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整編師相關情況
絕不做死二戰指揮官體驗版 作者:藍瑟S瓦倫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1925年之前,中國的軍隊編製除了奉係曾經用過以軍-旅-團編製編組,晉係的編製為師下轄一個旅又一個團外,其他的都是師下轄二旅四團的編製。浪客中文網而國民黨軍在黃埔建軍之後,師法蘇聯,改行為三三製編製,即師轄三團,團轄三營,在編製上大致一師為5500人,在北伐的八個軍中,除第七軍是承襲護法軍的編製,下轄九個旅(即1旅2團,1團4營,1營3連),且隻設旅部,到戰時成立第*路指揮部來統轄幾個旅外,其餘均為三三製編製;而後收編的各路軍隊也多采用三三製編製。
而到了北伐結束後,一方麵蔣介石出於“削藩”的目的,另一方麵,據統計,中國當時的軍隊數已達200萬之多,因此、決定裁軍,將全國的軍隊裁減為50個師。當時的編製為廢除軍編製,師下轄三個旅(部分師為二個旅),旅下轄二至三個團。而後,在1930年,又推出了所謂的“民國19年陸軍暫行編製表”將國民黨軍的編製編為三種,1、甲種師,二旅六團製,2、乙種師、三旅六團製,3、丙種師、二旅四團製,蔣介石的嫡係部隊一方麵都編為甲種師,另一方麵又以**旅,補充旅的名義擴編部隊,基本上都成為了三旅九團的編製。如第11師最早的編成是三旅六團的編製,番號為31、32、33旅。3個旅長分別為桂永清、殷繩祖、餘仲麟。而後將33旅的旅部撤銷,編為31、32兩個旅總計六個團;而後又編了個**旅,3個旅長分別為李默庵、蕭乾、李明。再如第1師,係由第1軍的第2師,22師與魯軍張克瑤33軍的1個師合編而成,為三旅九團編製,當時胡宗南的22師編為第2旅,後調整為二旅六團製時,編為第1旅,把作為雜牌的魯軍張克瑤部裁編為兩個**團,到中原大戰時又擴編為**旅,在追擊紅軍至甘肅後,又編成了1個補充旅,此時第1師轄4個旅12個團。而嫡係各師的**旅,補充旅在1931-1934年間又大多擴編為師。到1932年6月,國民黨又推出了“民國21年陸軍暫行編製表”當時準備將所有的國民黨軍均編成二旅四團製的整編編製,但因為圍剿紅軍與淞滬“一一二八抗戰”之故,隻有87,88等少數幾個師編為此種編製。在1933年,國民黨軍根據與紅軍作戰所得出的經驗,感到以前的編製太大,在與紅軍作戰中很不靈活。
於是又推出了“民國22年剿匪軍編製”該編製分為三種,甲種為二旅五團製,除了師轄二個旅,旅下轄二個團,師再直轄一個**團或補充團,乙種為二旅四團製,即師轄二個旅,旅轄二個團,丙種為三團製,師不轄旅,直接轄三個團。從一些資料來看,當時是前後兩種編製並存。如第四次圍剿中央蘇區時,第18軍所屬的11師為二旅六團製,而52,59兩個師則為二旅五團製,在這三個師被紅軍殲滅後,又將11,14,43這三個師一分為二,分別編出67,94,97三個師,以上6個師均為三團製,再如第1師在西北直到1936年6月仍為4個旅12個團。但以上編製僅實行於國民黨中央直轄地區與湖南,山東,陝西等地區,有不少地方實力派的部隊的編製是自成一係,如桂係為二二製編製,軍轄二師,師轄二旅,旅轄二團,川軍則自行編組,混亂不堪,滇軍則是總部轄旅,旅轄二團,東北軍在九一八之前為軍-旅製,旅轄三團,到長城抗戰後改為軍-師製,師轄三團。晉係雖有軍師編製,但其作戰與補給的單位是旅。
到了1936年,由於日寇謀我日甚,國民黨不得不進行抗戰的準備工作,便開始整軍,整軍的編製分為兩種:1935年整理師編製與1936年調整師編製,打算在3-4年時間內整編60個甲種調整師,與60個乙種整理師。甲種調整師編製為師轄二個旅四個步兵團,一個騎兵團,一個炮兵團,工兵、輜重各一營,特務、衛生、通訊各一連,計有13854人,馬3508匹,步槍6127支,輕機槍254挺,重機槍75挺,迫擊炮24門,步兵炮24門,野戰炮36門,但到抗戰爆發為止,隻有20個師被編製為調整師,其中僅教導總隊達到了該編製,其餘部隊為每師1萬1千人,步騎槍3800支,輕重機槍328挺,各種火炮與迫擊炮共計46門,擲彈筒43個。乙種整理師編製為兩旅四團製。師有山炮營,裝備卜福斯75毫米山炮12門;戰防炮連,裝備奧地利百祿式47毫米戰防炮4門;及工兵營、特務營、通訊連、騎兵連、野戰醫院各一個。旅直轄部隊為迫擊炮連、(120毫米炮4門)、工兵連、特務連、通訊排、衛生隊等等各一個。團有4~6門81迫擊炮,營有6挺重機槍,每連一個擲彈筒。每班一挺輕機槍,每師約1萬多人。雖然編製了50個師,但也隻有部分部隊達到此標準。大致上,在抗戰爆發時,國民黨軍共擁有步兵182個師又46個**旅,騎兵9個師又6個旅,炮兵4個旅又20個**團,計170餘萬人。到武漢戰役結束後,
1939年初,國民黨軍又將編製一律改為軍轄兩至三師,師轄三團,團轄三營的三三製編製,到1944年初,國民黨軍在編製上擁有正規軍步騎兵124個軍,354個師,31個旅,112個**團,非正規軍351個遊擊縱隊及保安團,兵力總計為650萬人。但由於國民黨軍在敵後戰場及豫湘桂戰役中的失利,在抗戰勝利時,國民黨軍己下降到了正規軍120個軍,340多個師,加上非正規軍,特種兵與後勤單位等,計590餘萬人,但這是在花名冊上的數字,實際上,由於國民黨軍一貫的吃空額,虛報人數等原因,國民黨軍當時的真實數字為400餘萬人,再加上收編的近百萬偽軍及敵後遊雜武裝,總計抗戰勝利時,國民黨軍約有500萬人左右。
當時,國民黨軍除少數單位外,多數師隻有5000-6000人,但卻照8000-9000人領餉,97軍隻有1萬3千人,戰鬥兵不足7千,卻虛報為有2萬人,再如晉軍,在抗戰時期人數不超過10萬,閻錫山卻按18萬人向重慶領餉。湯恩伯部,每軍公開以1500-2000人的空額軍餉上交總部,連以廉潔自許的陳誠,所屬部隊也準許一個連可吃三個空額。蔣介石有鑒於此,便於抗戰勝利後進行整軍,到1945年底,將正規軍縮編為89個軍,253個步兵師,2個騎兵軍,13個騎兵師
1946年,經國共和談雙方商定,對全**隊進行整編,把原來的軍整編成含有步兵旅建製的整編師,總兵力約減少1/5,而戰鬥單位兵員比以前充實。從1946年3月起,國民黨軍即將軍隊分期進行整編,其主要內容為:將集團軍改編為整編軍,軍改為整編師,師改為整編旅,旅將原轄的三個團改為二個團,原計劃在46年7月完成,但是因內戰爆發,隴海線以北的部隊未完成整編。
我曾見到一份朱繼團寫的《國民黨軍與整編師對照表》,大體上正確,但有一些錯誤的地方,
現一一列舉如下:1,國民黨軍在編製整編師時,並非是從1到90一一編入,而是沒有整編67、84、86、87、89這5個師,朱繼團說什麽整67師準備由5軍和18軍各抽一個旅編成,整84師,由吳化文部偽軍新編,整86師由新1軍,整87師由新6軍一部+偽軍編成,不對,新1軍編為整50師,新6軍編為整14師,並非把新1軍和新6軍拆開分編,也無將5a和18a各抽一個旅編成整67師之事,吳化文部也不是一開始就確定編為整84師,這幾個番號均不存在,其實,當時在國民黨軍中,中央係部隊已占有絕對優勢,大體上,中央軍嫡係與中央化部隊約占一半,加上依附於中央軍的雜牌軍,約占國民黨軍隊的2/3,其他地方實力派軍隊隻占1/3,在國民黨軍內部,已無人能挑戰蔣介石,而對
而到了北伐結束後,一方麵蔣介石出於“削藩”的目的,另一方麵,據統計,中國當時的軍隊數已達200萬之多,因此、決定裁軍,將全國的軍隊裁減為50個師。當時的編製為廢除軍編製,師下轄三個旅(部分師為二個旅),旅下轄二至三個團。而後,在1930年,又推出了所謂的“民國19年陸軍暫行編製表”將國民黨軍的編製編為三種,1、甲種師,二旅六團製,2、乙種師、三旅六團製,3、丙種師、二旅四團製,蔣介石的嫡係部隊一方麵都編為甲種師,另一方麵又以**旅,補充旅的名義擴編部隊,基本上都成為了三旅九團的編製。如第11師最早的編成是三旅六團的編製,番號為31、32、33旅。3個旅長分別為桂永清、殷繩祖、餘仲麟。而後將33旅的旅部撤銷,編為31、32兩個旅總計六個團;而後又編了個**旅,3個旅長分別為李默庵、蕭乾、李明。再如第1師,係由第1軍的第2師,22師與魯軍張克瑤33軍的1個師合編而成,為三旅九團編製,當時胡宗南的22師編為第2旅,後調整為二旅六團製時,編為第1旅,把作為雜牌的魯軍張克瑤部裁編為兩個**團,到中原大戰時又擴編為**旅,在追擊紅軍至甘肅後,又編成了1個補充旅,此時第1師轄4個旅12個團。而嫡係各師的**旅,補充旅在1931-1934年間又大多擴編為師。到1932年6月,國民黨又推出了“民國21年陸軍暫行編製表”當時準備將所有的國民黨軍均編成二旅四團製的整編編製,但因為圍剿紅軍與淞滬“一一二八抗戰”之故,隻有87,88等少數幾個師編為此種編製。在1933年,國民黨軍根據與紅軍作戰所得出的經驗,感到以前的編製太大,在與紅軍作戰中很不靈活。
於是又推出了“民國22年剿匪軍編製”該編製分為三種,甲種為二旅五團製,除了師轄二個旅,旅下轄二個團,師再直轄一個**團或補充團,乙種為二旅四團製,即師轄二個旅,旅轄二個團,丙種為三團製,師不轄旅,直接轄三個團。從一些資料來看,當時是前後兩種編製並存。如第四次圍剿中央蘇區時,第18軍所屬的11師為二旅六團製,而52,59兩個師則為二旅五團製,在這三個師被紅軍殲滅後,又將11,14,43這三個師一分為二,分別編出67,94,97三個師,以上6個師均為三團製,再如第1師在西北直到1936年6月仍為4個旅12個團。但以上編製僅實行於國民黨中央直轄地區與湖南,山東,陝西等地區,有不少地方實力派的部隊的編製是自成一係,如桂係為二二製編製,軍轄二師,師轄二旅,旅轄二團,川軍則自行編組,混亂不堪,滇軍則是總部轄旅,旅轄二團,東北軍在九一八之前為軍-旅製,旅轄三團,到長城抗戰後改為軍-師製,師轄三團。晉係雖有軍師編製,但其作戰與補給的單位是旅。
到了1936年,由於日寇謀我日甚,國民黨不得不進行抗戰的準備工作,便開始整軍,整軍的編製分為兩種:1935年整理師編製與1936年調整師編製,打算在3-4年時間內整編60個甲種調整師,與60個乙種整理師。甲種調整師編製為師轄二個旅四個步兵團,一個騎兵團,一個炮兵團,工兵、輜重各一營,特務、衛生、通訊各一連,計有13854人,馬3508匹,步槍6127支,輕機槍254挺,重機槍75挺,迫擊炮24門,步兵炮24門,野戰炮36門,但到抗戰爆發為止,隻有20個師被編製為調整師,其中僅教導總隊達到了該編製,其餘部隊為每師1萬1千人,步騎槍3800支,輕重機槍328挺,各種火炮與迫擊炮共計46門,擲彈筒43個。乙種整理師編製為兩旅四團製。師有山炮營,裝備卜福斯75毫米山炮12門;戰防炮連,裝備奧地利百祿式47毫米戰防炮4門;及工兵營、特務營、通訊連、騎兵連、野戰醫院各一個。旅直轄部隊為迫擊炮連、(120毫米炮4門)、工兵連、特務連、通訊排、衛生隊等等各一個。團有4~6門81迫擊炮,營有6挺重機槍,每連一個擲彈筒。每班一挺輕機槍,每師約1萬多人。雖然編製了50個師,但也隻有部分部隊達到此標準。大致上,在抗戰爆發時,國民黨軍共擁有步兵182個師又46個**旅,騎兵9個師又6個旅,炮兵4個旅又20個**團,計170餘萬人。到武漢戰役結束後,
1939年初,國民黨軍又將編製一律改為軍轄兩至三師,師轄三團,團轄三營的三三製編製,到1944年初,國民黨軍在編製上擁有正規軍步騎兵124個軍,354個師,31個旅,112個**團,非正規軍351個遊擊縱隊及保安團,兵力總計為650萬人。但由於國民黨軍在敵後戰場及豫湘桂戰役中的失利,在抗戰勝利時,國民黨軍己下降到了正規軍120個軍,340多個師,加上非正規軍,特種兵與後勤單位等,計590餘萬人,但這是在花名冊上的數字,實際上,由於國民黨軍一貫的吃空額,虛報人數等原因,國民黨軍當時的真實數字為400餘萬人,再加上收編的近百萬偽軍及敵後遊雜武裝,總計抗戰勝利時,國民黨軍約有500萬人左右。
當時,國民黨軍除少數單位外,多數師隻有5000-6000人,但卻照8000-9000人領餉,97軍隻有1萬3千人,戰鬥兵不足7千,卻虛報為有2萬人,再如晉軍,在抗戰時期人數不超過10萬,閻錫山卻按18萬人向重慶領餉。湯恩伯部,每軍公開以1500-2000人的空額軍餉上交總部,連以廉潔自許的陳誠,所屬部隊也準許一個連可吃三個空額。蔣介石有鑒於此,便於抗戰勝利後進行整軍,到1945年底,將正規軍縮編為89個軍,253個步兵師,2個騎兵軍,13個騎兵師
1946年,經國共和談雙方商定,對全**隊進行整編,把原來的軍整編成含有步兵旅建製的整編師,總兵力約減少1/5,而戰鬥單位兵員比以前充實。從1946年3月起,國民黨軍即將軍隊分期進行整編,其主要內容為:將集團軍改編為整編軍,軍改為整編師,師改為整編旅,旅將原轄的三個團改為二個團,原計劃在46年7月完成,但是因內戰爆發,隴海線以北的部隊未完成整編。
我曾見到一份朱繼團寫的《國民黨軍與整編師對照表》,大體上正確,但有一些錯誤的地方,
現一一列舉如下:1,國民黨軍在編製整編師時,並非是從1到90一一編入,而是沒有整編67、84、86、87、89這5個師,朱繼團說什麽整67師準備由5軍和18軍各抽一個旅編成,整84師,由吳化文部偽軍新編,整86師由新1軍,整87師由新6軍一部+偽軍編成,不對,新1軍編為整50師,新6軍編為整14師,並非把新1軍和新6軍拆開分編,也無將5a和18a各抽一個旅編成整67師之事,吳化文部也不是一開始就確定編為整84師,這幾個番號均不存在,其實,當時在國民黨軍中,中央係部隊已占有絕對優勢,大體上,中央軍嫡係與中央化部隊約占一半,加上依附於中央軍的雜牌軍,約占國民黨軍隊的2/3,其他地方實力派軍隊隻占1/3,在國民黨軍內部,已無人能挑戰蔣介石,而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