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模樣進到鎮裏,太過招搖,被人追來,行跡立時暴露,須得換一身行頭才是。”肖逸暗忖道。
注意打定,欲快速進鎮,先換一身衣服。可是進了小鎮,剛看到一家布衣鋪時,卻突然臉顯難色,停下了腳步。
原來,走到此處他才想起不論買衣服還是抓藥都需要錢財才行。此刻,囊中羞澀,身無分文,怎敢進店去?
其實,他也並非此時才囊中羞澀。自小而大,他就不記得身上還有過錢財。最闊綽時,莫過於到天脈山下買藥,但那也是用的道家煉製的藥方,並非錢財。
“沒有錢財,一切都是空談。”肖逸登時為難起來,“難道要進店搶奪?”這念頭一起,忙壓降下去,慚愧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怎地會有這等想法?”
各派修真之士行到自家統禦之地,百姓巴不得請進店去當神供養,誰又會去收錢?是以,對於修真之士來說,錢財從來都是身外之物。可偏偏就是這些凡俗之物,卻將肖逸難在當下。
衣物不換可以,但是草藥卻必須去抓。
他將心神探入百寶囊內,欲尋一些值錢的物什來交換,可是翻尋一遍,才發現自己當真是窮的叮當響。囊中除了自身所需之物,竟無一件長物。
原先囊中還有一些法寶之類,都被他在百花穀時引爆了,此時想來才覺得暴殄天物,可惜之極。
肖逸左思右想,沒有良策,不禁眉頭深皺,一籌莫展。
一個修正之士為錢財所困,此事若傳揚出去,估計要讓人笑掉大牙了。
過了片刻,突然有一人走到其麵前,低頭施了一禮,問道:“年輕人可是遇到什麽麻煩了?”
肖逸定睛一看,見問話者是個花發老者,滿臉皺紋,衣著樸素,一看就是個受苦的百姓。
肖逸雖不知其問話之意,但是見其眼神真摯,遂實話實說道:“我這位朋友受了重傷,需要草藥救命,怎奈……怎奈……”說到此處,不知該如何表述。
“怎奈兜中空空,無錢看病是吧?”老者忽然接口道,眼中含笑,卻十分真誠。
肖逸臉色一紅,道:“正是。”
老者卻轉身道:“跟老朽來吧,老朽帶你看病去。”
肖逸遲疑一下,跟上其腳步,既有些疑惑,又有些不解道:“我看老丈也不是富足之人,為何要平白無故幫我一個外人?”
老者卻道:“佛曰,眾生平等。都是人生父母養,哪有外人?”
肖逸心頭震動,不能言語。雖是簡單的一句話,卻比那論道大會上的千言萬語還有沉重。
隻聽老者又似自語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誰一生沒個難處,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年輕人記得處處行善就好。”
肖逸心內如同翻江倒海,久久不能平息,不禁問道:“老丈到底是何人?為何懂得如此高深的道理?”
那老者笑道:“這道理也算高深嗎?”手指著遠處玩耍的孩童,道:“這些道理,老朽從兒時就知道了。”
肖逸又問道:“鎮上常有僧人來開壇說法嗎?”
老者搖頭道:“不常來,豫州地方大了,僧人們三五能來一次就不錯了。”
肖逸啞然,心甚不解。這時,老者反問道:“你是奇怪是誰教老朽這些道理的嗎?”
肖逸點頭道:“不錯。”
老者說道:“口口相傳,代代相授,潛移默化,無師自通。”
肖逸猛地站定,驚駭地望著老者背影,感覺其形象瞬間高大無比,比那諸子百家的家主不知高大了多少倍。
老者走了一段,迴頭看著其驚訝的樣子,笑道:“年輕人無須大驚小怪,老朽活了幾十歲,也就得懂得這些道理而已。”
不知不覺間來到一處藥鋪,老丈首先進入堂內,與一位中年醫者說了情況,而後道:“老朽還有事,先把藥費給你。”說著取出錢袋,將裏麵僅有的幾文錢倒了出來。
那醫者卻製止道:“老爹這是作甚?看不起晚輩嗎?我雖是醫家弟子,但是生在豫州,長在豫州,胸膛之內也有一顆佛心。那姑娘傷的不輕,我先為其看病了。”
說起“佛”來,二人臉上都情不自禁地生出敬畏之意。那老者也不再推搡,也就依了那醫者,收起錢幣,出了藥鋪。
看著二人舉動,肖逸委實有一種到了世外桃源之感,渾渾噩噩,感到極不真實。
之後,那醫者望聞問切,為申亦柔診斷一番。此人不過是醫家的一名末流弟子,對申亦柔之傷自然無良方可陳,最後給開了幾副補虛益氣的藥。不僅分文未取,還贈送了一副藥具。
肖逸連聲稱謝,那醫者卻擺手不受,聲稱此為人道,不足言謝。
出了藥鋪,行了一段,又聽得有人喊。扭頭過去,卻是那布衣鋪的老板。
那老板喚肖逸進去,說道:“我這裏有幾件陳年舊衣,小夥子若不嫌棄,就拿去穿吧。”
肖逸備受感動,連忙稱謝。那老板亦不受禮,隻稱是小事。
換了一身衣服,再行在街上,百姓不再懼怕,見其懷中之人昏迷,於是紛紛上前問詢,有意相助。
肖逸千恩萬謝,出了小鎮,又一路向東,尋了一處隱秘所在,為申亦柔煎藥。
按照醫者囑咐,將藥湯喂給申亦柔後,他便自行打坐,趕快修複自身傷勢,迴複道力。
然而,打坐片刻,其腦海中卻不停浮現小鎮中情形,許多熱心人雖隻是匆忙一瞥,但是其真摯笑容卻深刻於心,隻怕此生也無法忘記。
他一直在追求所謂的太平盛德之世,而且認為那等世界根本不可能存在。可是今日見了鎮上百姓,不禁自問道:“這不就是我所追求的太平盛世嗎?”
“人不需要懂得太多的大道理,也無須去研究什麽大道理,隻要有一顆善心,懂得與人為善的道理,已然足矣。”
不過,他也知道,小鎮之人能有今日之德,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乃是佛家弟子上萬年之功。
肖逸不禁歎息道:“佛家隱退,實在可惜了。”
但是腦海卻響起負屭之魂的聲音道:“當今亂世,隱退保全根基,倒不失為明智之舉。”(未完待續。)
注意打定,欲快速進鎮,先換一身衣服。可是進了小鎮,剛看到一家布衣鋪時,卻突然臉顯難色,停下了腳步。
原來,走到此處他才想起不論買衣服還是抓藥都需要錢財才行。此刻,囊中羞澀,身無分文,怎敢進店去?
其實,他也並非此時才囊中羞澀。自小而大,他就不記得身上還有過錢財。最闊綽時,莫過於到天脈山下買藥,但那也是用的道家煉製的藥方,並非錢財。
“沒有錢財,一切都是空談。”肖逸登時為難起來,“難道要進店搶奪?”這念頭一起,忙壓降下去,慚愧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怎地會有這等想法?”
各派修真之士行到自家統禦之地,百姓巴不得請進店去當神供養,誰又會去收錢?是以,對於修真之士來說,錢財從來都是身外之物。可偏偏就是這些凡俗之物,卻將肖逸難在當下。
衣物不換可以,但是草藥卻必須去抓。
他將心神探入百寶囊內,欲尋一些值錢的物什來交換,可是翻尋一遍,才發現自己當真是窮的叮當響。囊中除了自身所需之物,竟無一件長物。
原先囊中還有一些法寶之類,都被他在百花穀時引爆了,此時想來才覺得暴殄天物,可惜之極。
肖逸左思右想,沒有良策,不禁眉頭深皺,一籌莫展。
一個修正之士為錢財所困,此事若傳揚出去,估計要讓人笑掉大牙了。
過了片刻,突然有一人走到其麵前,低頭施了一禮,問道:“年輕人可是遇到什麽麻煩了?”
肖逸定睛一看,見問話者是個花發老者,滿臉皺紋,衣著樸素,一看就是個受苦的百姓。
肖逸雖不知其問話之意,但是見其眼神真摯,遂實話實說道:“我這位朋友受了重傷,需要草藥救命,怎奈……怎奈……”說到此處,不知該如何表述。
“怎奈兜中空空,無錢看病是吧?”老者忽然接口道,眼中含笑,卻十分真誠。
肖逸臉色一紅,道:“正是。”
老者卻轉身道:“跟老朽來吧,老朽帶你看病去。”
肖逸遲疑一下,跟上其腳步,既有些疑惑,又有些不解道:“我看老丈也不是富足之人,為何要平白無故幫我一個外人?”
老者卻道:“佛曰,眾生平等。都是人生父母養,哪有外人?”
肖逸心頭震動,不能言語。雖是簡單的一句話,卻比那論道大會上的千言萬語還有沉重。
隻聽老者又似自語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誰一生沒個難處,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年輕人記得處處行善就好。”
肖逸心內如同翻江倒海,久久不能平息,不禁問道:“老丈到底是何人?為何懂得如此高深的道理?”
那老者笑道:“這道理也算高深嗎?”手指著遠處玩耍的孩童,道:“這些道理,老朽從兒時就知道了。”
肖逸又問道:“鎮上常有僧人來開壇說法嗎?”
老者搖頭道:“不常來,豫州地方大了,僧人們三五能來一次就不錯了。”
肖逸啞然,心甚不解。這時,老者反問道:“你是奇怪是誰教老朽這些道理的嗎?”
肖逸點頭道:“不錯。”
老者說道:“口口相傳,代代相授,潛移默化,無師自通。”
肖逸猛地站定,驚駭地望著老者背影,感覺其形象瞬間高大無比,比那諸子百家的家主不知高大了多少倍。
老者走了一段,迴頭看著其驚訝的樣子,笑道:“年輕人無須大驚小怪,老朽活了幾十歲,也就得懂得這些道理而已。”
不知不覺間來到一處藥鋪,老丈首先進入堂內,與一位中年醫者說了情況,而後道:“老朽還有事,先把藥費給你。”說著取出錢袋,將裏麵僅有的幾文錢倒了出來。
那醫者卻製止道:“老爹這是作甚?看不起晚輩嗎?我雖是醫家弟子,但是生在豫州,長在豫州,胸膛之內也有一顆佛心。那姑娘傷的不輕,我先為其看病了。”
說起“佛”來,二人臉上都情不自禁地生出敬畏之意。那老者也不再推搡,也就依了那醫者,收起錢幣,出了藥鋪。
看著二人舉動,肖逸委實有一種到了世外桃源之感,渾渾噩噩,感到極不真實。
之後,那醫者望聞問切,為申亦柔診斷一番。此人不過是醫家的一名末流弟子,對申亦柔之傷自然無良方可陳,最後給開了幾副補虛益氣的藥。不僅分文未取,還贈送了一副藥具。
肖逸連聲稱謝,那醫者卻擺手不受,聲稱此為人道,不足言謝。
出了藥鋪,行了一段,又聽得有人喊。扭頭過去,卻是那布衣鋪的老板。
那老板喚肖逸進去,說道:“我這裏有幾件陳年舊衣,小夥子若不嫌棄,就拿去穿吧。”
肖逸備受感動,連忙稱謝。那老板亦不受禮,隻稱是小事。
換了一身衣服,再行在街上,百姓不再懼怕,見其懷中之人昏迷,於是紛紛上前問詢,有意相助。
肖逸千恩萬謝,出了小鎮,又一路向東,尋了一處隱秘所在,為申亦柔煎藥。
按照醫者囑咐,將藥湯喂給申亦柔後,他便自行打坐,趕快修複自身傷勢,迴複道力。
然而,打坐片刻,其腦海中卻不停浮現小鎮中情形,許多熱心人雖隻是匆忙一瞥,但是其真摯笑容卻深刻於心,隻怕此生也無法忘記。
他一直在追求所謂的太平盛德之世,而且認為那等世界根本不可能存在。可是今日見了鎮上百姓,不禁自問道:“這不就是我所追求的太平盛世嗎?”
“人不需要懂得太多的大道理,也無須去研究什麽大道理,隻要有一顆善心,懂得與人為善的道理,已然足矣。”
不過,他也知道,小鎮之人能有今日之德,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乃是佛家弟子上萬年之功。
肖逸不禁歎息道:“佛家隱退,實在可惜了。”
但是腦海卻響起負屭之魂的聲音道:“當今亂世,隱退保全根基,倒不失為明智之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