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清道者又道:“道法自然,處自然之中,自然得道。非強求死學所能悟得。你可明白?”
這番話極為拗口,道機深藏,旁人聽來,隻感眩暈無比,怎解其意?
肖逸道法精深,當即便明白過來,赧然道:“師父用心良苦,弟子此時方知,慚愧之極。”
道家之道,乃自然之道。既然是自然之道,必須由自然之法獲得。換言之,道無處不在,人人心中皆有道法。雖然世人之道,各不相同,但皆是自然之道。若聽信別人教導,隨著別人思路去悟道,便失去了自然本性,所悟之道也就成了別人之道,而非自然之道。
《道德經》開篇便講:“道可道,非常道。”道可以被闡述,但是可以闡述的道,並非真正的道。
所以,修煉道法,必須自行參悟。胖廚師注重體悟,也在與此。
肖逸瞬間明白了長清道者的用意,對道法的理解又自深了一層。
長清道者見肖逸神態,欣慰笑道:“你能明白我話中之意,足見你道法修為亦然不俗。”
肖逸忙道:“師父謬讚了。弟子心中尚有許多迷惑,一時無法悟透。”
長清道者道:“不急,自然之道,要以自然之心悟得,不可心急。”
肖逸一凜,道:“弟子受教了。”
長清道者句句道機,每一句話都能令肖逸有所感悟。此時,肖逸方感受到,道法弟子和道術弟子之間的區別。
頓了片刻,長清道者忽然正色道:“為師明白,你心中對道家感到失望,對道法被歪曲,不能容忍。”
肖逸被說中心思,默默地點了點頭。
長清道者見狀,道:“這便說明,你的道法還未到大成的地步。”
肖逸愣然,未明白其意,道:“請師父指點。”
長清道者道:“這乃是修道一途中,必然經曆的過程。為師年輕時,心高氣傲,也曾在你這一階段思想掙紮,痛苦不已。到後來,真正看得多了,悟得透了,也才明白過來。”
肖逸知道長清道者有意點化,忙凝神聆聽。
長清道者道:“自然之道,須自然悟得,的確不可強求。但是,人心浮躁,天性如此,又不得不強求。”
肖逸不解道:“一旦強求,不是違背了自然之道嗎?”
長清道者意味深長道:“你看到的違背,隻是眼前的違背,卻忽略了長遠的自然。”
肖逸當即迷惑不已,難以理解,不覺微微搖頭。
長清道者道:“道家自然之法,不僅是人類文明之瑰寶,更是在紛繁宇宙中指引人類得以長存的無上法則。如此妙法,若是失傳,乃是人類一大損失。是以,開宗立教,廣收門徒,強行教授世人道法,在所難免。”
肖逸大惑不解道:“如此一來,豈不是違背了自然之意?以此方式教授的道法也非真正的道法,豈不是事與願違,背道而馳?這樣又怎能令道法延續?”
肖逸連問三個問題,足見其內心之震動。
長清道者微微一笑,凝視肖逸,反問道:“你不是得道了嗎?”
肖逸訝然道:“這與我有何關係?”
長清道者見其一時憬悟,便追問道:“若無崇真教,你我豈能得道?”
肖逸登時恍然,驚歎道:“是啊,若無崇真教,我豈能得道?”
長清道者道:“以如此之法傳承道法,固然有違道法本意,但是唯有以如此之法,方能讓世人有機會來悟道、得道。縱然千人之中,隻有一人得道,也是值得的。”
這一說法,顛覆了肖逸過去的許多想法,登時怔在了當場。
長清道者道:“道家出世,亦是為了入世。世間紛雜,與道家理想之世有著雲泥之別,若想最終實現道家之世,就必然要采取些非常手段。這是迫於無奈,也是入世所必須。”
肖逸認同地點了點頭。他在決定成聖時,也有類似之想法,所以一說便懂,並深入道:“不錯,世間隻要有一位聖人出世便可,又何必要求世人全都做聖人。”
長清道者對肖逸理解之快,頗感驚訝,心想:“此子果然悟性極佳。”讚許道:“你能想到聖人這一層,的確不易。”
頓了頓,又道:“世上許多事,明知是‘錯’,也要去做。因為隻有通過‘錯’,才能發現‘對’。如今的道家,正是在‘錯’中求‘對’。可以說,道家從開宗立教時,就已然‘錯’了。可是沒有這樣的‘錯’,卻無法造就後世的道家聖人。”
肖逸忽地感到十分慚愧,心道:“道家講究無為,有為即‘錯’。唯有無為無不為,方能彰顯真正的無為。我雖明白了道家出世為了入世之意,卻仍舊以出世之心,來理入世之事。枉我自以為得道,還以此法勸導長靖真人,今日想來,當真可笑至極。”
長清道者見其神情,微笑道:“如今你還要離開道家嗎?”
肖逸一時無語,難以迴答。他已下定決心離開道家,可是聽完長靖道者一番道論之後,心中不禁動搖起來。頓了片刻,方道:“弟子修習了別家之道,道法已然不純,隻怕再難作道家弟子了。”
長清道者卻哈哈一笑,問道:“你可記得,《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怎麽講?”
肖逸不知其意,如實背誦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長清道者點頭道:“道乃先天而成,包羅萬象,試問世間之學問,那一種學問不在道內?”
肖逸當即驚得目瞪口呆。此時,若有別家之人在場,定然不服,斥責長清道者狂妄自大。可是肖逸不同,他涉略諸家之道,也曾無數次想過諸家道法之間的聯係,對“道”有著深層理解,知道長清道者所言非虛。
隻是令他震驚的是,長清道者口中的“道”,已然超越當前道家所教授之道。這個“道”,不可闡述,不可名狀,先天地而生。諸子百家之道,無不在“道”內。
過去,他便想到,道家之道宏大博觀,可以作為諸家之道的引領,將諸家之道融合起來,共同開創太平盛世。當時還心中惴惴,以為自己作為道家弟子,有故意抬高道法之嫌,不知是否正確。直到此時方知,自己還是思維過於局限,小覷了道家之“道”。
“原來這才是真正的大道!”肖逸猛然憬悟。(未完待續。)
這番話極為拗口,道機深藏,旁人聽來,隻感眩暈無比,怎解其意?
肖逸道法精深,當即便明白過來,赧然道:“師父用心良苦,弟子此時方知,慚愧之極。”
道家之道,乃自然之道。既然是自然之道,必須由自然之法獲得。換言之,道無處不在,人人心中皆有道法。雖然世人之道,各不相同,但皆是自然之道。若聽信別人教導,隨著別人思路去悟道,便失去了自然本性,所悟之道也就成了別人之道,而非自然之道。
《道德經》開篇便講:“道可道,非常道。”道可以被闡述,但是可以闡述的道,並非真正的道。
所以,修煉道法,必須自行參悟。胖廚師注重體悟,也在與此。
肖逸瞬間明白了長清道者的用意,對道法的理解又自深了一層。
長清道者見肖逸神態,欣慰笑道:“你能明白我話中之意,足見你道法修為亦然不俗。”
肖逸忙道:“師父謬讚了。弟子心中尚有許多迷惑,一時無法悟透。”
長清道者道:“不急,自然之道,要以自然之心悟得,不可心急。”
肖逸一凜,道:“弟子受教了。”
長清道者句句道機,每一句話都能令肖逸有所感悟。此時,肖逸方感受到,道法弟子和道術弟子之間的區別。
頓了片刻,長清道者忽然正色道:“為師明白,你心中對道家感到失望,對道法被歪曲,不能容忍。”
肖逸被說中心思,默默地點了點頭。
長清道者見狀,道:“這便說明,你的道法還未到大成的地步。”
肖逸愣然,未明白其意,道:“請師父指點。”
長清道者道:“這乃是修道一途中,必然經曆的過程。為師年輕時,心高氣傲,也曾在你這一階段思想掙紮,痛苦不已。到後來,真正看得多了,悟得透了,也才明白過來。”
肖逸知道長清道者有意點化,忙凝神聆聽。
長清道者道:“自然之道,須自然悟得,的確不可強求。但是,人心浮躁,天性如此,又不得不強求。”
肖逸不解道:“一旦強求,不是違背了自然之道嗎?”
長清道者意味深長道:“你看到的違背,隻是眼前的違背,卻忽略了長遠的自然。”
肖逸當即迷惑不已,難以理解,不覺微微搖頭。
長清道者道:“道家自然之法,不僅是人類文明之瑰寶,更是在紛繁宇宙中指引人類得以長存的無上法則。如此妙法,若是失傳,乃是人類一大損失。是以,開宗立教,廣收門徒,強行教授世人道法,在所難免。”
肖逸大惑不解道:“如此一來,豈不是違背了自然之意?以此方式教授的道法也非真正的道法,豈不是事與願違,背道而馳?這樣又怎能令道法延續?”
肖逸連問三個問題,足見其內心之震動。
長清道者微微一笑,凝視肖逸,反問道:“你不是得道了嗎?”
肖逸訝然道:“這與我有何關係?”
長清道者見其一時憬悟,便追問道:“若無崇真教,你我豈能得道?”
肖逸登時恍然,驚歎道:“是啊,若無崇真教,我豈能得道?”
長清道者道:“以如此之法傳承道法,固然有違道法本意,但是唯有以如此之法,方能讓世人有機會來悟道、得道。縱然千人之中,隻有一人得道,也是值得的。”
這一說法,顛覆了肖逸過去的許多想法,登時怔在了當場。
長清道者道:“道家出世,亦是為了入世。世間紛雜,與道家理想之世有著雲泥之別,若想最終實現道家之世,就必然要采取些非常手段。這是迫於無奈,也是入世所必須。”
肖逸認同地點了點頭。他在決定成聖時,也有類似之想法,所以一說便懂,並深入道:“不錯,世間隻要有一位聖人出世便可,又何必要求世人全都做聖人。”
長清道者對肖逸理解之快,頗感驚訝,心想:“此子果然悟性極佳。”讚許道:“你能想到聖人這一層,的確不易。”
頓了頓,又道:“世上許多事,明知是‘錯’,也要去做。因為隻有通過‘錯’,才能發現‘對’。如今的道家,正是在‘錯’中求‘對’。可以說,道家從開宗立教時,就已然‘錯’了。可是沒有這樣的‘錯’,卻無法造就後世的道家聖人。”
肖逸忽地感到十分慚愧,心道:“道家講究無為,有為即‘錯’。唯有無為無不為,方能彰顯真正的無為。我雖明白了道家出世為了入世之意,卻仍舊以出世之心,來理入世之事。枉我自以為得道,還以此法勸導長靖真人,今日想來,當真可笑至極。”
長清道者見其神情,微笑道:“如今你還要離開道家嗎?”
肖逸一時無語,難以迴答。他已下定決心離開道家,可是聽完長靖道者一番道論之後,心中不禁動搖起來。頓了片刻,方道:“弟子修習了別家之道,道法已然不純,隻怕再難作道家弟子了。”
長清道者卻哈哈一笑,問道:“你可記得,《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怎麽講?”
肖逸不知其意,如實背誦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長清道者點頭道:“道乃先天而成,包羅萬象,試問世間之學問,那一種學問不在道內?”
肖逸當即驚得目瞪口呆。此時,若有別家之人在場,定然不服,斥責長清道者狂妄自大。可是肖逸不同,他涉略諸家之道,也曾無數次想過諸家道法之間的聯係,對“道”有著深層理解,知道長清道者所言非虛。
隻是令他震驚的是,長清道者口中的“道”,已然超越當前道家所教授之道。這個“道”,不可闡述,不可名狀,先天地而生。諸子百家之道,無不在“道”內。
過去,他便想到,道家之道宏大博觀,可以作為諸家之道的引領,將諸家之道融合起來,共同開創太平盛世。當時還心中惴惴,以為自己作為道家弟子,有故意抬高道法之嫌,不知是否正確。直到此時方知,自己還是思維過於局限,小覷了道家之“道”。
“原來這才是真正的大道!”肖逸猛然憬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