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傑率領親兵和八旗兵廝殺,他力斬十多個清兵,最後寡不敵眾,和妻兒被數百清兵逼到一個山坡上,他看了看戰場,已沒有還活著明軍將士。
高傑仰天長歎,他拔出腰刀,想自殺成仁,夫人卻拉住他,和他說道:“夫君,奴家不願被侮辱,請夫君先殺奴家。”
夫人露出脖子,略帶微笑凝望高傑,高傑殺人如麻,可此時殺過多少人的雙手卻在顫抖,怎麽都不能一刀結束夫人性命。
在高傑猶豫間,清軍萬箭齊發,高傑用身體護在妻兒前,江北四鎮之一高傑軍鎮自此全軍覆沒,高傑中箭而死。
妻子和兒子在他保護下活下來,外甥李本深率領殘部投降,多鐸念高傑忠勇,下令厚葬,又令李本深帶著高傑夫人和兒子去山東定居。
清軍占領河南全境,多爾袞在京城享受勝利喜悅,清軍兵馬南下攻城略地,,兩路大軍一路攻占河南,一路攻入南直隸,擊敗明軍,也招降明軍,兵力達到百萬。
但多爾袞沒有過分迷信武力,下一步是進攻大順軍,還是繼續進攻弘光朝廷?
他召集濟爾哈朗和大貝勒代善,商議下一步軍事行動,濟爾哈朗和代善都提出不同意見,濟爾哈朗認為應該進攻大順軍,畢竟大順軍戰鬥力比明軍隻強不弱,又在陝西休養生息,在任由其休養生息,很快就會恢複之前實力。
但是代善卻反駁濟爾哈朗,大順軍在陝西貧瘠之地,攻打大順軍並不能為清軍帶來軍餉和糧草,唯有繼續往南進攻,奪取江南的膏腴之地,可以為軍隊提供軍糧和糧餉。
兩人吵得不可開交,這時候在大同府駐守的博洛突然讓部將趕迴到京城,和多爾袞匯報,陝西大順軍似乎有進攻大同府跡象,請求多爾袞給大同府增兵。
多爾袞在北直隸隻有濟爾哈朗部,還有京城五萬守備部隊,其他兵馬都在河南和南直隸,此時調迴來遠水不解近渴。
為了守住大同府,他立馬調濟爾哈朗部支援大同府,京城部隊入駐保定府,防止明軍突襲京城。
代善認為多爾袞不應該守勢,應該調動兵馬拔掉山西崇禎朝廷,多爾袞沒有同意這個觀點,他告訴代善,此時拔掉崇禎朝廷,隻會讓明軍武裝力量團結在一起,整個關內都將會是反抗清軍的義軍。
更別提在崇禎朝廷西邊,還有大順軍,此時攻破崇禎朝廷,不是給大順軍做嫁衣嗎?
濟爾哈朗立馬又提出進攻大順軍策略,他認為有他率領三萬部隊,還有大同府守備部隊,完全可以從大同府攻入陝西。
在延安府擊敗李過部隊,再一次沿著阿濟格南下道路,把大順軍趕走。
代善立馬駁斥濟爾哈朗:“你這是多線開戰,我大清勇士就算是再勇猛,也不能這樣無限征戰。”
多爾袞覺得兩人都有道理,但也都沒有道理,大順軍要進攻大同府,那就讓他
進攻大同府,有博洛一萬兵馬駐守大同府,還有濟爾哈朗援軍,大順軍不可能打穿大同府。
他把重心還是放在江南,畢竟大清軍隊百萬,這麽龐大的軍隊,必須依靠江南地區才能夠維持,令豪格繼續進攻應天府,年底前滅掉弘光朝廷,又令多鐸南下湖廣,將大西軍和大順軍壓製在西部貧瘠地區。
清軍戰略沒有變化,被清軍猛攻的應天府終於開始崩潰,馬世英在揚州城堅守一個多月,再一次被清軍猛攻,江北防線在清軍炮轟中土崩瓦解。
馬世英在揚州兵馬不到兩萬餘人,清軍在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藩王率領下發起總攻,馬世英率領軍民抵擋三天三夜,終於擋不住清軍潮水一般進攻。
在清軍猛攻下,揚州城內明軍叛亂,馬世英被迫放棄揚州城,隻帶著少數心腹和親兵逃迴到南京城。
揚州城被攻破,南京城城內軍民風聲鶴唳,朝廷大臣武將有投降清軍之意,城內守軍軍心渙散,南京城幾乎成為一座不設防城市。
弘光帝不敢在城內駐守,帶著數千將士前往黃得功軍營,黃得功在河南被清軍擊敗後,撤迴到南直隸,在轄區內聚攏各地兵馬,麾下兵力得到恢複,全軍有六萬餘人,在他率領下在蕪湖組建防線。
黃得功以為南京城可以堅守數天,他可以率領部隊從蕪湖突襲清軍後軍,可當知道陛下放棄南京防守,來到他的軍營後,黃得功幾乎崩潰。
他雖然痛心弘光帝放棄南京城,卻還是帶著陛下堅守蕪湖,弘光帝從南京城到蕪湖後,南京城不攻自破,城內數十萬軍民降清。
豪格帶著部隊進入南京城,本應該是多鐸率領大軍進入南京城,因為聆敬陽到來,變成豪格進入南京。
但是南京城終歸是被清軍攻破,豪格占領南京城後,又得到兵馬數十萬,他讓三藩王挑選精兵,把一些老弱病殘遣散迴家,又下令部隊繼續進攻弘光朝廷其他軍隊。
此時弘光朝廷在南直隸,就剩下黃得功一部兵馬實力較強,其他的不是散兵遊勇,就是一潰千裏追都追不上的潰軍。
清軍調集重兵進攻蕪湖,黃得功率領部隊在蕪湖浴血奮戰,曆史上黃得功率領部隊抵抗清軍,但由於部下投降,黃得功被叛徒偷襲負傷,壯烈犧牲。
但是這一次他的部隊沒有叛賊,而是跟著他一起抵抗到底,因為那些叛賊跟著他北伐,不是死在中原,就是在中原投降清軍,跟著撤迴到南直隸的,都是和清軍有血海深仇的將士,不能存在臨陣投降。
因為黃得功在蕪湖提前布置防線,又占據防守位置,清軍一時間沒有攻下蕪湖,反而損失不少軍隊,氣得豪格親自率領部隊進攻黃得功。
黃得功沉著應戰,在蕪湖一戰斬殺叛軍數十名將領,還燒毀清軍一百多艘戰船,打得清軍不敢進攻。
豪格把主力部隊都用來進攻弘光朝廷部隊,在浙東的魯王
部隊,見弘光係軍隊被擊敗,再不支援下一個就要被清軍消滅,魯王令張煌言,張名振領兵馳援南直隸。
整個華東地區,還有一戰之力的是福建地區的鄭成功部隊,此時鄭成功在鄭氏集團中並不是一把手,鄭氏集團一把手是其父親鄭芝龍。
鄭芝龍沒有發兵救援南直隸,而是等待弘光朝廷滅亡後,擁護福建的唐王,
失去最強戰力部隊支援,張煌言和張名振並沒有氣餒,帶著魯王係主力部隊從寧國府馳援黃得功,豪格在寧國府兵馬不多,寧國府守軍被魯王兵馬擊潰,兵峰直抵應天府。
豪格大驚,被迫放棄進攻黃得功,率部迴援應天府。
清軍和魯王係軍隊在應天府溧陽決戰,魯王係兵馬不多,卻同仇敵愾,清軍兵馬多實力強,卻也有一個弊端,一路勢如破竹,收編大量降兵降將,又因為步子邁得太大,沒有來得及消化吸收降軍。
打順風戰役時,尚能夠一起發力,打得明軍抱團鼠竄,逆風時,降兵降將再一次發揮本色,望風而逃,清軍和魯王軍隊戰爭中沒有第一時間攻下明軍,請軍中又大量降兵自行潰散。
見清軍潰散後,張煌言和張名振兵分兩路。
張煌言率部在溧陽和清軍決戰,張名振率部突襲高淳,將在此地駐守的孔友德部擊潰,和黃得功取得聯係,黃得功得知魯王兵馬來援,令三千部下死守蕪湖,他率領三萬兵馬和張名振會師。
<a id="wzsy" href="http://www.cxzww.com">cxzww.com</a>
兩軍會師後,合力向西支援張煌言,此時張煌言率領七萬軍隊和清軍決戰,張煌言麾下部隊不僅僅有明軍,還有各地義軍,麵對實力強勁的清軍,明軍將士舍生忘死,和清軍數次交鋒,每一次交鋒都損失不少兵馬,但仍舊是堅持到底,沒有潰散。
豪格動用八旗火器部隊,用紅夷大炮和鳥銃進攻明軍,紅夷大炮在野戰中並不突出,一次次轟炸並沒有給明軍造成較大殺傷,倒是鳥銃兵打死不少明軍。
清軍準備再一次發動進攻,豪格突然接到孔友德部被明軍擊潰消息,他忙下令在南直隸其他各地清軍,速速向應天府聚攏,又令尚可喜部狙擊黃得功和張名振支援溧陽明軍。
黃得功和張名振部已經是下山猛虎,不管是綠營兵,叛軍,還是八旗兵,都不能阻止他們前進的步伐,黃得功和張名振一路橫掃清軍阻擊部隊,終於殺到溧陽,和張煌言會師。
張煌言部隊被打得即將崩潰,要不是援軍及時帶來,張煌言已做好自刎準備,援軍抵達後,豪格也非庸才,他親自率領八旗兵和明軍交戰,卻暗中下令明軍其他各部猛攻蕪湖,把黃得功大本營拔掉。
黃得功馳援張煌言時,就已放棄蕪湖,陛下也一直在他的軍中,他和張煌言,張名振商議,下一步應該去哪裏?
張名振,張煌言是魯王麾下將領,不好建議黃得功,倒是黃得功見兩人不說話,就想帶著部隊撤迴到徽州府,以叢山關天險抵擋清軍南下。
高傑仰天長歎,他拔出腰刀,想自殺成仁,夫人卻拉住他,和他說道:“夫君,奴家不願被侮辱,請夫君先殺奴家。”
夫人露出脖子,略帶微笑凝望高傑,高傑殺人如麻,可此時殺過多少人的雙手卻在顫抖,怎麽都不能一刀結束夫人性命。
在高傑猶豫間,清軍萬箭齊發,高傑用身體護在妻兒前,江北四鎮之一高傑軍鎮自此全軍覆沒,高傑中箭而死。
妻子和兒子在他保護下活下來,外甥李本深率領殘部投降,多鐸念高傑忠勇,下令厚葬,又令李本深帶著高傑夫人和兒子去山東定居。
清軍占領河南全境,多爾袞在京城享受勝利喜悅,清軍兵馬南下攻城略地,,兩路大軍一路攻占河南,一路攻入南直隸,擊敗明軍,也招降明軍,兵力達到百萬。
但多爾袞沒有過分迷信武力,下一步是進攻大順軍,還是繼續進攻弘光朝廷?
他召集濟爾哈朗和大貝勒代善,商議下一步軍事行動,濟爾哈朗和代善都提出不同意見,濟爾哈朗認為應該進攻大順軍,畢竟大順軍戰鬥力比明軍隻強不弱,又在陝西休養生息,在任由其休養生息,很快就會恢複之前實力。
但是代善卻反駁濟爾哈朗,大順軍在陝西貧瘠之地,攻打大順軍並不能為清軍帶來軍餉和糧草,唯有繼續往南進攻,奪取江南的膏腴之地,可以為軍隊提供軍糧和糧餉。
兩人吵得不可開交,這時候在大同府駐守的博洛突然讓部將趕迴到京城,和多爾袞匯報,陝西大順軍似乎有進攻大同府跡象,請求多爾袞給大同府增兵。
多爾袞在北直隸隻有濟爾哈朗部,還有京城五萬守備部隊,其他兵馬都在河南和南直隸,此時調迴來遠水不解近渴。
為了守住大同府,他立馬調濟爾哈朗部支援大同府,京城部隊入駐保定府,防止明軍突襲京城。
代善認為多爾袞不應該守勢,應該調動兵馬拔掉山西崇禎朝廷,多爾袞沒有同意這個觀點,他告訴代善,此時拔掉崇禎朝廷,隻會讓明軍武裝力量團結在一起,整個關內都將會是反抗清軍的義軍。
更別提在崇禎朝廷西邊,還有大順軍,此時攻破崇禎朝廷,不是給大順軍做嫁衣嗎?
濟爾哈朗立馬又提出進攻大順軍策略,他認為有他率領三萬部隊,還有大同府守備部隊,完全可以從大同府攻入陝西。
在延安府擊敗李過部隊,再一次沿著阿濟格南下道路,把大順軍趕走。
代善立馬駁斥濟爾哈朗:“你這是多線開戰,我大清勇士就算是再勇猛,也不能這樣無限征戰。”
多爾袞覺得兩人都有道理,但也都沒有道理,大順軍要進攻大同府,那就讓他
進攻大同府,有博洛一萬兵馬駐守大同府,還有濟爾哈朗援軍,大順軍不可能打穿大同府。
他把重心還是放在江南,畢竟大清軍隊百萬,這麽龐大的軍隊,必須依靠江南地區才能夠維持,令豪格繼續進攻應天府,年底前滅掉弘光朝廷,又令多鐸南下湖廣,將大西軍和大順軍壓製在西部貧瘠地區。
清軍戰略沒有變化,被清軍猛攻的應天府終於開始崩潰,馬世英在揚州城堅守一個多月,再一次被清軍猛攻,江北防線在清軍炮轟中土崩瓦解。
馬世英在揚州兵馬不到兩萬餘人,清軍在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藩王率領下發起總攻,馬世英率領軍民抵擋三天三夜,終於擋不住清軍潮水一般進攻。
在清軍猛攻下,揚州城內明軍叛亂,馬世英被迫放棄揚州城,隻帶著少數心腹和親兵逃迴到南京城。
揚州城被攻破,南京城城內軍民風聲鶴唳,朝廷大臣武將有投降清軍之意,城內守軍軍心渙散,南京城幾乎成為一座不設防城市。
弘光帝不敢在城內駐守,帶著數千將士前往黃得功軍營,黃得功在河南被清軍擊敗後,撤迴到南直隸,在轄區內聚攏各地兵馬,麾下兵力得到恢複,全軍有六萬餘人,在他率領下在蕪湖組建防線。
黃得功以為南京城可以堅守數天,他可以率領部隊從蕪湖突襲清軍後軍,可當知道陛下放棄南京防守,來到他的軍營後,黃得功幾乎崩潰。
他雖然痛心弘光帝放棄南京城,卻還是帶著陛下堅守蕪湖,弘光帝從南京城到蕪湖後,南京城不攻自破,城內數十萬軍民降清。
豪格帶著部隊進入南京城,本應該是多鐸率領大軍進入南京城,因為聆敬陽到來,變成豪格進入南京。
但是南京城終歸是被清軍攻破,豪格占領南京城後,又得到兵馬數十萬,他讓三藩王挑選精兵,把一些老弱病殘遣散迴家,又下令部隊繼續進攻弘光朝廷其他軍隊。
此時弘光朝廷在南直隸,就剩下黃得功一部兵馬實力較強,其他的不是散兵遊勇,就是一潰千裏追都追不上的潰軍。
清軍調集重兵進攻蕪湖,黃得功率領部隊在蕪湖浴血奮戰,曆史上黃得功率領部隊抵抗清軍,但由於部下投降,黃得功被叛徒偷襲負傷,壯烈犧牲。
但是這一次他的部隊沒有叛賊,而是跟著他一起抵抗到底,因為那些叛賊跟著他北伐,不是死在中原,就是在中原投降清軍,跟著撤迴到南直隸的,都是和清軍有血海深仇的將士,不能存在臨陣投降。
因為黃得功在蕪湖提前布置防線,又占據防守位置,清軍一時間沒有攻下蕪湖,反而損失不少軍隊,氣得豪格親自率領部隊進攻黃得功。
黃得功沉著應戰,在蕪湖一戰斬殺叛軍數十名將領,還燒毀清軍一百多艘戰船,打得清軍不敢進攻。
豪格把主力部隊都用來進攻弘光朝廷部隊,在浙東的魯王
部隊,見弘光係軍隊被擊敗,再不支援下一個就要被清軍消滅,魯王令張煌言,張名振領兵馳援南直隸。
整個華東地區,還有一戰之力的是福建地區的鄭成功部隊,此時鄭成功在鄭氏集團中並不是一把手,鄭氏集團一把手是其父親鄭芝龍。
鄭芝龍沒有發兵救援南直隸,而是等待弘光朝廷滅亡後,擁護福建的唐王,
失去最強戰力部隊支援,張煌言和張名振並沒有氣餒,帶著魯王係主力部隊從寧國府馳援黃得功,豪格在寧國府兵馬不多,寧國府守軍被魯王兵馬擊潰,兵峰直抵應天府。
豪格大驚,被迫放棄進攻黃得功,率部迴援應天府。
清軍和魯王係軍隊在應天府溧陽決戰,魯王係兵馬不多,卻同仇敵愾,清軍兵馬多實力強,卻也有一個弊端,一路勢如破竹,收編大量降兵降將,又因為步子邁得太大,沒有來得及消化吸收降軍。
打順風戰役時,尚能夠一起發力,打得明軍抱團鼠竄,逆風時,降兵降將再一次發揮本色,望風而逃,清軍和魯王軍隊戰爭中沒有第一時間攻下明軍,請軍中又大量降兵自行潰散。
見清軍潰散後,張煌言和張名振兵分兩路。
張煌言率部在溧陽和清軍決戰,張名振率部突襲高淳,將在此地駐守的孔友德部擊潰,和黃得功取得聯係,黃得功得知魯王兵馬來援,令三千部下死守蕪湖,他率領三萬兵馬和張名振會師。
<a id="wzsy" href="http://www.cxzww.com">cxzww.com</a>
兩軍會師後,合力向西支援張煌言,此時張煌言率領七萬軍隊和清軍決戰,張煌言麾下部隊不僅僅有明軍,還有各地義軍,麵對實力強勁的清軍,明軍將士舍生忘死,和清軍數次交鋒,每一次交鋒都損失不少兵馬,但仍舊是堅持到底,沒有潰散。
豪格動用八旗火器部隊,用紅夷大炮和鳥銃進攻明軍,紅夷大炮在野戰中並不突出,一次次轟炸並沒有給明軍造成較大殺傷,倒是鳥銃兵打死不少明軍。
清軍準備再一次發動進攻,豪格突然接到孔友德部被明軍擊潰消息,他忙下令在南直隸其他各地清軍,速速向應天府聚攏,又令尚可喜部狙擊黃得功和張名振支援溧陽明軍。
黃得功和張名振部已經是下山猛虎,不管是綠營兵,叛軍,還是八旗兵,都不能阻止他們前進的步伐,黃得功和張名振一路橫掃清軍阻擊部隊,終於殺到溧陽,和張煌言會師。
張煌言部隊被打得即將崩潰,要不是援軍及時帶來,張煌言已做好自刎準備,援軍抵達後,豪格也非庸才,他親自率領八旗兵和明軍交戰,卻暗中下令明軍其他各部猛攻蕪湖,把黃得功大本營拔掉。
黃得功馳援張煌言時,就已放棄蕪湖,陛下也一直在他的軍中,他和張煌言,張名振商議,下一步應該去哪裏?
張名振,張煌言是魯王麾下將領,不好建議黃得功,倒是黃得功見兩人不說話,就想帶著部隊撤迴到徽州府,以叢山關天險抵擋清軍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