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狂的口氣!這是眾人對於趙穀此時的評價。
趙光義卻是哈哈一笑:“好好好,不愧是我趙家兒郎。”
眾人直接無語,人家趙穀雖然也姓趙,但和你這個趙沒半毛錢關係吧?什麽時候成了你趙家兒郎?
趙光義卻恍若未聞的又點了點頭:“聽聞趙穀一席話,朕不禁茅塞頓開,呂愛卿呀,此事你看?”
呂蒙正半天沒做聲,最終幽幽歎了一口氣:“臣……無異議。”
無異議,那就是讚成出兵了。
趙光義再次大笑一聲:“好,那此事便就此定下了,樞密院即刻下達軍令,命三衙備好兵馬,待出征率臣和出征時間定下後,馬上開赴遼國。”
底下馬上有樞密院和三衙官員上前領旨,一眾率臣更是翹首以盼,恨不得大唿一聲:“選我,選我……。”
趙光義又道:“另外,中書院和三司使還需通力合作,務必於大軍開拔前準備好所需糧草。”
趙普、呂蒙正以及兩名三司使的官員同樣應是,趙光義見一切安排妥當,再次提出了廷議。
這次廷議,卻是為了商量出此次出征的率臣,也就是率軍打仗的將帥。
樞密院副使張齊賢道:“此次收複燕雲十六州之戰,在於速戰速決,不給遼國反應的時間,因此臣建議,由三到四位率臣兵分數路,齊頭並進。”
“愛卿心中可有人選?”趙光義問道。
“這個……。”張齊賢看了看趙光義,又看了看頭發花白的魯國公,似乎欲言又止。
趙光義將他的動作看在眼中,沉思良久,最終下令道:“魯國公曹彬,可為中路主將。”
魯國公激動的快速上前一步,語氣哽咽的抱拳道:“臣曹彬領旨。”
趙光義隨後又道:“還有何人可擔主將?”
另一個樞密院官員趙昌言道:“皇上,韓國公潘美本也可為將,隻是他……。”
潘美?
一旁的趙穀聽到這個名字不由來了精神,這個名字在後世的知名度可是極高的,比起趙光義來有過之無不及。
隻因為在著名影視作品《楊家將》中,潘美乃是其中最大的反派,說是金刀將軍楊業率領七子出征,卻被潘美出賣,戰死金沙灘,七子也是死的死,傷的傷,楊家滿門忠烈被他一人攪得是家破人亡。
然而在史實上,潘美和楊業的死卻沒有什麽關係,隻不過《楊家將》中缺一個反派,他就被拉過來背鍋了,導致他白白受了一千多年的罵名。
據史料記載,當初大宋第二次北伐,曹彬、楊業、潘美等分三路進攻遼國,卻因糧草不及時而潰敗,楊業為了掩護大軍撤退被活捉,最後堅決不肯投降,於牢中絕食而死。
在此次事件中,潘美作為主將,雖有旁觀責任,但卻沒有主觀責任,畢竟大軍兵敗如山倒,不是他一個人能控製的。
但楊業終歸是戰死了,潘美迴來後也被削去了官職和爵位,雖然後來又被補上了,但他的名聲終究是毀了,自那過後,他便整天待在家裏不出門,也從來不來上朝,趙昌言這才在提到他時會這麽扭捏。
和他一樣的,魯國公曹彬在那次北伐中戰績也不好,迴來後也受到了相應懲處,隻不過魯國公治軍甚嚴,有閻王之稱,而且那次北伐失敗並非他的過錯,因此朝堂之上眾官員對他都十分體諒,不像潘美那樣累死楊業,導致無臉見人。
對於曹彬和潘美,趙穀心裏一直是保持著崇敬之意的,原因無他,隻因為在後世某位宋朝皇帝的那個年代裏,建造了一個昭勳閣,其**奉了二十四位對大宋有著卓越貢獻的功臣,史稱昭勳閣二十四功臣,潘美和曹彬正是其中排名相當靠前的功臣。
要知道,宋朝昭勳閣雖然是仿唐朝淩煙閣而建,但唐朝時崇尚武力,因此淩煙閣**奉的功臣多為武將,文臣不多,而宋朝昭勳閣卻恰恰相反,它的裏麵是文官多,武將少,曹彬和潘美能以武將之身進入其中,足可見他們的功勞之大。
更何況,他們的排名還十分靠前,遠在不少文官之上。
趙穀有理由相信,照此推斷的話,若宋朝也跟唐朝一樣崇尚武力,對武將大加讚揚褒獎的話,那以曹彬和潘美的地位,怕是絕不會輸於唐朝程咬金、秦叔寶等人。
紫宸殿內,聽到潘美的名字,眾人皆是不做聲了,就連趙光義也不例外,他並非不想重新啟用潘美,可楊業剛死沒幾年,此時若啟用他怕是會引起非議。
正在煩惱間,趙光義陡然看見趙穀正在賊頭賊腦的打量著四周,不由一陣氣惱。
“好小子,你倒是挺自在呀。”
眼珠一轉,趙光義計上心來,道:“涿州穀候何在?”
趙穀一愣,怎麽又叫到我了?這種點將之事總不會也拿來問我吧?
事實證明,想什麽來什麽,趙光義果然就是想問趙穀點將之事。
隻聽趙光義道:“趙穀,關於出征的主將一事,你有什麽看法?”
趙穀無奈,隻得答道:“臣以為方才這位大人言之有理,韓國公潘美曾出征遼國,對那邊的情況比較了解,若以他為一路主將,想來會事半功倍。”
趙光義目光掃過紫宸殿內某個角落,道:“可是……。”
趙穀微微一琢磨,馬上明白了過來,你不就是怕啟用潘美後,楊家的人心裏不舒服嗎?
於是,趙穀又道:“皇上,實際上這朝堂之上還有一人,對遼國情況同樣了如指掌,若再以他為一路主將,和魯國公、韓國公一起出征,此次收複遼國的計劃便算是完成了前半部分。”
“哦?是誰呀?”趙光義問道。
“金刀楊業!”趙穀一字一句的說道。
“啊!”
“怎麽是他!”
全場皆驚。
趙光義見趙穀的表情不像作假,但他怎麽也想不通,楊業不是都已經戰死了嗎,怎麽可能領軍出征?
聽到趙光義的疑問,趙穀笑了笑:“金刀楊業雖死,金刀仍在。”
趙光義卻是哈哈一笑:“好好好,不愧是我趙家兒郎。”
眾人直接無語,人家趙穀雖然也姓趙,但和你這個趙沒半毛錢關係吧?什麽時候成了你趙家兒郎?
趙光義卻恍若未聞的又點了點頭:“聽聞趙穀一席話,朕不禁茅塞頓開,呂愛卿呀,此事你看?”
呂蒙正半天沒做聲,最終幽幽歎了一口氣:“臣……無異議。”
無異議,那就是讚成出兵了。
趙光義再次大笑一聲:“好,那此事便就此定下了,樞密院即刻下達軍令,命三衙備好兵馬,待出征率臣和出征時間定下後,馬上開赴遼國。”
底下馬上有樞密院和三衙官員上前領旨,一眾率臣更是翹首以盼,恨不得大唿一聲:“選我,選我……。”
趙光義又道:“另外,中書院和三司使還需通力合作,務必於大軍開拔前準備好所需糧草。”
趙普、呂蒙正以及兩名三司使的官員同樣應是,趙光義見一切安排妥當,再次提出了廷議。
這次廷議,卻是為了商量出此次出征的率臣,也就是率軍打仗的將帥。
樞密院副使張齊賢道:“此次收複燕雲十六州之戰,在於速戰速決,不給遼國反應的時間,因此臣建議,由三到四位率臣兵分數路,齊頭並進。”
“愛卿心中可有人選?”趙光義問道。
“這個……。”張齊賢看了看趙光義,又看了看頭發花白的魯國公,似乎欲言又止。
趙光義將他的動作看在眼中,沉思良久,最終下令道:“魯國公曹彬,可為中路主將。”
魯國公激動的快速上前一步,語氣哽咽的抱拳道:“臣曹彬領旨。”
趙光義隨後又道:“還有何人可擔主將?”
另一個樞密院官員趙昌言道:“皇上,韓國公潘美本也可為將,隻是他……。”
潘美?
一旁的趙穀聽到這個名字不由來了精神,這個名字在後世的知名度可是極高的,比起趙光義來有過之無不及。
隻因為在著名影視作品《楊家將》中,潘美乃是其中最大的反派,說是金刀將軍楊業率領七子出征,卻被潘美出賣,戰死金沙灘,七子也是死的死,傷的傷,楊家滿門忠烈被他一人攪得是家破人亡。
然而在史實上,潘美和楊業的死卻沒有什麽關係,隻不過《楊家將》中缺一個反派,他就被拉過來背鍋了,導致他白白受了一千多年的罵名。
據史料記載,當初大宋第二次北伐,曹彬、楊業、潘美等分三路進攻遼國,卻因糧草不及時而潰敗,楊業為了掩護大軍撤退被活捉,最後堅決不肯投降,於牢中絕食而死。
在此次事件中,潘美作為主將,雖有旁觀責任,但卻沒有主觀責任,畢竟大軍兵敗如山倒,不是他一個人能控製的。
但楊業終歸是戰死了,潘美迴來後也被削去了官職和爵位,雖然後來又被補上了,但他的名聲終究是毀了,自那過後,他便整天待在家裏不出門,也從來不來上朝,趙昌言這才在提到他時會這麽扭捏。
和他一樣的,魯國公曹彬在那次北伐中戰績也不好,迴來後也受到了相應懲處,隻不過魯國公治軍甚嚴,有閻王之稱,而且那次北伐失敗並非他的過錯,因此朝堂之上眾官員對他都十分體諒,不像潘美那樣累死楊業,導致無臉見人。
對於曹彬和潘美,趙穀心裏一直是保持著崇敬之意的,原因無他,隻因為在後世某位宋朝皇帝的那個年代裏,建造了一個昭勳閣,其**奉了二十四位對大宋有著卓越貢獻的功臣,史稱昭勳閣二十四功臣,潘美和曹彬正是其中排名相當靠前的功臣。
要知道,宋朝昭勳閣雖然是仿唐朝淩煙閣而建,但唐朝時崇尚武力,因此淩煙閣**奉的功臣多為武將,文臣不多,而宋朝昭勳閣卻恰恰相反,它的裏麵是文官多,武將少,曹彬和潘美能以武將之身進入其中,足可見他們的功勞之大。
更何況,他們的排名還十分靠前,遠在不少文官之上。
趙穀有理由相信,照此推斷的話,若宋朝也跟唐朝一樣崇尚武力,對武將大加讚揚褒獎的話,那以曹彬和潘美的地位,怕是絕不會輸於唐朝程咬金、秦叔寶等人。
紫宸殿內,聽到潘美的名字,眾人皆是不做聲了,就連趙光義也不例外,他並非不想重新啟用潘美,可楊業剛死沒幾年,此時若啟用他怕是會引起非議。
正在煩惱間,趙光義陡然看見趙穀正在賊頭賊腦的打量著四周,不由一陣氣惱。
“好小子,你倒是挺自在呀。”
眼珠一轉,趙光義計上心來,道:“涿州穀候何在?”
趙穀一愣,怎麽又叫到我了?這種點將之事總不會也拿來問我吧?
事實證明,想什麽來什麽,趙光義果然就是想問趙穀點將之事。
隻聽趙光義道:“趙穀,關於出征的主將一事,你有什麽看法?”
趙穀無奈,隻得答道:“臣以為方才這位大人言之有理,韓國公潘美曾出征遼國,對那邊的情況比較了解,若以他為一路主將,想來會事半功倍。”
趙光義目光掃過紫宸殿內某個角落,道:“可是……。”
趙穀微微一琢磨,馬上明白了過來,你不就是怕啟用潘美後,楊家的人心裏不舒服嗎?
於是,趙穀又道:“皇上,實際上這朝堂之上還有一人,對遼國情況同樣了如指掌,若再以他為一路主將,和魯國公、韓國公一起出征,此次收複遼國的計劃便算是完成了前半部分。”
“哦?是誰呀?”趙光義問道。
“金刀楊業!”趙穀一字一句的說道。
“啊!”
“怎麽是他!”
全場皆驚。
趙光義見趙穀的表情不像作假,但他怎麽也想不通,楊業不是都已經戰死了嗎,怎麽可能領軍出征?
聽到趙光義的疑問,趙穀笑了笑:“金刀楊業雖死,金刀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