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看,眼前這個男人叫做種軒,他有一個祖輩傳承三代的夢想。


    造反。


    他正在拜見一個造反頭子,至於他的造反大業是否能夠成功,讓我們拭目以待。


    “起來吧,你這一路跋涉,遠道而來,也辛苦了。”


    劉恪直接上前將種軒扶起,順手還用拍打了一番,種軒衣襟上的塵土。


    種軒隻覺得受寵若驚,萬萬沒想到,皇帝竟會如此平易近人。


    他現在可不僅僅是沒有正經官身在身,甚至蒲前部還因為種氏一族的原因,暫時還沒去他的官職。


    可以說,他現在的身份,可以是民間山匪,郊野流寇,東胡官員,種氏子弟。


    唯獨不是漢臣。


    皇帝卻能對他一個無名之輩,如此禮遇?!


    種軒連忙道:


    “陛下,草民此行,是代表汝南義士而來,草民之覺得榮譽,不覺辛苦!”


    劉恪隻是頷首,依然以禮相待,同時讓人奉上了茶水。


    管他呢,不是漢臣,那也是漢民啊!


    人家為了大漢起義,抗擊東胡人,那大漢肯定也不能虧待。


    這符合他公羊儒的方針,投桃報李。


    【姓名:種軒(國士)】


    【年齡:22】


    【統率:86;武力:95;智略:90;理政:81】


    【特性:補天裂、劍膽琴心、大青兕、飛虎、奔襲】


    而且劉恪看過了種軒的能力,妥妥的頂流。


    統率雖然隻是二流,但掌書記是個文職,種軒應該沒怎麽帶過兵,完全可以慢慢成長。


    畢竟嶽少謙早年剛轉職的時候統率也才95,四年就刷到104了。


    而武力足以和侯君延這種將領媲美,智略也足有90,理政堪堪夠用。


    關鍵在於,太年輕了。


    劉恪都奔著二十四去了,種軒才二十二。


    未來不可限量,多刷刷忠誠,肯定不虧。


    稍加禮遇後,劉恪又迴到了主位上。


    種軒則按捺著激動的心情,什麽叫明君,這就是明君!


    如果當朝聖天子早生二十年,他那祖父也不至於被迫當了東胡的官兒。


    更不會時常帶他登高望遠,指畫山河,隻能將收複失地的心願,將造反大計,寄托在兒孫輩身上。


    而後,種軒便將此行的目的,以及歸義軍和汝南蒲前部東胡人的情況,大致說明了一番。


    “陛下,草民此行,實為南歸一事。”


    “汝南郡的郡守乃蒲前部宿將,所部兵馬具是精銳,攻勢如滔滔江水,洶湧而來,義軍的情況,並不容樂觀。”


    劉恪微微皺眉,道:


    “早前朕遣人打聽,義軍勢大,又頗得民心,縱然那汝南郡守有些能耐,情況又怎麽會如此急轉直下?”


    雖說汝南與漢軍相隔甚遠,又被襄陽郡的東胡哨騎暗探阻撓,溝通不便。


    但渡江的時候,形勢還一片大好呢!


    這才多久時間,怎麽就不容樂觀了?


    不過劉恪也沒有多加懷疑,畢竟歸義軍得靠種軒這種猛男,輕騎冒險穿梭於數郡之間,來到江陵送信。


    就足夠說明,汝南義軍的形勢,確實不太好。


    種軒見此,解釋道:


    “東胡人最開始隻是用兵,雖然難以抵擋,但我們也可遊鬥一二。”


    “但後來竟是用起了計謀,一麵以兵威鎮壓,一麵動用懷柔政策,用招安、減負,來瓦解各地義軍。”


    “大多數弟兄們,就.”


    府中的氣氛一時間有些緊張,文武們麵麵相覷,沉默中流露出憂慮之色。


    劉恪的眉頭皺得更深,他緊盯著種軒,讓他繼續說下去。


    “東胡人雙管齊下,又在弟兄們猶豫之間,突然加大攻勢,以至於一些弟兄抵擋不住誘惑,各自離散。”


    “雖說義軍仍然占有幾個小城,又可深入山林躲藏,但依然麵臨著戰力不足,後續無以為繼的窘境。”


    種軒的話語中帶著無奈和焦慮,下意識揉搓著手指,仿佛想要在嚴峻的局勢之中,找尋一個破解之法。


    府中的寂靜仿佛凝固,每一個人都陷入了思考之中。


    劉恪深吸了一口氣,眼神凝重:


    “種軒,你有何建議?”


    種軒的目光堅定,道:


    “草民不才,想要為汝南義士們求取一官半職。”


    眾將微微點頭。


    這倒是沒問題,東胡人針對義軍的招安,無非也就是用高官厚祿來收買人。


    這點,大漢也可以給。


    如果封了官,也能讓這支義軍更具大義,義士們也能更堅定的抗擊東胡。


    但種軒所想的,並非僅僅如此,他緊接著道:


    “此外還請陛下派遣援軍,支援汝南!”


    “義軍需要支援。”


    府中氣氛再度緊張起來,一時間變得壓抑了許多。


    不是朝廷不想發兵,而是多少有點不現實了。


    江夏都還沒拿下來,他們剛剛才計劃著打新野、宛城。


    如果真能順利按著計劃,取下新野、宛城之後,確實是有可能支援到汝南郡。


    但完全沒有可行性。


    畢竟腹地還有襄陽城這麽一枚令人忌憚的大釘子。


    大漢北伐走的是精兵,戰鬥力十足,但著實沒有分兵的可能。


    而且支援汝南,等同於將蒲前部的東胡人也拉入戰事。


    到時候大漢要麵對的,就是石周曷部、乞顏部、蒲前部的三部東胡兵馬。


    哪怕支援成功,讓義軍支棱起來了,也容易受到多方夾擊。


    到時候戰線拉長,補給線吃緊,很容易出大事。


    劉恪沉吟片刻後,開口道:


    “種軒所言有理,義軍此時的危局,不容忽視。”


    “你可拿出一份名單來,義軍為朝廷抗擊東胡人,有大功,朕自然不會吝嗇封賞。”


    “但所言援軍之事,非同小可,涉及到大量糧秣輜重和兵馬調度,不能草率行事。”


    種軒也能理解,要是皇帝真就這麽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他還覺得有問題呢!


    但於情理上,他還是想要援軍:


    “草民謝過陛下封賞。”


    “但援軍一事,迫在眉睫,若是不采取行動,等到東胡人徹底滲透義軍,將會釀成更大的禍患!”


    “隻求陛下與草民一千兵馬,草民願意領軍先行一步,為援軍開辟道路!”


    種軒跪在地上,一臉決然之色,他的聲音雖然低沉,卻傳遍府中:


    “草民種軒,雖無扛鼎之力,但在汝南境內,還有無數與草民一樣的百姓,他們馬革裹屍,與東胡人拚死血戰。”


    劉恪目光凝視著種軒,他並未打斷種軒的話語,隻是沉默地傾聽著。


    其實也不是不行,以種軒的能耐,加上一千漢軍精銳,打開一條供給援軍,直抵汝南的要道,並不算太難。


    但其中風險顯而易見,派兵支援汝南郡,在大多數人看來,無疑是目前局勢之中的下下之策。


    按著之前計劃,穩紮穩打,取荊北全境,多穩妥啊!


    大漢現在北伐能順利,是占了東胡八部內亂的便宜。


    若是東胡人合力,是否能繼續這麽下去,還難說。


    何必去多招惹一個蒲前部呢?


    侯君延想著其中利弊,麵向種軒,傲然道:


    “就憑你空口白牙,想要讓陛下改換戰略,支援汝南?”


    他是個喜歡用奇謀行險的人。


    但這可不是帶著幾千兵馬,奇襲行險,考慮一城得失就完事兒的。


    動輒數萬大軍的調動,後續還有無數糧秣物資,涉及到更大的戰略方向。


    乃至於整個天下的局勢。


    這種情況,可行不得險。


    侯君延的反骨兄弟休屠弼也直言道:


    “若是北伐失敗,你死不足惜!”


    種軒目光不躲不避,直視著兩人,瞪著眼,悍然道:


    “死,又有何懼?”


    府中文武臉色凝重,暗自交換眼神,仿佛正在權衡種軒的言辭。


    那倆人說話不好聽,但大體上沒什麽問題。


    你可以不怕死,但咱們得考慮到北伐的數萬兵馬生死啊!


    種軒見眾人如此,緩緩開口道:


    “諸位將軍可知,中原有多少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南望王師又一年?”


    “又有多少人為了歸漢,而拋頭顱灑熱血?”


    種軒緊緊咬住下唇,眼中透著幾縷血絲:


    “又可知,那些汝南義軍,本該像這些江陵百姓一樣,等著漢軍入城?!”


    “但他們選擇拿起了兵刃,主動抗爭!”


    “朝廷在傾盡全力北伐,在興複漢室!”


    “焉知這天下百姓,沒有在試圖南歸,在思慕大漢,抗東胡?!”


    種軒站起身來,聲音沉穩:


    “若能看到九州歸一山河一統,縱使死上百次千次萬次,又有何懼!”


    “種軒,甘之如飴!”


    眾人的目光,在這一刻聚焦在種軒身上。


    仿佛能夠感受到他心中燃燒的火焰。


    然而,局勢依然懸而未決。


    北伐大計,絕不是憑一人之言,可以決斷的。


    甚至哪怕是皇帝,你如果威望不足,弱勢了一些,也不可能乾綱獨斷。


    眾人都望著皇帝,好在他們的皇帝威望很足很強勢,可以乾綱獨斷。


    上首的劉恪望了眼薛嘉。


    在牆角咳嗽的薛嘉,微笑著點了點頭。


    劉恪實屬沒看懂這病秧子是什麽意思。


    也不好意思多問。


    於是沉吟一聲,不鹹不淡的道:


    “北伐戰略不變,依照朕先前的安排,調兵遣將,運輸糧秣物資。”


    “取下新野、宛城之後,圍攻襄陽城。”


    “至於汝南義軍.”


    他頓了頓,繼續道:


    “種軒,你先拿出一份名單來,朕來做些封賞。”


    “.”


    種軒沉默了一會兒,點頭稱是。


    他大抵是明白了皇帝的想法。


    維持原定的北伐戰略,繼續調度兵馬、糧秣。


    這種涉及大局的事情,真不是區區一支義軍的生死,能夠改變的。


    不過皇帝也對義軍表明了關心。


    應該是想用更多的封賞,來收攏人心。


    以彌補無法派出援軍。


    說實話,種軒是能理解的,畢竟現在這個局勢,朝廷派遣援軍著實討不得好。


    還容易反受其害。


    皇帝這麽做,能給足封賞,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


    打個比方,你腎虧要換個腰子,人家兜裏十塊錢,給了你五塊錢手術費,已經夠頂了。


    總不至於讓人給你捐個腰子吧?


    劉恪望著種軒,還是那般平靜:


    “聽說種軒你頗有文才。”


    “那便替朕起草一封親征詔。”


    “一千兵馬朕予不了你,數萬援軍,朕也派不出去。”


    “但朕一人,當得起百萬雄師。”


    本來還有些沉寂的種軒,直接愣住了。


    這話乍一聽,隻覺得狂妄。


    可細細一些,竟然頗為寫實。


    當今天子,確實是氣吞萬裏如虎,當抵雄師百萬。


    眾將也都愣住了。


    唯有薛嘉,稍微好一點,他點頭是為了示意,讓皇帝按著他自己的想法去做。


    隻是也沒想到,竟然是這麽大膽的想法。


    稍稍一想,他便明白了其中緣由。


    正待眾將想要出言勸阻之前,薛嘉出列道:


    “襄陽城易守難攻,即便陛下親至,一時半會兒,也難以攻下。”


    “陛下正好可借此良機,輕車簡從入汝南。”


    “以陛下之威,足以穩定義軍,而後隻需要帶著義軍,往宛城方向撤走便可。”


    “料得那時,我軍已然收複宛城,雙方則可會師於一處。”


    “既能收了義軍之心,讓北方漢人受到鼓舞,抗擊東胡,我軍也多了一員大將,一支兵馬,攻取襄陽更有把握。”


    眾將一想,還真是。


    如果在不調度大軍支援的情況下,還解決義軍的危局,隻有這一個辦法。


    皇帝親自去一趟,一切迎刃而解。


    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皇帝孤身入汝南的安危。


    但好像不是什麽大事兒。


    東胡人的馬都沒他的驢快,重甲鐵浮屠都禁不住一個棋盤。


    千裏走單驢,完全不是問題。


    不過眾將還是規勸了一番。


    無論是不是什麽大事兒,皇帝的武力值是高是低,都不應該如此犯險。


    劉恪態度倒是一如既往的堅決:


    “諸卿不必多言,朕早先便曾言及,這天底下,沒有任何一個大漢子民,應該被放棄。”


    種軒直接感動得熱淚盈眶五體投地,對天發誓道:


    “此生不複漢土,我種軒誓不為人!”


    劉恪隻是擺了擺手。


    造反嘛,這個我擅長。


    而且以他的觀念,歸義軍腎虧要換個腰子,把東胡人的腰子噶來換上不就行了?


    ——


    襄陽城,郡守府。


    “江陵城被李景績給拿下了,還能更離譜一點嗎?”


    “漢軍幾乎沒有折損,隻怕不日便會攻取襄陽郡各地,讓襄陽城變作孤城!”


    “還有那休屠弼,他作為我東胡的將軍,竟然還投降給了大漢?!”


    “石周曷部何時虧待過他!”


    大賀履手中拿著百裏加急的書信,在府中來迴踱步。


    老臉上滿臉委屈的模樣,讓人看了都不免有些心疼。


    他在侯君延絕北道時,支援江陵的意願確實不強烈。


    心裏打著讓江陵的石周曷先死守,多消耗一下漢軍的想法。


    這樣才能讓自己的襄陽城,能守得更久。


    但誰能想到,石周曷先不抵抗,直接死了,休屠弼更是帶著一眾軍將投降了。


    這不是白白給漢軍送錢送糧還送人?


    這下好,你江陵不僅沒消耗漢軍,還讓人家更難打了。


    手下親信見大賀履大倒苦水,心中也是無奈。


    雖說李景績奪城確實離譜。


    但也別說江陵了。


    就算是這襄陽,要是沒您老人家鎮壓,等著漢軍兵臨城下,隻怕是也降咯!


    “將軍,如今事情已經發生了,再抱怨也沒有用了,還是快想想辦法,如何應對那劉雉兒吧!”


    “嗯。”


    大賀履點頭,他不是個情緒化的人,隻是漢軍讓他實在沒辦法。


    現在稍微宣泄一番情緒,倒也正常了起來。


    “你們說說,如今我們該如何應對劉雉兒!”


    那親信拱手說道:


    “將軍,劉雉兒如今已經占據江陵,下一步應該是攻打新野、宛城兩地,從而隔絕襄陽與北方的聯係。”


    大賀履頷首,道:


    “既然如此,那就書信一封,讓兩地守軍提前準備,多支撐一些時日。”


    “同時,那劉雉兒初得江陵,其中我部族人不少,尚未真心歸附。”


    “理應遣一支輕騎騷擾,不說擊敗漢軍,至少也不能給那劉雉兒收攏族人之心的機會!”


    大賀履思來想去,這些應對之法,都不能讓他太放心。


    還是兒子之前出的主意,割讓新野、宛城,強行拉蒲前部下水比較穩妥。


    畢竟漢軍現在攻打新野、宛城,估計也就是幾個月的事兒。


    與其讓人家收複失地了,還不如給蒲前部呢!


    就是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和蒲前部談妥。


    留給他們的時間,可不多了啊!


    正當此時,一個聲音傳來:


    “孩兒不負父親所托,大事已成!”


    大賀履抬眼望去,來人正是大賀楚材。


    “不愧是我大賀部麒麟兒啊!”


    大賀履頗為欣慰。


    大賀楚材拱手道:


    “父親,孩兒此去,不僅與蒲前部談妥,將城池割讓出去,還使計協助汝南郡守,壓製了那股大漢義軍。”


    “義軍?”


    大賀履愣了愣,道:“張議平的那支歸義軍?!”


    “正是。”


    大賀楚材點頭道:


    “那張議平頗有用兵之能,若非使計,還真有些難辦。”


    “不過現在蒲前部內部的亂局已定,必然會來接收城池。”


    “到時候漢軍與他們的兵馬對上,襄陽城可穩如泰山。”


    大賀履連連點頭如搗蒜:


    “既然如此,那為父就不派人了,就固守在這襄陽城。”


    大賀楚材卻搖了搖頭:


    “不妥。”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殆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殆火並收藏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