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阿塵的承諾,唐王卻是不再憂懼,安心睡了過去。
等到天明蘇醒,他宣來了眾臣說了後門動靜,徐茂功上前啟奏道:“前門不安,由敬德和叔寶護衛,後門不安,該由魏征護衛。”
太宗想了想,這件事魏征也有責任,便準奏,讓其把守後門。
一夜通明,前後門無事,但是唐王卻感覺身體越發沉重,精神也越發昏沉。
“果然,還是要往地府一行。”唐王心知躲不過去,便宣來了徐茂功,吩咐國家大事,叮囑細致,就好像是劉備叮囑諸葛亮一樣,有了托孤的味道。
交待完成,唐王沐浴更衣,便要躺倒龍床之上,等候魂魄離體的時辰到來。
“陛下稍等!”旁邊閃過一人,拉住了唐王的衣衫。
卻是守了一夜後門,兩個眼圈微微發黑的魏征。
“陛下寬心,臣有一法,可保陛下長生。”魏征道。
“病入膏肓,如何保得?”唐王一愣。
“臣有書信一封,陛下帶去冥司,交給酆都城判官崔玨。”魏征道。
“崔玨是誰?”太宗皇帝覺得似曾聽過這個名字,隻是此刻頭腦昏沉,卻是怎麽也想不起來了。
“崔玨是先皇臣子,先受官茲州令,後升為禮部侍郎。在世時與微臣乃是八拜之交,交情深厚。如今死了,卻是在陰司坐上了執掌生死文簿的酆都判官,夢中常與臣相會。此去陛下將此書信交予他,他念在微臣的薄麵,必然會放陛下迴來。”魏征道。
唐王悚然一驚。
他看向魏征的眼神變得有點不同起來。
活著交情深厚,死後陰陽相隔,竟然還夢中相會,你們到底是什麽樣的感情?
唐王感到毛骨悚然,忍不住便要離魏征遠些。
對於魏征手中的書信,有心不想接受,但是想到前往地府的兇險之處,唐王最終還是忍著心中巨大的不適,將書信接了過來,籠在了袖中。
隨後,便閉上雙目,沒有了聲息。
三宮六院,皇後嬪妃,侍衛儲君以及兩班文武大臣,全都披麻戴孝,滿臉悲色,隻是其中有多少真情,多少假意,卻是難以知曉。
……
太宗皇帝恍恍惚惚,渺渺茫茫之間,靈魂徑直出了五鳳樓,隻見那禦林軍人馬,正在樓前等候,似乎在等候著皇帝。
太宗欣然率領著禦林軍出行。
行了一陣,禦林軍人馬突然消失不見,隻剩他一人在荒郊草野中獨自散步,頓時有些驚慌。
“王將軍,王將軍!”太宗靈魂猛地一陣清明,突然唿喚起了某個人的名字。
“莫叫了。”阿塵突然從天而降,落在了太宗身邊。
“將軍怎的現在才來。”太宗語氣難免有些埋怨。
雖然埋怨,但是阿塵來了之後,太宗皇帝的心神便安穩了下來,不再那樣惶急,氣度也恢複了,有了大唐明君的風範。
“酆都城卻是在哪裏?”太宗問道。
“不必去尋,自會有人引領。”阿塵老神在在道。
太宗頓時便安定了下來。
果然不多時,有一道聲音響了起來。
“大唐皇帝,往這裏來,往這裏來!”
太宗聞言,抬頭觀看,頓時看到了一個頭頂烏紗、腰圍犀角的羅袍官員,氣度不凡。
“陛下,赦臣失迎之罪!”這位官員見到太宗到來,頓時跪拜在路旁迎接。
“你是什麽人?為什麽前來跪迎?”太宗有些莫名其妙。
“陛下,微臣在陽間時,曾是先皇駕前臣子,為茲州令,後來又被提拔為禮部侍郎,姓崔名玨。如今在陰司,得閻王重用,受封為酆都掌案判官。”那人道。
原來是他!
太宗恍然大悟。隨即心中一喜,趕忙上前攙扶此人:“有勞先生了,朕駕前賢臣魏征有書信一封,正好要交予先生。”
“多謝陛下恩典。”崔玨判官頓時激動了起來,幾乎是用搶的將書信拿在了手中。
他拆開書信看了又看,滿心歡喜,隨後道:“魏征前些日子夢中斬殺老龍一事,微臣已經知曉,陛下且放寬心,微臣一定送陛下還陽,重登玉闕龍床。”
太宗連連稱謝。
“這位小兄弟看上去相貌不凡,不知是何來曆?”過了許久,崔玨才發現太宗身旁一直靜靜站立的阿塵。
二人正說間,隻見那邊有一對青衣童子,執幢幡寶蓋,高叫道:“閻王有請,有請。”太宗遂與崔判官並二童子舉步前進。忽見一座城,城門上掛著一麵大牌,上寫著“幽冥地府鬼門關”七個大金字。
太宗正在外麵觀看,隻見那壁廂環珮叮噹,仙香奇異,外有兩對提燭,後麵卻是十代閻王降階而至。是那十代閻君: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閻羅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轉輪王。
十王出在森羅寶殿,控背躬身迎迓太宗。太宗謙下,不敢前行。十王道:“陛下是陽間人王,我等是陰間鬼王,分所當然,何須過讓?”太宗道:“朕得罪麾下,豈敢論陰陽人鬼之道?”遜之不已。太宗前行,徑入森羅殿上,與十王禮畢,分賓主坐定。約有片時,秦廣王拱手而進言曰:“涇河鬼龍告陛下許救而反殺之,何也?”太宗道:“朕曾夜夢老龍求救,實是允他無事,不期他犯罪當刑,該我那人曹官魏征處斬。朕宣魏征在殿著棋,不知他一夢而斬。這是那人曹官出沒神機,又是那龍王犯罪當死,豈是朕之過也?”十王聞言,伏禮道:“自那龍未生之前,南鬥星死簿上已注定該遭殺於人曹之手,我等早已知之。但隻是他在此折辯,定要陛下來此三曹對案,是我等將他送入輪藏,轉生去了。今又有勞陛下降臨,望乞恕我催促之罪。”言畢,命掌生死簿判官:“急取簿子來,看陛下陽壽天祿該有幾何?”崔判官急轉司房,將天下萬國國王天祿總簿,先逐一檢閱,隻見南贍部洲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貞觀一十三年。崔判官吃了一驚,急取濃墨大筆,將“一”字上添了兩畫,卻將簿子呈上。
等到天明蘇醒,他宣來了眾臣說了後門動靜,徐茂功上前啟奏道:“前門不安,由敬德和叔寶護衛,後門不安,該由魏征護衛。”
太宗想了想,這件事魏征也有責任,便準奏,讓其把守後門。
一夜通明,前後門無事,但是唐王卻感覺身體越發沉重,精神也越發昏沉。
“果然,還是要往地府一行。”唐王心知躲不過去,便宣來了徐茂功,吩咐國家大事,叮囑細致,就好像是劉備叮囑諸葛亮一樣,有了托孤的味道。
交待完成,唐王沐浴更衣,便要躺倒龍床之上,等候魂魄離體的時辰到來。
“陛下稍等!”旁邊閃過一人,拉住了唐王的衣衫。
卻是守了一夜後門,兩個眼圈微微發黑的魏征。
“陛下寬心,臣有一法,可保陛下長生。”魏征道。
“病入膏肓,如何保得?”唐王一愣。
“臣有書信一封,陛下帶去冥司,交給酆都城判官崔玨。”魏征道。
“崔玨是誰?”太宗皇帝覺得似曾聽過這個名字,隻是此刻頭腦昏沉,卻是怎麽也想不起來了。
“崔玨是先皇臣子,先受官茲州令,後升為禮部侍郎。在世時與微臣乃是八拜之交,交情深厚。如今死了,卻是在陰司坐上了執掌生死文簿的酆都判官,夢中常與臣相會。此去陛下將此書信交予他,他念在微臣的薄麵,必然會放陛下迴來。”魏征道。
唐王悚然一驚。
他看向魏征的眼神變得有點不同起來。
活著交情深厚,死後陰陽相隔,竟然還夢中相會,你們到底是什麽樣的感情?
唐王感到毛骨悚然,忍不住便要離魏征遠些。
對於魏征手中的書信,有心不想接受,但是想到前往地府的兇險之處,唐王最終還是忍著心中巨大的不適,將書信接了過來,籠在了袖中。
隨後,便閉上雙目,沒有了聲息。
三宮六院,皇後嬪妃,侍衛儲君以及兩班文武大臣,全都披麻戴孝,滿臉悲色,隻是其中有多少真情,多少假意,卻是難以知曉。
……
太宗皇帝恍恍惚惚,渺渺茫茫之間,靈魂徑直出了五鳳樓,隻見那禦林軍人馬,正在樓前等候,似乎在等候著皇帝。
太宗欣然率領著禦林軍出行。
行了一陣,禦林軍人馬突然消失不見,隻剩他一人在荒郊草野中獨自散步,頓時有些驚慌。
“王將軍,王將軍!”太宗靈魂猛地一陣清明,突然唿喚起了某個人的名字。
“莫叫了。”阿塵突然從天而降,落在了太宗身邊。
“將軍怎的現在才來。”太宗語氣難免有些埋怨。
雖然埋怨,但是阿塵來了之後,太宗皇帝的心神便安穩了下來,不再那樣惶急,氣度也恢複了,有了大唐明君的風範。
“酆都城卻是在哪裏?”太宗問道。
“不必去尋,自會有人引領。”阿塵老神在在道。
太宗頓時便安定了下來。
果然不多時,有一道聲音響了起來。
“大唐皇帝,往這裏來,往這裏來!”
太宗聞言,抬頭觀看,頓時看到了一個頭頂烏紗、腰圍犀角的羅袍官員,氣度不凡。
“陛下,赦臣失迎之罪!”這位官員見到太宗到來,頓時跪拜在路旁迎接。
“你是什麽人?為什麽前來跪迎?”太宗有些莫名其妙。
“陛下,微臣在陽間時,曾是先皇駕前臣子,為茲州令,後來又被提拔為禮部侍郎,姓崔名玨。如今在陰司,得閻王重用,受封為酆都掌案判官。”那人道。
原來是他!
太宗恍然大悟。隨即心中一喜,趕忙上前攙扶此人:“有勞先生了,朕駕前賢臣魏征有書信一封,正好要交予先生。”
“多謝陛下恩典。”崔玨判官頓時激動了起來,幾乎是用搶的將書信拿在了手中。
他拆開書信看了又看,滿心歡喜,隨後道:“魏征前些日子夢中斬殺老龍一事,微臣已經知曉,陛下且放寬心,微臣一定送陛下還陽,重登玉闕龍床。”
太宗連連稱謝。
“這位小兄弟看上去相貌不凡,不知是何來曆?”過了許久,崔玨才發現太宗身旁一直靜靜站立的阿塵。
二人正說間,隻見那邊有一對青衣童子,執幢幡寶蓋,高叫道:“閻王有請,有請。”太宗遂與崔判官並二童子舉步前進。忽見一座城,城門上掛著一麵大牌,上寫著“幽冥地府鬼門關”七個大金字。
太宗正在外麵觀看,隻見那壁廂環珮叮噹,仙香奇異,外有兩對提燭,後麵卻是十代閻王降階而至。是那十代閻君: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閻羅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轉輪王。
十王出在森羅寶殿,控背躬身迎迓太宗。太宗謙下,不敢前行。十王道:“陛下是陽間人王,我等是陰間鬼王,分所當然,何須過讓?”太宗道:“朕得罪麾下,豈敢論陰陽人鬼之道?”遜之不已。太宗前行,徑入森羅殿上,與十王禮畢,分賓主坐定。約有片時,秦廣王拱手而進言曰:“涇河鬼龍告陛下許救而反殺之,何也?”太宗道:“朕曾夜夢老龍求救,實是允他無事,不期他犯罪當刑,該我那人曹官魏征處斬。朕宣魏征在殿著棋,不知他一夢而斬。這是那人曹官出沒神機,又是那龍王犯罪當死,豈是朕之過也?”十王聞言,伏禮道:“自那龍未生之前,南鬥星死簿上已注定該遭殺於人曹之手,我等早已知之。但隻是他在此折辯,定要陛下來此三曹對案,是我等將他送入輪藏,轉生去了。今又有勞陛下降臨,望乞恕我催促之罪。”言畢,命掌生死簿判官:“急取簿子來,看陛下陽壽天祿該有幾何?”崔判官急轉司房,將天下萬國國王天祿總簿,先逐一檢閱,隻見南贍部洲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貞觀一十三年。崔判官吃了一驚,急取濃墨大筆,將“一”字上添了兩畫,卻將簿子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