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英雄並齊,北方大地的爭霸之戰如火如荼,江南卻恢複了和平與生機。
編戶齊民兩年後,江南已經正式成為了宋閥的王朝治下,在這兵荒馬亂的時候,沒有武林人士、士兵突如其來燒殺搶掠,這實在是莫大的誘惑。
因此北方的不少災民也都紛紛投往江南,這讓江南越發繁榮,與北地兵荒馬亂的破敗大不相同。
宋閥正式定國號為華,宋師道這位東征西討、建立宋閥基業的唯一宋閥繼承人自然便是華王。
差不多同時李閥也建國號為唐,在數年的征戰之後,終於掃平劉武周、竇建德、李密、朱粲等敵人,又讓幽州總管羅藝投靠,北方也漸漸平定下來。
數月之後,慈航靜齋傳人師妃暄、淨念禪院了空、大宗師寧道奇一起拜訪宋閥,勸說宋缺、宋師道父子放下兵戈,南北合一,向北方稱臣,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中。
同行而來的有李閥的李神通、李元吉、南海晁公錯、還有寇仲、徐子陵這兩名投靠了李閥的江湖新秀、獨孤閥的獨孤鳳。
與此同時,還有天下聞名的歌舞名家尚秀芳一同抵達。
可以說,這個陣容異常豪華,極有武力上的震懾,又有歌舞作為緩和,除此之外,還準備了極多厚禮,來表達誠意。
然而他們連宋缺都見不到……因為宋缺一年前和宋師道動手,被宋師道營造的“天人交感”的幻象迷惑,敗給了宋師道,從那之後他就徹底放開俗物,徹底專心於刀。
也是因為宋師道的開國建業彌補了他人生的最後的一點遺憾,他方才了無牽掛地開始專於刀、誠於刀、舍刀之外再無他物,進入更深層次的領悟刀法奧秘的境界。
雖然,還是不夠宋師道意念抹殺的,但是這等苦修專研的精神著實讓宋師道敬佩——哪怕是葉昭的本體,也從未如此為一件事情這般舍棄一切地瘋魔深入過。
葉昭也本來不是這種人,
因為他並沒有舍棄一切就為了追求什麽力量的念頭。力量是為了得到一切而存在的 ,是手段,是過程,而不是目的。
宋缺顯然在這個過程中沉迷了過多,分不清自己追求的究竟是何物。
麵對這等豪華的遊說團,端坐於王座之上的華王宋師道也是麵露微笑,和氣非常:“諸位都是天下有名的人物,不必多禮。”
眾人悄然打量著這位年紀輕輕便創下半壁江山的梟雄人物,宋師道也打量著眾人——空靈飄渺,近乎仙子一般的師妃暄。與葉昭心中宮青鸞的美貌相比其實略差一籌,不過氣質奪目,令人不自覺地產生心理衝擊。簡而言之,這位仙子自帶小型魅惑術。
了空氣質沉凝,麵色並不以慈悲為主,反而顯得堅毅。
寧道奇神色淡然,一舉一動間宛如山間清風流水一樣流暢自然,令人賞心悅目。
李神通、晁公錯高手氣派、李元吉英氣勃勃、寇仲不羈大方、徐子陵眼神在師妃暄身上。
代表獨孤閥而來而獨孤鳳則是好奇地東看西看,心性之純真也極為少見,想來這也是她習武極快的緣故之一。
至於尚秀芳,算是與李閥這些說客順路而來,因此並沒有一同前來拜見宋師道
而在眾人目光中,宋師道似乎僅僅是衣著華貴一些而已,除了外貌和氣度不凡之外,其他並沒有與他神劍宗師的傳聞相配的氣質。
譬如說,宋師道神劍一出,劍意縱橫、三軍辟易,此時當真是半點也沒有顯露出來。
對此情況,師妃暄、了空、寧道奇、寇仲等人都並沒有歡喜,而是隱約有些憂慮——劍意可收可放、含而不露,這說明宋師道大概比傳聞中的還要可怕。
待到茶水上來,師妃暄代表眾人說明了來意。
宋師道問道:“原來如此。既然不願天下萬民受苦,那麽無論是北統南,還是南統北,皆是為了天下著想,諸位為何前來說服我,而不是說服李閥?”
師妃暄顯然對
這個問題早有準備,開口說道:“華王應當知道,自古從來都是北統南,絕無南統北。蓋因北人勇武彪悍,南人不善作戰的緣故。此時此刻,更是如此。”
“江南繁華,已經承平數年之久,而李閥苦戰這數年下來,全是百戰精兵,雙方看似平等,其實已經如同西晉之於東吳、隋初之於南陳。”
“因此,戰爭最後的結果不問可知,必然是李閥以北統南。”
說到這裏,師妃暄聲音微微一頓,似乎等著宋師道勃然大怒。
然而宋師道既未發怒,也沒有發笑或者說話,而是繼續用平靜地目光看著師妃暄,目光中毫無沉醉美色,更沒有被什麽氣質所吸引,僅僅是單純地看著麵前的對話的人的目光。
他的目光在說:所以呢?繼續說下去。
師妃暄心中頓時“咯噔”一下:華王的城府比秦王更深,意誌之堅韌更勝過秦王,怪不得能夠數年之內坐擁南國,實在是因為他也是一位難得的雄主!
正是因為如此難得,師妃暄才越發明白此行的難度。
但凡心性堅定的,絕不會被輕易說動。像是這種梟雄人物,被人幾句話、一番威脅便放棄手中基業,那是萬萬不可能的事情。
雖然心知如此,但是師妃暄還是報了萬一的希望,繼續說了下去:“但若是因此而萬千家庭破碎,生靈塗炭,自然是令人痛心。因此我們前來說明此事,就是希望盡快中原達成統一,救萬民於水火之中。”
“天下百姓萬民對太平早已經翹首以待,假若華王願意放下一家一姓之偏執,願意體恤百姓艱難辛苦,仍然不失永世榮華富貴。如此,也是我等所能想到的最為兩全其美的事情。”
宋師道麵露微笑,還是沒有動怒,有那麽一瞬間,師妃暄與寧道奇等人還以為他已經被說服了。
然而,宋師道一開口,便擊碎了他們所有的僥幸:“說的不錯,不過,聽我說一說另一個辦法,你們以為如何?”
(本章完)
</p>
編戶齊民兩年後,江南已經正式成為了宋閥的王朝治下,在這兵荒馬亂的時候,沒有武林人士、士兵突如其來燒殺搶掠,這實在是莫大的誘惑。
因此北方的不少災民也都紛紛投往江南,這讓江南越發繁榮,與北地兵荒馬亂的破敗大不相同。
宋閥正式定國號為華,宋師道這位東征西討、建立宋閥基業的唯一宋閥繼承人自然便是華王。
差不多同時李閥也建國號為唐,在數年的征戰之後,終於掃平劉武周、竇建德、李密、朱粲等敵人,又讓幽州總管羅藝投靠,北方也漸漸平定下來。
數月之後,慈航靜齋傳人師妃暄、淨念禪院了空、大宗師寧道奇一起拜訪宋閥,勸說宋缺、宋師道父子放下兵戈,南北合一,向北方稱臣,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中。
同行而來的有李閥的李神通、李元吉、南海晁公錯、還有寇仲、徐子陵這兩名投靠了李閥的江湖新秀、獨孤閥的獨孤鳳。
與此同時,還有天下聞名的歌舞名家尚秀芳一同抵達。
可以說,這個陣容異常豪華,極有武力上的震懾,又有歌舞作為緩和,除此之外,還準備了極多厚禮,來表達誠意。
然而他們連宋缺都見不到……因為宋缺一年前和宋師道動手,被宋師道營造的“天人交感”的幻象迷惑,敗給了宋師道,從那之後他就徹底放開俗物,徹底專心於刀。
也是因為宋師道的開國建業彌補了他人生的最後的一點遺憾,他方才了無牽掛地開始專於刀、誠於刀、舍刀之外再無他物,進入更深層次的領悟刀法奧秘的境界。
雖然,還是不夠宋師道意念抹殺的,但是這等苦修專研的精神著實讓宋師道敬佩——哪怕是葉昭的本體,也從未如此為一件事情這般舍棄一切地瘋魔深入過。
葉昭也本來不是這種人,
因為他並沒有舍棄一切就為了追求什麽力量的念頭。力量是為了得到一切而存在的 ,是手段,是過程,而不是目的。
宋缺顯然在這個過程中沉迷了過多,分不清自己追求的究竟是何物。
麵對這等豪華的遊說團,端坐於王座之上的華王宋師道也是麵露微笑,和氣非常:“諸位都是天下有名的人物,不必多禮。”
眾人悄然打量著這位年紀輕輕便創下半壁江山的梟雄人物,宋師道也打量著眾人——空靈飄渺,近乎仙子一般的師妃暄。與葉昭心中宮青鸞的美貌相比其實略差一籌,不過氣質奪目,令人不自覺地產生心理衝擊。簡而言之,這位仙子自帶小型魅惑術。
了空氣質沉凝,麵色並不以慈悲為主,反而顯得堅毅。
寧道奇神色淡然,一舉一動間宛如山間清風流水一樣流暢自然,令人賞心悅目。
李神通、晁公錯高手氣派、李元吉英氣勃勃、寇仲不羈大方、徐子陵眼神在師妃暄身上。
代表獨孤閥而來而獨孤鳳則是好奇地東看西看,心性之純真也極為少見,想來這也是她習武極快的緣故之一。
至於尚秀芳,算是與李閥這些說客順路而來,因此並沒有一同前來拜見宋師道
而在眾人目光中,宋師道似乎僅僅是衣著華貴一些而已,除了外貌和氣度不凡之外,其他並沒有與他神劍宗師的傳聞相配的氣質。
譬如說,宋師道神劍一出,劍意縱橫、三軍辟易,此時當真是半點也沒有顯露出來。
對此情況,師妃暄、了空、寧道奇、寇仲等人都並沒有歡喜,而是隱約有些憂慮——劍意可收可放、含而不露,這說明宋師道大概比傳聞中的還要可怕。
待到茶水上來,師妃暄代表眾人說明了來意。
宋師道問道:“原來如此。既然不願天下萬民受苦,那麽無論是北統南,還是南統北,皆是為了天下著想,諸位為何前來說服我,而不是說服李閥?”
師妃暄顯然對
這個問題早有準備,開口說道:“華王應當知道,自古從來都是北統南,絕無南統北。蓋因北人勇武彪悍,南人不善作戰的緣故。此時此刻,更是如此。”
“江南繁華,已經承平數年之久,而李閥苦戰這數年下來,全是百戰精兵,雙方看似平等,其實已經如同西晉之於東吳、隋初之於南陳。”
“因此,戰爭最後的結果不問可知,必然是李閥以北統南。”
說到這裏,師妃暄聲音微微一頓,似乎等著宋師道勃然大怒。
然而宋師道既未發怒,也沒有發笑或者說話,而是繼續用平靜地目光看著師妃暄,目光中毫無沉醉美色,更沒有被什麽氣質所吸引,僅僅是單純地看著麵前的對話的人的目光。
他的目光在說:所以呢?繼續說下去。
師妃暄心中頓時“咯噔”一下:華王的城府比秦王更深,意誌之堅韌更勝過秦王,怪不得能夠數年之內坐擁南國,實在是因為他也是一位難得的雄主!
正是因為如此難得,師妃暄才越發明白此行的難度。
但凡心性堅定的,絕不會被輕易說動。像是這種梟雄人物,被人幾句話、一番威脅便放棄手中基業,那是萬萬不可能的事情。
雖然心知如此,但是師妃暄還是報了萬一的希望,繼續說了下去:“但若是因此而萬千家庭破碎,生靈塗炭,自然是令人痛心。因此我們前來說明此事,就是希望盡快中原達成統一,救萬民於水火之中。”
“天下百姓萬民對太平早已經翹首以待,假若華王願意放下一家一姓之偏執,願意體恤百姓艱難辛苦,仍然不失永世榮華富貴。如此,也是我等所能想到的最為兩全其美的事情。”
宋師道麵露微笑,還是沒有動怒,有那麽一瞬間,師妃暄與寧道奇等人還以為他已經被說服了。
然而,宋師道一開口,便擊碎了他們所有的僥幸:“說的不錯,不過,聽我說一說另一個辦法,你們以為如何?”
(本章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