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中郎,多謝相救。”劉風向著蔡邕道謝。


    “致遠客氣了,這是老夫應該做的,隻可惜,老夫實力不濟,否則就能早點出手,也不至於死了那麽多人了。”蔡邕感歎道。


    “蔡中郎在我們異人心裏,那是值得敬重的人,為蔡中郎而死,也是我們心甘情願。再說了,身為異人,死亡也不算什麽!”劉風說道。


    “話雖如此,但這不是老夫心安的理由。”蔡邕歎道,“若非有這張琴,老夫對此也無能為力。”


    “這張琴,莫非就是傳說中的焦尾琴?”劉風看著蔡邕手中的琴問道。


    “什麽傳說中的,前些年在吳地,從火灶中搶出的一截桐木,製作成琴,名為‘焦尾’,被人以訛傳訛,其實也就質量好些,沒有那麽神奇。”蔡邕說道。


    說起來,蔡邕和江東,還是挺有緣分的。蔡邕在朝的時候,以忠直著稱,數次得罪宦官。為了生計,不得不亡命江海,遠跡吳會,也就是江東地界。據史料記載,焦尾琴就是蔡邕在吳地得到的。而所謂的吳地,大概也是泛指,據後世人考證,焦尾琴的製作大概是在溧陽一帶,這裏現在是屬於丹陽郡的。


    蔡邕的焦尾琴,與齊桓公的“號鍾琴“、楚莊王的“繞梁琴“、司馬相如的“綠綺琴“並稱為中國古代的四大名琴,流傳千古的存在,蔡邕雖然說的輕巧,但劉風能聽出來他語氣中的自信。


    這張古琴,就算不是神器,也絕對不會差,否則,蔡邕不可能一曲將數十萬人癱瘓那麽長時間,讓他們這些僅存的數千人逃出來。


    想想現在那些人的表情,劉風就覺得好笑,廢了這麽大勁,眼看就要成功之際,煮熟的鴨子飛了,沒有比這更令人鬱悶的事了。他們聚集數十萬人,是絕不敢距離武關太近的,否則讓武關的守軍感受到威脅,出兵剿滅他們,那樂子就大了。


    ……


    和蔡邕打過招唿,又一一看過了眾人,蔡邕的核心家眷倒是沒什麽損失,隻死了一些外圍的族人,蔡家的私兵到是所剩無幾,但這沒什麽,隻要到了劉風的地盤,私兵也就沒什麽用了。而會稽盟,這次的損失就大了,8萬人活到最後的不足5000人,還個個帶傷。


    但事實是,即便脫離了玩家的堵截,劉風他們一行,距離安全也十分遙遠。


    這最近的一關,就是如何出了武關。


    過了武關,就是南陽地界。武關的守將,叫做楊定,字整修,曆史武將,名氣不大,但曆史上級別不低,官居後將軍。當然現在級別也不高,隻是一個校尉,但實力絕對不弱,高達6階,握有數十萬兵馬,駐守武關,為董卓守著這東南麵的大門,防止袁術來犯。


    此刻楊定已經收到了董卓身死的消息,但是長安之前封鎖消息,他不了解具體的情況,朝廷詔書未下,西涼軍群龍無首,他不知道何去何從。


    所以,在收到劉風一行抵達的消息之後,他立即下令將人帶進關裏。


    在武關內紮下大營,這樣,隻要楊定不下令因戰閉關,那些會稽盟的成員可以選擇複活在大營中,再度聚集起來。


    學霸在大營裏陪著蔡琰,劉風就和蔡邕一起到楊定的府上。劉風不知道楊定心裏怎麽想的,對他是什麽態度,但入眼的是,楊定沒有倨傲,親自在門前迎接。


    一番客氣話之後,幾人入內就坐。


    “蔡中郎,太師不幸罹難,不知長安現在是什麽情況?”楊定問道。


    “老夫剛剛得知太師身死,即被下獄,若非劉將軍搭救,或許就身死獄中了。這才出獄,就離開了長安,實在不知長安情勢,若是楊將軍想知道什麽,問劉將軍就是。”蔡邕自知不擅長這些,直接推得一幹二淨。


    “劉將軍是吧,你所發的那檄文我也看了,寫的不錯。聽你的意思,是想把我們西涼軍一網打盡嗎?還是說,太師之死,你也有份參與其中?”楊定聞言,轉向劉風冷冷道。


    “即便我說沒有,你也不會相信,所以我有沒有參與其中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該作何選擇?”劉風絲毫沒有因為楊定的態度而生氣,“沒有了董太師這個靠山,萬一袁術想不開派人來攻,楊將軍覺得自己能支撐多久?”


    “你有什麽條件?想要讓我放你過關?”楊定問道。


    “當然,不然我何必大老遠的跑到這裏來。”劉風說道,“我是異人,即便你殺我一次,也改變不了既成的事實,那又何必無端交惡?長安雖未繼續封城,但是來往的盤查卻十分嚴格,你想要得到充分的情報,是十分困難和耗時的。我能給你提供足夠的情報,給你分析出一條能讓你保存下來甚至繼續壯大的道路,隻要你答應放我們過關就行。同不同意,你一言而定。”


    楊定沉默了,他知道劉風說的是事實,也知道他是為了蔡邕一家才如此。蔡邕受到董卓的器重,在西涼軍的眼中,那就是自己人,就算他滅掉劉風把蔡邕一家留下,以蔡邕的身份地位,兼之因董卓身亡而差點身死,最後也落不到他手裏。與其如此,還不如將讓劉風將他帶走,以免西涼軍其他人因為得到蔡邕的支持而壯大。


    說來說去,還是董卓麾下的西涼軍獨立性非常強。楊定知道,董卓一手打造出西涼軍,在西涼軍中聲望十分高,但他死後,再也沒有人能壓製這些驕兵悍將,分裂是必然的。他楊定作為涼州大人,地方豪強,自然也不甘屈居人下。所以,他急需長安城的情報,以便做出正確的選擇。


    “好,我答應你就是。”看著劉風一臉淡定的表情,楊定終於開口。


    “你們談,老夫出去看看風景。”蔡邕適時退出,不影響兩人的交易。


    “如今的長安城,兵力不是十分充足,所以王允急需兵力守衛長安,你若是現在投過去,王允肯定不吝給你升官。你又不是西涼軍的主力,他也不會對你提防太過,如此,你就可以離開這個小地方,趁機發展壯大了。”花了一刻鍾的時間,劉風給楊定介紹了長安的現狀,然後建議道。(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坐斷東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邊隅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邊隅人並收藏三國之坐斷東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