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之後他一發不可收——他將那把闊劍用熟之後,仿佛是一下開了竅,我再去教他什麽,不管短刀長鞭還是拳腳暗器,諸般兵刃,他竟然都能立時領會——再沒有一開始那種無能無力感,實可謂是真正的‘觸類旁通’。到了十四歲光景,黑竹會裏已經沒幾個人能在武技上比得過他。不過他對殺人一直興致不高,每到想派他出去做些什麽任務,他常以‘錢老那裏最近正忙’來推脫,躲到機造間去鑄材製器,實在推不過才不情不願接走。隻有一種例外——一旦聽說要殺的是什麽朝廷要員,他都不消我問,自己就搶令去了。我知道那朝廷裏不少人同鄢家當年慘案多少總是沾邊,不怪他是這樣態度,後來便也隻將這一類生意發與他,別的卻也不去煩他了。他沒多久就得了個稱號,叫作‘換旗刀’,這是外頭給的號,因為他得手之後喜歡把人家門頭上、轎頭上、車馬頭上的徽牌旗幟拿了,換個別的顏色的旗子,一度弄得人心惶惶,甚至有人說,這就是前幾年‘食菜事魔’的遺黨,是要翻覆大宋來的。‘換旗’這兩個字究其本意,本來也有些‘大逆不道’的意味,執錄謹慎,也並不敢將這兩個字真落到紙上,免得以後說不清。誰也料不得,再過了兩年——突然之間,大宋城頭卻真個‘換旗’了。
“這事與瞿安當然沒有關係。靖康二年汴京失守,中原淪陷——都是拜背信棄義的金人所賜。外麵此時又謠傳‘換旗刀’原本就是金人安排的,一切都是金人為滅我大宋的暗中設計,甚至風傳,當年‘食菜事魔’的背後推手也是金人,連那個私造火器案都被人翻出來,說其實是得了金人的資助。我覺得瞿安應該不至於在意這種無稽之談,便沒與他多說,隻單就帝室被俘一事,問他心中可曾高興——他的仇人如今終也得了報應,就算不是當初的‘食菜事魔’,終究也有別人搗得這高高在上的帝王家也淪為階下之囚,飽嚐家破人亡、生不如死之苦。可不知為何,瞿安看起來卻沒那麽高興,反又顯得悶悶不樂——自從五年前他突然開竅以來,這還是頭一次又這般不對勁。我便戲說了句,要不要再像當年一樣出去‘散個心’,說不定又有奇遇。他說了聲好,真個便走了。
“那之後沒多久,外頭傳來消息,說‘換旗刀’又出現了,這迴死的卻是金人。黑竹裏頭聽聞,都說瞿安是不想給人說成與金人有染,跑去自證了。此事確也緩和了江湖上對‘換旗刀’之風評,起初尚有人說,此人是模仿昔日‘換旗刀’所為,但隨後便有人證實,依據屍身上的傷痕來看,出手的就是同一個‘換旗刀’無疑。
“我對此多有不解。瞿安不是那種會求自證之人。尤其是——除了我和錢老,沒人知道他出身‘造反’的鄢家,出了黑竹,更沒人知道他就是‘換旗刀’。他證什麽、證給誰看?他這人除了想報仇,對殺人這事一向甚至可算抵觸,金人雖說從大義而言乃大宋之‘仇’,可他這點年紀,懂什麽‘大義’?真要說來,金人給他報了家仇,他就算不領情,也不至於反去要人家的命。
“不到半個月,‘換旗刀’已經對金人下手了兩次,都在汴京城裏——金軍兩名大將都在汴梁城,我總擔心他安危,便離開陳州,想去找他迴來。我怕的是他短時裏動作多了自不免留下些可循之跡,金人若狡猾設下埋伏引他自投羅網,他孤身一人,豈不危險。結果我到了汴梁城還沒落腳,已經聽到傳聞,說金人已經捉到了‘換旗刀’,想必兇多吉少。我立時設法潛入關押所在,還真找到了他。
“我此前也料到了,以‘換旗刀’的名頭,要是真落在金人手裏,必得先脫層皮。果然——瞿安就給人用兩根長矛叉著——我打眼看去,他瘦得跟隻沒膘的烤兔子也似,血赤糊拉的,就那麽架在半空裏,也就是因為還要押去給問話,才剩了一口氣。我雖然聽不懂女真人說話,不過有幾個名字還是識得的,加上那些看守說話時手舞足蹈——我大概弄明白,這迴瞿安竟然是朝金人的‘二太子’完顏宗望動手,才給捉了。完顏宗望本來那天一早就要啟程北返,就因為瞿安來了這一下,雖然沒傷到他,但把他領軍的旗換了,弄得耽擱了一個時辰才走。換作平時,他怎麽也得親審一審這個‘換旗刀’,可這趟北還不是他一個人的事,兩將要一道擄提大宋帝王宗室數百人北去,大軍隨行,早是議定,故此絕不可為這一點意外再多作停留。嚴懲‘換旗刀’之責自然便交給了留守汴京的下屬金人指揮使。也是這指揮使迎來送往忙了一整天,所以到了那天將近半夜都還沒來得及提審瞿安——才給我趕上了。若是真給架去了他跟前,恐怕瞿安的性命未必撿得迴來。
“我將那些看守盡數格斃,看瞿安真是奄奄一息,想要背他走,誰知他還不肯。他明明手都抬不起,但每次我想扶他起來,他都拱起腕來意示反對。我問他何意,他也不說話,一聲不出。我以為金人弄壞了他喉嚨,扳他口舌來看,他掙不開才把頭側開了張嘴——我還道是眼花——他張嘴之際,喉裏竟然穿射出一枚鋼針來,在那柱子上釘得牢牢的——這要是對著了人,再是什麽高手隻怕也消送命。
“他此時才露一臉無可奈何之色,開口怪我為何來壞他的事。——你道是如何?他與我說,他這趟卻竟是故意被捉的——他唯一真正想要殺的,就隻有將要去見的那個金人指揮使。
“我確實該早些想到——他從來都是先殺人,後換旗,這迴換旗而不殺人,本不尋常,好似是為了引起金人之注意一般;最重要的是,憑他那先知先覺的本事,要不是自己想被抓,誰能埋伏到他?可如此我越發不解,既然連完顏宗望的旗都能換,那殺了這‘二太子’也不見得有什麽難——他為何‘舍大求小’,弄到這般田地,隻圖殺一個指揮使?
“我一再追問,他才肯將實情都說了。果然人不會無緣無故做什麽事,也不會無緣無故地就變了——這事情的根源,還是在於當年鄢家突火槍案。靖康之變前,宋一直以遼為敵,與金表麵和睦,實際自然各有盤算。鄢家一向吃的是京城飯,和什麽‘食菜事魔’沒半點關係相通,倒是常有京中密信來,以瞿安所知,要鄢家研造‘突火槍’的不是什麽造反菜農,反倒正是大宋朝的天子。遼人金人均以勇猛善戰著稱,大宋雖城牆年年加固,禁軍人數眾多,可與敵之裝備武器實在也是伯仲,若遭來犯,也並無製勝把握。據說是有人舉薦京畿鄢家,說鄢家曾造異器立功,若能再研造一兩件更具破壞之力的異器與禁軍配備,哪怕僅能造出少量,配成一支小隊,也是極大的威懾。於是鄢家從政和年間便受命,秘密營造,直至宣和年間,火器試了又試,圖紙改了又改,終於接近完成,為謹慎故,並未立時上報,打算製出兩件可演示之成品再奏喜功——宣和二年宋金訂下‘海上之盟’,聯圖滅遼,來往甚密,年中有個金使進京,無意中發現了鄢家采買材料的一些蛛絲馬跡。機造牽涉丁人眾多,總也有幾個不謹慎的,給人刻意一打探露了行藏,金使立時入殿質問當朝天子——也便是今稱徽宗的那位——言及雙方今日已是盟友,緣何如此重要之事卻從未與盟友告知。也是徽宗反應不及,手段又太軟,不肯當時與金使翻臉,一心隻求滅遼和盟穩固,便推稱不知,說會徹查此事。那金使不依不饒,要他立時下旨去捉來問話,徽宗隻得照辦,禁軍當時便去往京畿,將鄢家圍了。瞿安恐怕是鄢府上下唯一一個提早預感到大難臨頭的——他不知何事,隻自覺在家中心驚肉跳,與父母兄姊講,卻也無人聽信他。他忍不得那般頭暈目眩的感覺,獨自一人跑去府外——也隻早了那麽幾步跑遠,方列禁軍便轉過街角直奔府第而來。他在混亂之中見到了那個金使——看見他對禁軍大小長官叫嚷唿喝,要他們盡數捉拿;直到鄢府上下全數受製,他卻也從沒想到這等匪夷所思的大難真會臨至一向顯要的鄢家頭上——從沒想到這是最後一麵。他時時躲在附近想等家人給放迴來,等來的卻隻有捜家、放火。忽然一日,他才從旁人口中曉得,鄢家上下已盡判了斬,他趕去刑場,人群都快散了,他隻從午後陰翳裏,見了那人頭落地、蝕心刻骨的一幕。
“如今想來,徽宗大約是不曉得鄢家研造火器幾乎已成,對這幾年白白投下如許多銀兩早是心有不滿,又遇金人蠻橫,便聽任其行——倘他當日給鄢家一條生路,七年之後,他或也不必家國盡失。可惜,可惜他永遠都不知道這個真相。他到死也不知道,葬送他自己和這大好河山的,就是他當初的一念之差。
“瞿安固是顧不了什麽大義,他不過是想報仇——徽宗、金使,這兩個人自是刻在他骨頭裏的仇,而那些為了‘顧全’一時‘兩邦之義’編造出如許謊話掩蓋真相的朝臣,那些曾在徽宗跟前劾陳過鄢家的左右股肱,也都是當日一切的幫兇。他帶著複仇之心來黑竹,七年,他武功精進,想必已漸漸作好了直麵大仇的準備,隻是在等一個時機。可突然一夕消息傳來——靖康難發,他未必是難過於徽宗的性命終究不能由他親手斷送,而想必更絕望於——當年用他鄢家上下連同工匠二百多口人的性命粉飾的‘兩邦之義’原來根本不值一提,到頭來,所有的人都枉死了——連他們為之而死的那個家國謊言都不存在,他突然仿佛不知他這七年,到底是為了什麽。
“這是他那晚與我說的。所以我便能明白——他為什麽會以那樣一種自暴自棄的方式去殺那個金使。我不知那天在他心裏,對金人之恨是不是更超過了對宋廷,但他還不能殺完顏宗望,因為他不想便宜了他憎恨的那個皇帝——讓一國之君落到北邦敵國手中飽受淩辱,這或許是連他都沒料到過的最足堪慰的報仇方式。假如還有什麽是他必須要做的,那也就隻有——找出當年那個金使——也就是七年後的那個指揮使——殺之。
“這指揮使雖然地位遠不比兩名金將,但大軍離去後,他便是此地金人的最高上官。他能爬到此等重要位置,借的自然是狡猾、謹慎。兩國兵戈方歇,正是最為險要敏感的時候,他每出行必有重兵守護,瞿安好幾日都沒有直接的機會。
“他這次卻已經想好了。他在完顏宗望馬頭上‘換旗’,是為了自證‘換旗刀’的身份。然後他陷入金軍重圍,可能會被重傷——但他並不反抗,便應該不會被立時殺死。他料定金人會感興趣‘換旗刀’的真實身份,定想從他口中問出些什麽來。他作了最壞的設想——那些人恐怕會先以最狠毒的方式斷了他一切行動能力——哪怕斬斷他的四肢也未必不可能,但隻要還想問話,便一定要留下他的喉舌。他在出發前就將一件極精細的彈針巧械縫進了自己喉下軟骨縫隙之中,那機簧以聲帶之振動引動機弦,隻要見到那指揮使的麵,他自信定能找到一個合適角度,一旦開口說話,便可一擊斃敵。
“他的一個仇人已經遭了報應;隻要殺了這另一個仇人——他似乎覺得,他這輩子的事也便都做完了。
“我聽他說了之後,越發慶幸這指揮使那天忙到深夜,沒有他的命令,沒人真敢做出斬斷手腳這種事來,瞿安雖然傷重,總算沒留下什麽殘損。他受那許久折磨一直咬牙不出聲,連我來了也不肯說話,是因為一旦說話,這鋼針就會被牽動,而一旦牽動,他今日此來就完全白費了。他怨怪我最終還是壞了他的苦心安排;他太過孤注一擲,長相身形諸種都已暴露,這之後恐怕再難有這樣的機會報仇了。但我心裏隻感寬慰——我總算將他救迴來了,至於將來,從長計議就是。
“這事與瞿安當然沒有關係。靖康二年汴京失守,中原淪陷——都是拜背信棄義的金人所賜。外麵此時又謠傳‘換旗刀’原本就是金人安排的,一切都是金人為滅我大宋的暗中設計,甚至風傳,當年‘食菜事魔’的背後推手也是金人,連那個私造火器案都被人翻出來,說其實是得了金人的資助。我覺得瞿安應該不至於在意這種無稽之談,便沒與他多說,隻單就帝室被俘一事,問他心中可曾高興——他的仇人如今終也得了報應,就算不是當初的‘食菜事魔’,終究也有別人搗得這高高在上的帝王家也淪為階下之囚,飽嚐家破人亡、生不如死之苦。可不知為何,瞿安看起來卻沒那麽高興,反又顯得悶悶不樂——自從五年前他突然開竅以來,這還是頭一次又這般不對勁。我便戲說了句,要不要再像當年一樣出去‘散個心’,說不定又有奇遇。他說了聲好,真個便走了。
“那之後沒多久,外頭傳來消息,說‘換旗刀’又出現了,這迴死的卻是金人。黑竹裏頭聽聞,都說瞿安是不想給人說成與金人有染,跑去自證了。此事確也緩和了江湖上對‘換旗刀’之風評,起初尚有人說,此人是模仿昔日‘換旗刀’所為,但隨後便有人證實,依據屍身上的傷痕來看,出手的就是同一個‘換旗刀’無疑。
“我對此多有不解。瞿安不是那種會求自證之人。尤其是——除了我和錢老,沒人知道他出身‘造反’的鄢家,出了黑竹,更沒人知道他就是‘換旗刀’。他證什麽、證給誰看?他這人除了想報仇,對殺人這事一向甚至可算抵觸,金人雖說從大義而言乃大宋之‘仇’,可他這點年紀,懂什麽‘大義’?真要說來,金人給他報了家仇,他就算不領情,也不至於反去要人家的命。
“不到半個月,‘換旗刀’已經對金人下手了兩次,都在汴京城裏——金軍兩名大將都在汴梁城,我總擔心他安危,便離開陳州,想去找他迴來。我怕的是他短時裏動作多了自不免留下些可循之跡,金人若狡猾設下埋伏引他自投羅網,他孤身一人,豈不危險。結果我到了汴梁城還沒落腳,已經聽到傳聞,說金人已經捉到了‘換旗刀’,想必兇多吉少。我立時設法潛入關押所在,還真找到了他。
“我此前也料到了,以‘換旗刀’的名頭,要是真落在金人手裏,必得先脫層皮。果然——瞿安就給人用兩根長矛叉著——我打眼看去,他瘦得跟隻沒膘的烤兔子也似,血赤糊拉的,就那麽架在半空裏,也就是因為還要押去給問話,才剩了一口氣。我雖然聽不懂女真人說話,不過有幾個名字還是識得的,加上那些看守說話時手舞足蹈——我大概弄明白,這迴瞿安竟然是朝金人的‘二太子’完顏宗望動手,才給捉了。完顏宗望本來那天一早就要啟程北返,就因為瞿安來了這一下,雖然沒傷到他,但把他領軍的旗換了,弄得耽擱了一個時辰才走。換作平時,他怎麽也得親審一審這個‘換旗刀’,可這趟北還不是他一個人的事,兩將要一道擄提大宋帝王宗室數百人北去,大軍隨行,早是議定,故此絕不可為這一點意外再多作停留。嚴懲‘換旗刀’之責自然便交給了留守汴京的下屬金人指揮使。也是這指揮使迎來送往忙了一整天,所以到了那天將近半夜都還沒來得及提審瞿安——才給我趕上了。若是真給架去了他跟前,恐怕瞿安的性命未必撿得迴來。
“我將那些看守盡數格斃,看瞿安真是奄奄一息,想要背他走,誰知他還不肯。他明明手都抬不起,但每次我想扶他起來,他都拱起腕來意示反對。我問他何意,他也不說話,一聲不出。我以為金人弄壞了他喉嚨,扳他口舌來看,他掙不開才把頭側開了張嘴——我還道是眼花——他張嘴之際,喉裏竟然穿射出一枚鋼針來,在那柱子上釘得牢牢的——這要是對著了人,再是什麽高手隻怕也消送命。
“他此時才露一臉無可奈何之色,開口怪我為何來壞他的事。——你道是如何?他與我說,他這趟卻竟是故意被捉的——他唯一真正想要殺的,就隻有將要去見的那個金人指揮使。
“我確實該早些想到——他從來都是先殺人,後換旗,這迴換旗而不殺人,本不尋常,好似是為了引起金人之注意一般;最重要的是,憑他那先知先覺的本事,要不是自己想被抓,誰能埋伏到他?可如此我越發不解,既然連完顏宗望的旗都能換,那殺了這‘二太子’也不見得有什麽難——他為何‘舍大求小’,弄到這般田地,隻圖殺一個指揮使?
“我一再追問,他才肯將實情都說了。果然人不會無緣無故做什麽事,也不會無緣無故地就變了——這事情的根源,還是在於當年鄢家突火槍案。靖康之變前,宋一直以遼為敵,與金表麵和睦,實際自然各有盤算。鄢家一向吃的是京城飯,和什麽‘食菜事魔’沒半點關係相通,倒是常有京中密信來,以瞿安所知,要鄢家研造‘突火槍’的不是什麽造反菜農,反倒正是大宋朝的天子。遼人金人均以勇猛善戰著稱,大宋雖城牆年年加固,禁軍人數眾多,可與敵之裝備武器實在也是伯仲,若遭來犯,也並無製勝把握。據說是有人舉薦京畿鄢家,說鄢家曾造異器立功,若能再研造一兩件更具破壞之力的異器與禁軍配備,哪怕僅能造出少量,配成一支小隊,也是極大的威懾。於是鄢家從政和年間便受命,秘密營造,直至宣和年間,火器試了又試,圖紙改了又改,終於接近完成,為謹慎故,並未立時上報,打算製出兩件可演示之成品再奏喜功——宣和二年宋金訂下‘海上之盟’,聯圖滅遼,來往甚密,年中有個金使進京,無意中發現了鄢家采買材料的一些蛛絲馬跡。機造牽涉丁人眾多,總也有幾個不謹慎的,給人刻意一打探露了行藏,金使立時入殿質問當朝天子——也便是今稱徽宗的那位——言及雙方今日已是盟友,緣何如此重要之事卻從未與盟友告知。也是徽宗反應不及,手段又太軟,不肯當時與金使翻臉,一心隻求滅遼和盟穩固,便推稱不知,說會徹查此事。那金使不依不饒,要他立時下旨去捉來問話,徽宗隻得照辦,禁軍當時便去往京畿,將鄢家圍了。瞿安恐怕是鄢府上下唯一一個提早預感到大難臨頭的——他不知何事,隻自覺在家中心驚肉跳,與父母兄姊講,卻也無人聽信他。他忍不得那般頭暈目眩的感覺,獨自一人跑去府外——也隻早了那麽幾步跑遠,方列禁軍便轉過街角直奔府第而來。他在混亂之中見到了那個金使——看見他對禁軍大小長官叫嚷唿喝,要他們盡數捉拿;直到鄢府上下全數受製,他卻也從沒想到這等匪夷所思的大難真會臨至一向顯要的鄢家頭上——從沒想到這是最後一麵。他時時躲在附近想等家人給放迴來,等來的卻隻有捜家、放火。忽然一日,他才從旁人口中曉得,鄢家上下已盡判了斬,他趕去刑場,人群都快散了,他隻從午後陰翳裏,見了那人頭落地、蝕心刻骨的一幕。
“如今想來,徽宗大約是不曉得鄢家研造火器幾乎已成,對這幾年白白投下如許多銀兩早是心有不滿,又遇金人蠻橫,便聽任其行——倘他當日給鄢家一條生路,七年之後,他或也不必家國盡失。可惜,可惜他永遠都不知道這個真相。他到死也不知道,葬送他自己和這大好河山的,就是他當初的一念之差。
“瞿安固是顧不了什麽大義,他不過是想報仇——徽宗、金使,這兩個人自是刻在他骨頭裏的仇,而那些為了‘顧全’一時‘兩邦之義’編造出如許謊話掩蓋真相的朝臣,那些曾在徽宗跟前劾陳過鄢家的左右股肱,也都是當日一切的幫兇。他帶著複仇之心來黑竹,七年,他武功精進,想必已漸漸作好了直麵大仇的準備,隻是在等一個時機。可突然一夕消息傳來——靖康難發,他未必是難過於徽宗的性命終究不能由他親手斷送,而想必更絕望於——當年用他鄢家上下連同工匠二百多口人的性命粉飾的‘兩邦之義’原來根本不值一提,到頭來,所有的人都枉死了——連他們為之而死的那個家國謊言都不存在,他突然仿佛不知他這七年,到底是為了什麽。
“這是他那晚與我說的。所以我便能明白——他為什麽會以那樣一種自暴自棄的方式去殺那個金使。我不知那天在他心裏,對金人之恨是不是更超過了對宋廷,但他還不能殺完顏宗望,因為他不想便宜了他憎恨的那個皇帝——讓一國之君落到北邦敵國手中飽受淩辱,這或許是連他都沒料到過的最足堪慰的報仇方式。假如還有什麽是他必須要做的,那也就隻有——找出當年那個金使——也就是七年後的那個指揮使——殺之。
“這指揮使雖然地位遠不比兩名金將,但大軍離去後,他便是此地金人的最高上官。他能爬到此等重要位置,借的自然是狡猾、謹慎。兩國兵戈方歇,正是最為險要敏感的時候,他每出行必有重兵守護,瞿安好幾日都沒有直接的機會。
“他這次卻已經想好了。他在完顏宗望馬頭上‘換旗’,是為了自證‘換旗刀’的身份。然後他陷入金軍重圍,可能會被重傷——但他並不反抗,便應該不會被立時殺死。他料定金人會感興趣‘換旗刀’的真實身份,定想從他口中問出些什麽來。他作了最壞的設想——那些人恐怕會先以最狠毒的方式斷了他一切行動能力——哪怕斬斷他的四肢也未必不可能,但隻要還想問話,便一定要留下他的喉舌。他在出發前就將一件極精細的彈針巧械縫進了自己喉下軟骨縫隙之中,那機簧以聲帶之振動引動機弦,隻要見到那指揮使的麵,他自信定能找到一個合適角度,一旦開口說話,便可一擊斃敵。
“他的一個仇人已經遭了報應;隻要殺了這另一個仇人——他似乎覺得,他這輩子的事也便都做完了。
“我聽他說了之後,越發慶幸這指揮使那天忙到深夜,沒有他的命令,沒人真敢做出斬斷手腳這種事來,瞿安雖然傷重,總算沒留下什麽殘損。他受那許久折磨一直咬牙不出聲,連我來了也不肯說話,是因為一旦說話,這鋼針就會被牽動,而一旦牽動,他今日此來就完全白費了。他怨怪我最終還是壞了他的苦心安排;他太過孤注一擲,長相身形諸種都已暴露,這之後恐怕再難有這樣的機會報仇了。但我心裏隻感寬慰——我總算將他救迴來了,至於將來,從長計議就是。