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升因為軍紀挨了軍棍,馬上在三軍將士中引發了騷動。李旭升在軍中威名赫赫,現在可以說是軍功第一,況且他還是劉宣的妻弟。就連這樣的軍中明星都被劉宣發狠收拾,其他軍官更不敢不當一迴事,紛紛拿出打仗的狠勁,開始整頓軍中的軍紀,希望避過這一波風頭。


    短短的幾日時間,霍州城的治安就好了許多,城中再也看不見那些三五成群的士卒。


    治軍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更不可能一味嚴酷。


    劉宣軍中的士卒,大部分都是從陝北過來的饑民,少部分是投降逃亡的陝北邊軍,至於進入山西招收的四五千士卒,大部分還是沒有見過血的新兵,戰鬥力也很成問題。


    這些陝北士兵,進入山西之後,軍紀也逐漸更加敗壞,即便劉宣一直強力壓製,但是吃卡拿要這些常見的陋習也是屢見不鮮,雖然礙於軍中嚴厲的軍法,這些士兵還不敢殺人放火、**擄掠,但是如果不嚴加管束,隻怕軍紀很快就要像明軍那邊滑行。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最大一個原因就是士卒沒有融入山西根據地。他們遠離家鄉,對於禍害百姓反而更沒有多少負擔。況且劉宣麾下的士兵從陝北一路殺來,已經算是見過了血腥,嚐過了殺人帶來的好處,哪怕現在讓他們迴家種田忍饑挨餓,隻怕大多數軍中骨幹心中也不會情願。


    麵對這種情況,劉宣隻能製定各種政策,加大力氣將士兵徹底融入山西根據地。


    進入山西後,劉宣每攻破一縣,都會嚴懲相助官軍頑抗守城的士紳。


    這一路上抄家滅族,他手中的良田已經不下於十萬畝。這十萬畝良田,劉宣幾乎一次性分給了有家口的士卒,讓這些士卒的家小全部分散定居下來,不再跟隨大軍四處流竄。


    俗話說有恆產者有恆心,有了親族家小的牽絆,士卒也會更加畏懼軍紀刑法。


    劉宣軍中,除了不到兩萬的士兵外,還有超過兩萬五千名士卒的家眷。這一次分田,每一名有家口牽絆的士卒都能分田十畝,家眷每人分田三到五畝。至於那些孤身一人的光棍漢,這一次每人也得到了十兩銀子的犒賞銀。


    這一次犒賞三軍,花費了差不多十萬兩白銀,幾乎讓劉宣的財政差一點兒破產。劉宣進入山西攻破九座城池的繳獲也徹底花費一空。


    靠著大撒銀錢,分配土地這兩項政策,劉宣才能壓下士卒的怨氣,成功維持住了以往的軍法軍紀。


    而這段時間,金娘終於養好了身體,被劉宣從永和縣接迴來。金娘早產之後,算是傷到了身子,在永和縣修養了快兩個月才算恢複過來。但是據軍醫處處長馮吉仁所言,金娘這次生產已經算是傷到了根本,隻怕以後再也不能懷孕生養了。


    聽到這個消息,劉宣心中一片陰鬱,他將這個消息瞞住了金娘,而隻能苦在自己心裏。


    最近一段時間,官軍的哨探越辣越頻繁,仿佛有什麽大事發生。


    對於朝廷的人事任命,官軍的各種動向,盡管劉宣一直盡力打探,但是卻並沒有查探清楚任何有用的消息。


    從種種跡象表明,官軍肯定在進行著一場大的行動。


    按照一般的情況,劉宣攻入山西已經接近兩個多月,朝廷早應該派兵進剿,但是這兩個多月來,劉宣這裏一直都是風平浪靜。


    最近一段時間,永和、大寧、靈石三縣都發現了官軍大規模的哨探。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應該是附近有朝廷大規模的官軍,尤其是還有官軍中精銳的騎兵。


    劉宣雖然現在實力不俗,麾下的戰兵一萬五千人,守兵三千人,但是在永和縣,隻有廖狗兒一個守備哨二百餘人,加上三百多分到了土地的本地鄉兵,比起雷霆而來的朝廷官軍,這樣的實力幾乎不值一提。


    大寧縣的情況稍微好一些,張應金第五營剛剛攻破了大寧縣,還沒有從大寧縣撤下來。大寧縣城池狹小,人口不足萬人,戶口隻有兩千,有一個野戰步兵營把守,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


    ——————————————————————。


    一陣陣馬蹄聲從府衙外傳來,很快一隊探馬夜不收急匆匆的進入霍州府衙,隨同他們而來的還有永和縣的告急文書。


    劉宣看了看永和縣令李翰所寫的書信,連忙派出傳令兵通知在霍州城的各營營官、各司司長參加軍議。


    很快,各支部隊的營官司長紛紛來到中軍節堂,隨同而來的還有霍州本地的地方官員。


    等眾人齊聚一堂,劉宣將李翰的書信讓大家看了看。有些營官不認識字,劉宣也將大致的意思說了一番。


    劉宣麾下的主要軍官,李自成第八營駐紮在洪洞,張應金五營在大寧,張虎成二營在靈石、白旺一營在蒲縣,剩下的各營營官幾乎全部駐紮在霍州城附近。


    外放的這四個營,都是步兵營中絕對的主力營,霍州城附近的四個野戰步兵營,隻有李旭中第三營、楊四寶第四營戰鬥力不錯,算是主力步兵營。其餘的趙魯第六營、陳鐵牛第七營都讓劉宣有些不放心。


    況且趙魯、陳鐵牛二營還抽調了戰鬥力最堅強的張五鬥、趙弘二個哨組建了守備營,這樣一來就更讓劉宣有些擔心了。


    劉宣將大致的情況講了一遍,指了指李翰的告急文書道:“事情已經非常清楚了,官軍大軍的圍剿已經到來,李縣令的告急文書也寫的清清楚楚。俗話說一人計短、眾人計長,大家也不要有顧慮,談一談各自的想法。”


    劉宣自認為不是天生的將才,所以在行軍打仗中很注重聽取眾人的意見。像這樣的軍議也經常舉行,劉宣麾下的眾將也根本不陌生。


    劉宣沒等眾人開口,將目光對準了騎兵二營的營官劉勇道:“劉營官,你曾經官居二品,對於朝廷的情況也算了解,就由你來談一談吧。”


    劉勇投降後,一直比較低調,從不以真麵目示人。在劉宣麾下的眾多營官中也表現的非常平庸,一點兒也不像是驍勇善戰的延安參將劉勇。


    尋常軍議的時候,通常都是李旭升率先發言,但是這一次劉宣一反常態,反而將第一次發言的機會給了劉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伐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泉隱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泉隱士並收藏伐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