。
那跌落城下的東胡士卒,無人理會,被人踩來踩去。
少年郎見此,心中有些激動。
這應該能算作他軍功吧!
漢軍縱然人少,但守城總歸占據著優勢。
尤其是守城最能發揮將領的能力,嶽少謙調度有致,幾乎將漢軍將士們的戰鬥力,發揮到了極限。
反觀東胡人,隻是強行攻城,一直都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麵。
所有參加進攻的東胡將士,幾乎都是高度緊張,極度疲憊。
哪怕還未登城,也必須得精神緊繃。
少年郎見著己方好像占據些優勢,雖然體能越來越不支,但手中長刀,揮舞的卻是越來越起勁。
也許東胡人很快就崩潰了!
就像之前一樣,隻能鳴金收兵!
這樣,逐溪縣就又多守了一日!
少年郎又望了眼。
確實如此,那上百架脆弱不堪的竹梯,已經沒多少人在攀爬。
少有見著三五個東胡士卒,還都是精疲力竭,連盾牌都舉不動了,好像下一步就要一腳踩空,自己栽落地上似的。
忽然,少年郎又見著一員東胡勇士,竟是將爬在身前,幾個精疲力盡的東胡士卒,給一刀砍了。
自己三兩步登上城頭,手中馬刀如風,唰唰砍倒一員漢軍士卒。
“好強.”
少年郎見此,不敢有所怠慢,繼續與將士們殺去。
見有如此悍勇之士,竟有幾個新募的士卒,心生怯意,想要退走。
嶽少謙也不攔,更未派人堵截退路,而是直挺挺的立在原地,嘶聲吼道:
“本將不會離開城頭,伱們都迴來決戰!”
如此,還真就沒人退走了。
那東胡勇士,此時也被嶽少謙調度弓箭手集火,十多支箭矢破空而來,有兩三支箭,正中其麵門。
哪怕如此悍勇,也不過是他腦袋一仰,身子一倒,一個閃現來到了城牆下頭。
最開始的幾波箭雨,消耗了不少體力,城中的箭矢儲備,也不多了。
但集火殺這種精銳士卒,還是沒問題的。
而且箭矢不足,落石倒是還不怎麽缺。
內城都是些百姓,在運送石塊。
還有一些青壯,抬著割製的石塊,一看就知道是城中大戶人家的台階石。
“殺!”
少年郎見此,精神一震,不由得大喊道。
諸多漢軍將士,也覺得是個好機會,往前近了一步。
登時,城牆上便是無數聲慘叫,好些個東胡將士都無奈陣亡。
“推下竹梯!”
少年郎見機,趕忙趁著城頭上沒那麽多東胡士卒的機會,與將士們合力推翻一架竹梯。
雲梯太重,一兩個人很難做什麽,推翻竹梯還是沒問題的。
竹梯少了,隻憑著雲梯,東胡士卒很難大規模登上城頭。
自然也無法盡快形成突破。
哪怕漢軍數量不多,東胡人也無法占據城牆,更別說占據門樓了。
一架、兩架的竹梯被推翻。
城頭上立時歡唿四起。
嶽少謙更是勒令擂鼓,漢軍將士們士氣高漲,齊聲助威。
不過依然有東胡士卒,順著雲梯而上。
少年郎見此,四下尋著了一根長矛。
長矛比之長刀,更好使一些,一旦刺到要害,即便當時不至於身亡,也很有可能造成重傷。
少年郎並不到前排,但拿著長柄矛,倒也不用靠的太前。
此時一名東胡勇士,拿著盾牌,登上城頭。
他沒有急著拿出兵刃搏殺,而是依然舉盾,仗著且步伐靈活,不停的躲避、格擋。
打的很是耐心,隻求拖延住城頭上的漢軍。
從而讓身後更多的將士,也能夠順利登上城頭。
他舉盾格開一式劈砍,輕鬆之至。
眼見著又要有東胡士卒登上城頭,忽的一個漢軍士卒,棄了兵刃,猛地往盾牌上一撞。
盡管那漢軍士卒穩不住身子,栽落城下,可那東胡勇士也沒好到那裏去。
人力猛撞之下,被撞得一個趔趄。
少年郎見此,猛然戳出長矛。
而事發突然,那東胡勇士完全來不及舉盾,這一矛直接刺入其腹部。
東胡勇士連連慘叫著,弓著身子,往後退去。
前排一個漢軍士卒,也是見機抽刀便砍,刀鋒落在其麵頰上,當場變出一個伏地魔,鮮血噴湧而出。
後麵的東胡士卒,此時也登上城頭。
但是毫無用處。
前排的漢軍士卒擠在一起,長刀亂砍,後麵持矛的少年郎與一應將士,也是用著長矛捅著。
登上城頭的東胡士卒,在漢軍的通力合作之下,變成了城牆下堆疊的屍體。
下麵的東胡士卒,都不由得有些心怯。
來幾個,死幾個。
城頭上頓時鼓聲如雷,助威聲驚天動地。
“胡狗不過如此!”
少年郎滿臉的血汙,眾將士齊齊發威,城頭上已經沒剩幾個東胡人。
可他猛然瞥見,一個躺倒在地上的漢軍士卒。
看麵容應當比自己大了不少。
但被一個登上城頭的東胡勇士砍中,腹部血流不止,身體不斷地扭動著。
整個人唿吸急促高頻,嘴唇翕動著,努力想說些什麽,卻隻有荷荷聲,正在瞪大的雙眼,逐漸失去焦距。
將士們都盯著雲梯,盯著殺上城頭上的東胡士卒,無人在意這些。
少年郎心中不忍,手中長矛一刺,給了友軍一個痛快。
東胡人死傷不少,漢軍也並非沒有傷亡。
但隨著天色漸晚,今日的逐溪縣,終歸算是守住了。
東胡軍中,也響起了鑼鼓聲。
“我軍勝了!!”
少年激動的揚起長矛,胸膛猛烈地起伏著。
他的身上滿是血汙,左臂的傷口好像惡化流膿。
但這些已經無法阻擋他內心的喜悅。
他情不自禁的微閉雙目,迴想起大戰時的慘烈場景,心有餘悸的同時,盤算起殺了幾個胡狗,賺了多少軍功。
噗——
還不待他睜眼,整個人就倒了下去。
與其同時,城頭上也有數名漢軍士卒如此。
東胡人雖是退了,但臨退走前,還射了一波箭雨。
“收兵。”
嶽少謙也鳴金收兵,開始統計戰損,救治傷員。
輕傷不下城牆。
城頭上的漢軍將士,無不是透著一股子肅殺之氣。
但在這股肅殺中,嶽少謙還是能感覺到,士氣有些低落。
三個月苦守,雖然守住了,但已經接近斷糧。
而且看不到半個援軍。
東胡人還直接築了土牆,想要困死他們。
領軍的更是南征北戰,打的大漢節節敗退的東胡大可汗。
嶽少謙在城頭上,躊躇兩步。
忽而看向將士們,開口道:
“天下紛擾,大漢危在旦夕。”
“但別忘了,如今聖天子臨朝,漢家兒郎總是不吝於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
“功名利祿,山河家園,將有待於你們的浴血奮戰。”
“有人聲稱,東胡人勇武且悍不畏死,漢人顯得庸弱溫順,無法硬戰。”
“可是在這中原大地上,你們的祖先曾征戰沙場,北逐胡虜!”
“庸弱溫順,無法硬戰,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
“在這中原大地上,漢人絕不會輸給蠻夷!”
嶽少謙並不很擅長忽悠人,相比劉恪的話術,差了不少。
但下麵沒有人反駁他。
嶽少謙那不容置疑的語氣,就足夠讓他們熱血沸騰的相信,漢軍不會輸給東胡人。
“今日死傷了不少弟兄,要繼續招募些青壯。”
“但本將可以保證,很快你們就不用繼續熟悉這些新麵孔。”
“陛下不日就會率軍來援。”
嶽少謙說完,將士們的低落心情,已是一掃而空。
在守城之戰中,嶽少謙已經建立了足夠的威望。
以誠待人,對於戰事如何,沒有任何隱瞞。
而且臨敵應變,出奇無窮。
統軍更是號令嚴明,賞罰有信,與士兵共度甘苦寒暑。
尤其是這個賞罰有信,簡直了。
當初嶽少謙率兵趁機攻取康海郡,算得上大功一件。
皇帝就大有賞賜。
對嶽少謙這個主將,更是沒少賜東西。
但嶽少謙盡數分與了將士們。
也正因此,這些將士們,才會在這種困境之中,和嶽少謙一同守城,而沒有一個退走。
所以,所有人都對嶽少謙的話,深信不疑。
很快,援軍就來了。
嶽少謙昂首看著所有將士們:
“各位都經曆了守城之戰,當知東胡人兇惡,數量成千上萬。”
“你們若想在戰場上活命,便得嚴加訓練。”
嶽少謙當即下令,讓手下各個軍官,按照各自習慣的方式,訓練士卒。
副將馬括不解,問道:
“將軍為何如此?此舉不是讓他們各自為戰?”
嶽少謙道:“現在與胡虜戰,經常要變陣,幾步之間就有變化。”
“臨機反應,在於瞬息之間,不能總詢問大將,戰場上是來不及的。”
“故我讓士卒認識上級將領的意圖,使用起來,便能如臂使指,若能達到這種程度,各自為戰,自然無妨。”
“這樣嗎”
馬括似懂非懂,忽而問道:
“可將軍為何早前不這麽做。”
嶽少謙眨了眨眼,方方正正的臉上,難得咧出了笑容:
“早前隻是守城,哪有變陣的空間?”
“那現在”
馬括一怔:“陛下的援軍,真的要來了?”
他隻道之前是嶽少謙為了鼓舞士氣,而詐稱援軍要來。
畢竟完全看不到援軍的眉目。
而且逐溪縣被土牆堵死,根本連外界的情報,都收不到。
嶽少謙擺了擺手,沒有和馬括在援軍的事上,多做糾結,轉而道:
“與本將到縣中看一看。”
“是。”
馬括拱手。
守城是必要的,巡城也是必要的。
畢竟要穩定民心,防止被有心人從內部攻破。
逐溪縣城裏挺冷清。
自戰事開始,街上就沒什麽人,城中百業蕭條。
估摸著最紅火的生意,應該是棺材鋪。
偶有三五行人,也大多神情落寞。
但當他們看到身著甲胄,身材不算高大的嶽少謙時,卻紛紛宛如吃了定心丸一樣,心神大定。
甚至紛紛露出笑臉,躬身問好。
嶽少謙一一點頭迴禮,方臉都快笑成了圓臉。
一路來到縣衙。
馬括提議道:
“將軍要招募新丁,不如就讓末將代勞。”
嶽少謙點頭道:
“嗯,本將帶你來,就是讓你做這件事。”
“是。”
嶽少謙再道:
“招募之後,你順便練練兵,休息幾日,緩上一緩。”
“城頭上”
馬括欲言又止,他自覺得有幾分能力,在城頭上調度將士,更能發揮作用。
反正練兵練幾日時間,也練不出個所以然來。
嶽少謙搖頭道:
“我知道你的性子,要不是東胡人築了土牆,你現在隻怕已經當了逃兵。”
馬括漲紅了臉,還想為自己爭辯一二:
“末將.”
“無妨。”
嶽少謙還是板著臉搖頭道:
“你有心,但沒逃,就算不得逃兵。”
“練練兵,休息幾日也好,調整好心態,才好再來助我。”
“末將.”
嶽少謙又打斷了馬括:
“軍事緊急,我這就要迴城頭上,你要有什麽想說的,就趕快說。”
“末將.”
馬括吸了吸鼻子:
“我絕後了。”
馬括眼圈通紅,雙手緊緊握著,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著。
他臉上的表情難以言喻,嘴唇不住地顫動著,似乎想要再說些什麽,但喉嚨裏,隻剩下斷斷續續的抽泣聲。
他的兒子在今日的守城戰之中,頗為活躍。
殺了幾個東胡人,還推到了幾架竹梯。
隻是最後慶賀時,被東胡人的箭雨射殺了。
馬括真的很難過。
不僅是喪子之痛,他兄長馬成岩在康海郡城苦守,隻怕情況也不好。
說不定不隻是他,就連馬家,都得絕後。
嶽少謙看著馬括,而後在其背上撫了撫:
“練練兵,休息幾日,再來助我。”
嶽少謙不聲不響的離開了,馬括在縣衙中痛哭幾陣後,便開始征募新兵。
次日。
戰事再起。
“先登城者,升鎮撫,賞十人、馬五匹,後退者,死!”
乞顏宗元再度下令攻城。
他也不玩什麽花活兒,大可汗都下令了不計傷亡,那他就索性用最笨的辦法,用人命堆出勝利。
反正城中漢軍就一萬人上下。
他們有十萬人,夜裏還匯合了乞顏買的兩萬人。
十二萬人打一萬人駐守的城池,再不計傷亡,怎麽也都得給他攻破了。
而且辦法越笨,越不會出意外。
那嶽少謙的統兵機變之能,著實讓東胡將領們忌憚。
一通混戰,城頭上傷亡慘重。
乞顏宗元見此,派人喊話:
“嶽少謙速速來降,本將可保得城中百姓安然無恙,你與麾下將士,定然得汗王重用!”
這話說的也是實話。
如果嶽少謙降了,乞顏思烈是敢用的。
畢竟放著人才不用,就太浪費了。
反正嶽少謙降了,等於逐溪縣告破,然後東胡八部齊出,大漢就滅了。
那嶽少謙總不能還給亡了的國家效力吧?
至於嶽少謙不降,也無所謂。
多少能打擊士氣,你嶽少謙不降,手底下的將士,麵對必敗的仗,總有想要投降的。
城頭上的嶽少謙,方方正正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隻是往將士中問了一句:
“胡狗要咱們投降。”
城頭上的漢軍將士,紛紛對視一眼,極有默契的笑了笑:
“誓死不休!”
主將的性格,是能影響到將士的。
更何況,是嶽少謙這種與將士們同甘共苦的名將。
其實皇帝三個月都沒能引軍來援,確實讓不少將士心有怨言。
但他們還有嶽少謙。
不為了大漢,也得為了將軍啊!
有點擁兵自重的嫌疑,說不準會引來君主忌憚,要是換成乞顏構,指不定還得在征戰途中,被拉迴去砍了。
“這就沒辦法了!”
“國家養士千百年,仗義死節,正在今日!”
嶽少謙調動將士,繼續有條不紊的守著城。
乞顏宗元見今日也無法攻下逐溪縣,隻得鳴金收兵。
不過想來也快了。
連日猛攻,至多再三五天,就能破城。
嶽少謙見東胡人收兵,心中卻沒有輕鬆多少。
而是看著望著南方的地平線,不知在想什麽。
他不知道高州此時的情況,但東胡人對逐溪縣,現在顯然是勢在必得。
東胡人如此不計損失的攻城,他更不知道還要守多久,還能守多久。
城頭上的將士,大多也是如此。
昨天的深信不疑,在猛攻與勸降下,終究還是動搖了。
將士們站在城頭,個個麵容陰沉,神情疲憊。
這座城牆,仿佛就是他們的命運之所。
即便不投降,他們也明白,在東胡人如此猛烈的攻勢下,守住逐溪縣城,已經沒有任何可能。
他們會咬著牙,堅持到死亡的那一刻。
但是,他們也知道這樣的堅持,隻是徒勞無功。
沒有援軍的支持,他們再縱身勇猛,也無法抵禦東胡人的進攻。
將士們怔怔地望著城牆下密集的敵軍,又望著空空如也的遠處。
夕陽西下的時候,景色十分淒慘。
半個太陽不再亮麗,隻剩下殘留的餘暉,透出淡淡的橙赤之色。
日光柔和而黯淡,不再那麽耀眼和溫暖,就像是這滿目瘡痍逐溪縣城一般,蒼涼而孤獨。
天空中,也彌漫著一片灰霾,讓人覺得壓抑蕭瑟。
似乎不再有什麽陽光,可以照耀大地,隻有草木的枯黃和沙土的幹裂。
城頭上的漢軍將士,也顯得愈發失落。
早前東胡攻勢沒這麽激烈的時候,還不怎麽覺得。
現在卻愈發難耐。
就像夕陽最後一縷餘輝消失時,霎那間的那種空虛感。
忽的。
嘎嘎嘎——
天空中掠過一群大雁。
遠處的坡地上出現一騎。
夕陽西下中,跨過青山的盡頭。
一麵旗幟遊刃而至,那愁雲慘淡之中,隆隆升起。
那旗幟被哨騎猛力晃動著。
城頭上的漢軍將士們,看見這麵旗幟,紛紛站起來,下意識朝著方向聚攏。
因為旗幟上的字眼,很是明顯。
漢。
火紅的旗幟。
炎漢!
那哨騎一邊猛力晃動漢旗,一邊大聲唿喊著:
“天子有令,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凡我大漢子民,雖遠必救!”
距離太遠了。
能看見旗幟上的“漢”字,都已經是視力好。
再想聽到聲音,有點難。
不過隻是看見旗幟,就已經足夠了。
城頭上已是一片歡唿聲。
看見援軍的將士們,動作異常瘋狂,高聲喧鬧。
一些人更是顫抖著,嘴唇還在咕咕發抖,仿佛著迷般,欣喜萬分。
耳邊的鼓噪聲越來越密,仿佛三個月來的苦守頹喪之氣,在一刹那間,傾瀉一空。
時間空間仿佛已經被凍結,眼前唯一能見到的,隻有那麵大漢旗幟。
城頭上的嶽少謙也是猛然精神一震。
他做了一個無論是東胡大軍,還是漢軍,都想不到的命令。
“傳本將軍令,出城殺敵!”
“犯我大漢者,世世誅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