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獄使話音剛落,伸手一抓,那本已風化的灰白石粉就凝成一條張牙舞爪的石龍。淩空盤旋片刻即團成一塊圓形玉佩,當頭往元貞印堂撞來。又是一陣劇痛,元貞便徹底失去了意識。
鈍刀入肉,如中敗革;號號哀唿,猶勝地獄。簷柱傾塌的聲音,交織著淩亂奔竄的腳步聲撲麵而來,腥臭的空氣緊隨其後,額上傳來的針紮一樣的刺痛感讓腦漿不自覺地往眉心聚集。元貞在腦中混亂的畫麵中醒來,便已在殘破的淨魂大殿半空。抬頭可見神廟遠處各大殿如猛獸匍匐在地,蔚為壯觀。而知世殿如煌煌大嶽鎮守天地,存心樓與思舊塔如戟天長矛高聳入雲。
神廟本來不叫神廟。它沒有名字。
神廟本是一片墓園,但埋葬的並非凡俗屍骨,而是從天而墜的星辰。長天浩蕩,燦燦繁星,其中時有流星墜落。因其墜落之時,或妖豔絢麗、或震撼寰宇、或清輝徐徐,各種姿態紛繁複雜,不類死物。約前17300年,會祖因觀星而悟道,便築墓葬星。約前15500年,會歿,後人以悟道祖地為墓,葬之,稱先祖墳,留一字而已。後無繼之者。弟子世代以侍,自稱戒侍者。
約前14500年,侍澹悟道,為敬其祖,將會之一字頂上人旁置,稱僧,建枕潮殿傳法。約前13000年,墓園侍僧一行無意間發現了墜星之密,因每一顆星辰其實都封印著一段離奇之故事,故分門別類,建思舊塔、存心樓以寄之。
約前1500年,僧共圭立教。
0年,僧共圭之弟僧共殊滅教,稱神。改“枕潮”為“知世”。世多附會者,向、吳、薛諸氏族皆入而稱聖。共殊抽離人族氣運,鑄幣一百又八十八,分賞諸族。得之者獲庇,可入澹州、勝州、泰州、峮州等聖輝籠罩之地共計64州。不得者,神誌漸失,或為豬狗。共圭遺族,與其走狗之族均不得庇,僅圈養在神廟外延,癡傻瘋狂,以為娛樂,此貧民窟之由來。
時有小族段氏,其族多俊彥,有大誌,多稱英雄者。275年,族長段幹破百餘族,得幣一百又七枚,淩天碎空而去。段幹去後,其族精英盡被屠滅,餘者碌碌,數十年後,已不足道哉。段幹破天之後,時有聖輝天降,凡失智者,沐浴其中,便神誌漸複,這天下方才有了些生氣。
323年,共殊歿,向、吳、薛三氏大戰,俱大傷。407年,三氏大戰結束。吳氏蛻凡,薛氏北遷。408年,向氏稱神。同年,向氏為諸氏族圍攻,族滅。409年,實力強大的十二族在人傑柳南凰的帶領下建立新神教,廢共殊神位,尊會祖為上神。
十二氏族圍繞知世殿、思舊塔和存心樓,各建宗廟,各有專長,而世人統稱“神廟”。
神廟共十三殿,各稱:覺元、罰罪、淨魂、典祀、樞執、持諭、神工、韋策、傳道、牧授、司稷、春明、鎮獄。自5400多年前開始,除了鎮獄一個特殊以外,曆來由建立的十二世家代代相承,各有擅長,各自分工,相互競爭,相互消耗,但又始終一致對外。
十三殿中,覺元殿因掌管院力覺醒,罰罪殿因掌管戰爭神衛,淨魂殿因掌管靈魂洗禮,是十三殿中最為強勢的三大勢力。典祀殿由於專司祭祀禮儀,又兼殿中之人清枯寂淨,一直以來均超然於外,極少與外界交通。至於掌管各州外交的樞執殿,經過數代更迭,事實上成了世俗權力的代言人。
由於800多年以來,上神始終未再降諭,加之神廟本身是如何建立,各大世家心知肚明,持諭殿已可有可無。及至今日,持諭殿眾使早已成為了底層世家種族的私塾教師之類的角色。與之境遇相似的還有專司織造的神工殿,以及負責整理和編撰經書的韋策殿。一個淪為各世家之雜工,一個盡是為毫無用處的腐儒。
但地位最尷尬的,莫過於向普羅大眾傳播神道的傳道殿,以及負責招募人手、教導神術的牧授殿了。當今世上,已無可傳神道之人,傳道殿名存實亡。對於牧授殿而言,因掌握的資源實在有限,又沒有什麽實權,招募的人手實在是有些難堪,且各大世家各有打算,根本不用牧授殿輸送的人才,長此以往,牧授殿實際早就喪失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勉強獨善其身,除了教導普通民眾一些最基本的神術手段,又沒有其他出路,人員散逸,因而衰敗不已。
司稷殿曾經掌握著神廟的世俗經營,行商遍布天下,隻是自1600年前柳南凰西去之後,司稷殿實際上已經脫離了神廟體係,自成一格。同樣自柳南凰死去而巨變的,還有一個春明殿。此殿專司刺殺和情報,柳南凰死後,此殿行眾盡皆消失,如今,僅剩一座空殿。
十三殿中,最為特殊的是鎮獄殿。
此殿並非任何一個世家所屬,且其殿名亦是十二世家強加。根本沒人見過這個所謂的鎮獄使。隻知其在,不知其所在。實際上這個“鎮獄使”本人,也從來沒有承認過自己屬於神殿體係。
無人知鎮獄殿在何處,僅知矗立於知世殿前的一口大缸可以與之保持某種溝通。
在神廟建立之初,十二氏族根本不知有鎮獄,直至柳南凰莫名其妙消失後,在爭奪入主知世殿的過程中,有一口大缸從天而降,將各大殿使倒扣其中。數日後,各殿主使跌坐知世殿前,瘋瘋癲癲,功力盡失,口稱“監獄”、“牢籠”,不久以後盡皆暴斃,無人知其所語何事。此後各大世家或試圖憑借武力強行破缸,或強闖知世殿,均被囚入缸中不知所蹤,損失慘重卻連是何種力量也不知,因而不敢再繼續嚐試,反而將敵對者投入缸中以為試探,為此,柳南凰去後之族裔,幾近滅絕,其中無論功力如何,數百年間無一人再得出。最後各大世家商議一番,花費巨大代價打造了一塊“鎮獄”牌匾投入缸中,以期和平相處。但至此以後,知世殿再無人能夠進入,而大缸便在殿前落地生根。
知世殿雖然關閉,但存心樓與思舊塔自此開放。
思舊塔實際上是一座巨大的圖書館,內藏圖書與別處不同,千奇百怪無所不有,並且書冊內容並非文字記載,而是栩栩如生的丹青畫卷,開卷則演化書中萬象,觀者每如身臨其境。思舊塔開放之初,各大世家蜂擁而入,或祈求得授玄妙天機,或伺機尋得高妙神策。但思舊塔並不傳授天機,也不供奉神策,他們看到的,隻是一個又一個稀奇古怪,聞所未聞的故事。隻是這些故事在眼前展現得太過真實,仿佛親曆一般,許多人便沉溺其中不可自拔,其中不乏不願再清醒者。
無論你願或不願,進塔之人,均無法再走出去。若有履曆豐富之人願意將生平所曆化作億兆藏書中的一冊,可得三日時間出塔,處理身後之事。三日過後,此人必將如泡影幻滅。許多大限將至之人,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都會入塔觀書,大部分人即便老死,也沒有機會尋得三日時間,僅有少數人可得化而成書。更有大智慧者,可進入其中一書續命,甚至改寫或續寫此書。隻是一旦進入其中,便是進入另外一方世界,於此方世界再也無關。
與思舊塔不同,存心樓至今還無人能入,或者說無人願入。蓋因其內充斥無形之火,進入之人,都會從頭部開始莫名燃燒,仿佛一根火柴一樣,從古至今,無一人登上存心樓二層,均在一樓便就化為灰燼。偏偏其人毫無察覺,唯有樓外之人見其身形扭曲,直至湮滅。是以數百年來,存心樓反而成了刑場一樣的存在。
知世殿前的大缸因各大世家未敢作出限製,反而成了普通民眾接近或者膜拜神廟的唯一所選。長久以來,此地成了民眾祈福還願之地,甚是奇妙。
大缸中有水,水聲玎玲,如無數瓊玉輕輕相擊。又有三兩株睡蓮歪著脖子繞過平鋪在水麵的幾片綠葉,探出頭來仿佛想要感知這世界之奇妙。世人每有所求,便扣缸而擊之,若有迴應,缸中之水便倒卷而出猶如孔雀開屏,其間演化叩擊者生平,無需開口,即已知你所求。僅需一物交易,便可得償所願。若所納之物與所求之事並不匹配,則生平記憶可做抵償,化作書籍一並存入思舊塔成為其中一書。而肉身,則灰飛煙滅徹底抹除,而其他人關於此人之所有記憶中亦會快速消散。但有所求,等價交換,無法停止,不能反悔,他根本不會與你商量,甚至不會開口說哪怕一字。兼之求願代價太大,即便供奉自身,很多時候亦不能得償所願。是以隔空祈願者眾而叩擊求願者寡。
求願者雖寡,但每年立秋,總有一人前來求願,六千年以來,每年如此,從無間斷。世家大族本來因事涉鎮獄,對此事極為關心,後因求願過後,蓋因求願之人供奉不足,除卻自身湮滅之外,世間事無有任何改變,便就不再關注。普羅大眾甚至都不再把此事當作熱鬧圍觀,頂多三兩人以此為笑談。
這些每年求願之人各不相同,求過則死。無人知他所求為何,但所有人都知道,這些人都出自貧民窟,除了肉身之外,這些人都沒有攜帶任何貢品。
鈍刀入肉,如中敗革;號號哀唿,猶勝地獄。簷柱傾塌的聲音,交織著淩亂奔竄的腳步聲撲麵而來,腥臭的空氣緊隨其後,額上傳來的針紮一樣的刺痛感讓腦漿不自覺地往眉心聚集。元貞在腦中混亂的畫麵中醒來,便已在殘破的淨魂大殿半空。抬頭可見神廟遠處各大殿如猛獸匍匐在地,蔚為壯觀。而知世殿如煌煌大嶽鎮守天地,存心樓與思舊塔如戟天長矛高聳入雲。
神廟本來不叫神廟。它沒有名字。
神廟本是一片墓園,但埋葬的並非凡俗屍骨,而是從天而墜的星辰。長天浩蕩,燦燦繁星,其中時有流星墜落。因其墜落之時,或妖豔絢麗、或震撼寰宇、或清輝徐徐,各種姿態紛繁複雜,不類死物。約前17300年,會祖因觀星而悟道,便築墓葬星。約前15500年,會歿,後人以悟道祖地為墓,葬之,稱先祖墳,留一字而已。後無繼之者。弟子世代以侍,自稱戒侍者。
約前14500年,侍澹悟道,為敬其祖,將會之一字頂上人旁置,稱僧,建枕潮殿傳法。約前13000年,墓園侍僧一行無意間發現了墜星之密,因每一顆星辰其實都封印著一段離奇之故事,故分門別類,建思舊塔、存心樓以寄之。
約前1500年,僧共圭立教。
0年,僧共圭之弟僧共殊滅教,稱神。改“枕潮”為“知世”。世多附會者,向、吳、薛諸氏族皆入而稱聖。共殊抽離人族氣運,鑄幣一百又八十八,分賞諸族。得之者獲庇,可入澹州、勝州、泰州、峮州等聖輝籠罩之地共計64州。不得者,神誌漸失,或為豬狗。共圭遺族,與其走狗之族均不得庇,僅圈養在神廟外延,癡傻瘋狂,以為娛樂,此貧民窟之由來。
時有小族段氏,其族多俊彥,有大誌,多稱英雄者。275年,族長段幹破百餘族,得幣一百又七枚,淩天碎空而去。段幹去後,其族精英盡被屠滅,餘者碌碌,數十年後,已不足道哉。段幹破天之後,時有聖輝天降,凡失智者,沐浴其中,便神誌漸複,這天下方才有了些生氣。
323年,共殊歿,向、吳、薛三氏大戰,俱大傷。407年,三氏大戰結束。吳氏蛻凡,薛氏北遷。408年,向氏稱神。同年,向氏為諸氏族圍攻,族滅。409年,實力強大的十二族在人傑柳南凰的帶領下建立新神教,廢共殊神位,尊會祖為上神。
十二氏族圍繞知世殿、思舊塔和存心樓,各建宗廟,各有專長,而世人統稱“神廟”。
神廟共十三殿,各稱:覺元、罰罪、淨魂、典祀、樞執、持諭、神工、韋策、傳道、牧授、司稷、春明、鎮獄。自5400多年前開始,除了鎮獄一個特殊以外,曆來由建立的十二世家代代相承,各有擅長,各自分工,相互競爭,相互消耗,但又始終一致對外。
十三殿中,覺元殿因掌管院力覺醒,罰罪殿因掌管戰爭神衛,淨魂殿因掌管靈魂洗禮,是十三殿中最為強勢的三大勢力。典祀殿由於專司祭祀禮儀,又兼殿中之人清枯寂淨,一直以來均超然於外,極少與外界交通。至於掌管各州外交的樞執殿,經過數代更迭,事實上成了世俗權力的代言人。
由於800多年以來,上神始終未再降諭,加之神廟本身是如何建立,各大世家心知肚明,持諭殿已可有可無。及至今日,持諭殿眾使早已成為了底層世家種族的私塾教師之類的角色。與之境遇相似的還有專司織造的神工殿,以及負責整理和編撰經書的韋策殿。一個淪為各世家之雜工,一個盡是為毫無用處的腐儒。
但地位最尷尬的,莫過於向普羅大眾傳播神道的傳道殿,以及負責招募人手、教導神術的牧授殿了。當今世上,已無可傳神道之人,傳道殿名存實亡。對於牧授殿而言,因掌握的資源實在有限,又沒有什麽實權,招募的人手實在是有些難堪,且各大世家各有打算,根本不用牧授殿輸送的人才,長此以往,牧授殿實際早就喪失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勉強獨善其身,除了教導普通民眾一些最基本的神術手段,又沒有其他出路,人員散逸,因而衰敗不已。
司稷殿曾經掌握著神廟的世俗經營,行商遍布天下,隻是自1600年前柳南凰西去之後,司稷殿實際上已經脫離了神廟體係,自成一格。同樣自柳南凰死去而巨變的,還有一個春明殿。此殿專司刺殺和情報,柳南凰死後,此殿行眾盡皆消失,如今,僅剩一座空殿。
十三殿中,最為特殊的是鎮獄殿。
此殿並非任何一個世家所屬,且其殿名亦是十二世家強加。根本沒人見過這個所謂的鎮獄使。隻知其在,不知其所在。實際上這個“鎮獄使”本人,也從來沒有承認過自己屬於神殿體係。
無人知鎮獄殿在何處,僅知矗立於知世殿前的一口大缸可以與之保持某種溝通。
在神廟建立之初,十二氏族根本不知有鎮獄,直至柳南凰莫名其妙消失後,在爭奪入主知世殿的過程中,有一口大缸從天而降,將各大殿使倒扣其中。數日後,各殿主使跌坐知世殿前,瘋瘋癲癲,功力盡失,口稱“監獄”、“牢籠”,不久以後盡皆暴斃,無人知其所語何事。此後各大世家或試圖憑借武力強行破缸,或強闖知世殿,均被囚入缸中不知所蹤,損失慘重卻連是何種力量也不知,因而不敢再繼續嚐試,反而將敵對者投入缸中以為試探,為此,柳南凰去後之族裔,幾近滅絕,其中無論功力如何,數百年間無一人再得出。最後各大世家商議一番,花費巨大代價打造了一塊“鎮獄”牌匾投入缸中,以期和平相處。但至此以後,知世殿再無人能夠進入,而大缸便在殿前落地生根。
知世殿雖然關閉,但存心樓與思舊塔自此開放。
思舊塔實際上是一座巨大的圖書館,內藏圖書與別處不同,千奇百怪無所不有,並且書冊內容並非文字記載,而是栩栩如生的丹青畫卷,開卷則演化書中萬象,觀者每如身臨其境。思舊塔開放之初,各大世家蜂擁而入,或祈求得授玄妙天機,或伺機尋得高妙神策。但思舊塔並不傳授天機,也不供奉神策,他們看到的,隻是一個又一個稀奇古怪,聞所未聞的故事。隻是這些故事在眼前展現得太過真實,仿佛親曆一般,許多人便沉溺其中不可自拔,其中不乏不願再清醒者。
無論你願或不願,進塔之人,均無法再走出去。若有履曆豐富之人願意將生平所曆化作億兆藏書中的一冊,可得三日時間出塔,處理身後之事。三日過後,此人必將如泡影幻滅。許多大限將至之人,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都會入塔觀書,大部分人即便老死,也沒有機會尋得三日時間,僅有少數人可得化而成書。更有大智慧者,可進入其中一書續命,甚至改寫或續寫此書。隻是一旦進入其中,便是進入另外一方世界,於此方世界再也無關。
與思舊塔不同,存心樓至今還無人能入,或者說無人願入。蓋因其內充斥無形之火,進入之人,都會從頭部開始莫名燃燒,仿佛一根火柴一樣,從古至今,無一人登上存心樓二層,均在一樓便就化為灰燼。偏偏其人毫無察覺,唯有樓外之人見其身形扭曲,直至湮滅。是以數百年來,存心樓反而成了刑場一樣的存在。
知世殿前的大缸因各大世家未敢作出限製,反而成了普通民眾接近或者膜拜神廟的唯一所選。長久以來,此地成了民眾祈福還願之地,甚是奇妙。
大缸中有水,水聲玎玲,如無數瓊玉輕輕相擊。又有三兩株睡蓮歪著脖子繞過平鋪在水麵的幾片綠葉,探出頭來仿佛想要感知這世界之奇妙。世人每有所求,便扣缸而擊之,若有迴應,缸中之水便倒卷而出猶如孔雀開屏,其間演化叩擊者生平,無需開口,即已知你所求。僅需一物交易,便可得償所願。若所納之物與所求之事並不匹配,則生平記憶可做抵償,化作書籍一並存入思舊塔成為其中一書。而肉身,則灰飛煙滅徹底抹除,而其他人關於此人之所有記憶中亦會快速消散。但有所求,等價交換,無法停止,不能反悔,他根本不會與你商量,甚至不會開口說哪怕一字。兼之求願代價太大,即便供奉自身,很多時候亦不能得償所願。是以隔空祈願者眾而叩擊求願者寡。
求願者雖寡,但每年立秋,總有一人前來求願,六千年以來,每年如此,從無間斷。世家大族本來因事涉鎮獄,對此事極為關心,後因求願過後,蓋因求願之人供奉不足,除卻自身湮滅之外,世間事無有任何改變,便就不再關注。普羅大眾甚至都不再把此事當作熱鬧圍觀,頂多三兩人以此為笑談。
這些每年求願之人各不相同,求過則死。無人知他所求為何,但所有人都知道,這些人都出自貧民窟,除了肉身之外,這些人都沒有攜帶任何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