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隆七年,盛夏,寧華街。
烈日當空,驕陽似火,一頂青帷小轎繞過德公府門前蹲著的兩座大石獅,從西角門而入。隨行在旁的幾個粗衣仆婦皆汗流浹背,邊用帕子抹著額上汗水,邊轉動眼珠打量起府內景致,目光充滿新奇。
永清堂院外的台階上立著兩三個衣著整齊的侍女,見到小轎便忙轉身衝內喊道:“欣姑娘來了!”
薄紗的轎簾掀起,從內走出個素衣裝束、頭簪白花的豆蔻少女,她抬眸看了眼門匾,而後由院內湧出的眾穿紅著綠的婆子丫頭迎了進去。
雕梁畫棟的公府庭院,無處不精致,穿堂裏擺了座烏檀木雕嵌壽字鏡心屏風,大氣華貴。繞過它走進後院,院中一株常青盆栽碧綠蔥鬱,洋溢著勃勃生機。
石階上候著個簪金戴銀的婢女,含笑地上前攙她進屋。
方踏進,涼意襲來,倒讓人清醒了幾分,然灼灼目光凝在周身,少女顯然有了幾分不自在。
門口兩座水墨敞口缸內的冰塊正在緩緩融化滴水,屋內地磚光可鑒人,鋪著繪彩色牡丹竹墊的炕上坐著個鬢發如雪的老夫人,正滿麵和煦的望著她,旁邊幾位珠環翠繞、衣錦華麗的婦人圍坐在旁邊,身後均站著一至兩個打扇子的清秀侍女。
有年長的婆子上前置了蒲團,她雙腿並攏跪下,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響頭,“見過堂祖母。”
“還叫堂祖母?左右不過這幾日就將事給辦了,欣姐兒,得直接喚祖母,否則仔細老夫人不疼你。”
說話的是個年近四旬的婦人,身姿高挑,鵝蛋臉,雙眸神采飛揚,身穿鮮亮的石榴紅十樣錦杭綢褙子,碎梅襴邊綜裙,頭上梳著高髻,斜插著鑲玉金雀簪,十分耀眼。
她見少女看自己,起身走至其旁,掩嘴打趣道:“接你進京的媽媽沒告訴你嗎?到了府裏你就改名做樂欣,是咱們三弟妹的閨女。欣姐兒,你若要喚我做堂伯母,我可是不依的!”
樂欣忙重新給老夫人磕了響頭,乖巧道:“見過祖母。”
齊老夫人好似就在等她喚這聲,聞言後眸角的笑意暈開,讓侍女扶樂欣起身上前,一把握住其雙手就道:“好孩子。”說著的模了模她的青絲,觸及那鬢角的白花,歎了聲息說道:“欣姐兒快別再傷心,今後這裏就是你的家。”
“可不是?欣姐兒,往後啊,有老夫人疼你。”
樂欣再次看向說話的明豔婦人,齊老夫人就介紹道:“這是你二伯母。”
她方屈膝欲行禮,熟知二夫人就忙快步製止了她,指著旁邊個自樂欣進屋視線就沒離開過她身的婦人說道:“欣姐兒方進府,三弟妹做母親的都還沒受禮,我這二伯母哪能搶在前頭?快,使不得!”
二夫人說著,就去拉三夫人,“瞧,就屬你好福氣,得了這麽個如花似玉的閨女。”
三夫人額高龐寬,麵態親和,因早年喪夫,衣著極其樸素。衝她就是慈祥一笑,低喃道:“樂欣。”
樂欣的祖父是德公爺的庶弟,她出自旁支,本名喚作齊欣,因被接入京充作三房嫡女教養,隨齊家本族姑娘行“樂”字輩。
“樂欣”這個名字,該是人初迴這麽喚她,可她卻感覺無比熟悉。
不止是這個稱唿,更是這德公府的一切,都似曾相識,可她就是想不起來。
“哎喲,二嫂這話好大的酸味,要讓玢姐兒聽著,可得怪你這個做娘的偏心咯?”此時說話的四夫人,是幾個婦人中最年輕的,瞧著不過方逾三旬,身材豐腴,微挑的目光帶著幾分精明,落在人身上很不舒服。
“就你們妯娌話多,欣姐兒甭理會她們。”齊老夫人拍了拍樂欣的手,看著已經站起身來的三夫人,衝旁邊的路媽媽使了個眼色。
蒲團就挪到了三夫人跟前。
樂欣再次跪下,身子彎俯,三叩首後喊了聲“母親”。
三夫人的嗓音有些微啞,“哎”了聲親自扶她站起。
樂欣這才依次給二夫人、四夫人行禮。
齊老夫人滿意的望著規矩坐在自己身旁的少女,模著她的臉感慨道:“和你姐姐長得真像。”
樂欣知道,對方說的是自己的嫡親胞姐齊歡,她們的生父原是青山縣縣令,可惜英年早逝,留娘親獨自撫育她們。三年前姐姐齊歡進宮替尚是貴妃的齊皇後固寵,據說很得聖寵,更誕下皇三子,可惜好景不長,去年年末就病逝去了。
今年三月,貴妃齊氏被封為後,她念及姐姐深宮內輔助的情分,不但對皇三子視如己出,更讓德公爺接娘親和自己進京,然娘因不願離開青山縣,竟在出發前夕投了繯,說是舍不得離開爹爹。
因為母喪,她進京的時日便延遲到了現在。
“欣姐兒過兩年必定會出落得越發標致,可要將咱們府裏的姐兒都給比下去。”二夫人笑道。
三夫人就忙接話,“二嫂盡拿孩子說笑。”
“瞧把三弟妹緊張的,欣姐兒以後可要好好孝順你母親。”
樂欣起身,福身應是。
“你這孩子,禮數倒是周全,識大體。”老夫人讚。
樂欣莞爾,她隻是潛意識裏有個聲音在告訴自己,雖說來自偏遠小縣,可斷不能讓人恥笑了去。不知怎的,自進了這德公府,竟沒有絲毫對陌生環境的忐忑與不安,甚至隱約覺得很平和。
莫名其妙的平和。
“聽說行水路的時候病了一場,如今可都大好了?若有什麽不舒服,定要仔細告訴祖母,千萬不能見外。”
樂欣點頭,“勞祖母關懷,孫女身子無恙。”
見她從容嫻靜,舉手投足間絲毫不顯小氣,竟比京中那些不常外出應酬的閨秀還要得體,齊老夫人目露欣賞,難免多生了幾分喜歡。
說了會子話,齊老夫人就提到世子夫人,“宮裏今早來人,皇後娘娘接了你大伯母進宮,你許是要晚上才能見到她。不過都已經到了這,來日方長,迴頭有請安的時候,你如今方進府,路上奔波,迴去先歇著,等晚上再引了家中姐妹與你見麵。”
她話畢,望向二夫人,問道:“別翠居裏都收拾好了?”
二夫人宋氏和世子夫人章氏是表姐妹,感情篤厚,平時總幫著料理府事。
“大嫂幾個月前就讓人整理妥當了,前不久又置了些新的家具進去,兒媳昨日去瞧過,寬敞幹淨,欣姐兒會喜歡的。”
“這就好。”
齊老夫人闔了闔眼,對樂欣複叮囑道:“若有什麽缺的、覺得不好的,就跟你母親說,讓她和你幾個伯母提。”
“謝過祖母。”
盈盈福身後,樂欣退下踏腳板,準備告退。
老夫人卻突然添道:“欣姐兒剛過府,身邊得要幾個伶俐的丫頭伺候,讓秋雨和秋花倆去別翠居當差吧。”
烈日當空,驕陽似火,一頂青帷小轎繞過德公府門前蹲著的兩座大石獅,從西角門而入。隨行在旁的幾個粗衣仆婦皆汗流浹背,邊用帕子抹著額上汗水,邊轉動眼珠打量起府內景致,目光充滿新奇。
永清堂院外的台階上立著兩三個衣著整齊的侍女,見到小轎便忙轉身衝內喊道:“欣姑娘來了!”
薄紗的轎簾掀起,從內走出個素衣裝束、頭簪白花的豆蔻少女,她抬眸看了眼門匾,而後由院內湧出的眾穿紅著綠的婆子丫頭迎了進去。
雕梁畫棟的公府庭院,無處不精致,穿堂裏擺了座烏檀木雕嵌壽字鏡心屏風,大氣華貴。繞過它走進後院,院中一株常青盆栽碧綠蔥鬱,洋溢著勃勃生機。
石階上候著個簪金戴銀的婢女,含笑地上前攙她進屋。
方踏進,涼意襲來,倒讓人清醒了幾分,然灼灼目光凝在周身,少女顯然有了幾分不自在。
門口兩座水墨敞口缸內的冰塊正在緩緩融化滴水,屋內地磚光可鑒人,鋪著繪彩色牡丹竹墊的炕上坐著個鬢發如雪的老夫人,正滿麵和煦的望著她,旁邊幾位珠環翠繞、衣錦華麗的婦人圍坐在旁邊,身後均站著一至兩個打扇子的清秀侍女。
有年長的婆子上前置了蒲團,她雙腿並攏跪下,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響頭,“見過堂祖母。”
“還叫堂祖母?左右不過這幾日就將事給辦了,欣姐兒,得直接喚祖母,否則仔細老夫人不疼你。”
說話的是個年近四旬的婦人,身姿高挑,鵝蛋臉,雙眸神采飛揚,身穿鮮亮的石榴紅十樣錦杭綢褙子,碎梅襴邊綜裙,頭上梳著高髻,斜插著鑲玉金雀簪,十分耀眼。
她見少女看自己,起身走至其旁,掩嘴打趣道:“接你進京的媽媽沒告訴你嗎?到了府裏你就改名做樂欣,是咱們三弟妹的閨女。欣姐兒,你若要喚我做堂伯母,我可是不依的!”
樂欣忙重新給老夫人磕了響頭,乖巧道:“見過祖母。”
齊老夫人好似就在等她喚這聲,聞言後眸角的笑意暈開,讓侍女扶樂欣起身上前,一把握住其雙手就道:“好孩子。”說著的模了模她的青絲,觸及那鬢角的白花,歎了聲息說道:“欣姐兒快別再傷心,今後這裏就是你的家。”
“可不是?欣姐兒,往後啊,有老夫人疼你。”
樂欣再次看向說話的明豔婦人,齊老夫人就介紹道:“這是你二伯母。”
她方屈膝欲行禮,熟知二夫人就忙快步製止了她,指著旁邊個自樂欣進屋視線就沒離開過她身的婦人說道:“欣姐兒方進府,三弟妹做母親的都還沒受禮,我這二伯母哪能搶在前頭?快,使不得!”
二夫人說著,就去拉三夫人,“瞧,就屬你好福氣,得了這麽個如花似玉的閨女。”
三夫人額高龐寬,麵態親和,因早年喪夫,衣著極其樸素。衝她就是慈祥一笑,低喃道:“樂欣。”
樂欣的祖父是德公爺的庶弟,她出自旁支,本名喚作齊欣,因被接入京充作三房嫡女教養,隨齊家本族姑娘行“樂”字輩。
“樂欣”這個名字,該是人初迴這麽喚她,可她卻感覺無比熟悉。
不止是這個稱唿,更是這德公府的一切,都似曾相識,可她就是想不起來。
“哎喲,二嫂這話好大的酸味,要讓玢姐兒聽著,可得怪你這個做娘的偏心咯?”此時說話的四夫人,是幾個婦人中最年輕的,瞧著不過方逾三旬,身材豐腴,微挑的目光帶著幾分精明,落在人身上很不舒服。
“就你們妯娌話多,欣姐兒甭理會她們。”齊老夫人拍了拍樂欣的手,看著已經站起身來的三夫人,衝旁邊的路媽媽使了個眼色。
蒲團就挪到了三夫人跟前。
樂欣再次跪下,身子彎俯,三叩首後喊了聲“母親”。
三夫人的嗓音有些微啞,“哎”了聲親自扶她站起。
樂欣這才依次給二夫人、四夫人行禮。
齊老夫人滿意的望著規矩坐在自己身旁的少女,模著她的臉感慨道:“和你姐姐長得真像。”
樂欣知道,對方說的是自己的嫡親胞姐齊歡,她們的生父原是青山縣縣令,可惜英年早逝,留娘親獨自撫育她們。三年前姐姐齊歡進宮替尚是貴妃的齊皇後固寵,據說很得聖寵,更誕下皇三子,可惜好景不長,去年年末就病逝去了。
今年三月,貴妃齊氏被封為後,她念及姐姐深宮內輔助的情分,不但對皇三子視如己出,更讓德公爺接娘親和自己進京,然娘因不願離開青山縣,竟在出發前夕投了繯,說是舍不得離開爹爹。
因為母喪,她進京的時日便延遲到了現在。
“欣姐兒過兩年必定會出落得越發標致,可要將咱們府裏的姐兒都給比下去。”二夫人笑道。
三夫人就忙接話,“二嫂盡拿孩子說笑。”
“瞧把三弟妹緊張的,欣姐兒以後可要好好孝順你母親。”
樂欣起身,福身應是。
“你這孩子,禮數倒是周全,識大體。”老夫人讚。
樂欣莞爾,她隻是潛意識裏有個聲音在告訴自己,雖說來自偏遠小縣,可斷不能讓人恥笑了去。不知怎的,自進了這德公府,竟沒有絲毫對陌生環境的忐忑與不安,甚至隱約覺得很平和。
莫名其妙的平和。
“聽說行水路的時候病了一場,如今可都大好了?若有什麽不舒服,定要仔細告訴祖母,千萬不能見外。”
樂欣點頭,“勞祖母關懷,孫女身子無恙。”
見她從容嫻靜,舉手投足間絲毫不顯小氣,竟比京中那些不常外出應酬的閨秀還要得體,齊老夫人目露欣賞,難免多生了幾分喜歡。
說了會子話,齊老夫人就提到世子夫人,“宮裏今早來人,皇後娘娘接了你大伯母進宮,你許是要晚上才能見到她。不過都已經到了這,來日方長,迴頭有請安的時候,你如今方進府,路上奔波,迴去先歇著,等晚上再引了家中姐妹與你見麵。”
她話畢,望向二夫人,問道:“別翠居裏都收拾好了?”
二夫人宋氏和世子夫人章氏是表姐妹,感情篤厚,平時總幫著料理府事。
“大嫂幾個月前就讓人整理妥當了,前不久又置了些新的家具進去,兒媳昨日去瞧過,寬敞幹淨,欣姐兒會喜歡的。”
“這就好。”
齊老夫人闔了闔眼,對樂欣複叮囑道:“若有什麽缺的、覺得不好的,就跟你母親說,讓她和你幾個伯母提。”
“謝過祖母。”
盈盈福身後,樂欣退下踏腳板,準備告退。
老夫人卻突然添道:“欣姐兒剛過府,身邊得要幾個伶俐的丫頭伺候,讓秋雨和秋花倆去別翠居當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