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閨蜜再會
重生從努力當學霸開始 作者:新安小胖A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應付完這幫熊孩子,一家五口,趕著馬車,一路說笑著,迴到他們家。
路上,碰到幾個坐在自家門前曬太陽的老人,柏巧玲也會走上去,熱情的和他們打招唿,喊著爺爺奶奶,送上一根香煙,或幾顆蜜餞,再聊幾句家常,聽一聽長輩們對她的誇讚,心裏甜絲絲,比拿了幾百塊的獎金還要舒坦。
木郎寨,位於兩山之間的山穀地帶,地勢還算平坦,一條小河從村子中間蜿蜒流過,河水澄澈見底,水質甘甜,是村裏的主要的飲用水和灌溉用水來源。
村寨中的建築,多是就地取材,不是夯土建築,就是用山石堆砌成的房子。
在村寨中間地帶,還有幾個夯土製成的圓形土樓,藍瓦柏牆,古韻盎然,據村裏的老人們說,這些土樓,已經有上百年的曆史,傳承了幾代人,非常的珍貴。
柏氏一族是民國年間,為了躲避戰火,從外界遷來的漢人,當然沒有繼承土樓的資格,他們的房子大多分布在小河下遊,接近山口的地方。
柏巧玲的家,就在距離村寨門口不遠的河邊上,是一棟由石頭混合了少量的水泥壘砌而成的房屋,一共有五間,高大結實,內部空間也很寬敞。
在房屋前麵,還用石頭和木料,圈了一個麵積超過兩百平的院子。
十幾株各色果樹,隨意種植在院子裏,有柿子、李子、蘋果、梨,等好幾個品種。
可惜此時是冬季,果樹沒有開花,更沒有結果,很多樹枝都是光禿禿的,連一片葉子都沒有。
院子裏除了這些果樹,最顯眼的就是幾十口半人多高的的大缸。這些大缸,是柏滿倉用來釀酒的工具。
在柏巧玲的記憶裏,每年柏滿倉都會從木郎寨和附近的幾個村子裏收夠大量的糧食,用柏氏家族傳下來的土法釀製柏酒。
而自家這座小院之中,終年都飄蕩著淡淡的酒香。
柏滿倉自釀散的白酒,雖然沒有正規大酒廠釀製的白酒,來的甘醇,度數高,卻勝在價格便宜,純糧釀造,不上頭,在附近的農村地區非常受歡迎,是村裏置辦紅柏宴席,招待親朋的常用酒。
家裏供應柏巧玲、柏巧鳳、柏平安,三姐弟上學,所花的費用,大多來自出售白酒的盈利。
柏滿倉從小跟著父親學習釀酒,品酒,成家之後,又自己置辦釀酒器具,開始釀酒,售酒,一輩子和酒結下了不解之緣。
柏滿倉喜歡釀酒,也喜歡喝酒,每每新酒釀製出來後,他總要品嚐一番,以尋找缺點,總結得失,以便在下一次釀酒過程中進行改進。
他也喜歡購買一些正規廠家出產的白酒,從中推測他們的釀製手法,勾兌方式,加以消化吸收,應用在自家釀製的白酒上。柏滿倉的肝硬化,至少有一大半,是喝酒喝出來的。
如今柏滿倉得了肝硬化,病情雖然得到了控製,喝酒卻是絕對的禁止了。
但家裏的釀酒業務並沒有停,柏巧玲在空氣中,還能聞到淡淡的酒香,熟悉而又親切。
“阿姐,你站在院門口幹什麽,快進屋啦,我還等著試穿新衣服呢。”
柏巧玲站在熟悉的小院之中,愣愣的出神了好久,直到妹妹提醒,才迴過神來。
抬手抹掉眼角即將滴落下來的淚水,柏巧玲邁開腳步,跟著父母弟妹,拿著行李進入到房間之中。
放好行李,柏滿倉返迴院子裏去卸馬車,母親黎惠敏關心的問道:
“巧玲,你早飯還沒吃吧,餓了沒有,要不我給你去下一碗麵條?”
柏巧玲坐在竹凳上,一邊動手打開行李箱,一邊說道:
“不用了阿媽,今天早晨的時候,我在車上吃了一塊麵包,這會兒還不怎麽餓,你不用忙活了。”
黎惠敏卻搖搖頭,說道:
“麵包那東西暄騰的很,根本不擋餓,我還是給你下一碗麵條吧。上車餃子下車麵,你坐火車跑了一千多裏路,吃一碗麵條,暖暖身子,正應該。”
說罷,黎惠敏也不管柏巧玲答應與否,自顧自的出門去抱柴禾,準備生火煮麵。
對此,柏巧玲除了感動之外,還有些饞。
印象裏母親煮的麵條可是很好吃的,以前她起早去縣城上學,母親總是給她煮一碗噴香的麵條,下一個荷包蛋,作為她的早餐。
後來她考上了高中,開始住校,就很少吃到母親做的麵條了。現在迴憶起麵條的味道,柏巧玲的肚子不爭氣的咕咕叫了起來。
好在柏巧鳳和柏平安,正在一臉欣喜的試穿著柏巧玲給他們買的新衣服,沒有注意到柏巧玲的窘態。
半小時後,母親黎惠敏給柏巧玲送上一碗煮麵條,幾段翠綠的蔥花,點綴著雪柏的麵條,一個完整的荷包蛋,安靜的躺在麵條中間。
正當柏巧玲端著麵條,大快朵頤的時候,有兩個年齡和柏巧玲差不多的女孩,聽說了柏巧玲迴家的消息,一起登門來拜訪她了。
“小姑,聽柏二嬸家的小豆子說,巧玲表姐迴來過年了,是不是真的?”
“小竹、麗娜來啦,巧玲確實迴來了,正在屋裏吃麵條呢,你們進去找她吧。”
上門拜訪的兩個女孩分別是黎青竹和王麗娜,她們和柏巧玲同齡,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關係非常好,幾乎到了無話不談的地步。
其中黎青竹還是柏巧玲二舅家的女兒,兩人是表姐妹關係。
隻是後來王巧玲去了縣城讀書,三人在一起的時間少了,關係這才疏遠了一些。
聽到外屋的動靜,柏巧玲抓緊時間,將最後兩口麵條送進了嘴裏,這才站起身,微笑著迎接兩位發小的到來。
好閨蜜再次見麵,自然少不了一番問候寒暄,三人落座之後,黎青竹想起此行的目的,主動出聲詢問道:
“表姐,我聽小姑說,你在深鎮打工,賺了很多錢是不是真的?深鎮那邊到底是什麽情況,工作好找嗎,一個月能拿多少工資?”
路上,碰到幾個坐在自家門前曬太陽的老人,柏巧玲也會走上去,熱情的和他們打招唿,喊著爺爺奶奶,送上一根香煙,或幾顆蜜餞,再聊幾句家常,聽一聽長輩們對她的誇讚,心裏甜絲絲,比拿了幾百塊的獎金還要舒坦。
木郎寨,位於兩山之間的山穀地帶,地勢還算平坦,一條小河從村子中間蜿蜒流過,河水澄澈見底,水質甘甜,是村裏的主要的飲用水和灌溉用水來源。
村寨中的建築,多是就地取材,不是夯土建築,就是用山石堆砌成的房子。
在村寨中間地帶,還有幾個夯土製成的圓形土樓,藍瓦柏牆,古韻盎然,據村裏的老人們說,這些土樓,已經有上百年的曆史,傳承了幾代人,非常的珍貴。
柏氏一族是民國年間,為了躲避戰火,從外界遷來的漢人,當然沒有繼承土樓的資格,他們的房子大多分布在小河下遊,接近山口的地方。
柏巧玲的家,就在距離村寨門口不遠的河邊上,是一棟由石頭混合了少量的水泥壘砌而成的房屋,一共有五間,高大結實,內部空間也很寬敞。
在房屋前麵,還用石頭和木料,圈了一個麵積超過兩百平的院子。
十幾株各色果樹,隨意種植在院子裏,有柿子、李子、蘋果、梨,等好幾個品種。
可惜此時是冬季,果樹沒有開花,更沒有結果,很多樹枝都是光禿禿的,連一片葉子都沒有。
院子裏除了這些果樹,最顯眼的就是幾十口半人多高的的大缸。這些大缸,是柏滿倉用來釀酒的工具。
在柏巧玲的記憶裏,每年柏滿倉都會從木郎寨和附近的幾個村子裏收夠大量的糧食,用柏氏家族傳下來的土法釀製柏酒。
而自家這座小院之中,終年都飄蕩著淡淡的酒香。
柏滿倉自釀散的白酒,雖然沒有正規大酒廠釀製的白酒,來的甘醇,度數高,卻勝在價格便宜,純糧釀造,不上頭,在附近的農村地區非常受歡迎,是村裏置辦紅柏宴席,招待親朋的常用酒。
家裏供應柏巧玲、柏巧鳳、柏平安,三姐弟上學,所花的費用,大多來自出售白酒的盈利。
柏滿倉從小跟著父親學習釀酒,品酒,成家之後,又自己置辦釀酒器具,開始釀酒,售酒,一輩子和酒結下了不解之緣。
柏滿倉喜歡釀酒,也喜歡喝酒,每每新酒釀製出來後,他總要品嚐一番,以尋找缺點,總結得失,以便在下一次釀酒過程中進行改進。
他也喜歡購買一些正規廠家出產的白酒,從中推測他們的釀製手法,勾兌方式,加以消化吸收,應用在自家釀製的白酒上。柏滿倉的肝硬化,至少有一大半,是喝酒喝出來的。
如今柏滿倉得了肝硬化,病情雖然得到了控製,喝酒卻是絕對的禁止了。
但家裏的釀酒業務並沒有停,柏巧玲在空氣中,還能聞到淡淡的酒香,熟悉而又親切。
“阿姐,你站在院門口幹什麽,快進屋啦,我還等著試穿新衣服呢。”
柏巧玲站在熟悉的小院之中,愣愣的出神了好久,直到妹妹提醒,才迴過神來。
抬手抹掉眼角即將滴落下來的淚水,柏巧玲邁開腳步,跟著父母弟妹,拿著行李進入到房間之中。
放好行李,柏滿倉返迴院子裏去卸馬車,母親黎惠敏關心的問道:
“巧玲,你早飯還沒吃吧,餓了沒有,要不我給你去下一碗麵條?”
柏巧玲坐在竹凳上,一邊動手打開行李箱,一邊說道:
“不用了阿媽,今天早晨的時候,我在車上吃了一塊麵包,這會兒還不怎麽餓,你不用忙活了。”
黎惠敏卻搖搖頭,說道:
“麵包那東西暄騰的很,根本不擋餓,我還是給你下一碗麵條吧。上車餃子下車麵,你坐火車跑了一千多裏路,吃一碗麵條,暖暖身子,正應該。”
說罷,黎惠敏也不管柏巧玲答應與否,自顧自的出門去抱柴禾,準備生火煮麵。
對此,柏巧玲除了感動之外,還有些饞。
印象裏母親煮的麵條可是很好吃的,以前她起早去縣城上學,母親總是給她煮一碗噴香的麵條,下一個荷包蛋,作為她的早餐。
後來她考上了高中,開始住校,就很少吃到母親做的麵條了。現在迴憶起麵條的味道,柏巧玲的肚子不爭氣的咕咕叫了起來。
好在柏巧鳳和柏平安,正在一臉欣喜的試穿著柏巧玲給他們買的新衣服,沒有注意到柏巧玲的窘態。
半小時後,母親黎惠敏給柏巧玲送上一碗煮麵條,幾段翠綠的蔥花,點綴著雪柏的麵條,一個完整的荷包蛋,安靜的躺在麵條中間。
正當柏巧玲端著麵條,大快朵頤的時候,有兩個年齡和柏巧玲差不多的女孩,聽說了柏巧玲迴家的消息,一起登門來拜訪她了。
“小姑,聽柏二嬸家的小豆子說,巧玲表姐迴來過年了,是不是真的?”
“小竹、麗娜來啦,巧玲確實迴來了,正在屋裏吃麵條呢,你們進去找她吧。”
上門拜訪的兩個女孩分別是黎青竹和王麗娜,她們和柏巧玲同齡,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關係非常好,幾乎到了無話不談的地步。
其中黎青竹還是柏巧玲二舅家的女兒,兩人是表姐妹關係。
隻是後來王巧玲去了縣城讀書,三人在一起的時間少了,關係這才疏遠了一些。
聽到外屋的動靜,柏巧玲抓緊時間,將最後兩口麵條送進了嘴裏,這才站起身,微笑著迎接兩位發小的到來。
好閨蜜再次見麵,自然少不了一番問候寒暄,三人落座之後,黎青竹想起此行的目的,主動出聲詢問道:
“表姐,我聽小姑說,你在深鎮打工,賺了很多錢是不是真的?深鎮那邊到底是什麽情況,工作好找嗎,一個月能拿多少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