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5章 造反的相似之處,前人埋鍋後人背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作者:昆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緬甸?”
崇禎微微有些錯愕,他以為會是安南,結果李若漣給了個他沒有想到的答案。
“大伴,賜座、賜茶!”
已經做完戰報統計的王承恩立刻從旁邊搬了個凳子放到李若漣的身邊:“李指揮使,請坐!”
“勞煩王中官!”
李若漣微微點頭,然後朝著崇禎躬身後,屁股半搭在凳子上,身體緊繃、筆直。
“陛下,與我們接壤的周邊國家有安南、緬甸、南掌(老撾)、烏斯藏等幾個,海外還有扶桑、葡萄牙、荷蘭、葡萄牙等海外諸國,
海外諸國與我們相隔甚遠,單靠戰船運送不了多少兵力,即便是我們沒有現如今的這些火器,以我們如今軍士的戰力在陸地之上都能弄死他們,可以先放一放。
臣之所以說最重視的是緬甸是有原因。”
說到這裏,李若漣起身走到一邊的地圖前,指著大明西南位置:“陛下,太祖和成祖在雲南外麵的騰衝附近設置了南甸宣撫司、太平江流域設置了幹崖宣撫司……這就是三宣六慰,
可自嘉靖四十年開始,這三宣六慰的一大半都被世宗時期崛起的東籲王朝吞並,並且屢次侵犯大明邊境。
說起來這事兒朝廷也是有責任的,嘉靖四十年,木邦及孟密宣慰司擊破緬甸宣慰司殺宣慰莽紀歲,當時的莽紀歲之子莽體瑞上訴朝廷,朝廷官員置之不理。
幾年後莽體瑞起兵收複舊地,並吞並底兀剌宣慰司和大古喇宣慰司。
因為當年朝廷坐視不理,莽體瑞懷恨在心,四處征戰,在萬曆三年吞並木邦宣慰司、蠻莫安撫司,
而後的萬曆四年、五年、七年……一直到三十年,大明和緬甸打了五十多年,當時努爾哈刺已經起兵且已經成規模,朝廷忙於應付遼東,隻能承認了東籲王朝的存在。
恕臣直言,若非與緬甸打了五十多年,朝廷也不至於在遼東的應付上捉襟見肘,
所以建奴在之後的壯大以及大明在遼東戰死的數萬將士,緬甸要負相當大的一部分責任。”
聽到這裏,崇禎很是無語。
朝廷想讓緬甸諸多勢力自相殘殺,以削弱自身實力,然後能更好的掌控。
誰知道冒出來個小心眼的首領之子,一統周邊,開始複仇。
建奴的努爾哈赤也是打著複仇的名義起兵,這兩者有相似之處。
朝廷終日打雁,卻是被雁啄瞎了眼睛。
這事兒也告訴他,對外部勢力,要麽不打,要動手就得徹底打殘他們。
人家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大明這事前人埋鍋後人背。
“陛下,值得一提的是天啟七年,荷蘭和英國東印度公司在緬甸設分公司,緬甸的火器有了極大的發展。
如果史料沒有記載錯誤,穆宗時期緬甸進攻孟養土司時就差不多有八萬支火繩槍,
現在又有了荷蘭和英國火器技術的支持,緬甸東籲王朝的實力估計是周邊諸國最強的一個。
如今東籲王朝的他隆王算是位雄主,大力整頓境內,提升實力,分配土地給無地農民以凝聚人心,以他們與我們的爭鬥而言,很難說他們會不會對我們用兵。
如果荷蘭和西班牙艦隊在扶桑覆滅的消息傳出後,他們搞不好就會增加在緬甸的軍士實力和火器技術,
緬甸要爭奪地盤和物資,荷蘭要打開港口、甚至是說霸占一塊地盤,雙方一拍即合,等於說我們要麵對三方的實力。
而且緬甸不像扶桑、建奴,他們有大象,稱之為戰象,經過訓練的戰象勇猛無敵,能破城門、毀營壘、拆武器、踏敵軍、陷敵陣,
拒馬樁、陷馬坑、鐵蒺藜等等對戰象的作用極小,皮糙肉厚,燧發槍、佛朗機炮別說百米了,十米都不可能一次性弄死他,一顆掌心雷都不一定能直接送死戰象,
若是被一隻衝入戰陣,那整個戰陣都將奔潰,而據我們的調查,緬甸至少有八百頭戰象!”
崇禎心中一驚,但隨即沉聲道:“朕記得大象最為怕火吧?”
“陛下,大象的確是怕火,據史書記載,萬曆十一年,緬甸十萬重兵入侵雲南,雲南永昌衛參將鄧子龍奉命阻擊,用火弩破了象陣,史稱攀枝花大捷。
根據我們的調查,自那次戰爭之後緬甸對戰象怕火的特性開始了針對性的訓練,如今那些戰象雖然沒有徹底改變怕火的習性,但比之前好太多了。
而且他們最為關鍵的一招,那就是砍斷象鼻子,讓大象發狂,然後無差別攻擊!
一頭成年大象體長五到六米,身高兩到四米米,體重達六千到一萬斤,全力奔跑能達到每個時辰一百二十裏!”
我艸……
崇禎心中直接爆了粗口,緬甸這一招不可謂不狠了,殺敵八百自損一千。
知道戰象怕火,可如果緬甸一方在離著大明防線三四百米的時候,采用火牛陣的方式,在大象屁股上掛著鞭炮,在後麵燃起大火,
戰象不說百分百全部前衝,隻要有一成前衝了,那都是災難性的。
被時速三十公裏、重達三五噸的東西撞上去,非死即殘。
即便是大明屢立戰功、騎兵都無可奈何的戰車,都能直接給撞碎了。
時速六十裏,一秒就是八米半,若是剛開始奔襲,一秒能達到十幾米,橫渡兩三百米也隻是三五息的時間,也隻夠飛雷炮發射一次。
不過對戰象,崇禎倒也不算驚懼,大明如今能對付的就有好幾種,諸如五十斤重的燧發地雷,一顆就能將大象炸成粉碎。
諸如三弓床弩,三百米外攻擊,一根主箭矢可能沒辦法瞬間幹掉戰象,但三根、五根呢?
還有飛雷炮,一門不行,但十門圍攻一頭呢?
再說如三輪野戰跑車的工藝大炮,平射,五門紅衣大炮打一個,被正麵擊中,大象都得完犢子。
碗口大的陷馬坑不行,那挖成臉盆大的坑不就成陷象坑了嗎?
最讓他擔憂的是緬甸的火器,火繩槍他是看不上,但架不住人家數量多,萬曆三十年都有八萬柄,現在有了荷蘭、英國的支持,不得有十八萬柄?
十八萬柄是什麽概念?是扶桑的十倍左右。
既然給了火器技術,那紅衣大炮或許也是有的。
“陛下,其次是安南,現在安奢、瑤族與南方的阮氏合力進攻中間的鄭氏,
等到將鄭氏消滅後,安奢和阮氏的力量也會消耗很多,單是兵力上就會少很多,
但阮氏背後有葡萄牙,依舊是提供了火器的技術,否則以鄭氏的兵力優勢、經濟發達以及安南王朝正統的噱頭在,阮氏早就被打敗了,哪裏還能堅持到現在!”
崇禎微微有些錯愕,他以為會是安南,結果李若漣給了個他沒有想到的答案。
“大伴,賜座、賜茶!”
已經做完戰報統計的王承恩立刻從旁邊搬了個凳子放到李若漣的身邊:“李指揮使,請坐!”
“勞煩王中官!”
李若漣微微點頭,然後朝著崇禎躬身後,屁股半搭在凳子上,身體緊繃、筆直。
“陛下,與我們接壤的周邊國家有安南、緬甸、南掌(老撾)、烏斯藏等幾個,海外還有扶桑、葡萄牙、荷蘭、葡萄牙等海外諸國,
海外諸國與我們相隔甚遠,單靠戰船運送不了多少兵力,即便是我們沒有現如今的這些火器,以我們如今軍士的戰力在陸地之上都能弄死他們,可以先放一放。
臣之所以說最重視的是緬甸是有原因。”
說到這裏,李若漣起身走到一邊的地圖前,指著大明西南位置:“陛下,太祖和成祖在雲南外麵的騰衝附近設置了南甸宣撫司、太平江流域設置了幹崖宣撫司……這就是三宣六慰,
可自嘉靖四十年開始,這三宣六慰的一大半都被世宗時期崛起的東籲王朝吞並,並且屢次侵犯大明邊境。
說起來這事兒朝廷也是有責任的,嘉靖四十年,木邦及孟密宣慰司擊破緬甸宣慰司殺宣慰莽紀歲,當時的莽紀歲之子莽體瑞上訴朝廷,朝廷官員置之不理。
幾年後莽體瑞起兵收複舊地,並吞並底兀剌宣慰司和大古喇宣慰司。
因為當年朝廷坐視不理,莽體瑞懷恨在心,四處征戰,在萬曆三年吞並木邦宣慰司、蠻莫安撫司,
而後的萬曆四年、五年、七年……一直到三十年,大明和緬甸打了五十多年,當時努爾哈刺已經起兵且已經成規模,朝廷忙於應付遼東,隻能承認了東籲王朝的存在。
恕臣直言,若非與緬甸打了五十多年,朝廷也不至於在遼東的應付上捉襟見肘,
所以建奴在之後的壯大以及大明在遼東戰死的數萬將士,緬甸要負相當大的一部分責任。”
聽到這裏,崇禎很是無語。
朝廷想讓緬甸諸多勢力自相殘殺,以削弱自身實力,然後能更好的掌控。
誰知道冒出來個小心眼的首領之子,一統周邊,開始複仇。
建奴的努爾哈赤也是打著複仇的名義起兵,這兩者有相似之處。
朝廷終日打雁,卻是被雁啄瞎了眼睛。
這事兒也告訴他,對外部勢力,要麽不打,要動手就得徹底打殘他們。
人家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大明這事前人埋鍋後人背。
“陛下,值得一提的是天啟七年,荷蘭和英國東印度公司在緬甸設分公司,緬甸的火器有了極大的發展。
如果史料沒有記載錯誤,穆宗時期緬甸進攻孟養土司時就差不多有八萬支火繩槍,
現在又有了荷蘭和英國火器技術的支持,緬甸東籲王朝的實力估計是周邊諸國最強的一個。
如今東籲王朝的他隆王算是位雄主,大力整頓境內,提升實力,分配土地給無地農民以凝聚人心,以他們與我們的爭鬥而言,很難說他們會不會對我們用兵。
如果荷蘭和西班牙艦隊在扶桑覆滅的消息傳出後,他們搞不好就會增加在緬甸的軍士實力和火器技術,
緬甸要爭奪地盤和物資,荷蘭要打開港口、甚至是說霸占一塊地盤,雙方一拍即合,等於說我們要麵對三方的實力。
而且緬甸不像扶桑、建奴,他們有大象,稱之為戰象,經過訓練的戰象勇猛無敵,能破城門、毀營壘、拆武器、踏敵軍、陷敵陣,
拒馬樁、陷馬坑、鐵蒺藜等等對戰象的作用極小,皮糙肉厚,燧發槍、佛朗機炮別說百米了,十米都不可能一次性弄死他,一顆掌心雷都不一定能直接送死戰象,
若是被一隻衝入戰陣,那整個戰陣都將奔潰,而據我們的調查,緬甸至少有八百頭戰象!”
崇禎心中一驚,但隨即沉聲道:“朕記得大象最為怕火吧?”
“陛下,大象的確是怕火,據史書記載,萬曆十一年,緬甸十萬重兵入侵雲南,雲南永昌衛參將鄧子龍奉命阻擊,用火弩破了象陣,史稱攀枝花大捷。
根據我們的調查,自那次戰爭之後緬甸對戰象怕火的特性開始了針對性的訓練,如今那些戰象雖然沒有徹底改變怕火的習性,但比之前好太多了。
而且他們最為關鍵的一招,那就是砍斷象鼻子,讓大象發狂,然後無差別攻擊!
一頭成年大象體長五到六米,身高兩到四米米,體重達六千到一萬斤,全力奔跑能達到每個時辰一百二十裏!”
我艸……
崇禎心中直接爆了粗口,緬甸這一招不可謂不狠了,殺敵八百自損一千。
知道戰象怕火,可如果緬甸一方在離著大明防線三四百米的時候,采用火牛陣的方式,在大象屁股上掛著鞭炮,在後麵燃起大火,
戰象不說百分百全部前衝,隻要有一成前衝了,那都是災難性的。
被時速三十公裏、重達三五噸的東西撞上去,非死即殘。
即便是大明屢立戰功、騎兵都無可奈何的戰車,都能直接給撞碎了。
時速六十裏,一秒就是八米半,若是剛開始奔襲,一秒能達到十幾米,橫渡兩三百米也隻是三五息的時間,也隻夠飛雷炮發射一次。
不過對戰象,崇禎倒也不算驚懼,大明如今能對付的就有好幾種,諸如五十斤重的燧發地雷,一顆就能將大象炸成粉碎。
諸如三弓床弩,三百米外攻擊,一根主箭矢可能沒辦法瞬間幹掉戰象,但三根、五根呢?
還有飛雷炮,一門不行,但十門圍攻一頭呢?
再說如三輪野戰跑車的工藝大炮,平射,五門紅衣大炮打一個,被正麵擊中,大象都得完犢子。
碗口大的陷馬坑不行,那挖成臉盆大的坑不就成陷象坑了嗎?
最讓他擔憂的是緬甸的火器,火繩槍他是看不上,但架不住人家數量多,萬曆三十年都有八萬柄,現在有了荷蘭、英國的支持,不得有十八萬柄?
十八萬柄是什麽概念?是扶桑的十倍左右。
既然給了火器技術,那紅衣大炮或許也是有的。
“陛下,其次是安南,現在安奢、瑤族與南方的阮氏合力進攻中間的鄭氏,
等到將鄭氏消滅後,安奢和阮氏的力量也會消耗很多,單是兵力上就會少很多,
但阮氏背後有葡萄牙,依舊是提供了火器的技術,否則以鄭氏的兵力優勢、經濟發達以及安南王朝正統的噱頭在,阮氏早就被打敗了,哪裏還能堅持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