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城牆抗轟,而是老饅頭部下技術不高,同時代火炮也沒有厲害到可以轟炸倒城牆的地步。
城外明軍數次炮轟,卻徹底擊垮城內抵抗派信心,他們願意打開城門投降,但請求城外明軍讓開一條道路,讓不願意投降的軍民離去。
換作一般人,李如風可能會讓他們離去,可這一次進攻安陸縣,聆敬陽特意要求各部將領,盡全力將安陸縣人口留下來,不讓人口流入其他區域。
李如風堅定執行聆敬陽軍令,拒絕安陸縣軍民離去,並下最後通牒,明日不開城門,官軍必破安陸城。
當天夜裏,城內發生火並,第二天天亮後,城門從裏麵打開,堅決抵抗的二十多個鄉紳地主,被五花大綁送到明軍軍營,李如風下令將他們送到應山縣。
然後率領大軍進入安陸縣城,城內軍民紛紛會跪在道路兩側,李如風和前來投降地主鄉紳揮了揮馬鞭,示意所有人都起來。
等城內軍民起來,李如風下令城內民團出城,讓陸生部解散民團武裝,又讓張順部駐守安陸縣,鐵拳軍團去安陸縣各地傳繳,從今以後安陸縣為崇禎朝廷治地,有不服王化者,發兵滅之。
整個安陸縣被控製後,李如風向聆敬陽報喜,聆敬陽令王牧率領都督府官員進入安陸縣,徹底掌握安陸縣人口,土地和行政管理。
王牧等官員來到安陸縣,在安陸縣登記造冊,整個安陸縣有人口四萬人,土地萬畝,各地步馬弓兵七百餘人。
隨後聆敬陽也帶著都督府來到安陸縣,很是不理解安陸縣也有這麽大,怎麽隻有這麽點民團?
他召集部將,令各部在安陸縣擴軍,各部兵馬編製為四千人,各有五天時間在安陸縣整編軍隊。
各部在安陸縣招兵買馬,安陸縣民團全部變成官軍,被李如風送到應山縣的地主鄉紳,聆敬陽本想放了,可他又想這些人肯定不服氣,放了他們
,隻會增加敵人。
他把這群人家產都沒收,然後分給應山縣地主鄉紳,又把這些人編入到隨州戶籍,在隨州落地生根。
聆敬陽在德安府大施拳腳,也沒有忽視黃州府和江北戰事,多爾袞百萬大軍仍在集結,糧草等輜重也需要時間準備,但是清軍前鋒開始對山西,河南進行騷擾戰,這些都表明清軍即將大舉進攻。
聆敬陽沒有餘力支援江北,在湖廣也隻擁有半個德安府,賀珍部在黃州府更是舉步維艱,這裏有弘光朝廷一萬正規軍,還有數萬從江西前來增援的義軍。
江天一率領增援部隊增援漢陽,等到漢陽後,才得知安陸縣被崇禎朝廷兵馬攻占,江天一也是懂得大是大非之人,他沒有盲目下令進攻安陸縣明軍,而是讓人給聆敬陽送去書信。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info">xiaoshuting.info</a>
在信中他和聆敬陽講道理,當前建奴入關,明人要團結起來,而不是彼此攻伐,讓建奴坐擁漁翁之利。
聆敬陽看見江天一書信,感慨江南也有士子,也有拳拳愛國心,他下令各部兵馬避免和弘光係軍隊交戰。
又迴信給江天一,大意是告訴江天一崇禎皇帝是正統,他奉命南下湖廣,組建正義之師,北上增援崇禎陛下,湖廣各地兵馬必須統一由他指揮。
江天一收到聆敬陽來信,一時間也不知道應該怎麽辦,聆敬陽令弘光係軍隊即日起退出德安府,黃州府兩地,兩地軍民,土地歸屬崇禎朝廷。
江天一自然不會撤退,在南直隸的金聲,黃得功兩人,也調動兵馬增援德安府,準備把聆敬陽這支軍隊吃掉。
要看一場內戰即將爆發,聆敬陽及時停下進攻勢頭,他令賀珍從黃州府撤迴來,然後在隨州,應山,安陸三地征收稅賦,組建好的部隊也都拉倒九裏關,木嶺關操練。
聆敬陽決定依托九裏關木嶺關等山關建立要塞群,在這裏屯兵屯糧,抵抗清軍大舉入侵。
這個決定讓很多將領頗為不滿,其中賀珍就覺得聆敬陽不應該退出黃州府,黃州府有那麽多人口和土地,如果把黃州府打下來,整個隊伍實力都會強大數倍。
不僅僅是賀珍,王牧和德安府本地官員也都認為,聆敬陽不應該再勢力占優下撤走,至少也要打下整個德安府再走。
聆敬陽見這麽多人不滿,隻好耐心和他們做工作,理由是清軍南下河南,大西軍抵擋不住,此時駐守汝寧府和湖廣交界的山關,可以抵擋清軍進攻,還能夠聚攏大西軍殘兵補充實力。
最重要的是清軍不會再山關浪費兵力,他們會乘勝追擊,大步向前殺入湖廣攻城略地。
那時候他打造的山關要塞群,就是抵抗清軍的中流砥柱,也是湖廣東北部明軍最後的據點,全軍可以在要塞群,伺機發起進攻,也可以在湖廣其他各地被清軍進攻時予以支援,而不是頂在最前麵清軍硬剛,不僅打不過,還容易被清軍連根拔起。
眾人被聆敬陽說得心服口服,誰都沒有信心抵禦百萬清軍進攻,李如風更是說不要百萬清軍,哪怕是一萬精銳八旗兵,明軍都難以抵擋。
眾人不再反對聆敬陽,很多德安府本土官員拖兒帶女把家庭前往木嶺關,九裏關等地,聆敬陽在安陸縣,隨州,應山縣三地各駐軍一千,遇到其他勢力進攻,三地軍民迅速撤退到要塞群,各地糧草物資也都連夜送往要塞群。
崇禎朝廷兵馬突然采取守勢,讓蓄勢待發的黃得功,金聲等人大眼瞪小眼,黃得功更是笑話聆敬陽大老遠從山西到湖廣,莫非就是想吃大米?
黃得功不相信聆敬陽會這麽好心,他令江天一率部進攻安陸縣,把安陸縣崇禎朝廷兵馬驅逐,可江天一得到金聲密令,不得進攻安陸縣明軍,更不能偷襲德安府中北部明軍。
江天一十金聲得意門生,對黃得功軍令陽奉陰違,不管黃得功怎麽下令,江天一數萬義軍在漢陽停滯不前。
城外明軍數次炮轟,卻徹底擊垮城內抵抗派信心,他們願意打開城門投降,但請求城外明軍讓開一條道路,讓不願意投降的軍民離去。
換作一般人,李如風可能會讓他們離去,可這一次進攻安陸縣,聆敬陽特意要求各部將領,盡全力將安陸縣人口留下來,不讓人口流入其他區域。
李如風堅定執行聆敬陽軍令,拒絕安陸縣軍民離去,並下最後通牒,明日不開城門,官軍必破安陸城。
當天夜裏,城內發生火並,第二天天亮後,城門從裏麵打開,堅決抵抗的二十多個鄉紳地主,被五花大綁送到明軍軍營,李如風下令將他們送到應山縣。
然後率領大軍進入安陸縣城,城內軍民紛紛會跪在道路兩側,李如風和前來投降地主鄉紳揮了揮馬鞭,示意所有人都起來。
等城內軍民起來,李如風下令城內民團出城,讓陸生部解散民團武裝,又讓張順部駐守安陸縣,鐵拳軍團去安陸縣各地傳繳,從今以後安陸縣為崇禎朝廷治地,有不服王化者,發兵滅之。
整個安陸縣被控製後,李如風向聆敬陽報喜,聆敬陽令王牧率領都督府官員進入安陸縣,徹底掌握安陸縣人口,土地和行政管理。
王牧等官員來到安陸縣,在安陸縣登記造冊,整個安陸縣有人口四萬人,土地萬畝,各地步馬弓兵七百餘人。
隨後聆敬陽也帶著都督府來到安陸縣,很是不理解安陸縣也有這麽大,怎麽隻有這麽點民團?
他召集部將,令各部在安陸縣擴軍,各部兵馬編製為四千人,各有五天時間在安陸縣整編軍隊。
各部在安陸縣招兵買馬,安陸縣民團全部變成官軍,被李如風送到應山縣的地主鄉紳,聆敬陽本想放了,可他又想這些人肯定不服氣,放了他們
,隻會增加敵人。
他把這群人家產都沒收,然後分給應山縣地主鄉紳,又把這些人編入到隨州戶籍,在隨州落地生根。
聆敬陽在德安府大施拳腳,也沒有忽視黃州府和江北戰事,多爾袞百萬大軍仍在集結,糧草等輜重也需要時間準備,但是清軍前鋒開始對山西,河南進行騷擾戰,這些都表明清軍即將大舉進攻。
聆敬陽沒有餘力支援江北,在湖廣也隻擁有半個德安府,賀珍部在黃州府更是舉步維艱,這裏有弘光朝廷一萬正規軍,還有數萬從江西前來增援的義軍。
江天一率領增援部隊增援漢陽,等到漢陽後,才得知安陸縣被崇禎朝廷兵馬攻占,江天一也是懂得大是大非之人,他沒有盲目下令進攻安陸縣明軍,而是讓人給聆敬陽送去書信。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info">xiaoshuting.info</a>
在信中他和聆敬陽講道理,當前建奴入關,明人要團結起來,而不是彼此攻伐,讓建奴坐擁漁翁之利。
聆敬陽看見江天一書信,感慨江南也有士子,也有拳拳愛國心,他下令各部兵馬避免和弘光係軍隊交戰。
又迴信給江天一,大意是告訴江天一崇禎皇帝是正統,他奉命南下湖廣,組建正義之師,北上增援崇禎陛下,湖廣各地兵馬必須統一由他指揮。
江天一收到聆敬陽來信,一時間也不知道應該怎麽辦,聆敬陽令弘光係軍隊即日起退出德安府,黃州府兩地,兩地軍民,土地歸屬崇禎朝廷。
江天一自然不會撤退,在南直隸的金聲,黃得功兩人,也調動兵馬增援德安府,準備把聆敬陽這支軍隊吃掉。
要看一場內戰即將爆發,聆敬陽及時停下進攻勢頭,他令賀珍從黃州府撤迴來,然後在隨州,應山,安陸三地征收稅賦,組建好的部隊也都拉倒九裏關,木嶺關操練。
聆敬陽決定依托九裏關木嶺關等山關建立要塞群,在這裏屯兵屯糧,抵抗清軍大舉入侵。
這個決定讓很多將領頗為不滿,其中賀珍就覺得聆敬陽不應該退出黃州府,黃州府有那麽多人口和土地,如果把黃州府打下來,整個隊伍實力都會強大數倍。
不僅僅是賀珍,王牧和德安府本地官員也都認為,聆敬陽不應該再勢力占優下撤走,至少也要打下整個德安府再走。
聆敬陽見這麽多人不滿,隻好耐心和他們做工作,理由是清軍南下河南,大西軍抵擋不住,此時駐守汝寧府和湖廣交界的山關,可以抵擋清軍進攻,還能夠聚攏大西軍殘兵補充實力。
最重要的是清軍不會再山關浪費兵力,他們會乘勝追擊,大步向前殺入湖廣攻城略地。
那時候他打造的山關要塞群,就是抵抗清軍的中流砥柱,也是湖廣東北部明軍最後的據點,全軍可以在要塞群,伺機發起進攻,也可以在湖廣其他各地被清軍進攻時予以支援,而不是頂在最前麵清軍硬剛,不僅打不過,還容易被清軍連根拔起。
眾人被聆敬陽說得心服口服,誰都沒有信心抵禦百萬清軍進攻,李如風更是說不要百萬清軍,哪怕是一萬精銳八旗兵,明軍都難以抵擋。
眾人不再反對聆敬陽,很多德安府本土官員拖兒帶女把家庭前往木嶺關,九裏關等地,聆敬陽在安陸縣,隨州,應山縣三地各駐軍一千,遇到其他勢力進攻,三地軍民迅速撤退到要塞群,各地糧草物資也都連夜送往要塞群。
崇禎朝廷兵馬突然采取守勢,讓蓄勢待發的黃得功,金聲等人大眼瞪小眼,黃得功更是笑話聆敬陽大老遠從山西到湖廣,莫非就是想吃大米?
黃得功不相信聆敬陽會這麽好心,他令江天一率部進攻安陸縣,把安陸縣崇禎朝廷兵馬驅逐,可江天一得到金聲密令,不得進攻安陸縣明軍,更不能偷襲德安府中北部明軍。
江天一十金聲得意門生,對黃得功軍令陽奉陰違,不管黃得功怎麽下令,江天一數萬義軍在漢陽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