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雙俠》是我近兩年中出版的第四本小冊子,也是我學習創作武俠小說的處女作。
一九八四年夏秋,我先後在廣州、武漢參加了全國曆史小說,通俗文學作者筆會。會上,與會的同誌興致勃勃地從近年來國內興起的“武打片熱”,談到武俠小說興起,提出了武俠小說也是社會主義文藝園地的一朵花。迴滬以後,我向報社領導匯報了會議概況,報社領導對我說:“我們的晚報也可以登一些格調較高、情趣健康而情節曲折的武俠小說。並建議我嚐試一下。是時,我手頭並沒有現成的作品。於是我想起香港《武俠世界》上的《虎山行》(片斷),便決定在此文的基礎上,根據晚報連載小說的特點進行再創作。
《虎山行》係香港著名武俠小說家歐陽雲飛先生的作品,它著重塑造了一條龍石恨天這個大俠形象。但小說篇幅很短(僅我讀過的而言),原作中既沒有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背景,又缺少尾聲與人物結局。從而,我根據國內讀者的閱讀習慣,重新構思、創作。在創作中,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故事究竟發生在什麽年代?原作中僅僅提“神武鏢局”押送一批貨到“魯西東昌府”一事,未及其他。我記得《水滸》第七十迴中曾寫過盧俊義攻打東昌府受挫,可見宋朝時已有東昌府了;但一考證,我發現了施耐庵犯了一個“想當然”的筆誤。東昌府的地名本始於明朝。明初,山東聊城才改名為東昌府。就“鏢局”這個詞而言,在我國小說中始現於宋朝,但它的真正興盛卻又在明末清初,鑒於此,我將小說背景定於明束。書中人物除石恨天、羅四海、冷小鳳係原作所有外,其它人物與情節,我都重新進行了設計與調整。初稿寫出五萬多字。取名《龍鳳劍》,署名文中俠,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九日起在《新民晚報》連載,為時近兩月。
《龍鳳劍》刊出後,竟料所不及,收到各地許多讀者來信,給予熱情鼓勵,並希望出單行本。曾有幾家出版社先後與本報聯係擬予出版。繼而,我在聽取一些專家和讀者的意見後,對作品又作了進一步的加工潤色,增補了萬餘言,並易名為《龍鳳雙俠》。承蒙江蘇人民出版社熱情支持,並用“圖文並茂”的形式出版。
這是一篇尚不夠成熟的武使小說習作。不僅因它是我的武俠小說“處女作”,且因當時晚報的連載小說鬧饑荒,“等米下鍋”,我隻得鬥膽寫,聊應“無米之炊”。時間較為倉促,又不能不受連載版麵的約束,一些章節不可能詳盡地展開。在連載過程中,曾出現過幾次筆誤,幸有熱情關心我的高明的讀者來信教正,得以圓了其說。《新民晚報》社長趙超構(林放)先生已七十六歲高齡,十分關注連載的《龍鳳劍》,不辭辛勞,逐章審讀,除給予熱情地肯定外,並極中肯地和我交換了修改意見。本報副刊部的秦綠枝、康濟、劉開明、白子超諸同誌都提出過有益的修改意見。繪畫作者係上海畫壇擅長畫古代人物畫的中年畫家韓敏與其子韓以昕同誌,他們以多彩的畫筆為拙作大大增輝,借此,一並致謝。
一九八四年夏秋,我先後在廣州、武漢參加了全國曆史小說,通俗文學作者筆會。會上,與會的同誌興致勃勃地從近年來國內興起的“武打片熱”,談到武俠小說興起,提出了武俠小說也是社會主義文藝園地的一朵花。迴滬以後,我向報社領導匯報了會議概況,報社領導對我說:“我們的晚報也可以登一些格調較高、情趣健康而情節曲折的武俠小說。並建議我嚐試一下。是時,我手頭並沒有現成的作品。於是我想起香港《武俠世界》上的《虎山行》(片斷),便決定在此文的基礎上,根據晚報連載小說的特點進行再創作。
《虎山行》係香港著名武俠小說家歐陽雲飛先生的作品,它著重塑造了一條龍石恨天這個大俠形象。但小說篇幅很短(僅我讀過的而言),原作中既沒有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背景,又缺少尾聲與人物結局。從而,我根據國內讀者的閱讀習慣,重新構思、創作。在創作中,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故事究竟發生在什麽年代?原作中僅僅提“神武鏢局”押送一批貨到“魯西東昌府”一事,未及其他。我記得《水滸》第七十迴中曾寫過盧俊義攻打東昌府受挫,可見宋朝時已有東昌府了;但一考證,我發現了施耐庵犯了一個“想當然”的筆誤。東昌府的地名本始於明朝。明初,山東聊城才改名為東昌府。就“鏢局”這個詞而言,在我國小說中始現於宋朝,但它的真正興盛卻又在明末清初,鑒於此,我將小說背景定於明束。書中人物除石恨天、羅四海、冷小鳳係原作所有外,其它人物與情節,我都重新進行了設計與調整。初稿寫出五萬多字。取名《龍鳳劍》,署名文中俠,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九日起在《新民晚報》連載,為時近兩月。
《龍鳳劍》刊出後,竟料所不及,收到各地許多讀者來信,給予熱情鼓勵,並希望出單行本。曾有幾家出版社先後與本報聯係擬予出版。繼而,我在聽取一些專家和讀者的意見後,對作品又作了進一步的加工潤色,增補了萬餘言,並易名為《龍鳳雙俠》。承蒙江蘇人民出版社熱情支持,並用“圖文並茂”的形式出版。
這是一篇尚不夠成熟的武使小說習作。不僅因它是我的武俠小說“處女作”,且因當時晚報的連載小說鬧饑荒,“等米下鍋”,我隻得鬥膽寫,聊應“無米之炊”。時間較為倉促,又不能不受連載版麵的約束,一些章節不可能詳盡地展開。在連載過程中,曾出現過幾次筆誤,幸有熱情關心我的高明的讀者來信教正,得以圓了其說。《新民晚報》社長趙超構(林放)先生已七十六歲高齡,十分關注連載的《龍鳳劍》,不辭辛勞,逐章審讀,除給予熱情地肯定外,並極中肯地和我交換了修改意見。本報副刊部的秦綠枝、康濟、劉開明、白子超諸同誌都提出過有益的修改意見。繪畫作者係上海畫壇擅長畫古代人物畫的中年畫家韓敏與其子韓以昕同誌,他們以多彩的畫筆為拙作大大增輝,借此,一並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