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兩個月後,草原上的水草越發豐盛了,那些躲在趙穀大軍身後放牧的牧民也變得不再那麽小心了,因為他們發現,就算趙穀大軍已經聽到了他們身後放牧的牛羊馬的叫聲,也不曾迴頭過。


    於是乎,牧民們的膽子變大了,開始擴大放牧地域,越來越多的牛羊馬被他們趕了出來,一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便在趙穀等人身後呈現了出來。


    站在一座小土丘上,趙穀眺望著後方的牛羊馬群,心中卻是已經有了計較。


    此時敢於出現在趙穀大軍後方的牧民,無外乎有三種人,其一是西夏境內兩不相幫的部落,他們不太喜歡爭鬥,故而也下意識的認為趙穀等人不太會傷害他們。


    第二種則是夏微冰手下的部落,照她對付弭德超時的兵力來看,怕是在西夏境內也有一股不小的勢力,這些勢力自然也少不了放牧,而夏微冰仗著和趙穀有約在先,自然不怕趙穀謀害她的部落。


    第三種則是李繼遷手下的部落,往往在一個集體裏,不可能什麽都分的那麽均勻,趙穀在草原上犁田時,刻意放過了某些草地,而這些草地十有八九就被李繼遷的人馬占據了,而在他的手下,自然對手下們也是親疏有別,那些不被他看中的部落自然得不到足夠的草場,於是他們便鋌而走險的選擇了不遵守李繼遷的命令,而是跟在了趙穀等人身後。


    這個時候的西夏,經過弭德超的兩次大舉進攻,實際上已經損失了不少資源,尤其是李繼遷的部下,損失更是超過數十萬人和數十萬馬匹。


    弭德超一度更曾控製過西夏三分之一國土,搜刮到的有價值的東西全都送迴了開封,西夏國力自然也因此衰弱,李繼遷作為西夏之主,自然免不了會被人在背後議論,西夏是以部落為單位而生活的地方,人們對於集體和國家的定義並沒有那麽深,因此在麵對生死的時候,他的命令也就顯得不那麽重要了。


    也正因如此,趙穀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


    那一幫在西夏境內兩不相幫的部落實際上也得不到李繼遷和夏微冰的幫助,算是孤苦無依,趙穀覺得自己或許可以將他們收做己用。


    而另外一幫李繼遷手下不被重視的部落,從某一種角度來看,已是被李繼遷拋棄了,趙穀要想收服他們,也算不上什麽難事。


    趙穀要付出的無外乎也就是利益而已。


    臨近八月份,草原之上水草豐美的一塌糊塗,牛羊馬經過半年的生長,也基本上算是有了收成,草原上的牧民們終於露出了笑臉。


    恰在此時,趙穀派出了士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之勢,穿插到了這些部落的後方。同一時間,趙穀親自手書的三百份書信被他送了出去。


    書信上嚴明,大宋和西夏乃是一衣帶水的鄰國,在大唐之時,西夏更是漢族固有的領土,大宋之所以出兵西征,隻是為了收迴西夏領土,並非是要和西夏百姓爭奪草原和牛羊馬,之前大宋弭德超在草原之上橫征暴斂,並非大宋本意,如今趙穀親自前來,隻為讓西夏迴歸大宋,讓李繼遷下台而已,至於草原上的諸多草場,將會在西夏迴歸大宋後,由趙穀親自分發到所有牧民手中,決不食言。


    信上還說,趙穀之所以放任牧民放牧,是因為不忍心看見大家餓死,因為大家之後都將會是大宋的子民,為了讓大家盡快安定下來,趙穀希望大家能夠勇於推翻李繼遷,還西夏一個朗朗乾坤。


    西夏掌控著大宋和西域的商道,自然不缺會大宋文字的人,因此趙穀此來的目的很快就在牧民中傳遍了,各部落間對他的態度自然不可能一樣,有好有壞。


    有部落覺得西夏到底是歸李繼遷統治還是歸大宋統治,對他們並無不同,隻要大宋能夠保證不侵犯他們,他們願意服從大宋的安排。


    也有部落覺得趙穀這是狼子野心,他一定是慫恿大家對付李繼遷,然後坐收漁利,等到李繼遷真的滅亡後,他一定會迴過頭來對付各大部落。


    這兩種言論在各大部落間占據了主導風向,幾乎所有部落都讚成這兩個言論,至於哪種多,哪種少,目前還沒有定論。


    三天後,趙穀又發了一封書信過去,他倒也不怕這些牧民會逃跑,自己這邊可是有三萬精兵枕戈待旦呢,這些牧民中卻有許多老幼婦孺,他相信各大部落會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這篇書信和上篇書信幾乎目的一樣,但其中所寫的一種‘分草法’,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趙穀言明,此次大宋收迴西夏,隻是因為李繼遷身為臣子,卻多年不朝貢天朝,皇帝震怒,這才興兵來犯,並非要和西夏過不去,而西夏身為大宋領土,卻是不再適合由某一人執掌,所以必須將所有草原統計造冊,然後根據每個部落的大小,公平的分發下去,這些分發下去的草場將會得到大宋朝廷的維護,誰一旦打算侵占別人的草場,將會受到嚴懲。


    而一旦各部落被劃分好草場,也需給每個家庭公平的分發下去,不管這些人之前是什麽身份,隻要他是個人,就該有自己的草地,外人不得侵占。


    這一分草法,在各部落間引起了軒然大波,想到自己的部落以後若能得到一大片草場,並且不受其他人侵占,部落首領們就是一片雀躍。


    若是趙穀的承諾真的屬實的話,倒也不失為一種極好的選擇,以前李繼遷獨掌大權時,什麽好東西都緊著他的部落和他親近人的部落,哪裏管過別的部落的死活。


    想到這裏,不少部落當即有些遲疑之色,有心同意趙穀的建議,又擔心上當,舉棋不定,不知該如何是好。


    也有部落見到分草法後,陷入了沉默,他們就是跟隨過李繼遷的部落,他們本想著等到李繼遷打跑大宋軍隊後,他們就能繼續過自己優越的生活,可看現在這個樣子,似乎趙穀頗得人心,那李繼遷還有希望趕走大宋軍隊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歸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封侯書生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封侯書生2並收藏迴歸大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