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過三天,關於浩劫令的這場浩劫,傳遍了整個江湖,涉及到的各路門派,滅門的滅門,散夥的散夥,可謂是空前的動蕩。中原如此,分居四個方位的各大門派,各路散人高士,誰也不會落單,雲南大理觀音寺,也在這範圍之內。
王宇誌因為格桑之事,留在了雲南的觀音寺,無論是為了韓恬與尤羽的事,還是真的為格桑守喪百日,總歸是留在了這裏,一留已經留了三十多天。機緣巧合,觀音寺的烏瀟竟是六十年前大鬧江湖的奇人尊者徹雲瀟,沉封了六十年後,竟又意外遇到了王宇誌。王宇誌生平好學,天資聰慧,因此在江湖中成了俠之表率,烏瀟在他身上感到了一股氣質,而且他所感到的,是自己年輕的時候也達不到的。
通過十數日的交流,烏瀟從好奇到喜歡,甚至到羨慕,迴想起了自己的過去,竟重新煥發了對於人生的興趣。他與王宇誌真心相交,無話不說,無語不談,二人相差近七十歲,竟成了人生摯友。烏瀟歸依佛門,或許真的寂寞了,功夫曠廢了數十年,在閑暇之餘,又拿了出來,傳於了王宇誌一二。烏瀟是覺得王宇誌是可造之才,將來必成大器,如果功夫跟不上,那就不如所願了。
這一日,烏瀟又把王宇誌喊了過來,二人坐在院子中閑談,說的酣暢淋漓,說的古今俱全。烏瀟在院子的墊椅上坐著,王宇誌也坐在墊椅上,隻聽王宇誌在講道:“依晚輩之見,劍道可分為三重,其一,劍在手,心劍合一,隨心所欲;其次,劍在心,人劍合一,見招拆招;其三,劍在旁,鑿飲耕食,雲心鶴眼。每個人都是一開始追求著其一,渴望著其二,乏味於其三,次序不曾顛倒,光陰不曾催趕,古今劍客皆是如此,卻又身陷其中,知者不能自拔,昧者不求甚解!”
烏瀟跟著淡淡說道:“噢,我聽過其一其二,並且以為這些都是癡人所共知,沒想到還有第三種。劍客封劍,仰或棄劍,都不為奇,為何不見這第三重劍客呢?”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達到一定境界,不外乎癡狂的表相,大師這麽認為,也不為錯,關於後者之問,大師自身不正是這樣的表率嗎?”
“我怎麽就成表率了,要知道,我可不是一個劍客呀!”
“大師此言在於知與不知,並非是與不是,隻要拿出大師的名諱,所有識得或者聽聞之人,我想,都不會認為您不是一個劍客,心手無劍,可您早已攻心了!”
“哈哈,把我說糊塗了,什麽攻心的,佛門中人無色無相無覺,更何談一個攻字!”
“大山不動,遮陽擋風,流水柔情,穿石破土。大師也一定知道佛家有句名言,叫做有善因,修善果,難道大師來到人世間,沒有影響過左右嗎?”
烏瀟又笑了起來,說道:“不錯,不錯,我本用佛法跟你講道理,未曾想,你卻在用佛法教誨我!”
“晚輩不敢,晚輩隻是就事論劍!”王宇誌忙說道。
“我問你,劍是做何之用?”
“劍是有用之用,無用便無用!”
“何為有用?”
“伸張正義,救人水火,驅鬼畫符,割發斷物,如此等等,可為有用!”
“何為無用?”
烏瀟再問,王宇誌瞬間感到不對勁,突然笑道:“大師終歸是大師,晚輩好像被繞了進去,晚輩不得不承認是劍都有用,是物都有用,是人都有用,可這不正好也說明,我之前所說的並非不是,大師難道不是劍客嗎?”
烏瀟也笑道:“你這可不是論道,而是一種詭辯,我再來問你,為何都渴望其二,乏味之後才其三呢?”
“萬物皆有陰陽,萬事皆分善惡,有人為了權勢與利益等因素,揮起了手中劍,便有人出劍相抗,於是乎,隱士隱不住,婪者遭惡果,盡是如此!”
“那隱士要隱的住呢?”
“道家老子不是有言,隻要無惡,萬物皆善,大師隱於此,便又是一例!”
“道家是道家,在我佛門也有一言,萬惡化善,一惡百善,如果知曉能救之人而不相救,試問,是惡是善呢?”
王宇誌突然又被問住了,猶豫了起來,烏瀟又笑道:“你的心裏隻有言論之語,你卻忽視了一點,就是長幼尊卑之分,不要在和對手抗爭的時候,考慮這些不必要的因素,就如同我,難道因為我棄惡從善,歸依佛門,就一切都是對的嗎?難道我隱於此,就一定是修善嗎?你錯了,用俗語講俗事,這都是一種表象。我之前是用佛法給你講道理,你是在用佛法與我辯是非,萬事通理,卻不見得通是非,說的都是俗事,能行的通嗎?”
王宇誌認真聽著,隨後迴道:“晚輩明白了!”
“既然明白,那再依你之見,劍分幾重?”
“劍通物,物通人,雖有表象之分,卻無實質之別,隻有一重,劍就是劍!”
烏瀟又淡淡說道:“你原先所分之論,並不錯,現在之言,也並非全對,關鍵在於心境,你去分了,便會有高低之分,前後之別,萬惡多半源於此時!”
“晚輩受教了!”
烏瀟隨後又問道:“我讓你讀的書籍,讀的如何?”
“兩本書籍共計三千六百餘字,了然於心,可是大師所悟,博大精深,晚輩隻能略懂一二。”
“我剛才給你說的這一些道理,又問你書籍之事,你覺得,我是何意?”
“我想,大師一定想通過晚輩來為武林做一些事!”
“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老朽雖出家為僧,可如今九十有六,近乎消失於人世,修了一世佛,卻抵不了我手上的一滴血,慚愧慚愧。你該離開了,老朽就以一個俗人的身份送你這些東西,就等於為人間盡力了!”
王宇誌疑惑問道:“離開?晚輩在此守靈三十三日不到,大師如何斷定我該離開了?”
烏瀟歎道:“江湖中馬上要發生一場空前的劫難,比二十年前那一場要更加殘酷,少林寺的天莫圓寂了,林代逃了出去,五行刀頻出江湖,平行已命桑此刀,麵對此景,各大門派仍如一盤散沙,浩劫不久於世!”
烏瀟淡淡說著,王宇誌卻大驚失色,忙問道:“大師遠在千裏之外,如何得知這些?”
“不出幾日,山野廟觀,異族小寨,將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此次浩劫還夾帶著一個巨大的陰謀,浩劫初犯,所涉及的門派皆是小門派,接的是地氣民生,故而傳播有速,範圍之廣!”
“大師所指的陰謀,難道是指蠶食?”
“不錯,先是無力抗爭的小門派,然後便是剩下的各路門派,他們抓的就是各大門派還是一盤散沙這一點,力爭掃平這些不必要的因素,一道引起大範圍的江湖恐慌,最後再一一對付各大門派!”
“真是如此,那隻能說明他們有所忌諱,各大門派要是再度聯手,足以讓他們煙消雲散!”
烏瀟連連搖頭,歎道:“難就難在再度聯手,不出所料,所有小門派都會很快消失,接下來就是莫天苑與司徒山莊等中等勢力,聽到這些,你還能在此坐的住嗎!”
“依大師之見,我該如何做?莫天苑應該如何做?”
“你打算如何做,是不是先離開這裏呀!”
“莫天苑需要我,江湖需要我,晚輩定當在所不辭,盡綿薄之力!”
“弱肉強食,是江湖浩劫曆來的本象,你現在需要做的隻有兩件事,首先是馬上迴你們莫天苑,做萬全的準備,以逸待勞。其次,要習武自強,我那兩本書籍你拿走,不懂的地方就問你師父,近朱者赤,我相信你的師兄弟都會與你一樣,讓他們都按著書上去做,一定事半功倍。本來我還想傳你一套劍法,可思來想去,過了六十多年,一招都不記得了!”
“晚輩多謝大師賜教,晚輩倒還有一議,為何不主動化解,而要以逸待勞呢?”
“能用得著蠶食之術之人,往往都是隱秘之人,我了解你的聰慧,但你不可低估他們,他們既然有所圖,一定會上門的!”
王宇誌因為格桑之事,留在了雲南的觀音寺,無論是為了韓恬與尤羽的事,還是真的為格桑守喪百日,總歸是留在了這裏,一留已經留了三十多天。機緣巧合,觀音寺的烏瀟竟是六十年前大鬧江湖的奇人尊者徹雲瀟,沉封了六十年後,竟又意外遇到了王宇誌。王宇誌生平好學,天資聰慧,因此在江湖中成了俠之表率,烏瀟在他身上感到了一股氣質,而且他所感到的,是自己年輕的時候也達不到的。
通過十數日的交流,烏瀟從好奇到喜歡,甚至到羨慕,迴想起了自己的過去,竟重新煥發了對於人生的興趣。他與王宇誌真心相交,無話不說,無語不談,二人相差近七十歲,竟成了人生摯友。烏瀟歸依佛門,或許真的寂寞了,功夫曠廢了數十年,在閑暇之餘,又拿了出來,傳於了王宇誌一二。烏瀟是覺得王宇誌是可造之才,將來必成大器,如果功夫跟不上,那就不如所願了。
這一日,烏瀟又把王宇誌喊了過來,二人坐在院子中閑談,說的酣暢淋漓,說的古今俱全。烏瀟在院子的墊椅上坐著,王宇誌也坐在墊椅上,隻聽王宇誌在講道:“依晚輩之見,劍道可分為三重,其一,劍在手,心劍合一,隨心所欲;其次,劍在心,人劍合一,見招拆招;其三,劍在旁,鑿飲耕食,雲心鶴眼。每個人都是一開始追求著其一,渴望著其二,乏味於其三,次序不曾顛倒,光陰不曾催趕,古今劍客皆是如此,卻又身陷其中,知者不能自拔,昧者不求甚解!”
烏瀟跟著淡淡說道:“噢,我聽過其一其二,並且以為這些都是癡人所共知,沒想到還有第三種。劍客封劍,仰或棄劍,都不為奇,為何不見這第三重劍客呢?”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達到一定境界,不外乎癡狂的表相,大師這麽認為,也不為錯,關於後者之問,大師自身不正是這樣的表率嗎?”
“我怎麽就成表率了,要知道,我可不是一個劍客呀!”
“大師此言在於知與不知,並非是與不是,隻要拿出大師的名諱,所有識得或者聽聞之人,我想,都不會認為您不是一個劍客,心手無劍,可您早已攻心了!”
“哈哈,把我說糊塗了,什麽攻心的,佛門中人無色無相無覺,更何談一個攻字!”
“大山不動,遮陽擋風,流水柔情,穿石破土。大師也一定知道佛家有句名言,叫做有善因,修善果,難道大師來到人世間,沒有影響過左右嗎?”
烏瀟又笑了起來,說道:“不錯,不錯,我本用佛法跟你講道理,未曾想,你卻在用佛法教誨我!”
“晚輩不敢,晚輩隻是就事論劍!”王宇誌忙說道。
“我問你,劍是做何之用?”
“劍是有用之用,無用便無用!”
“何為有用?”
“伸張正義,救人水火,驅鬼畫符,割發斷物,如此等等,可為有用!”
“何為無用?”
烏瀟再問,王宇誌瞬間感到不對勁,突然笑道:“大師終歸是大師,晚輩好像被繞了進去,晚輩不得不承認是劍都有用,是物都有用,是人都有用,可這不正好也說明,我之前所說的並非不是,大師難道不是劍客嗎?”
烏瀟也笑道:“你這可不是論道,而是一種詭辯,我再來問你,為何都渴望其二,乏味之後才其三呢?”
“萬物皆有陰陽,萬事皆分善惡,有人為了權勢與利益等因素,揮起了手中劍,便有人出劍相抗,於是乎,隱士隱不住,婪者遭惡果,盡是如此!”
“那隱士要隱的住呢?”
“道家老子不是有言,隻要無惡,萬物皆善,大師隱於此,便又是一例!”
“道家是道家,在我佛門也有一言,萬惡化善,一惡百善,如果知曉能救之人而不相救,試問,是惡是善呢?”
王宇誌突然又被問住了,猶豫了起來,烏瀟又笑道:“你的心裏隻有言論之語,你卻忽視了一點,就是長幼尊卑之分,不要在和對手抗爭的時候,考慮這些不必要的因素,就如同我,難道因為我棄惡從善,歸依佛門,就一切都是對的嗎?難道我隱於此,就一定是修善嗎?你錯了,用俗語講俗事,這都是一種表象。我之前是用佛法給你講道理,你是在用佛法與我辯是非,萬事通理,卻不見得通是非,說的都是俗事,能行的通嗎?”
王宇誌認真聽著,隨後迴道:“晚輩明白了!”
“既然明白,那再依你之見,劍分幾重?”
“劍通物,物通人,雖有表象之分,卻無實質之別,隻有一重,劍就是劍!”
烏瀟又淡淡說道:“你原先所分之論,並不錯,現在之言,也並非全對,關鍵在於心境,你去分了,便會有高低之分,前後之別,萬惡多半源於此時!”
“晚輩受教了!”
烏瀟隨後又問道:“我讓你讀的書籍,讀的如何?”
“兩本書籍共計三千六百餘字,了然於心,可是大師所悟,博大精深,晚輩隻能略懂一二。”
“我剛才給你說的這一些道理,又問你書籍之事,你覺得,我是何意?”
“我想,大師一定想通過晚輩來為武林做一些事!”
“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老朽雖出家為僧,可如今九十有六,近乎消失於人世,修了一世佛,卻抵不了我手上的一滴血,慚愧慚愧。你該離開了,老朽就以一個俗人的身份送你這些東西,就等於為人間盡力了!”
王宇誌疑惑問道:“離開?晚輩在此守靈三十三日不到,大師如何斷定我該離開了?”
烏瀟歎道:“江湖中馬上要發生一場空前的劫難,比二十年前那一場要更加殘酷,少林寺的天莫圓寂了,林代逃了出去,五行刀頻出江湖,平行已命桑此刀,麵對此景,各大門派仍如一盤散沙,浩劫不久於世!”
烏瀟淡淡說著,王宇誌卻大驚失色,忙問道:“大師遠在千裏之外,如何得知這些?”
“不出幾日,山野廟觀,異族小寨,將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此次浩劫還夾帶著一個巨大的陰謀,浩劫初犯,所涉及的門派皆是小門派,接的是地氣民生,故而傳播有速,範圍之廣!”
“大師所指的陰謀,難道是指蠶食?”
“不錯,先是無力抗爭的小門派,然後便是剩下的各路門派,他們抓的就是各大門派還是一盤散沙這一點,力爭掃平這些不必要的因素,一道引起大範圍的江湖恐慌,最後再一一對付各大門派!”
“真是如此,那隻能說明他們有所忌諱,各大門派要是再度聯手,足以讓他們煙消雲散!”
烏瀟連連搖頭,歎道:“難就難在再度聯手,不出所料,所有小門派都會很快消失,接下來就是莫天苑與司徒山莊等中等勢力,聽到這些,你還能在此坐的住嗎!”
“依大師之見,我該如何做?莫天苑應該如何做?”
“你打算如何做,是不是先離開這裏呀!”
“莫天苑需要我,江湖需要我,晚輩定當在所不辭,盡綿薄之力!”
“弱肉強食,是江湖浩劫曆來的本象,你現在需要做的隻有兩件事,首先是馬上迴你們莫天苑,做萬全的準備,以逸待勞。其次,要習武自強,我那兩本書籍你拿走,不懂的地方就問你師父,近朱者赤,我相信你的師兄弟都會與你一樣,讓他們都按著書上去做,一定事半功倍。本來我還想傳你一套劍法,可思來想去,過了六十多年,一招都不記得了!”
“晚輩多謝大師賜教,晚輩倒還有一議,為何不主動化解,而要以逸待勞呢?”
“能用得著蠶食之術之人,往往都是隱秘之人,我了解你的聰慧,但你不可低估他們,他們既然有所圖,一定會上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