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石縣城外,明軍東大營。


    楊鶴站在打仗之外,神色複雜的看了一眼靈石縣城頭說道:“昨日收到賀總兵急報,禿匪小白袍肆虐汾州,接連攻下了平遙、祁縣二城。還收降了白玉柱、曹操二股人馬,現在已經握有精兵兩萬,靠賀總兵已經勢大難製了。”


    聽到這個糟糕的消息,楊鶴下麵的幕僚不免一番驚慌。


    眼下山西境內的局勢變幻莫測,王嘉胤剛剛還有精裝六萬,氣焰囂張不可一世,想要圖謀太原府。沒想到不到一個月此人就丟了性命,腦袋還讓滿桂領了賞錢。接下來還不足半月,李旭升就趁機崛起,收攏住了王嘉胤上萬精銳,還攻下了平遙祁縣二城。


    楊鶴揮了揮手,讓大部分幕僚退了出去,隻留下最信重的王洛。王洛是楊鶴親信,見到東主憂慮難耐,於是主動進言道:“東翁不必憂慮,小白袍雖然人數眾多,但是大部都是烏合之眾。官軍雖然近期拿不下平遙、祁縣二城,但是看住小白袍這股禿匪還是很有把握的。”


    “更何況大同鎮滿桂總兵素來有良將之稱,一擊之下斬殺了名頭更大、實力更強的王嘉胤。隻要大同鎮精兵能騰出手來,剿滅小白袍還是輕而易舉的。”


    楊鶴聽了這番安慰的話,暗自搖了搖頭說道:“這一次剿匪,也怪老夫有些輕敵。本以為四萬精兵一擊而下,禿匪縱然兇頑,也當一鼓而滅。沒想到禿匪如此厲害。居然與官軍對抗不落下風。縱使調來了滿桂精騎,隻怕也不能盡快剿滅小白袍這一股巨匪。反而加重的運糧的任務。讓大軍的糧道更加脆弱。”


    楊鶴的這番認識也算是比較清醒,但是作為一個二品京官。楊鶴並不能將過錯攬在手中。他這番話隻能他親信的幕僚中說一說,對於當前的局勢還是毫無用處。


    “老東翁,現在還沒到山窮水盡的時候。咱們到現在還占據優勢,隻要在從九邊抽調一部分精兵,定能一鼓作氣剿滅禿匪。”王洛見楊鶴有些灰心喪氣,信心十足的相勸道。


    “哎 ”


    楊鶴長長歎息了一聲。“沒用的,從剿匪到現在,短短三個月時間,朝廷就花費了百萬兩白銀。即便兵馬還有富餘。但是沒有餉銀,仗已經很難打下去了。”


    “不是還有內帑嘛,到了現在這個時候,皇上難道還會心疼銀子。有了內帑接濟,加上朝廷騰挪一下,還是能抽出不少銀子的。”


    楊鶴緊了緊身上的皮袍,落寞的說道:“我雖然不在朝中,但是也知道皇家也是善財難舍。更可況萬曆年間連番用兵,隻怕先皇留下的內帑未必有多少。”


    “況且天子即位後。對待官紳太寬,對待百姓太嚴。又沒有上幾代天子斂財製衡的手段,隻怕情況更加糟糕。”


    楊鶴這番話是非常隱晦的,話音中對於崇禎天子的治國之道的手段也有些意見。


    實際上也是如此。崇禎登基後,基本上看不清局勢,分不清大局。他聽信了東林黨的忽悠。取下了礦稅監,還將江南的茶稅交給文官收取。


    這樣一來。從崇禎元年開始,朝廷的收入大幅度減少。再加上為了修建天啟皇帝的皇陵。整個崇禎元年,朝廷一直拿不出餉銀。


    而因為缺乏餉銀,九邊的官軍連續發動兵變,無數的邊軍士卒逃亡成為盜匪,這就更加重了陝北流民起義危險。


    到了崇禎二年,朝廷缺銀子的局麵更加嚴重,崇禎皇帝沒有辦法,隻能加收剿餉二百萬兩,講負擔壓在貧苦的百姓身上。


    明代的稅製,從明太祖開始就問題重重,因為明太祖的關愛。官員士紳的土地是不收銀子的,幾百年下來的土地兼並,自耕農的土地越來越少,從宣德年間開始,明朝的田賦就逐年減少。


    到了天災人禍之年,百姓為了躲避官府的盤剝,少交一些賦稅。紛紛將土地投獻到士紳名下,將自己賣身給士紳為奴,這樣一來,更減少了交稅人員的數目。


    而指望官僚階層的節操,自發的將應該繳納的賦稅交上來,這更是天方夜譚的事情。


    舉個恰當的例子,崇禎二年整個浙江省的茶稅,官員們僅僅上交了十二兩白銀。這是十二兩白銀,就是偌大的浙江省一年的茶稅。而在天啟七年,這個數目還是十七萬兩白銀,這還不算當地收稅的太監的嚴重貪汙。


    在明末時期,明朝的官僚幾乎毫無節操。他們眼中除了白花花的銀子,根本沒有絲毫忠義。為了少交賦稅,他們什麽缺德的事情也能幹出來。


    在崇禎元年中,他們忽悠剛剛繼位的崇禎天子,炒作蘇鬆重賦的概念,上書讓朝廷將賦稅平均到各省。而生長在婦人之手,沒有接受過任何培訓的崇禎皇帝,居然同意了這個意見。


    眾所周知,江南一畝田地種植茶桑可以賺取十幾兩白銀。而陝北之地,每畝天地隻能平均打三四鬥粗糧,賺取的銀子還不到三分銀錢。


    而大明朝的崇禎皇帝,居然讓每畝地收入三分銀子的陝北交納二兩銀子的田稅。這樣殘暴的政策,自然逼得陝北百姓隻能造反,正是因為這種政治背景,劉宣才能聚攏饑民,起兵造反。


    這種狀況,楊鶴心中自然清楚。他本人就是官僚階層的一員,他出身於常德,並不是東林黨人,反而與當年的楚黨關係密切。但是對於朝廷這種艱難的局麵,楊鶴也沒有任何辦法。


    在朝廷的體製內,任何改革都會觸動當權者的利益,哪怕是大權在握的張居正,也不敢觸動官紳階層的根本。


    楊鶴想到這裏,越發的悲觀失望,他憂慮的說道:“現在最危險的就是糧道,朝廷千裏迢迢翻越太行山為大軍運糧。每一粒糧食都是非常寶貴的,現在小白袍占據平遙,嚴重的威脅著官軍的糧道。如果不能盡快解決這個隱患,我們也要盡快退兵了。”


    王洛雖然算是楊鶴的親信,經常為他出謀劃策,但是大軍的糧草,卻並不由他經手。他遲疑了一下問道:“情況已經如此糟糕了嗎?”


    “隻怕更嚴重一些,現在東大營中,咱們的糧草隻能堅持二十天。從兩個月以前,官軍運送的糧草就在減少。”


    “如今冷泉口、平遙二股禿匪,嚴重威脅著大軍的糧道,時不時會主動出擊,焚毀一部分軍糧。上月初三,禿匪下山虎燒毀了咱們上萬石軍糧。這個月初二,小白袍擊敗了官軍運糧隊,咱們又丟失了四千石糧草。如果不能拔除冷泉口、平遙二股匪軍,官軍就不能挽迴缺糧的局麵。”楊鶴歎了一口氣,為難的說道。(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伐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泉隱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泉隱士並收藏伐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