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京師、紫禁城、英武殿。


    殿內的牆壁上掛著十幾根蠟燭,將整個英武殿照的分外明亮。盡管今天烏雲遮蔽,沒有一絲月光,但是偌大的英武殿內還是被照的洞察秋毫。


    崇禎皇帝高座禦座之上,殿內站著晉陝總督楊鶴、大同鎮總兵滿貴,寧夏總兵賀虎臣,延綏總兵吳誌勉。最上位的二人,卻是當朝的閣老,最近入閣的成基命、孫承宗二人。


    現在的首輔韓爌、次輔李標等最先入閣的老臣,因為各種原因早已經失去了崇禎皇帝的信任。韓爌身為袁崇煥的坐師,因為受到袁崇煥的牽連。現在雖然沒有罷官,但是已經稱病在家,算是在官場上徹底失勢了。


    李標、韓爌、錢龍錫三人都是東林黨人,因為朝中頻繁地黨爭也被崇禎皇帝逐漸厭惡。錢龍錫更是一力主張推薦袁崇煥督師遼東的閣臣,早在今年十月就被崇禎皇帝厭棄。


    現在的內閣,最受皇帝信任的剛剛入閣的何如寵、周延儒二人。今日崇禎皇帝之所以沒讓二人前來,也是因為何如寵、周延儒不同兵事,遠不如擔任過邊帥的孫承宗。


    至於成基命,現在已經是後備的首輔人選,從最近崇禎皇帝的一些舉動看。首輔韓爌、次輔李標已經失去了帝心,最好的結果就是盡快退休致仕,以免惹惱了皇帝,為自己留下麻煩。


    盡管點著蠟燭,燒著十幾個火盆,但是英武殿中還是有一些寒意。


    今年的冬天十分寒冷。就連廣東這種南方的地區都下了大約。尤其是最近幾天,正是寒冬臘月。而北京附近的地區,平均氣溫基本上都在零下二十度以下。


    崇禎皇帝在鎏金的手爐上烤了烤火。對著楊鶴等人說道:“東擄入寇以來,整個京師附近一片糜爛。昌平、順義、通州、香河等京畿重鎮幾乎全部被東擄攻克,百姓流離失所,死傷無算。眾卿家,你們都是國家棟梁,不知有何良策以解京師之危?”


    孫承宗資格很老,曾經當過天啟皇帝的老師。崇禎繼位後,對這位前朝帝師有所忌憚,所以孫承宗隻能揣摩聖意。自請告老還鄉了。


    這一次因為崇禎皇帝的輕率急躁,幾乎算是逼反了關寧軍。祖大壽奔逃迴遼東,馬上損毀了三海關,徹底關上遼東的大門。麵對這種局麵,崇禎皇帝一邊讓袁崇煥寫信相勸,一邊請出了關寧軍的締造者孫承宗,希望他穩住陣腳關寧軍祖大壽的陣腳。


    孫承宗出山,果然不負眾望,穩住了祖大壽麾下的關寧軍。還讓祖大壽從新帶兵進入了三海關。


    孫承宗屢任邊帥,也算是知兵之人。他不管楊鶴的麵子,直言問道:“楊總督,你這次率兵勤王。麾下到底有多少兵馬。”


    盡管孫承宗問的不算客氣,但是楊鶴卻不以為意。在朝堂之上,孫承宗無論是資曆。還是官職都高於楊鶴。更可況此人還是前朝帝師,早已經入閣多年的老臣。


    楊鶴皺了皺眉頭。身子微微一躬說道:“迴稟孫閣老,下官這次勤王。麾下共有大軍兩萬餘。其中騎兵一萬一千,步卒一萬。這兩萬大軍沒有絲毫空額,都是實打實的精兵。”


    孫承宗不置可否,接著追問道:“老夫雖然草草一觀,但是從城外軍營的規模看,楊總督麾下兵馬還是不足兩萬人的。”


    “閣老說的不錯,這一次趕到京師的隻是先鋒騎兵,大約一萬一千人。”楊鶴答道。


    接下來,孫承宗連續追問了幾個問題,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孫承宗卻問的非常詳細,而楊鶴也不以為意,絲毫沒有怠慢的神色,一一為孫承宗解答了疑惑。


    等楊鶴將情況全部介紹完,孫承宗點了點頭說道:“加上楊製台麾下的兩萬大軍,局麵就能安穩了。明日一早,楊製台還需要將兵力安排在永定門,與大同、宣府二鎮兵馬駐紮在一起,以免為建奴所趁。”


    眼見楊鶴與孫承宗絮絮叨叨說個沒完,崇禎皇帝有些不耐煩的說道:“楊總督,現在大軍雲集,而百姓赤子皆在城外受苦,我欲讓楊總督指揮大軍,將建奴逐出京師,楊總督有幾分勝算?”


    “建奴兵銳,野戰之下官軍把握不大,不如據稱堅守。建奴遠道而來,能拖一日,勤王兵馬越來越多,我皇明的勝算就越大。”


    最近一段時間,崇禎皇帝先後征求了孫承宗、滿桂等文武百官的意見。他們的意見與楊鶴相差不大,都是要求依城堅守,拖垮八旗軍。


    況且孫承宗、滿桂等人對關外的八旗軍非常了解。知道八旗兵一旦搶夠了銀兩人口,隻怕就沒有多少戰意。


    畢竟明朝兵馬上百萬,勤王之軍幾乎源源不斷的趕來,八旗軍長期聚集在京師附近,以後也隻會越來越危險。


    況且滿洲精華幾乎全部進入關內,一旦朝鮮、東江鎮、關寧兵、林丹汗任何一方入侵遼東,關外的八旗軍隻怕也很難抵擋。


    對於前線打仗的文官武將的意見,崇禎皇帝心中極度不滿。八旗軍入侵,關寧軍叛奔這兩件事情,仿佛狠狠地打了他的臉麵。現在楊鶴麾下的陝甘邊軍已經趕到,崇禎皇帝還是希望楊鶴能奮勇殺敵,將建奴趕出京師。


    眼見在場的文武官員的意見幾乎一致,崇禎皇帝壓下了憤怒,隨便賞賜了楊鶴一些財物,興趣缺乏的停止了召見。


    就在第二日楊鶴與滿桂、候世祿合兵在一起之時。隻見皇帝的中旨直接傳了下來。


    傳旨的太監名叫鄧希詔,官職為薊鎮總監。隻見此人趾高氣昂的傳達了崇禎皇帝的旨意。在這道中旨中,崇禎皇帝命令鄧希詔為勤王軍監軍太監,任命楊鶴為勤王軍督師,滿桂為勤王軍督師總兵官,統領大同、宣府、延綏、寧夏等九邊明軍。


    此外,聖旨之中,還推翻了楊鶴等人的意見,讓他們休整幾日,即刻出兵通州,將盤踞在通州的建奴兵馬趕盡殺絕。(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伐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泉隱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泉隱士並收藏伐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