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我無懈可擊了你的無懈可擊(求追讀!!!)
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作者:殆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劉恪直接登上城頭問話:
“你是從哪裏來的?再往前一步,我就要射了!”
那東胡信聽著城頭傳來的一口流利東胡話,不疑有他。
這南浦郡郡守,竟然如此謹慎,還親自守城,隻怕沒有張將軍的提醒,也不會丟了城。
不過他心中並未有幾分佩服,連馬都沒下,依然飛揚跋扈。
你區區一個郡守是什麽東西?南軍裏哪個將領不比你強?!
“張將軍令我入城傳達軍令,我勸你速速開門,不然的話,後果自負!”
一個人也這麽囂張?
劉恪默默分析著這員信使的性格,繼續道:
“本將就是南浦郡郡守,即使是張將軍本人在此,夜裏也開不得城門!”
“你有什麽話,就在城下直接說!”
那信使直接一箭射向城頭,所幸被趙寧一槍挑飛。
劉恪望了趙寧一眼,趙寧立即會意,往城下以漢語大喝道:
“你竟敢暗箭傷人!!”
見沒有傷著人,又無法進城,信使心中失望,又十分惱怒。
也不管晚上開城門是否危險,他嗓音更大了幾分,衝著趙寧便罵:
“你不知道自己是什麽東西嗎?!”
“跟我說話要用東胡語!這是東胡的地方!”
劉恪接過話,心平氣和道:
“大人息怒,張將軍要傳達何事,如果不是軍事機密,還是就在城下說得好,或是等到日升之時,我再遣人開門,放大人進來。”
東胡信使聽著東胡話,心裏怒意平息幾分,但依舊傲氣:
“張將軍要你提防漢軍穴攻,此外還要提防漢人詐城,至於如何提防......”
說完,他昂著頭陰惻惻的笑了一句:
“郡守,你也不想丟了城吧?還不快讓我進去?!”
“子義,射他。”
趙寧彎弓就是一箭,東胡信使栽倒下馬,直接歸西。
饒是如此,他臉上卻越發緊繃,以這東胡人所說,張淮陽可能已經知曉了他們的意圖。
能趕在東胡信使之前,抵達南浦郡,並成功詐城,隻是占了瓊州城距離更近的便宜。
後麵的北浦、振浦兩郡,東胡信使肯定先到。
有了提醒,很難再這麽順利詐城,很大可能隻能挨上一陣箭雨,狼狽退走。
於是乎,趙寧提議道:
“陛下,朝中有內鬼,走漏了消息,張淮陽已經做好了準備,提前知會各郡。”
“隻怕再難拿下一郡,不如就此休整,依托兩郡之地,和東胡南軍迂迴作戰。”
67的智略不高,但肯定不傻。
以目前的情況,再去收複失地,希望實在太過渺茫。
哪怕向來主戰的嶽少謙在此,隻怕也不會輕易動兵。
“臉真大,來做個客,還真當自己家了。”
劉恪望著城下的屍體,稍稍迴憶了一下他的音容笑貌。
而後一臉淡然,仿佛一切都在預料之中,看不出一絲驚慌,從容不迫道:
“無妨,留下一千人守城,餘下的人繼續隨朕往北浦郡走一趟。”
他又指著北浦郡城中被俘虜的守軍,與趙寧耳語一通:
“取五百漢人麵孔的俘虜,換上我軍的甲胄,驅趕與我軍同行,然後這般這般.....”
而後兩千五百人繼續頂著疲勞趕路。
來到北浦郡時,已經是第二天正午。
“開門!”
“速速開門!”
“你有本事關門有本事就開門啊!”
“再不開門我就叫了!”
城頭上的北浦郡守將何坤往下一看,心中疑惑。
早上就有張淮陽遣來的信使呈報,說漢軍來攻,要提防“穴攻”,此外漢軍也有可能詐城。
這是沒想著挖地道,直接就來詐城了?
大白天裏詐城,烈陽高照的,這不純純侮辱人智商?
當他何坤是擺設,這麽好騙?
“郡守,看著像是南軍的人。”
裨將在何坤旁低聲唿道。
何坤摸了摸小胡子,富態圓潤的臉上閃過一抹疑惑之色。
從甲胄、兵刃上看,確實是南軍。
那就是真的南軍士卒?
“抬起頭來,讓我看看!”
何坤對著城下喊話,劉恪聽了也不遲疑,直接抬頭。
“漢人?”
何坤登時一懵,剛才聽著東胡語,他還以為是東胡人。
所謂抬頭,也隻是要看看這名東胡將軍他認不認識,能不能攀攀關係,再以此體現一番自己的嚴謹穩健,說不準能得張淮陽看重。
可沒想到竟然是漢人。
而且這個漢人劍眉星目年輕帥氣,看著年齡在二十上下,一口流利的東胡語,完全不似其他效力於東胡的漢人的磕磕巴巴。
“南軍裏的漢人將領?”
何坤心裏有些捉摸不定,問向身邊的東胡偏見:
“他的東胡語正宗嗎?”
那東胡將領眉頭緊皺,嚴肅道:
“正宗的狼居胥山乞顏部口音,王庭貴族,地道。”
“你認識嗎?”
“不認識,一般這種大人物,我也認識不了。”
“……”
何坤深深看了一眼城外陽光下的千人“東胡兵”。
甲胄殘破,精神疲憊,應該是遭遇了漢軍,大敗一場。
聽早上的信使說,張淮陽往三郡都派遣了信使,而去振浦郡的信使,還帶了兩千兵馬,以便押送糧秣。
對上了。
而領頭的這個漢人,可能自幼長在王庭,是乞顏部某個大人物的養子,或者幹脆是胡漢混血。
然後被族中長輩,送到南軍之中鍍金,蹭蹭滅國大功。
隨後以此功勞高升,當上郡守、州刺史,治理大漢故地。
胡漢混血的身份,就優越在這裏。
能讓治下漢人不那麽抵觸,早些年東胡八部的貴族,都在牟足了勁生孩子,還有不少和漢室宗女誕下的後代。
一切都說得通,但何坤還是隱隱感覺有哪裏不對。
叫不開門?
劉恪一臉寒色,暗道一聲晦氣。
他大概猜到張淮陽所派的信使,已經入了北浦郡,將消息帶到,因而北浦郡郡守多了些提防。
但不用慌,他還有第二層準備。
他聳起肩膀,輕輕吹了個口哨,也不惱怒,隻是鼓足了氣,大聲道:
“本將朱騎朕,漢軍在我軍身後追趕不休,立刻就會殺到此地!”
嘶......
聽著這震耳欲聾的聲音,何坤心裏就信了幾分。
這樣的傲氣,這樣的趾高氣揚,是漢人不具備的。
而且嗓門真的很大,那聲音裏透露的自信、高傲,完全就是他之前麵對那些東胡八部貴族的樣子。
包括早上的那個信使,也是如此。
除卻長了一張漢人麵孔,幾乎沒有差別。
可以說,如果這城下的小將軍,是一副東胡人麵貌,他現在已經毫不猶豫的開門當狗了。
而他何坤身邊的東胡裨將也急了:
“何郡守,快開城門,後麵還有漢軍,真要讓他出了什麽事,我們都得完蛋!”
何坤還在猶豫,遠處來了一支約莫千餘人的漢軍。
劉恪見此,再度大吼,略帶有威脅:
“郡守,你也不想要本將死在這裏吧!還不快讓我進去?!”
城頭上的何坤心中焦急,漢軍追來了,下麵的小將還是如此狂妄。
甚至反過來威脅自己這個郡守,這不就是東胡人的行事風格嗎?
大勝二十年,哪怕現在敗了一場,依然不把漢軍放在眼裏。
哪怕是一郡郡守,是友軍,隻要是漢人身份,那就低人一等。
對方看似是漢人,實際上內裏卻是東胡人。
漢皮胡心,這種人更可怕,甚至比東胡人對待漢人,更為苛刻。
可何坤還是有些猶豫,隻好大聲喊道:
“還請將軍與手下兵馬依托城牆,結陣禦敵,我會派弓箭手在城頭支援,先合力將這支漢軍解決掉!”
見此,劉恪揚眉怒道:
“你是什麽狗東西,跟本將說話要用東胡語!”
“這個……”
何坤的東胡話說的不是很好,轉頭看了一眼裨將。
那裨將便上前一步,用東胡語戰戰兢兢道:
“將軍……”
劉恪看到東胡人裨將,頓時有了主意,大聲喊道:
“好啊,本將被漢軍追擊,你卻拒絕開啟城門,我還以為隻是這個漢人郡守的個人想法,沒想到還有你!”
“你是哪個部族的?!你有什麽目的,誰指使你的,你的動機是什麽?!”
那東胡裨將聽得心驚膽戰,其他城頭上的東胡人士卒,也是麵麵相覷。
這這這,這事情可大發了啊!
那東胡裨將心中亦有些動搖,東胡八部現在本就不太齊心,他可不是乞顏部這一支的人啊!
真要就這樣被抓著小辮子,潑上一盆黑水......
他按捺不住,對何坤道:
“何郡守,你看要不……”
何坤略有遲疑,他已經快破防了,看著追來的漢軍,做出了決定:
“將軍速速背靠城牆結陣,現在開城門,隻恐被漢軍乘虛而入,等殺退了漢軍,我親自為將軍開城門請罪!”
“你是從哪裏來的?再往前一步,我就要射了!”
那東胡信聽著城頭傳來的一口流利東胡話,不疑有他。
這南浦郡郡守,竟然如此謹慎,還親自守城,隻怕沒有張將軍的提醒,也不會丟了城。
不過他心中並未有幾分佩服,連馬都沒下,依然飛揚跋扈。
你區區一個郡守是什麽東西?南軍裏哪個將領不比你強?!
“張將軍令我入城傳達軍令,我勸你速速開門,不然的話,後果自負!”
一個人也這麽囂張?
劉恪默默分析著這員信使的性格,繼續道:
“本將就是南浦郡郡守,即使是張將軍本人在此,夜裏也開不得城門!”
“你有什麽話,就在城下直接說!”
那信使直接一箭射向城頭,所幸被趙寧一槍挑飛。
劉恪望了趙寧一眼,趙寧立即會意,往城下以漢語大喝道:
“你竟敢暗箭傷人!!”
見沒有傷著人,又無法進城,信使心中失望,又十分惱怒。
也不管晚上開城門是否危險,他嗓音更大了幾分,衝著趙寧便罵:
“你不知道自己是什麽東西嗎?!”
“跟我說話要用東胡語!這是東胡的地方!”
劉恪接過話,心平氣和道:
“大人息怒,張將軍要傳達何事,如果不是軍事機密,還是就在城下說得好,或是等到日升之時,我再遣人開門,放大人進來。”
東胡信使聽著東胡話,心裏怒意平息幾分,但依舊傲氣:
“張將軍要你提防漢軍穴攻,此外還要提防漢人詐城,至於如何提防......”
說完,他昂著頭陰惻惻的笑了一句:
“郡守,你也不想丟了城吧?還不快讓我進去?!”
“子義,射他。”
趙寧彎弓就是一箭,東胡信使栽倒下馬,直接歸西。
饒是如此,他臉上卻越發緊繃,以這東胡人所說,張淮陽可能已經知曉了他們的意圖。
能趕在東胡信使之前,抵達南浦郡,並成功詐城,隻是占了瓊州城距離更近的便宜。
後麵的北浦、振浦兩郡,東胡信使肯定先到。
有了提醒,很難再這麽順利詐城,很大可能隻能挨上一陣箭雨,狼狽退走。
於是乎,趙寧提議道:
“陛下,朝中有內鬼,走漏了消息,張淮陽已經做好了準備,提前知會各郡。”
“隻怕再難拿下一郡,不如就此休整,依托兩郡之地,和東胡南軍迂迴作戰。”
67的智略不高,但肯定不傻。
以目前的情況,再去收複失地,希望實在太過渺茫。
哪怕向來主戰的嶽少謙在此,隻怕也不會輕易動兵。
“臉真大,來做個客,還真當自己家了。”
劉恪望著城下的屍體,稍稍迴憶了一下他的音容笑貌。
而後一臉淡然,仿佛一切都在預料之中,看不出一絲驚慌,從容不迫道:
“無妨,留下一千人守城,餘下的人繼續隨朕往北浦郡走一趟。”
他又指著北浦郡城中被俘虜的守軍,與趙寧耳語一通:
“取五百漢人麵孔的俘虜,換上我軍的甲胄,驅趕與我軍同行,然後這般這般.....”
而後兩千五百人繼續頂著疲勞趕路。
來到北浦郡時,已經是第二天正午。
“開門!”
“速速開門!”
“你有本事關門有本事就開門啊!”
“再不開門我就叫了!”
城頭上的北浦郡守將何坤往下一看,心中疑惑。
早上就有張淮陽遣來的信使呈報,說漢軍來攻,要提防“穴攻”,此外漢軍也有可能詐城。
這是沒想著挖地道,直接就來詐城了?
大白天裏詐城,烈陽高照的,這不純純侮辱人智商?
當他何坤是擺設,這麽好騙?
“郡守,看著像是南軍的人。”
裨將在何坤旁低聲唿道。
何坤摸了摸小胡子,富態圓潤的臉上閃過一抹疑惑之色。
從甲胄、兵刃上看,確實是南軍。
那就是真的南軍士卒?
“抬起頭來,讓我看看!”
何坤對著城下喊話,劉恪聽了也不遲疑,直接抬頭。
“漢人?”
何坤登時一懵,剛才聽著東胡語,他還以為是東胡人。
所謂抬頭,也隻是要看看這名東胡將軍他認不認識,能不能攀攀關係,再以此體現一番自己的嚴謹穩健,說不準能得張淮陽看重。
可沒想到竟然是漢人。
而且這個漢人劍眉星目年輕帥氣,看著年齡在二十上下,一口流利的東胡語,完全不似其他效力於東胡的漢人的磕磕巴巴。
“南軍裏的漢人將領?”
何坤心裏有些捉摸不定,問向身邊的東胡偏見:
“他的東胡語正宗嗎?”
那東胡將領眉頭緊皺,嚴肅道:
“正宗的狼居胥山乞顏部口音,王庭貴族,地道。”
“你認識嗎?”
“不認識,一般這種大人物,我也認識不了。”
“……”
何坤深深看了一眼城外陽光下的千人“東胡兵”。
甲胄殘破,精神疲憊,應該是遭遇了漢軍,大敗一場。
聽早上的信使說,張淮陽往三郡都派遣了信使,而去振浦郡的信使,還帶了兩千兵馬,以便押送糧秣。
對上了。
而領頭的這個漢人,可能自幼長在王庭,是乞顏部某個大人物的養子,或者幹脆是胡漢混血。
然後被族中長輩,送到南軍之中鍍金,蹭蹭滅國大功。
隨後以此功勞高升,當上郡守、州刺史,治理大漢故地。
胡漢混血的身份,就優越在這裏。
能讓治下漢人不那麽抵觸,早些年東胡八部的貴族,都在牟足了勁生孩子,還有不少和漢室宗女誕下的後代。
一切都說得通,但何坤還是隱隱感覺有哪裏不對。
叫不開門?
劉恪一臉寒色,暗道一聲晦氣。
他大概猜到張淮陽所派的信使,已經入了北浦郡,將消息帶到,因而北浦郡郡守多了些提防。
但不用慌,他還有第二層準備。
他聳起肩膀,輕輕吹了個口哨,也不惱怒,隻是鼓足了氣,大聲道:
“本將朱騎朕,漢軍在我軍身後追趕不休,立刻就會殺到此地!”
嘶......
聽著這震耳欲聾的聲音,何坤心裏就信了幾分。
這樣的傲氣,這樣的趾高氣揚,是漢人不具備的。
而且嗓門真的很大,那聲音裏透露的自信、高傲,完全就是他之前麵對那些東胡八部貴族的樣子。
包括早上的那個信使,也是如此。
除卻長了一張漢人麵孔,幾乎沒有差別。
可以說,如果這城下的小將軍,是一副東胡人麵貌,他現在已經毫不猶豫的開門當狗了。
而他何坤身邊的東胡裨將也急了:
“何郡守,快開城門,後麵還有漢軍,真要讓他出了什麽事,我們都得完蛋!”
何坤還在猶豫,遠處來了一支約莫千餘人的漢軍。
劉恪見此,再度大吼,略帶有威脅:
“郡守,你也不想要本將死在這裏吧!還不快讓我進去?!”
城頭上的何坤心中焦急,漢軍追來了,下麵的小將還是如此狂妄。
甚至反過來威脅自己這個郡守,這不就是東胡人的行事風格嗎?
大勝二十年,哪怕現在敗了一場,依然不把漢軍放在眼裏。
哪怕是一郡郡守,是友軍,隻要是漢人身份,那就低人一等。
對方看似是漢人,實際上內裏卻是東胡人。
漢皮胡心,這種人更可怕,甚至比東胡人對待漢人,更為苛刻。
可何坤還是有些猶豫,隻好大聲喊道:
“還請將軍與手下兵馬依托城牆,結陣禦敵,我會派弓箭手在城頭支援,先合力將這支漢軍解決掉!”
見此,劉恪揚眉怒道:
“你是什麽狗東西,跟本將說話要用東胡語!”
“這個……”
何坤的東胡話說的不是很好,轉頭看了一眼裨將。
那裨將便上前一步,用東胡語戰戰兢兢道:
“將軍……”
劉恪看到東胡人裨將,頓時有了主意,大聲喊道:
“好啊,本將被漢軍追擊,你卻拒絕開啟城門,我還以為隻是這個漢人郡守的個人想法,沒想到還有你!”
“你是哪個部族的?!你有什麽目的,誰指使你的,你的動機是什麽?!”
那東胡裨將聽得心驚膽戰,其他城頭上的東胡人士卒,也是麵麵相覷。
這這這,這事情可大發了啊!
那東胡裨將心中亦有些動搖,東胡八部現在本就不太齊心,他可不是乞顏部這一支的人啊!
真要就這樣被抓著小辮子,潑上一盆黑水......
他按捺不住,對何坤道:
“何郡守,你看要不……”
何坤略有遲疑,他已經快破防了,看著追來的漢軍,做出了決定:
“將軍速速背靠城牆結陣,現在開城門,隻恐被漢軍乘虛而入,等殺退了漢軍,我親自為將軍開城門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