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嘉帝也不言聲,隻單手打開油布包,從裏頭取出一方很舊的帕子。
“這帕子掉在石頭縫兒裏,被搜密道的校衛發現。”胡宗瀚道,又添句解釋:“外頭這層油布是臣等裹上的,因下雨怕淋潮了。”
元嘉帝頷首,表示聽明白了,卻仍舊不語,隻細細打量那帕子。
這是一方女子用的繡帕,水紅絹絲麵料,因年月太久,顏色已然褪去大半,鮮豔不再。帕子左上角繡了一朵繁複的金線牡丹,繡工極為精湛,花芯以五粒珍珠連綴而成,雖珠子已然泛黃,但顆顆飽滿,圓得極為周正,一望而知,絕非凡品。
這種帕子,尋常百姓可用不起。
“今兒倒有趣,皆是這些物件兒。”元嘉帝感歎一句,將帕子舉高些。
微黃而明亮的燭火,盡數投上繡帕,陳瀅舉眸看去,便見帕子正中,畫了一副圖。
因隔得較遠,她並不能分辨那到底是地形圖、還是建築分布圖。隻知此圖絕非水墨丹青,而是工具用圖。
一眼掃罷,陳瀅重又垂首,端端立好。
元嘉帝雖未趕她走,可她也不好明目張膽地偷看。
也就在她垂首那一刻,元嘉帝停落在帕子上的視線,陡然一寒。
刹時間,那張總是很溫和、很平凡的臉,忽爾就成了另一個人,連同他身上的氣息,亦與往昔截然不同。
陰沉、森冷、淡漠,如高高在上的神祇,俯視腳底眾生。
然而,這神情也隻在元嘉帝麵上維持了一秒。
再一眨眼,他氣息驟斂、眸色溫和,重又是那個不見鋒芒、平凡得幾乎不像個皇帝的元嘉帝。
“你們可知道,這上頭畫的是什麽?”他笑問,目中映兩點燭焰,幽幽地灼烈著,似能洞穿人心。
言罷,他笑著搖頭,提起帕子的一角抖幾抖,也不需人答,便顧自接語道:“這上頭畫的,乃是承平殿。”
承平殿?
陳瀅微蹙眉。
大楚皇城中,有這麽所宮殿嗎?
好像從不曾聽說過。
非隻她一人疑惑,旁邊的胡宗瀚,亦是滿臉茫然。
雖身在禦林軍,這所宮殿他卻頭一迴聽聞。
“你們兩個約是並不知道這承平殿的,就算把阿恕叫進來,他怕也不知道。”元嘉帝似是心情頗好,居然很耐心地向他們解釋:“朕登基的頭幾年,因建章宮尚未修葺完畢,朕便暫住在這承平殿中。”
話音落地,陳瀅已是悚然抬頭。
那方舊帕子上畫的,竟是元嘉帝曾經的住處?!
這豈非表明,多年以前,有人將當朝皇帝住處的地形圖,畫在了帕子上、並拿了出去?
天子居所,乃天下至尊之處,豈能流之於外?此舉與謀逆何異?
這等大罪,抄家滅族都是輕的。
更叫人心驚的是,這方帕子,竟出現在了小行山密道。
陳瀅記得很清楚,去年秋獵時,小行山發生刺殺案,那姓白的侏儒,便是利用這條秘道,潛入貴族們的休憩之地。
隻消將這兩件事連起來想,便已使人不寒而栗。。
陳瀅心頭發緊,胡宗瀚也變了臉。
那一刻,他二人同時想起了另一事:
元嘉帝登基初期,曾多次遭遇行刺,可以說,這位皇帝,乃是大楚立朝以來遇刺最多的一位。
而今,他當年所住宮殿的地形圖突然浮出水麵,這是否意味著,那麽多起刺駕案,與康王亦有關聯?
“你們兩個,一個年紀太小,一個是從北疆來的,怕是不知這段掌故,朕來告訴你們吧。”元嘉帝忽爾又道,麵上猶自含笑,然一雙眼睛,卻冷得如同冰錐。
將帕子挑在指尖兒晃了幾晃,他勾起唇角,似笑非笑地道:“從改元後,初年至二年夏這段時間,朕一直都住在這承平殿,後因建章宮修葺大半,朕便命工部將承平殿也納入其中,更名為泰和殿。”
原來是這麽迴事。
陳瀅心下了然,可很快地,疑竇又生。
按理說,這帕子乃極其重要之物,本該收藏得格外小心,何以竟會遺落於密道?
那白姓侏儒有如此粗心麽?抑或是,此乃其他人無意中失落?
不知何故,她忽又想起那兩支舊珠釵。
先珠釵、再地圖,康王餘孽最近的動作,疏漏何其之多?
接二連三將這些舊東西丟掉,是真的不小心丟失,還是窮途末路、人手疏失,又或者……
尚未及深想,元嘉帝語聲再起,令她如夢方醒。
“說起來,朕踐祚之初,倒還真是風起雲湧得很哪。”他歎聲道,神情竟似頗為感慨:“遙想當年,朕的那些兄弟子侄,時常不告而來,如今細思,那段日子,朕倒也頗不寂寞,三不五時地就要見一見故人和親人、時常與他們說話,實是有趣至極。”
口中說著“有趣”,可他的神情,卻全然地冷下去。
他微垂著眸子,盯著那帕子看了半晌,手指一張,帕子輕飄飄便落上了禦案。
陳瀅與胡宗瀚俱皆垂首,不發一言。
元嘉帝又笑了。
那刻的他,看去與往常無異,渾若不在意。
可是,陳瀅卻分明覺出一股子寒意,仿似這屋中空氣正一點一點被抽走,而窗外大雨疾風,正自迎麵而來。
沉默,再度籠罩而下。
隻這一迴,再無此前的安詳。
這沉默如有實質,當頭壓來,壓得人心底發慌、後背冒汗,但凡定力差些,隻怕當場便要腿軟。
陳瀅自不會如此,胡宗瀚更不會。
不過,二人的麵色,卻同時變了變。
元嘉帝動怒了。
這還是陳瀅一迴見到這樣的元嘉帝。
此前,無論長秋殿刺駕、喬小弟並方秀娥謀殺案、抑或小行山刺殺,這位天子皆冷靜理智、心平氣和,甚而顯得極為克製。
因他很清楚,他的一舉一動、一怒一喜,將會為皇城、為朝堂、為整個大楚,帶來怎樣巨大的影響。
所以,他很少表達情緒。
而今日,這方舊帕,到底觸及他的逆鱗。
身家性命,關乎根本,無人會不在意。
更何況,此帕關聯的,還是天子,是站在大楚朝最頂端的那個人。
他如何不怒?
若連這也要隱忍,那他也就不是封建君主了。
條子一怒,伏屍百萬。
隻不知,元嘉帝這一怒,又會是何等情形?
“這帕子掉在石頭縫兒裏,被搜密道的校衛發現。”胡宗瀚道,又添句解釋:“外頭這層油布是臣等裹上的,因下雨怕淋潮了。”
元嘉帝頷首,表示聽明白了,卻仍舊不語,隻細細打量那帕子。
這是一方女子用的繡帕,水紅絹絲麵料,因年月太久,顏色已然褪去大半,鮮豔不再。帕子左上角繡了一朵繁複的金線牡丹,繡工極為精湛,花芯以五粒珍珠連綴而成,雖珠子已然泛黃,但顆顆飽滿,圓得極為周正,一望而知,絕非凡品。
這種帕子,尋常百姓可用不起。
“今兒倒有趣,皆是這些物件兒。”元嘉帝感歎一句,將帕子舉高些。
微黃而明亮的燭火,盡數投上繡帕,陳瀅舉眸看去,便見帕子正中,畫了一副圖。
因隔得較遠,她並不能分辨那到底是地形圖、還是建築分布圖。隻知此圖絕非水墨丹青,而是工具用圖。
一眼掃罷,陳瀅重又垂首,端端立好。
元嘉帝雖未趕她走,可她也不好明目張膽地偷看。
也就在她垂首那一刻,元嘉帝停落在帕子上的視線,陡然一寒。
刹時間,那張總是很溫和、很平凡的臉,忽爾就成了另一個人,連同他身上的氣息,亦與往昔截然不同。
陰沉、森冷、淡漠,如高高在上的神祇,俯視腳底眾生。
然而,這神情也隻在元嘉帝麵上維持了一秒。
再一眨眼,他氣息驟斂、眸色溫和,重又是那個不見鋒芒、平凡得幾乎不像個皇帝的元嘉帝。
“你們可知道,這上頭畫的是什麽?”他笑問,目中映兩點燭焰,幽幽地灼烈著,似能洞穿人心。
言罷,他笑著搖頭,提起帕子的一角抖幾抖,也不需人答,便顧自接語道:“這上頭畫的,乃是承平殿。”
承平殿?
陳瀅微蹙眉。
大楚皇城中,有這麽所宮殿嗎?
好像從不曾聽說過。
非隻她一人疑惑,旁邊的胡宗瀚,亦是滿臉茫然。
雖身在禦林軍,這所宮殿他卻頭一迴聽聞。
“你們兩個約是並不知道這承平殿的,就算把阿恕叫進來,他怕也不知道。”元嘉帝似是心情頗好,居然很耐心地向他們解釋:“朕登基的頭幾年,因建章宮尚未修葺完畢,朕便暫住在這承平殿中。”
話音落地,陳瀅已是悚然抬頭。
那方舊帕子上畫的,竟是元嘉帝曾經的住處?!
這豈非表明,多年以前,有人將當朝皇帝住處的地形圖,畫在了帕子上、並拿了出去?
天子居所,乃天下至尊之處,豈能流之於外?此舉與謀逆何異?
這等大罪,抄家滅族都是輕的。
更叫人心驚的是,這方帕子,竟出現在了小行山密道。
陳瀅記得很清楚,去年秋獵時,小行山發生刺殺案,那姓白的侏儒,便是利用這條秘道,潛入貴族們的休憩之地。
隻消將這兩件事連起來想,便已使人不寒而栗。。
陳瀅心頭發緊,胡宗瀚也變了臉。
那一刻,他二人同時想起了另一事:
元嘉帝登基初期,曾多次遭遇行刺,可以說,這位皇帝,乃是大楚立朝以來遇刺最多的一位。
而今,他當年所住宮殿的地形圖突然浮出水麵,這是否意味著,那麽多起刺駕案,與康王亦有關聯?
“你們兩個,一個年紀太小,一個是從北疆來的,怕是不知這段掌故,朕來告訴你們吧。”元嘉帝忽爾又道,麵上猶自含笑,然一雙眼睛,卻冷得如同冰錐。
將帕子挑在指尖兒晃了幾晃,他勾起唇角,似笑非笑地道:“從改元後,初年至二年夏這段時間,朕一直都住在這承平殿,後因建章宮修葺大半,朕便命工部將承平殿也納入其中,更名為泰和殿。”
原來是這麽迴事。
陳瀅心下了然,可很快地,疑竇又生。
按理說,這帕子乃極其重要之物,本該收藏得格外小心,何以竟會遺落於密道?
那白姓侏儒有如此粗心麽?抑或是,此乃其他人無意中失落?
不知何故,她忽又想起那兩支舊珠釵。
先珠釵、再地圖,康王餘孽最近的動作,疏漏何其之多?
接二連三將這些舊東西丟掉,是真的不小心丟失,還是窮途末路、人手疏失,又或者……
尚未及深想,元嘉帝語聲再起,令她如夢方醒。
“說起來,朕踐祚之初,倒還真是風起雲湧得很哪。”他歎聲道,神情竟似頗為感慨:“遙想當年,朕的那些兄弟子侄,時常不告而來,如今細思,那段日子,朕倒也頗不寂寞,三不五時地就要見一見故人和親人、時常與他們說話,實是有趣至極。”
口中說著“有趣”,可他的神情,卻全然地冷下去。
他微垂著眸子,盯著那帕子看了半晌,手指一張,帕子輕飄飄便落上了禦案。
陳瀅與胡宗瀚俱皆垂首,不發一言。
元嘉帝又笑了。
那刻的他,看去與往常無異,渾若不在意。
可是,陳瀅卻分明覺出一股子寒意,仿似這屋中空氣正一點一點被抽走,而窗外大雨疾風,正自迎麵而來。
沉默,再度籠罩而下。
隻這一迴,再無此前的安詳。
這沉默如有實質,當頭壓來,壓得人心底發慌、後背冒汗,但凡定力差些,隻怕當場便要腿軟。
陳瀅自不會如此,胡宗瀚更不會。
不過,二人的麵色,卻同時變了變。
元嘉帝動怒了。
這還是陳瀅一迴見到這樣的元嘉帝。
此前,無論長秋殿刺駕、喬小弟並方秀娥謀殺案、抑或小行山刺殺,這位天子皆冷靜理智、心平氣和,甚而顯得極為克製。
因他很清楚,他的一舉一動、一怒一喜,將會為皇城、為朝堂、為整個大楚,帶來怎樣巨大的影響。
所以,他很少表達情緒。
而今日,這方舊帕,到底觸及他的逆鱗。
身家性命,關乎根本,無人會不在意。
更何況,此帕關聯的,還是天子,是站在大楚朝最頂端的那個人。
他如何不怒?
若連這也要隱忍,那他也就不是封建君主了。
條子一怒,伏屍百萬。
隻不知,元嘉帝這一怒,又會是何等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