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注:本章節所舉藥材及醫療手段皆根據中醫理論杜撰,讀者切不可信以為真。)


    巴德中尉躺好後,秦誌鴻準備給他進針,這個老外雖說人高馬大,也是個軍人,不過見到秦誌鴻手中的針,不禁也是有點肝兒顫。秦誌鴻急忙笑著給他解釋,巴德經過翻譯解說,聽到秦誌鴻說的與他平時的症狀並無二致,也就多了幾分放心,這才安穩下來願意接受治療。


    秦誌鴻先將針在蠟燭上燒了片刻消毒完畢,然後將針柄裹上艾絨,分別在腎俞、關元、大椎、風門等主穴進針一寸半到三寸不等,配穴取膝眼、梁丘、昆侖、外關諸穴進針,之後又點燃艾絨,如此一來,針灸同施,叫做“溫針”。


    此時,巴德感覺膝蓋、踝部還有各進針處,如溫火燒炙,但是十分舒服,而且屋裏艾草氣息撲鼻,不禁對秦誌鴻刮目相看,等針灸完畢,巴德起身,豎起大拇指直誇秦誌鴻高明,連那個翻譯也是目瞪口呆。


    秦誌鴻又告訴巴德,至於戰鬥時受的傷,需要活血化瘀的藥,此時秦誌鴻也不管自己的藥葫蘆裏麵的不多的藥酒能不能賺錢,反正此時為了活命,並且要救蓮兒的性命,也隻能使出渾身解數。於是他就用棉花團站著藥酒在巴德右膝傷口上擦拭,而且將剩下的藥酒讓巴德全部取出,分三次服用。


    巴德對於自己多年的風濕病,始終無可奈何,而且每到秋冬季節,就發作厲害,實在難以忍受,之間秦誌鴻片刻,幾針下去,就將疼痛止住,自己活動自如,不禁大是佩服。接著巴德就命令人給蓮兒鬆綁,放了迴來,而且連聲稱謝。帶著秦誌鴻的藥酒走之前,巴德還親自擁抱了秦誌鴻一下,這讓秦誌鴻感到十分不自在,不過洋人禮節素來如此,他也不敢反抗。


    如此幾天來,巴德每天都到王老板這裏來找秦誌鴻施針,不過他也不帶翻譯來了,兩人熟悉之後意思表達基本無礙。這天他針灸完畢,說什麽也要請秦誌鴻吃飯,秦誌鴻還沒說話,他就拉著秦誌鴻去了酒館。王老板隻在一旁,也不敢插嘴,蓮兒卻低聲嘟噥道:


    “洋人也怪有意思的……”


    就在酒席之間,秦誌鴻了解到,巴德是英國人,還是個貴族後裔,不過後來經商失敗,欠了一屁股債,自己雖說有個爵位,卻也沒有資本在社交界風花雪月了,於是就參軍,在英屬印度做中尉,這次就是從印度過來參加聯軍的戰鬥的。


    巴德十分喜歡北京的烤鴨,不過卻不喜歡蛤蟆鮑魚,他覺得那些東西根本不能吃,至於芫爆散丹,他一聽說是牛百葉,隻擺手不要吃。而說到巴德最喜歡的還是老白幹,他喝了幾口就豎起了大拇指。


    不過巴德似乎覺得中國有這麽多好東西,自己不能太寒磣,於是就取出自己隨身帶的pocketsk,擰開蓋兒讓秦誌鴻嚐嚐,秦誌鴻第一次喝洋酒,以為會很烈,其實巴德不喜歡喝烈酒,而是喜歡沒事整兩口葡萄酒,所以秦誌鴻第一口沒有多喝,隻覺得出入口時有點酸味,但是迴味起來也是無比醇美。


    不過巴德拿出自己的香煙讓秦誌鴻品評時,秦誌鴻卻以為沒有什麽,猛嘬了一口,頓時天旋地轉,惹得巴德笑了起來。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巴德不知道老白幹的後勁,此時已經有點東倒西歪,於是秦誌鴻也就背他迴到王老板的藥鋪,安排他睡下了。


    第二天,巴德醒來,迴想昨天的事情,才明白是喝醉了在藥店過了一夜,於是也就起身要告辭。


    此時秦誌鴻早來到店裏幫王老板張羅起來,小單子也覺得再王老板這裏比較安全,也就懇求留下來當夥計。秦誌鴻見巴德要走,急忙放下手裏的活來送,巴德卻忽然記起一事,於是轉身示意秦誌鴻過來。


    秦誌鴻不知道什麽事,也就走了過去,隻見巴德從衣服裏麵取出一本書,交給了秦誌鴻,說道:


    “我……你們的皇宮裏麵,現在……送給你。”


    秦誌鴻接過書,不看則已,一看不禁嚇了一跳,原來是《四庫全書》的一卷,上書“欽定四庫全書·子部·青囊遺錄”。


    秦誌鴻早就聽祖父和爹說過,《青囊書》是東漢末年名醫華佗的著作。華佗可以說是在中醫外科獨辟蹊徑的人物,但是由於戰亂,他的著作《青囊書》卻早已佚失,相傳隻是有極少數的方子和醫術流傳下來,可是清朝離東漢已經有近兩千年,很多東西就假托華佗真傳來騙人,又有多少可信?


    於是秦誌鴻就翻閱起來,但是匆忙之間也無從仔細琢磨,心想,不如留下來迴去仔細看,而巴德也告訴秦誌鴻,自己看不懂書中這些東西,也就送給秦誌鴻,想他必會有用。


    秦誌鴻送走了巴德之後,趕緊把書藏到懷中,此時蓮兒也過來了,問他巴德剛才給他說什麽了,秦誌鴻隻是囫圇說些無關緊要的,卻不提書的事情,生怕被別人知曉。


    白天,秦誌鴻與蓮兒都在王老板店裏幫忙,而王老板也樂意秦誌鴻在這,起碼那些洋人不會搶到自己店裏來了,所以王老板覺得秦誌鴻就是個護身符,因此也就對他和蓮兒奉若上賓。秦誌鴻自然也是為了躲過此劫,不要再被認為是拳民,惹來殺身之禍,所以也願意暫托在王老板這裏。


    晚上二人迴到宅中,秦誌鴻就把白天巴德給他書的事情告訴了蓮兒,並讓他不要聲張。秦誌鴻點根夜燭仔細看起了這本書,雖然很多方子他雖未用過,但是憑借經驗揣摩,這本《青囊遺錄》裏麵有不少方子是最普通不過的,並無稀奇之處,可見後世傳的很多華佗秘傳的方子其實都是假的。秦誌鴻不禁有些失落,心想,看來即便是官方修編的書籍,卻也是不乏陳詞濫調。


    但是當秦誌鴻看到最後一個方子的時候,卻陷入了苦惱的思索之中。這個方子叫“七靈花散”,是治療外傷的一種內外兼的服粉劑,期初他覺得七味藥組成的方子,能有多大的春秋,但是仔細揣度,其中各位藥的互相配合互相壓製和諧有章。而製作工藝上,文字記錄雖少,但是要求卻極高,如說到其中馬錢子一味藥的時候,炮製需要等色澤“褐而微黃,如出鎬之土”,這些顯然操作起來極其麻煩和難以掌握。


    而此時七靈花散的七位藥材秦誌鴻家中的存藥恰巧都有,於是他就趕緊連夜按照配方製作,第二天他讓蓮兒去王老板那,並告訴他說秦誌鴻感了風寒,過些日子再去幫忙,而秦誌鴻卻在家中自己忙活,趕製七靈花散,非要試出這個方子的藥效如何。


    經過兩天的忙碌,秦誌鴻終於治出了第一劑七靈花散的粉劑,但是鑒於配方中各藥材有不小毒性,尤其是內服方子,如果配製不當,便會出人命,於是他先到集市買了幾隻活雞,並在喂食的時候,給其中兩隻放入自己配製的方劑,可是,不到一天,兩隻為了藥方的雞竟然都中毒身亡。


    秦誌鴻此時又翻開書去揣摩方子的配製方法,覺得一定是哪裏操作不當,沒有達到效果,於是他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試,終於在第三次試藥的時候,用來試藥的活雞才安然無恙,不過為此他也丟掉了六隻雞的性命。


    此時秦誌鴻已經掌握了配製方法,於是便想試試藥效如何,雖說自己配出來的藥毒不死人了,但是也得有效才行,沒效果的話也是白折騰。這時秦誌鴻忽然想到了巴德,他不就是有外傷嗎?給他試藥最好不過了。


    於是他帶著自己的藥粉又來到了王老板的藥鋪,這些天秦誌鴻不在,巴德已經來找他兩次了,但是都沒有找見,可是今天也巧,巴德竟然又來找秦誌鴻了。


    巴德見到秦誌鴻,十分歡喜,秦誌鴻依舊給他進行溫針療法,並囑咐他要注意保溫,不要太過勞累,尤其到了秋冬高發作的季節。之後秦誌鴻說要給巴德的傷口用藥,巴德此時對秦誌鴻自然是毫不懷疑,於是也就欣然接受,秦誌鴻將內服粉劑給巴德水衝服下,然後在傷口上塗抹上外服粉劑,並囑咐他一連三天,按時來換藥。


    果不其然,巴德用了秦誌鴻製作的藥後,巴掌大的傷口一下子就不用纏繃帶,並迅速結痂,紅腫也在兩天之後褪去,顯然是隻等著愈合好了就行了。秦誌鴻也不禁對這方子的奇效大吃一驚,心想,有了這個方子,這輩子還會愁嗎?內心不禁飄飄然起來,但是他也不敢聲張,而巴德豈知道是自己給他的書中的奧秘,如果這個老外知道他給了秦誌鴻一件如此神奇而又厲害的方子,腸子或許真的會悔成“芫爆散丹”。


    其實這本《青囊遺錄》是四庫全書之中子部的一卷,並無編號,秦誌鴻還擔心事後朝廷會追繳,於是趕緊將書中的明方抄錄了一份,但是他不知道,《四庫全書》雖說有綱目,但是當時被洋人毀了不少,又到何處追去。


    而且,更有一點重要的,而秦誌鴻並不知曉的就是《四庫全書》並非有很多部,可以互相補充印證的。其實整套《四庫全書》隻有在“北四閣”和“南三閣”才有收藏,北四閣包括紫禁城文淵閣、遼寧沈陽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河北承德文津閣,南三閣則是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閣。在晚清混亂的歲月中,這些藏書都遭到破壞,如今已找不到一部完整的《全書》了。


    並且,各個館閣中的《四庫全書》不盡相同,而這本《青囊遺錄》顯然是巴德從紫禁城的文淵閣竊取或者搶奪來的,作為皇家第一藏書閣,顯然是會比其他地方的《四庫全書》更全麵。再者,《四庫全書》並非所有人都能看,隻有皇上和一些大臣才可以翻閱,而且,大臣可以翻閱的也隻是其中一部分。


    想當年,乾隆大興**,卻著急幾乎全國的學子來修這部《全書》,看似二者相悖,其實是一個目的,就是統一言論,如果說**是小打小鬧,那麽修《四庫全書》就是對整個漢文化的大整理。乾隆在修《四庫全書》的時候,對古書可以說是動了大手術:


    第一是焚。《四庫全書》收錄了三千多種(一說3161種),而舍棄焚毀的卻和他相當,也是三千種左右。第二是刪。很多古書,被刪的不成樣子,有的甚至刪削過半,隻是為了符合滿清統治。第三是改。最有名的是那兩大名句,嶽飛的《滿江紅》中“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改成“壯誌饑餐飛食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辛棄疾的《永遇樂》中“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的“寄奴”改成“宋主”,就是因為滿清為外族,十分忌諱“胡虜”等貶義詞,而寄奴雖然是南朝宋劉裕的小名,但是他爹媽給他起名字的時候沒有考慮周全,想不到一千五百多年以後會有個王朝也想寄居在中原的奴才一樣,所以弄得辛稼軒都很無奈。第四是錯,就是有些管理在抄寫之時,故意寫錯,為的是讓乾隆看到後朱字禦批,滿足皇帝的虛榮心,讓他覺得他的學問也不賴,但是你寫十本錯誤百出的,皇帝就看十頁,而且還找不全,這就像玩掃雷,哪有這麽多心思精力,最後就是皇上看了幾頁,心煩了,就朱批通過了,司事者看是皇帝改過了,誰還敢改,也就這麽著吧,製版印刷了。


    怪不得魯迅先生在《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之餘》中說道:清人篡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


    閑話休敘,但是不管怎麽樣,甚至連秦誌鴻也不知道,他手中的這卷《青囊遺錄》,竟然是文淵閣的絕本,如果他要是知道如此,或許會更興奮不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滄浪之水濯我足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濯之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濯之纓並收藏滄浪之水濯我足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