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就這樣定了下來,當然,瓷器的商人也是如此處理的。
由於瓷器不易積壓,因此他們並未降低兩成的價格,但同意將運輸費用剔除。
這樣一來,雙方都能接受,也算是一個不錯的結果。
當李鬆迴到客棧後,便迫不及待地向劉夢兒匯報了這兩件事。
劉夢兒得知後,自然非常高興,因為這樣一來,他們南下采購貨物的時間就能節省不少。
第二天清晨,陽光灑在碼頭上,葉子薇帶領著商隊的人們踏上了新的旅程。
他們背負著希望和責任,帶著有限的貨物,毅然決然地出發了。
然而,由於貨物數量有限,並不需要這麽多人力,於是海邊的那些人被留在了原地。
葉子薇安排他們跟隨穆紅舟等人去了貨船上。
畢竟,這些海邊的人對於航海有著獨特的技能和經驗。
葉子薇的決定無疑是明智之舉。
就在葉子薇出發後不久,葉子同匆匆趕來。
他來不及與家人過多寒暄,便迅速登上了一艘貨船。
因為都沒用過船所以這次的主力竟然是海邊的那些商隊人員。
已經停靠在岸邊許久的貨船們,終於在這一刻同時駛出了碼頭,揚起風帆,向南航行。
它們載著滿滿的貨物和期待,駛向未知的遠方。
這個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縣城,甚至傳到了新來的縣令耳中。
縣令聽聞此事後,心生疑惑,打算派遣手下前去詢問情況,還說若是有異可以把這些貨船攔截下來。
估計是想‘大展身手’了。
然而,此時的劉主簿卻及時攔住了他,並解釋道:“大人,此次船隊的幕後老板與京城頗有淵源,且我們的水庫也是這位東家的智慧結晶。此外,她還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朝廷對其功績有所記錄。因此,我建議大人不要阻攔這支船隊的起航,以免延誤重要事務,引發不必要的麻煩。”
劉主簿的話聽起來有些模糊,但新上任的縣令可不是個一無所知的人。
他在京城的時候就曾聽聞過,這個縣裏有一個被皇上特別看重的人物。
不知為何,此時此刻,他心中湧起一種直覺,覺得這個人很可能就是眼前這支船隊背後的主人。
此外,他也清楚地知道洪家與這個人有著特殊的關係。
如今,縣裏還留著洪家的人,於是他心生一計,打算從他們那裏探聽關於這個人的消息。
想通這些關節後,他決定不再追究任何人的責任。
而是轉頭向劉主簿表示感謝,並說道:“多謝劉大人的提醒。既然大家都知道這支船隊的存在,想必不會有什麽問題。”
接著,他又對自己的手下喊道:“算了,你們迴來吧!”
劉主簿則恭敬地向縣令拱手行禮,迴應道:“咱們都是為了縣裏辦事,您剛到任不久,我等自然應當多向您匯報縣裏的情況。”
接下來,兩人開始互相寒暄起來。
等到劉主簿離開後,縣令立刻將自己的心腹叫來,叮囑他道:“你去暗中調查一下那支船隊的情況,一定要查得詳細些,我們初來乍到,正值大夏危難之際,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心腹趕緊點頭答應,隨後便著手去調查了。
商隊和貨船相繼出發,縣城裏的店鋪如往常一樣忙碌著,隻有李鬆的鋪子即將迎來一批新貨物。
相比之下,葉子芬一人趕路的速度要比前鋒營快得多。
當她抵達京城時,前鋒營尚未到達。
葉子芬迴到京城還是住進了福客來,開始向向誌博打聽消息。
“我離開京城這些天,有什麽特別的事情發生?”葉子芬問道。
向誌博迴答道:“姑娘離開四天之後,大理寺和刑部又派遣了一批人前往南邊,此次甚至有一隊禁軍隨行,陣容頗為龐大。”
葉子芬心中明白,這必定是因為那些倭寇已經招供,朝廷才會如此大張旗鼓地派人前去處理案件。
然而,葉子芬也清楚,最早被派往南邊的官員們,歸來後恐怕難逃責罰。
她問:“還有其他的事情嗎?”
向誌博想了想說道:“對了,姑娘,還有一件事。據說已故的瑞王府邸最近接到宮裏的聖旨,要求重新返修,似乎是要給什麽人居住。京城裏有些身份地位的人都在猜測,會不會是皇上要給哪個公主賜婚,所以賞下了這座府邸。”
葉子芬聽到瑞王兩個字,心中不禁一震,但很快恢複了平靜。
畢竟,那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
她隨口問道:“哦?那他們猜出來是哪位公主了嗎?”
向誌博搖了搖頭:“還不清楚呢,姑娘。不過,等過些日子,應該就能知道答案了。”
葉子芬點了點頭,心裏並沒有太多波瀾。
對於這種皇室之事,她並不怎麽在意。
隻是沒想到,在她剛剛知道了瑞王與她的關係後,他曾經居住過的地方,這麽快就有人要住進去了。
葉子芬問:“還有什麽事?前鋒營什麽時候進京?”
向誌博搖搖頭,“這個還沒有消息傳來,對了您離開的第二天,有一個人就來尋你了。似乎是從海邊一直追來的。姓管,也住在咱們福客來,您要見他嗎?”
葉子芬心中一動,想起了洪家的二夫人也姓管,難道此人是二夫人的娘家人?
她不動聲色地問道:“他可有說是來找我的?”
向誌博點點頭,“是的,他似乎很著急要見到您。”
葉子芬想了想,覺得還是應該見見這個人,說不定能從他那裏得到一些關於洪家和二夫人的消息。
於是她說:“好,可以見見。還有什麽人來嗎?”
向誌博又說道:“王家四表少爺過來過,還有宮裏的公公,另外還有洪家,都是聽說了您離開了就沒有再來過,也沒有留下什麽口訓之類的。”
葉子芬點點頭,表示自己已經了解了這些情況。
然後她吩咐道:“你去打聽一下蘇縣令他們的情況,最好是去吏部尚書府邸去打聽,看看他們是不是還在京城,若是不在京城了他被外放到了什麽地方。”
由於瓷器不易積壓,因此他們並未降低兩成的價格,但同意將運輸費用剔除。
這樣一來,雙方都能接受,也算是一個不錯的結果。
當李鬆迴到客棧後,便迫不及待地向劉夢兒匯報了這兩件事。
劉夢兒得知後,自然非常高興,因為這樣一來,他們南下采購貨物的時間就能節省不少。
第二天清晨,陽光灑在碼頭上,葉子薇帶領著商隊的人們踏上了新的旅程。
他們背負著希望和責任,帶著有限的貨物,毅然決然地出發了。
然而,由於貨物數量有限,並不需要這麽多人力,於是海邊的那些人被留在了原地。
葉子薇安排他們跟隨穆紅舟等人去了貨船上。
畢竟,這些海邊的人對於航海有著獨特的技能和經驗。
葉子薇的決定無疑是明智之舉。
就在葉子薇出發後不久,葉子同匆匆趕來。
他來不及與家人過多寒暄,便迅速登上了一艘貨船。
因為都沒用過船所以這次的主力竟然是海邊的那些商隊人員。
已經停靠在岸邊許久的貨船們,終於在這一刻同時駛出了碼頭,揚起風帆,向南航行。
它們載著滿滿的貨物和期待,駛向未知的遠方。
這個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縣城,甚至傳到了新來的縣令耳中。
縣令聽聞此事後,心生疑惑,打算派遣手下前去詢問情況,還說若是有異可以把這些貨船攔截下來。
估計是想‘大展身手’了。
然而,此時的劉主簿卻及時攔住了他,並解釋道:“大人,此次船隊的幕後老板與京城頗有淵源,且我們的水庫也是這位東家的智慧結晶。此外,她還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朝廷對其功績有所記錄。因此,我建議大人不要阻攔這支船隊的起航,以免延誤重要事務,引發不必要的麻煩。”
劉主簿的話聽起來有些模糊,但新上任的縣令可不是個一無所知的人。
他在京城的時候就曾聽聞過,這個縣裏有一個被皇上特別看重的人物。
不知為何,此時此刻,他心中湧起一種直覺,覺得這個人很可能就是眼前這支船隊背後的主人。
此外,他也清楚地知道洪家與這個人有著特殊的關係。
如今,縣裏還留著洪家的人,於是他心生一計,打算從他們那裏探聽關於這個人的消息。
想通這些關節後,他決定不再追究任何人的責任。
而是轉頭向劉主簿表示感謝,並說道:“多謝劉大人的提醒。既然大家都知道這支船隊的存在,想必不會有什麽問題。”
接著,他又對自己的手下喊道:“算了,你們迴來吧!”
劉主簿則恭敬地向縣令拱手行禮,迴應道:“咱們都是為了縣裏辦事,您剛到任不久,我等自然應當多向您匯報縣裏的情況。”
接下來,兩人開始互相寒暄起來。
等到劉主簿離開後,縣令立刻將自己的心腹叫來,叮囑他道:“你去暗中調查一下那支船隊的情況,一定要查得詳細些,我們初來乍到,正值大夏危難之際,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心腹趕緊點頭答應,隨後便著手去調查了。
商隊和貨船相繼出發,縣城裏的店鋪如往常一樣忙碌著,隻有李鬆的鋪子即將迎來一批新貨物。
相比之下,葉子芬一人趕路的速度要比前鋒營快得多。
當她抵達京城時,前鋒營尚未到達。
葉子芬迴到京城還是住進了福客來,開始向向誌博打聽消息。
“我離開京城這些天,有什麽特別的事情發生?”葉子芬問道。
向誌博迴答道:“姑娘離開四天之後,大理寺和刑部又派遣了一批人前往南邊,此次甚至有一隊禁軍隨行,陣容頗為龐大。”
葉子芬心中明白,這必定是因為那些倭寇已經招供,朝廷才會如此大張旗鼓地派人前去處理案件。
然而,葉子芬也清楚,最早被派往南邊的官員們,歸來後恐怕難逃責罰。
她問:“還有其他的事情嗎?”
向誌博想了想說道:“對了,姑娘,還有一件事。據說已故的瑞王府邸最近接到宮裏的聖旨,要求重新返修,似乎是要給什麽人居住。京城裏有些身份地位的人都在猜測,會不會是皇上要給哪個公主賜婚,所以賞下了這座府邸。”
葉子芬聽到瑞王兩個字,心中不禁一震,但很快恢複了平靜。
畢竟,那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
她隨口問道:“哦?那他們猜出來是哪位公主了嗎?”
向誌博搖了搖頭:“還不清楚呢,姑娘。不過,等過些日子,應該就能知道答案了。”
葉子芬點了點頭,心裏並沒有太多波瀾。
對於這種皇室之事,她並不怎麽在意。
隻是沒想到,在她剛剛知道了瑞王與她的關係後,他曾經居住過的地方,這麽快就有人要住進去了。
葉子芬問:“還有什麽事?前鋒營什麽時候進京?”
向誌博搖搖頭,“這個還沒有消息傳來,對了您離開的第二天,有一個人就來尋你了。似乎是從海邊一直追來的。姓管,也住在咱們福客來,您要見他嗎?”
葉子芬心中一動,想起了洪家的二夫人也姓管,難道此人是二夫人的娘家人?
她不動聲色地問道:“他可有說是來找我的?”
向誌博點點頭,“是的,他似乎很著急要見到您。”
葉子芬想了想,覺得還是應該見見這個人,說不定能從他那裏得到一些關於洪家和二夫人的消息。
於是她說:“好,可以見見。還有什麽人來嗎?”
向誌博又說道:“王家四表少爺過來過,還有宮裏的公公,另外還有洪家,都是聽說了您離開了就沒有再來過,也沒有留下什麽口訓之類的。”
葉子芬點點頭,表示自己已經了解了這些情況。
然後她吩咐道:“你去打聽一下蘇縣令他們的情況,最好是去吏部尚書府邸去打聽,看看他們是不是還在京城,若是不在京城了他被外放到了什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