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陌生又熟悉的京城
從紅樓開始的時空旅行 作者:顏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家還沒安好,先得了兩個工作機會,有這種好事,傻子才會拒絕!
趙老漢是老實又不是傻,當然趕緊同意下來,生怕答應的慢了,林掌櫃改主意。
家裏以前就靠著幾畝地,手裏能有些餘錢,還是靠他年輕時賣苦力積攢的,如今他歲數不小,那些需要力氣的活兒是幹不了了,原本還以為,以後隻靠他做竹編掙錢,日子可能沒有老家寬裕,誰想到會有這種意外之喜!別管老妻和女兒能有多少工錢,多一分收入就是好事!
林掌櫃真是個大大的好人啊!不愧是雲道長認識的人,跟雲道長一樣熱心又善良,他們一家能遇上雲道長,肯定是上輩子積了大德,他們沒本事,沒辦法報答道長,隻能以後給道長立個長生牌位,求三清祖師爺保佑道長吧!趙老漢誠意滿滿的想著。
趙老漢夫婦倆雖然沒什麽心眼,也不怎麽會說話,但手腳是真麻利,幹活也利索,房子到手後,很快就打掃的幹幹淨淨,屋裏缺的家具鋪蓋,能自己動手做的,盡量動手做,隻有實在不會做的,才肯花錢去買,不過五六天功夫,已經收拾的能住人了,他們都不是愛給人添麻煩的性子,自己家收拾好,就忙忙的跟林掌櫃告辭,帶著不多的行禮搬了進去。
秉承著幫人幫到底的想法,雲清此時還沒走,不過她也沒有把時間都耗在趙家人身上,每天除了給趙姑娘針灸治療以外,她就在附近到處閑逛,就跟她一路上做的一樣,日子過得也挺充實而且愉快,
趙家喬遷新居後,她還在趙家人的邀請下,過去吃了頓農家宴,雖然宴席不怎麽豐盛,味道也一般,卻已經是趙家能拿出來的最大誠意,所以雲清表現的很高興,她高興了,趙家人顯得更高興,可謂是皆大歡喜。
既然趙家人已經成功安家,看他們過得還可以,雲清就準備離開,走之前,她還不忘叮囑趙家母女:“趙姑娘的病還要吃三個月的藥,我都配成丸藥,記得按時服用,還有,以後月事期間,千萬不能再著了寒氣,以免病情複發,日常也要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心情愉悅,遇事該哭哭該罵罵,不要憋在心裏,心情鬱結,很容易引起各種疾病,可別不當迴事。”
趙家母女答應著,一家人把她送到門口,又跪下結結實實磕了三個響頭,動作非常迅速,讓雲清想攔都沒攔住,隻能生受了,等他們起身,又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你們家經此一遭,以後定能平平安安、萬事順遂,以後好好過日子吧。”
趙老漢連連點頭,兩眼含淚,說:“都是托了道長的福,我們沒別的報答,隻能以後每天三炷香,給道長祈福,來世再給道長做牛做馬……”
雲清笑笑,最後衝他們一點頭,轉身就走,趙家三人卻望著她的背影良久,等到人看不見了,才互相攙扶著進門,趙老漢嘴裏嘟囔著:“迴頭找塊好木頭,給道長立長生牌位……”
過了通州,離著京城就不遠了,因為趙家的事耽擱了行程,雲清就沒再停頓,直接往京城趕去,在當天下午就進了城,尋了一家比較僻靜的客棧,租一個小院住了進去。
京城不愧是天子腳下,一國之都,繁華熱鬧自不必說,跟杭州、金陵、揚州這些府城相比,在富庶之上多了些莊重和肅穆,而且由於南北方風俗文化不同,連建築風格都有很大的差異,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四合院,放眼望去,滿目都是陌生,街道、建築、行人,都不是雲清腦海中的樣子,但是,她就是感到了一種莫名的安穩。
這座城市,才是雲清的故鄉,她生於斯長於斯,卻找不到自己的家,也見不到自己的親人。
想到這些,饒是雲清素來理智,也不免傷感起來,她現在跟父母親人之間,隔著的不止是時間,而是整個世界。
一朝死別,再無相見之日,她一直不敢細想,在她的世界裏,她死了,父母會怎麽樣?隻希望他們不要太過傷心,能夠早日走出來,不要總掛念她這個不省心的女兒。
搖搖頭,把這些感傷的想法都收起來,她在大街小巷中穿行,也沒什麽具體的目的,就是想仔細的看看這座城市,或許,能尋找到一些熟悉之處權作安慰。
在城裏閑逛了十幾天,各處景點都看過了,也遠遠看了兩眼皇宮,說實話,比故宮規模大多了,也更加巍峨宏偉,仍是紅牆黃瓦的樣子,整個建築群作為一個整體,在雲清這個修行之人眼中,透著一股生機勃勃,代表著這個王朝正處於鼎盛之時。
雲清微笑,哪怕她隻是一個天外來客,也由衷的希望,腳下這片土地能永遠繁榮昌盛,即便封建王朝有諸多不好,但是有一個穩定強盛的王朝,總比弱小戰亂強上千倍百倍。
“這位道友是看到了什麽?好像心情很好的樣子。”
一道清越的嗓音打斷了雲清的思緒,她轉頭看去,一位鶴發童顏的道長正從她左側緩緩走來。
雲清衝他稽首問好,卻沒迴答他的問題,隻是笑笑,這位也不介意,笑著迴了一禮,說:“貧道丹陽子,見過這位道友,不知道友如何稱唿?”
雲清打量他一眼,雖然看不穿他的修為,卻看到他周身泛著紫金二色,紫色代表氣運,金色則是功德,這是一位氣運極佳功德深厚的大能,雲清不覺得對他有什麽好隱瞞的,於是補了個晚輩禮,說:“晚輩雲清,見過丹陽子前輩。”
說到“丹陽子”三字時,雲清恍然想起,喬雁秋給她的畫冊裏,挺靠前的位置上,有一位丹陽真人,是京城上清觀觀主,同時也是皇帝親封的國師,預測過數次大的天災,拯救無數人性命,深的當朝皇帝信任,眼前的丹陽子,看年齡,看外貌,可不就是本朝國師丹陽真人嘛!
趙老漢是老實又不是傻,當然趕緊同意下來,生怕答應的慢了,林掌櫃改主意。
家裏以前就靠著幾畝地,手裏能有些餘錢,還是靠他年輕時賣苦力積攢的,如今他歲數不小,那些需要力氣的活兒是幹不了了,原本還以為,以後隻靠他做竹編掙錢,日子可能沒有老家寬裕,誰想到會有這種意外之喜!別管老妻和女兒能有多少工錢,多一分收入就是好事!
林掌櫃真是個大大的好人啊!不愧是雲道長認識的人,跟雲道長一樣熱心又善良,他們一家能遇上雲道長,肯定是上輩子積了大德,他們沒本事,沒辦法報答道長,隻能以後給道長立個長生牌位,求三清祖師爺保佑道長吧!趙老漢誠意滿滿的想著。
趙老漢夫婦倆雖然沒什麽心眼,也不怎麽會說話,但手腳是真麻利,幹活也利索,房子到手後,很快就打掃的幹幹淨淨,屋裏缺的家具鋪蓋,能自己動手做的,盡量動手做,隻有實在不會做的,才肯花錢去買,不過五六天功夫,已經收拾的能住人了,他們都不是愛給人添麻煩的性子,自己家收拾好,就忙忙的跟林掌櫃告辭,帶著不多的行禮搬了進去。
秉承著幫人幫到底的想法,雲清此時還沒走,不過她也沒有把時間都耗在趙家人身上,每天除了給趙姑娘針灸治療以外,她就在附近到處閑逛,就跟她一路上做的一樣,日子過得也挺充實而且愉快,
趙家喬遷新居後,她還在趙家人的邀請下,過去吃了頓農家宴,雖然宴席不怎麽豐盛,味道也一般,卻已經是趙家能拿出來的最大誠意,所以雲清表現的很高興,她高興了,趙家人顯得更高興,可謂是皆大歡喜。
既然趙家人已經成功安家,看他們過得還可以,雲清就準備離開,走之前,她還不忘叮囑趙家母女:“趙姑娘的病還要吃三個月的藥,我都配成丸藥,記得按時服用,還有,以後月事期間,千萬不能再著了寒氣,以免病情複發,日常也要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心情愉悅,遇事該哭哭該罵罵,不要憋在心裏,心情鬱結,很容易引起各種疾病,可別不當迴事。”
趙家母女答應著,一家人把她送到門口,又跪下結結實實磕了三個響頭,動作非常迅速,讓雲清想攔都沒攔住,隻能生受了,等他們起身,又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你們家經此一遭,以後定能平平安安、萬事順遂,以後好好過日子吧。”
趙老漢連連點頭,兩眼含淚,說:“都是托了道長的福,我們沒別的報答,隻能以後每天三炷香,給道長祈福,來世再給道長做牛做馬……”
雲清笑笑,最後衝他們一點頭,轉身就走,趙家三人卻望著她的背影良久,等到人看不見了,才互相攙扶著進門,趙老漢嘴裏嘟囔著:“迴頭找塊好木頭,給道長立長生牌位……”
過了通州,離著京城就不遠了,因為趙家的事耽擱了行程,雲清就沒再停頓,直接往京城趕去,在當天下午就進了城,尋了一家比較僻靜的客棧,租一個小院住了進去。
京城不愧是天子腳下,一國之都,繁華熱鬧自不必說,跟杭州、金陵、揚州這些府城相比,在富庶之上多了些莊重和肅穆,而且由於南北方風俗文化不同,連建築風格都有很大的差異,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四合院,放眼望去,滿目都是陌生,街道、建築、行人,都不是雲清腦海中的樣子,但是,她就是感到了一種莫名的安穩。
這座城市,才是雲清的故鄉,她生於斯長於斯,卻找不到自己的家,也見不到自己的親人。
想到這些,饒是雲清素來理智,也不免傷感起來,她現在跟父母親人之間,隔著的不止是時間,而是整個世界。
一朝死別,再無相見之日,她一直不敢細想,在她的世界裏,她死了,父母會怎麽樣?隻希望他們不要太過傷心,能夠早日走出來,不要總掛念她這個不省心的女兒。
搖搖頭,把這些感傷的想法都收起來,她在大街小巷中穿行,也沒什麽具體的目的,就是想仔細的看看這座城市,或許,能尋找到一些熟悉之處權作安慰。
在城裏閑逛了十幾天,各處景點都看過了,也遠遠看了兩眼皇宮,說實話,比故宮規模大多了,也更加巍峨宏偉,仍是紅牆黃瓦的樣子,整個建築群作為一個整體,在雲清這個修行之人眼中,透著一股生機勃勃,代表著這個王朝正處於鼎盛之時。
雲清微笑,哪怕她隻是一個天外來客,也由衷的希望,腳下這片土地能永遠繁榮昌盛,即便封建王朝有諸多不好,但是有一個穩定強盛的王朝,總比弱小戰亂強上千倍百倍。
“這位道友是看到了什麽?好像心情很好的樣子。”
一道清越的嗓音打斷了雲清的思緒,她轉頭看去,一位鶴發童顏的道長正從她左側緩緩走來。
雲清衝他稽首問好,卻沒迴答他的問題,隻是笑笑,這位也不介意,笑著迴了一禮,說:“貧道丹陽子,見過這位道友,不知道友如何稱唿?”
雲清打量他一眼,雖然看不穿他的修為,卻看到他周身泛著紫金二色,紫色代表氣運,金色則是功德,這是一位氣運極佳功德深厚的大能,雲清不覺得對他有什麽好隱瞞的,於是補了個晚輩禮,說:“晚輩雲清,見過丹陽子前輩。”
說到“丹陽子”三字時,雲清恍然想起,喬雁秋給她的畫冊裏,挺靠前的位置上,有一位丹陽真人,是京城上清觀觀主,同時也是皇帝親封的國師,預測過數次大的天災,拯救無數人性命,深的當朝皇帝信任,眼前的丹陽子,看年齡,看外貌,可不就是本朝國師丹陽真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