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七年,李承乾被廢,太宗開始想立李泰,大臣認為要先安置晉王,不然難以保全。李世民聽後涕淚交下“我不能”於是便找來大臣定計立了李治。李治成為太子後,太宗對他的寵愛絲毫不減,即便李治已經納妃生子,也不願和愛子遠離。導致大臣多次上書要求太宗讓太子迴東宮,不要總是留在身邊過分溺愛,然而收效甚微。征遼期間,因為李治擔心前線戰事,太宗為他創飛表奏事,因為李治擔憂太宗打仗不愛惜身體,太宗便不再身先士卒。一次李治久久沒有迴信,太宗在終於接到信後非常激動,迴信寫道“憶奴欲死,“少頃忽得手書,憂惶一時頓解”。足見愛子之深。


    太宗和長孫皇後另有四個女兒,長女長樂公主李麗質。美麗聰慧,太宗和長孫皇後“並所鍾愛”,並在她出嫁時嫁妝逾製。長樂公主還曾協助長孫無忌等勸太宗打消了分封功臣的想法。長樂公主因病去世,太宗非常悲痛,將她葬在了離元宮很近的地方。並打破皇子、妃嬪、公主隻設一道石門的製度,設了三道石門,是昭陵已發掘的陪葬墓中僅此一例。


    城陽公主是長孫皇後所生,太宗對她也非常喜愛,將她嫁給了杜如晦的嫡子杜荷,因為尚公主,杜荷得封郡公。後來因參與李承乾謀反案被賜死。太宗再次為她指婚,由於前段婚姻不順,太宗特命人婚事占卜,欲破例黃昏行吉禮的婚製而改由白天行吉禮,以期女兒有一段良緣。


    晉陽公主李明達是唐太宗極其喜愛的女兒,長孫皇後去世後太宗“親加鞠養”。年僅五歲的晉陽公主開始思念起了母親。唐太宗外出巡幸都會帶上晉陽公主,每次經過妻子生前到過的所遊之地,都會告訴女兒,孝順的晉陽公主控製不住自己的悲傷,哀哀地痛哭起來。晉陽公主和李治感情親厚。李治上朝之前,晉陽公主哭著不舍哥哥離開。唐太宗見此情景也淚流滿麵。晉陽公主常常在太宗發怒時為大臣求情,晉陽宮中常常臨摹父親的飛白體,久而久之寫字時便有了太宗的風格。將太宗和晉陽公主的字出示大臣,大家都無法辨別。然而晉陽公主未及出嫁就去世了,太宗萬分悲痛,連續一個月沒法進食,身形消瘦,大臣見狀紛紛進諫,但唐太宗卻對來勸勉的臣子歎道:“你們的那些道理,其實我都明白。我也知道人死不能複生,再怎樣的悲傷都與事無補,但是不知道為什麽,我就是控製不住這種悲傷啊。”最後太宗下令用晉陽公主湯沐之資,在公主墓旁修建佛寺,給早夭的女兒追福。


    新城公主,初封衡山公主,打破了名山大川不得作為封號的規定。公主墓誌記載其冊封後便“湯沐增賦”,可知新城公主和姐姐晉陽公主一樣年紀就有了實封。新城公主先是許婚魏征之子魏叔玉,後來因事婚約被解除,太宗又在妻子生日那天宣布將女兒許配給皇後的侄子。貞觀二十三年,太宗感到自己大限將至,擔心耽誤女兒的婚事,便開始張羅新城公主出嫁事宜,由於程序繁瑣,最終沒能來的及,還是留下了遺憾。


    除卻嫡出兒女,長孫皇後還收養了庶女豫章公主。因為被長孫皇後收養,太宗對豫章公主的感情也十分不同。豫章公主死後,太宗非常悲傷,長期穿著素服,以至群臣驚恐,紛紛上書勸諫,要求皇帝克製悲傷。


    唐太宗對長孫皇後所生子女的溺愛事跡還有很多,古人雲“母愛者子抱”太宗對於長孫皇後子女的寵愛即便在長孫皇後過世後也絲毫不變,反而更加依賴,憐子而思母。男人總會愛他所愛之人生的孩子,這一,即使帝王明主也不例外。


    長孫皇後出殯,李世民“親臨宵載,義追深遠”,更親自為長孫皇後撰寫碑文。之後太宗又做了件前所未有之事。他認為僅是在寢宮陵殿安奉皇後並不夠,於是命人在元宮外的棧道上修建了宅舍,令宮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後。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入葬元宮,唐高宗李治希望繼續保留棧道起舍,卻被大臣諫止,理由是,按照舊例,“隻有寢宮安養供奉之法,而無陵上侍衛之儀”。可見這種在寢宮陵殿之外再修宅舍對已逝之人供養如生方式,為李世民首創。在李世民心裏,長孫皇後永遠是活著的。


    第一個有獨立諡號的皇後是漢武帝皇後衛子夫(後代漢宣帝時期追封的),但第一位從夫諡或夫諡再加一字為本諡是從光武帝皇後陰麗華開始的(兒子漢明帝劉莊時期追封),但直到唐高祖妻子竇氏,所有的皇後都隻有單諡而不是複諡,隻不過史官為了便於區分,才將她們的諡號和皇帝的諡號合在一起。如唐高祖即位的時候,追諡竇皇後為“穆皇後”,唐高祖死後合上他的諡號即為“太穆皇後”。而長孫皇後卻在逝世後直接被唐太宗上了複諡“文德。


    根據春秋禮法,單諡為正,雙諡非正,在古人看來,隻有當單諡不足以道盡逝者的美好品德時,才會用上複諡。所以複諡極為罕見,縱觀貞觀十年長孫皇後逝世之前,也就隻有劉感這位忠君死節的烈士被唐高祖李淵賜了複諡“忠壯”,除此之外再沒有人有過複諡。


    而長孫皇後的“文德”這兩個諡號皆為美諡,尤其是“文”這個字。唐人認為“文”是最好的諡號,“為美無以尚也”,就算是在美諡裏,也沒有哪個諡號能比文還要美好。可見在唐太宗的心目中,隻有“德”這個單諡並不足以表現出妻子的美好,隻有再加上唐人最為尊崇的“文”這個諡號,才能表現出長孫皇後的盛德。


    長孫皇後入葬昭陵後,太宗對她思念無法停止,為了緩解思憶之苦,便在宮中建起了層觀,終日眺望妻子的陵墓,還讓大臣陪同悼念。一次太宗讓魏征陪同,並指著昭陵的方向問魏征是否看清了,魏征裝作沒看見,太宗頓時著急,問“怎麽會沒看見,那是昭陵啊!”魏征聞言迴答“以為陛下望的是獻陵,原來是昭陵啊!”太宗聽後明白魏征是在提醒自己,不要隻顧及思念亡妻而忘了父親。於是便哭著下令拆掉了層觀。盡管太宗這樣追思妻子的行為是違背禮教傳統的,卻是一個天子的真情流露。


    在那個以孝為先,“夫不祭妻”的時代裏,李世民如此張揚的思妻念妻被人嘲弄譏諷也是理所當然。太宗作為封建帝王,對此禮製不會不知,卻還是毫不避諱建層觀,望昭陵,甚至還拉著大臣一起懷念。隻能是用情太深,情難自己了。層觀雖然拆除了,但李世民對愛妻的思念卻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反而越發洶湧難以自控,以至於他在一次迴詔中,公然向大臣傾訴自己在喪偶之後,心慮恍惚,當食忘味,中宵廢寢的悲苦情境。


    貞觀十年,因哀痛妻子逝去,唐太宗搜訪道林,度人出家,為長孫皇後祈福。


    貞觀十四年,長孫皇後和祖考們(皇祖弘農府君李耳、宣簡公李熙、懿王李天賜、太祖景皇帝李虎、世祖元皇帝李昞、高祖大武皇帝李淵六人)同享天子七廟樂,七廟登歌,每室別奏。文德皇後廟樂,奏《光大》之舞。


    貞觀十五年,太宗又命高僧道宣為長孫皇後造供養經,此經卷至今尚存。


    同年,長孫皇後的次子李泰在洛陽大興土木,於龍門山開鑿佛窟,為母親追福。等到佛像即將完工,十月唐太宗親自前往龍門檢驗,看到一切令他滿意後,命令中書侍郎岑文本撰文,起居郎褚遂良書寫,刻發願文《三龕記》於石碑之上。這就是著名的《伊闕佛龕碑》,立於貞觀十五年十一月,是龍門石窟形製最大的摩崖碑刻。碑文中述寫了李泰在母親去世後,思念母親恩德,於是在龍門造佛像經過。不可否認李泰此次造像的確有討好父親,與長兄李承乾競爭之意,但除此之外,追思母恩也是不必懷疑的。此時長孫皇後已然過逝五年多了,李泰謀嫡時扔抬出母親來討好父親,明在李世民心中,對妻子一直沒有忘懷,足見癡心情長。


    貞觀十六年,太宗命人在太平觀內為長孫皇後造原始天尊像,“二真夾侍,擬香園之妙,寫空歌之儀”。以此為愛妻追福。


    李治一直知道父親對母親的深深思念,自己也經常迴憶起母親生前的種種慈愛,貞觀二十二年,決定“思報昊天,追崇福業。”於是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建造了一座宏偉富麗的寺院,起名大慈恩寺以此來紀念母親。大慈恩寺的規模很大,共有十幾個院落,1897間房屋,雲閣禪院,重樓複殿,十分豪華。唐玄奘稱其“壯麗輪奐,今古莫儔”。大慈恩寺落成,太宗和太子舉行了隆重的入寺儀式。當時“其錦彩軒檻,魚龍幢戲,凡一千五百餘乘,帳蓋三百餘事”並經,像,舍利等從弘福寺引出,京城僧眾執持香華,唄讚隨後,文武百官各將侍衛部列陪從,“眩日浮空,震耀都邑”沿路觀者數億萬人。此外特地將玄奘任命為主持。高宗即位之後,玄奘認為大慈恩寺是皇帝為母親追恩所建,此事應該立碑傳揚後世,高宗應允,親製碑文,此即《慈恩寺碑銘》。碑將至寺,玄奘法師“慚荷聖慈,不敢空然待送,乃率慈恩徒眾及京城僧尼,各營幢蓋、寶帳、幡華,共至芳林門迎”。終唐一世,大慈恩寺香火鼎盛,是長安城中的佛學名勝之處,無數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足跡。直到千年後今天,依然矗立。


    同年唐太宗令蘇方士為長孫皇後造《妙法蓮花經》以追福。


    從長孫皇後逝世到唐太宗病逝這十三年間,給長孫皇後的追福活動一直不曾停止。雖然身處皇權中心,但李世民追憶妻子,李治感恩母親的感情與常人並無二致。高宗登基後繼續為母親追福,並於龍朔三年立資聖寺於崇仁坊。


    長孫皇後遺言要求薄葬,希望不起墳塋,以山為陵。一向愛重妻子的太宗不僅聽從,更下詔將其作為祖製,以傳後世。從此開創了唐朝以山為陵的先河。其後太宗命令閻立徳營建昭陵。在長孫皇後去世當年,太宗就開始設想將來與妻子的合葬事宜,決意將來與愛妻同穴而眠。先是於十年十一月,刻六駿雕像於昭陵。後又在十一年二月,下達了功臣陪葬詔。並開始陸續讓功臣葬入昭陵。其實在長孫皇後生前,便與太宗同住一個寢宮,正因為如此,柴紹旦夕告變之時,才得以扶疾以從。貞觀二十三年,太宗入葬昭陵,在元宮中等待了十三年的長孫皇後終於又一次與丈夫聚首。正所謂“伉儷之道,義期同穴”。長孫皇後和太宗生同寢死同穴,不負夫妻之義,伉儷情深。


    聽花無雙講完自己那時那世的生平,長孫垢不由的歎息一聲,道:“事事在目,又好像物是人非啊!我的李郎如今依舊不是當年的李郎了!我也不是當時的我了!”


    紅佛女指著花無雙手中的書,問道:“你手中的那本高考曆史複習資料是個什麽鬼東西?上麵寫的是什麽?為什麽我感覺很奇怪!”


    花無雙道:“這是我心中的那朵彼岸花在去了以後的時代,從那時那世帶迴來的天書!書中記錄著我們真正的曆史!”


    長孫垢問道:“之後還有什麽!我們以後真的是個女皇帝嗎?”


    花無雙道:“是的,她是你的二媳婦,李治的皇後,後來的女皇帝,武則天!”


    長孫垢道:“好吧!來聽聽後來的事情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啟實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國士蘇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國士蘇打並收藏天啟實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